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支天臺山的贊歌——談美君隨筆集《小溪邊》

小溪邊 作者:季美君 著


一支天臺山的贊歌——談美君隨筆集《小溪邊》

季美君博士,是從浙東天臺奮斗出去的一位專家學者,是從天臺山飛出去的一只金鳳凰。她有四個稱呼:證據(jù)法學博士、高檢理論所研究員、京城法律專家、法律英語同聲翻譯。她從一個小鄉(xiāng)村,走到縣城、省城,然后到北京,甚至多次走出國門做翻譯、訪問學者、博士后研究,足跡遍及南北半球。她雖然走得很遠,但故鄉(xiāng)依然是她魂牽夢繞的地方。這本書,就是她對天臺山的懷念之作。

在常人看來,法律專家擅長邏輯思維,對于枯燥乏味的法律問題,會講得口若懸河;辯論時,唇槍舌劍無懈可擊。本以為擅長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就是其弱項,寫起文學作品就會相去甚遠。沒想到美君卻拿出了一本隨筆集。瀏覽完這部書稿,我感到她的文章,就像天臺山的仙草——鐵皮石斛一般,充滿靈氣仙氣,又如天臺山的泉水那樣清澈甘甜。縱觀全書,我覺得,作者對故鄉(xiāng)這片神奇土地的無比眷戀,是一支天臺山的贊歌。

一幅美不勝收的天臺山水畫卷

這幅畫,從作者少年生長的鄉(xiāng)村開始,向東北方向推移,把濃墨重彩落在幾處著名景點。她這樣描寫赤城山:山不高不矮、不陡不平,是天臺山中唯一的丹霞地貌景觀……每當旭日東升或夕陽西下時,云霧繚繞山腰,霞光籠罩,光彩奪目……故有“赤城棲霞”之稱。登臨山頂,極目遠眺,錯落有致的村莊,星羅棋布的農(nóng)田,蜿蜒的始豐溪,四面環(huán)山的天臺城全貌,以及橫亙在城東的東橫山,一覽無余,令人心曠神怡。

對于“四萬八千丈”的天臺山,大詩人李白贊譽:“鳳閣龍樓不肯去,飛騰直欲天臺去!”美君所寫的:“以迷離的寺廟、靈秀的群山、清澈的谷水、神奇的飛瀑等聞名于世,被列為中國十大名山之一,境內(nèi)千峰競秀、萬壑爭流”,可以看成是對李白詩句的絕妙注釋。

她筆下小山村婁金崗的風景令人神往:“站在平臺上,就看到了寒山湖的全貌。最寬闊的湖面上,一座座淹沒在湖水中的山峰,露出一個個長滿樹林的山頭,就像一只只胖頭魚,列隊整裝待發(fā)參加一場海上游泳大賽……梅花綻放,清新的空氣中飄著一股清香,極目遠眺,還能看到寒山湖的一角,風景秀麗,環(huán)境幽靜,實為養(yǎng)老的理想之地?!睘榇?,她還賦詩一首:《婁金崗之行》

山彎路轉(zhuǎn)上峰巔,風光無限在眼前。

故地重游續(xù)舊親,天上仙境藏人間。

她用生花妙筆寫故鄉(xiāng)的霧凇奇觀:平生第一次看到冬天里那一朵朵奇異的花朵,玲瓏剔透,好像正散發(fā)出陣陣清香,無論高樹還是矮草,都能依照原有的模樣凝結(jié)出千姿百態(tài)的花兒,裝扮出一個冰清玉潔的世界……穿行在山頂霧凇的森林中,仿佛走進了一個如夢似幻、如詩如畫的仙境。——看,作者筆下的故鄉(xiāng)多美!簡直令人心醉!

一場迷人的江南鄉(xiāng)村音樂會

作者鐘情家鄉(xiāng)恬靜迷人的自然環(huán)境。她眼中的田野風光美不勝收:清晨,百鳥歡歌,野花爭艷;夜晚,繁星閃爍,青蛙合奏。溪灘風光優(yōu)美而寧靜,是讀書的好去處:坐在水邊,耳旁伴著潺潺的流水聲,浮躁的心就會安靜下來,讀書的效果也奇好

即使放牛時也是樂趣無限:我將牛繩繞牛角幾圈后掛在牛背上,自己選棵最漂亮的玉米,靠著它坐下。仰頭瞧瞧密密綠綠的葉兒,陽光斑駁,映照在剛剛冒出泥土的小草身上。那寬大舒展的葉兒,仿佛舞女的長袖,陣風吹過,上下左右舞動,地上的影兒也隨之婆娑起舞;偶爾成群的麻雀恰好路過,在玉米地上嬉戲跳躍覓食,遠處傳來竹咕咕那悠揚嘹亮的歌聲……

