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

最終我們贏得了雪:維馬丁詩選(漢英對照) 作者:維馬丁 著,伊沙,老G 譯


自序

文|維馬丁

自己的詩歌被中國大詩人伊沙翻譯成中文,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度中國出版,被著名詩人沈浩波創(chuàng)辦的磨鐵圖書公司選中,應該寫篇什么樣的自序表達心情呢?

我最關心的東西總是詩歌本身,特別是中國當代詩歌,用漢語普通話寫作的詩歌。當然中國還有很多其他非常好的東西,包括用漢語之外的語言寫的或唱的作品,用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或方言創(chuàng)作的作品,等等。某種意義上來說,我自己知道并深感榮幸的是,我可以參與一些文學方面的事或活動。那么在當下文學的世界里,有多少人關注的是文學之外的事情呢?非常多,我要說,這種情況在中國和其他各國都很普遍。

中國到底是怎么樣的?為什么要問這個問題?其實很多人都會這樣問,包括很多中國人自己。因為中國很大,而且中國目前在全球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所以全世界各地的人都會這樣問。同樣的問題,奧地利是怎么樣的?美國呢?拉脫維亞呢?巴西呢?這兩三年在全世界范圍內,難民問題、就業(yè)問題、種族問題等等,很多情況一直每況愈下。與此同時,無論在哪里,關注自然環(huán)境問題的人都越來越多;還有一種感覺是,人們意識到對抗是必須的,用于反對某些不好的趨勢。所以也許可以說,我們還有希望。

那么這些問題跟伊沙翻譯我的詩歌有什么直接關系嗎?也許有,也許沒有。伊沙說他一直覺得應該關注中國或東亞之外的西方當代詩歌,從他開始寫作起就一直這樣想。我也一直這樣覺得,要關注外國的詩歌。生活在奧地利,這個情況對我來說也許更復雜一些,比如我上大學時,雖然除了漢學也攻讀了德語文學,我自己當然也用當代德語寫作,但是德語文學不是我主要關注的。這樣的背景和態(tài)度當然有長處也有短處。

總之,我走進了當代漢語詩歌,這很像一個奇跡。從2013年我第一次跟伊沙見面,我一直覺得伊沙就是在創(chuàng)造奇跡,伊沙創(chuàng)造和組織了一個奇跡般的詩歌疆域——《新世紀詩典》,比我以往在其他任何地方碰到的文學組織都要開放,比我以往見到的文學形態(tài)都更接近普通人和真實的生活。所以我更覺得非常非常榮幸,非常非常幸福。中國對我來說,是一個以西安和詩歌為中心的奇跡,是古老的西安和古代中國的詩歌傳統(tǒng)延續(xù)至今天的奇跡。

2019年春天于維也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