第九節(jié) 神農(nóng)氏
神農(nóng)氏,姜姓。母曰任姒,有喬氏之女,名女登,為少典妃,游于華陽,有神龍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長于姜水,以火德王,故謂之炎帝,都于陳,凡八世,帝承,帝臨,帝明,帝直,帝來,帝衰,帝榆罔。諸侯夙沙氏叛,不用命,炎帝退而修德,夙沙氏之民,自攻其君而歸炎帝。在位百二十年,葬長沙。又名帝魁,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乃始教民,播五谷,相土地,宜燥濕肥磽高下;嘗百草之滋味,察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農(nóng)納奔水氏之女曰聽為妃,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榆罔,凡八代,五百三十年,而為黃帝所滅。案此時代,發(fā)明二大事,一為醫(yī)藥,一為耕稼。而耕稼一端,尤為社會中至大之因緣。蓋民生而有飲食,飲食不能無所取,取之之道,漁獵而已。然其得之也,無一定之時,亦無一定之數(shù),民日冒風雨,驀谿山,以從事于飲食,饑飽生死,不可預(yù)決,若是之群,其文化必不足開發(fā)。故凡今日文明之國,其初必由漁獵社會,以進入游牧社會。自漁獵社會,改為游牧社會,而社會一大進。蓋前此之蚤暮不可知,巨細不可定者,至此皆俯仰各足,于是民無憂餒陟險之害,乃有余力以從事于文化。且以游牧之必須逐水草,避寒暑也,得以曠覽川原之博大,上測天星,下稽道里,而其學(xué)遂不能不進矣。雖然,游牧之群,必須廣土,若生齒大繁,地不加辟,則將無以為游牧之場。故凡今日文明之國,其初必又由游牧社會,以進入耕稼社會。自游牧社會,改為耕稼社會,而社會又一大進。蓋前此櫛甚風沐甚雨,不遑寧處者,至此皆可殖田園,長子孫,有安土重遷之樂,于是更有暇日,以擴其思想界。且以畫地而耕,其生也有界,其死也有傳,而井田、宗法、世祿、封建之制生焉。天下萬國,其進化之級,莫不由此,而期有長短。若非洲、美洲、澳洲之土人,今尚滯于漁獵社會。亞洲北方及西方之土人,尚滯于游牧社會。我族則自包犧已出漁獵社會,神農(nóng)已出游牧社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