尤其在《鳥兒的音樂會》中,她把群鳥的歌唱寫得趣味無窮:

通常剛過早晨6點,鳥兒就開始歌唱了,從叫聲上分辨,至少有五六種,聲音最為清脆悅耳的是畫眉,唱著“咿呀~~~~,呀呀~”,先長后短,好像在問:“你醒了嗎?醒了吧!”……突然,出現(xiàn)一陣“唧唧唧唧”急促的叫聲,如“快快快”地催促著;接著,就聽到了“呢呀——呢呀”的叫聲,顯然是另一只鳥兒來了,其聲音悠揚動聽,煞是讓人喜愛。就這樣,沒過幾分鐘,鳥兒就越聚越多,聲音豐富多彩、語調(diào)也千變?nèi)f化……轉(zhuǎn)而就出現(xiàn)了“呢呀、呢呀、呢呀”的竊竊私語聲,好像是好朋友之間在說悄悄話……也許是聊到開心的話題了,就出現(xiàn)了“嗆、嗆、嗆”的聲音,好似人類的“哈、哈、哈”開懷大笑,同時夾雜著“嘰嘰嘰嘰”的聲音,似在掩面而笑,聲音小而柔和……它們充滿激情地“演唱”著,直到7點多時,“竹咕咕、竹咕咕”嘹亮歌聲的到來,這也到了該起床的時間了。

這段寫故鄉(xiāng)清晨群鳥啼唱的文字,令人不禁想起蘇聯(lián)大作家肖洛霍夫筆下對一群公雞啼唱的傳神描寫。

一場天臺山美食的盛宴

家鄉(xiāng)的美食在她的作品中一一呈現(xiàn)亮相:

江南的美食,可謂應(yīng)有盡有,豐富多彩:豬肉皮,加上豆泡、香菇,燉菜頭,味道鮮美滿屋飄香,營養(yǎng)特好;牛肉燉蘿卜,美味可口,人見人愛。炒年糕,配上筍絲,加上小油菜、豆芽、胡蘿卜絲、豆腐干、荸薺、精肉絲之類,絕對美味好吃。味道獨特、百吃不厭的粽子,咸淡相宜,唇齒留香的咸鴨蛋黃精肉粽;咸蛋、咸肉做的糯米飯,色香味俱全,看著就食欲大增;還有獨特的被稱為“江南一絕”的餃餅筒。——作者對這些都情有獨鐘,可見對故鄉(xiāng)愛得是多么的熱烈深沉!

一曲對勞動和勞動人民的頌歌

書中有很多篇幅描寫勞動場面。比如寫割稻:半蹲在齊腳脖子深的水田里,烈日下,剛割一會兒就渾身汗水濕透、腰酸背疼……從早到晚,一天要勞作15個小時左右,而且常常是烤著烈日在水田里泡著,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艱苦的勞動能強健人的體魄,磨煉人的意志。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人來自艱苦的地方,來自汗水澆灌過的土地。”

優(yōu)秀品質(zhì)對一個人的成才很重要。作者從父母身上汲取了勤勞、聰慧、做事追求完美等好品質(zhì)。作者為何能從一個鄉(xiāng)間小村,走到省城、京城,成為卓有成就的專家?讀者或許可以從其中找到答案:勞動功不可沒。她熱愛勞動。艱苦的勞動,吃大苦流大汗——吃苦耐勞的韌勁和做事追求完美的品格,使她步步登高!

書中,還重點描寫和謳歌了以父母為中心的家鄉(xiāng)的勞動人民:勤勞能干、有文化、懂得科學種田的爸爸,心靈手巧、善于持家、做事追求完美的媽媽,燒菜能手嫂嫂……

美君的隨筆很樸素、很清純,不加粉飾,可以說是原汁原味,就像一個不施粉黛去盡鉛華素面朝天的美人,有一種天然的風韻。

隨筆需要真情實感,切忌無病呻吟。作者文章的感人,在于以情動人。她用滿懷感情的筆觸寫父親:我從小就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爸爸那如山一樣厚實的愛,且深信不疑:從他上山砍柴時摘回的野草莓中,從他趕集市買回的楊梅里,從他一次次遞給我零花錢時的笑臉上……每次嘴里嚼著楊梅,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那個夏天父親為我買楊梅的情景,似乎每一顆楊梅都蘊含著父親那份深深的愛。女兒對父親的摯愛躍然紙上。

