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樓春
東城漸覺風(fēng)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1]。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2]。
注釋
[1]縠(hú胡)皺:輕紗的皺紋。
[2]“且向”句:語本李商隱《寫意》:“日向花間留晚照”。
輯評
清·王士禛《花草蒙拾》:“‘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當(dāng)時傳為美談,吾友公勇極嘆之,以為卓絕千古。然實(shí)本《花間》‘暖覺杏梢紅’,特有青藍(lán)、冰水之妙耳?!?/p>
清·沈雄《古今詞話·詞辨》上卷:“人為‘鬧’字甚重,我覺全篇俱輕,所以成為‘紅杏尚書’?!?/p>
清·王國維《人間詞話》:“‘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p>
點(diǎn)評
這首詞歌詠春天。起句以敘述的語氣緩緩寫來,已經(jīng)壓抑不住對春天的贊美之情。以下就是“風(fēng)光好”的具體發(fā)揮與形象寫照。那盈盈春水,漾動著波紋,仿佛是在向客人招手示意。“波紋”、“綠楊”都象征著春天,但是,更能象征春天的卻是春花,上片最終詠出了“紅杏枝頭春意鬧”這一絕唱?!棒[”字不僅形容出紅杏的眾多和紛繁,而且,它把生機(jī)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點(diǎn)染出來了,有色有聲。下片再從詞人主觀情感上對春光美好做進(jìn)一步的烘托。詞人身居要職,官務(wù)纏身,很少有時間或機(jī)會從春天里尋取人生的樂趣,故引以為“浮生”之“長恨”。于是,就有了寧棄“千金”而不愿放過從春光中獲取短暫“一笑”的感慨。既然春天如此可貴可愛,詞人禁不住“為君持酒勸斜陽”,明確提出“且向花間留晚照”的強(qiáng)烈主觀要求。這要求是“無理”的,卻能夠充分地表現(xiàn)出詞人對春天的珍視,對光陰的愛惜。
附錄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十七引《遁齋閑覽》:“張子野郎中以樂府擅名一時,宋子京尚書奇其才,先往見之。遣將命者謂曰:‘尚書欲見“云破月來花弄影”郎中乎?’子野屏后呼曰:‘得非“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邪?’遂出,置酒盡歡。蓋二人所舉,皆其警策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