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
城上風(fēng)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情懷漸覺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1]。昔年多病厭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淺[2]。
注釋
[1]鸞鏡:《藝文類聚》引范泰《鸞鳥詩序》說:昔罽賓王獲一鸞鳥,不鳴,后懸鏡照之,鸞鳥見己影以為同類,乃鳴之。后世因稱鏡為鸞鏡。
[2]芳尊:酒杯的美稱,代指美酒、醇酒。
輯評
宋·黃升《花庵詞選》:“此公暮年之作,詞極凄惋。”
明·李攀龍:“妙處俱在末結(jié)語傳神?!保ā恫萏迷娪嚯h引》)
明·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芳尊恐淺,正斷腸處,情尤真篤。”
點評
錢惟演對仕途有濃厚的興趣,一生以未為宰相而遺憾。他的阿諛奉上,其效果適得其反。太后聽政時,因與太后攀親備受輿論攻擊,被趕出朝廷,仁宗親政后更是屢受打擊。難怪詞人晚年心氣不順暢。這首詞就是在這樣的心境之下創(chuàng)作的,是仕途挫折時內(nèi)心困苦愁怨的抒發(fā)。春天來臨之后鳥語花香、春意盎然的景色,都仿佛在攪亂詞人的心緒、牽引出詞人的愁怨。情急之下,詞人不禁無理地責(zé)問“綠楊芳草”何時了結(jié)。下片解釋愁苦的緣由。詞人將一切的根源都推托到歲月的流逝、容顏的衰疲上。每次覽鏡,都要為此驚嘆。剩下唯一的解脫方式就是頻頻高舉“芳尊”,借酒消愁。
附錄
文瑩《湘山野錄》卷上:“錢思公謫居漢東日,撰一曲曰:(詞略)。每酒闌歌之則垂涕。時后閣尚有故國一白發(fā)姬,乃鄧王俶歌鬟驚鴻也。曰:‘吾憶先王將薨,預(yù)戒挽鐸中歌《木蘭花》,引紼為送。今相公其將危乎?’果薨于隨。鄧王舊曲亦有‘帝鄉(xiāng)煙雨鎖春愁,故國山川空淚眼’之句,頗相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