寫回家途中,聽到父親去世消息時的苦痛,動人心弦:

到了杭州機場,打開手機時,看到先生發(fā)來的微信:爸爸走了,你多保重!這八個字猶如晴天霹靂,頓時驚得我淚流滿面,一直難以抑制。原本才2個小時的車程,今天卻感覺走得離奇的慢,慢得這一路就像永遠走不到盡頭似的……陰霧沉沉、寒風刺骨,任憑眼淚流啊、流啊……流濕一張又一張面巾紙,就這么一路流到家門口。

寫父親火化時的文字,更是勾魂攝魄:

在爐門前看著爸爸在烈火中一點點升天。先是滿身火焰,猶如森林大火燒著一大片高山上的密集樹林,繼而出現(xiàn)了一個人的清晰輪廓,對著我們的是爸爸的腦袋,能清清楚楚地看得見兩個黑黑的眼窩和下巴。再繼續(xù)燃燒,就出現(xiàn)了一座座漢白玉雕塑,中間的如數(shù)位舞蹈者手拉手橫著飛舞,或如拱門,或如小山,那火焰時而是黃色的,時而變成藍色,轉(zhuǎn)而又呈紅色。

對故鄉(xiāng)平凡事物的一番哲理開掘

能從日常生活和平凡事物中,開掘出哲理,給人以啟發(fā)和教益,這是本書又一個特色。作者能從蚌里剖出珍珠。書中許多地方,經(jīng)過作者的提煉,閃耀著哲理的光芒。

作者從稻谷的大好收成,生發(fā)出感想:無論是哪一行,要做到頂尖水平,除了天賦,還要勤奮才成;從爸爸面對生活的磨礪與殘酷,從不抱怨,那種勤勞、樸實以及對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處之泰然的人生態(tài)度,從小耳濡目染的我便知“人生本是含辛茹苦”的含義;從爸爸培植的番薯藤樣子漂亮、價格公道,成為集市上搶手貨,她明白:無論做什么事兒要想有好結(jié)果,就必須事先多下功夫。

她還從養(yǎng)蠶悟出人生哲理:一群蠶一起作戰(zhàn)時,那“窸窸窣窣”的聲音,好幾米遠都能聽見。由此,也讓人明白了“蠶食”的含義與效果!我終于明白蠶是那么的睿智,用自身的蛻變升華撫育出下一代,這是何等的奇妙與偉大!人們常常以作繭自縛來嘲笑蠶,但誰知這是蠶自身的一次蛻變升華呢!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可謂是滿地珍珠。

隨筆散文除了要有真情實感,還需要有意境,方能像蘇州園林一樣曲徑通幽引人入勝;有高的境界,方能讓讀者得到思想上的洗禮和精神上的升華?!对狸枠怯洝贰峨蹰w序》《黃岡竹樓記》《前赤壁賦》等名文,就是意境深邃、境界高遠的典范。美君的隨筆很有靈氣,很清純,富有真情實感。作為一個法律專家,能寫出這樣的隨筆,是可喜的,是難能可貴的。

愿美君的隨筆,如同天臺山的石梁飛瀑一般奇異壯美!我相信,不久,集四個光榮稱號于一身的美君博士,很可能會有第五個雅號:作家。作為大學畢業(yè)就取得英語文學學士、曾翻譯過李昌鈺二十多萬字小說《完美謀殺》的她,我們完全有理由期待。

20世紀90年代,我在工作之余一度熱衷于散文創(chuàng)作,也陸續(xù)有文章在國家級報刊發(fā)表。最近十多年,因致力于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已很少寫散文,對散文已經(jīng)隔膜。美君囑我給她書稿寫點文字,我就談點粗淺看法以拋磚引玉吧。

余云葉

2017年初冬寫于街頭古鎮(zhèn)

余云葉,現(xiàn)為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學會創(chuàng)研室副主任,作家。曾在《工人日報》《人民日報》《大公報》等發(fā)表或出版文學作品約200萬字。著有長篇小說數(shù)部:《黑鷺鷥,白天鵝》獲《文藝報》文學作品評比長篇小說一等獎,并在美國《星島日報》連載;《晚清第一相李鴻章》被專家學者和媒體稱為精品力作;《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龍》獲全國原創(chuàng)作品大獎賽長篇小說獎,新浪網(wǎng)、鳳凰網(wǎng)相繼連載或選載,影響廣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