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會昆明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吳三桂叛清與抗戰(zhàn)時期的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一反一正,尤其誘發(fā)我的興味。這兩大歷史事件,都和昆明的翠湖有牽連。單說后者吧,湖西一條東西走向的小巷,中間曰西倉坡六號,今日云南師范大學幼兒園所在地,是聞一多先生的故居及殉難處,校門口有紀念碑和小亭。英烈血沃過的土地,小巷一頭馬纓丹藤花滿架,另一頭決明、黃槐花開正艷。順小巷西頭的錢局街朝北,再穿過一大一小兩道街,和云南大學的后院隔著過街天橋,西下便是云南師范大學——昔日大名鼎鼎的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校園的正門。時令剛過白露,中原大地暑熱才退,但昆明市卻秋光明媚,繁柳掩映的翠湖還開著荷花,校園里的菊花已新綻絲蕊。這座掛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牌的校園,相關的遺跡隨處可見。大廣場建亭呈三角形,分別是北大、清華、南開之亭;北大亭倚著一棵高大挺拔的銀樺樹,亭側坐落三角石碑曰《三校亭記》:“一園之中,三其亭,而亭又三面,三足一鼎,共舉千斤之力……”落款說明是聯(lián)大校友聚而建于1988年。亭奇且古,亭與廣場周圍皆大樹灌木,松柏銀樺重陽木和銀杏參差環(huán)列,海棠紫薇叢枝齊發(fā),鋪地綠草如茵,象征著聯(lián)大精神郁郁常青。
隨著上課師生的腳步朝東走,東邊迎面是復制的“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牌坊,舊年的茅屋土墻和戰(zhàn)時簡陋的教室、實驗室保存了標本。長方形院落遞接向北,中央是“一二·一運動”紀念碑;拾級而上,八角金盤和刺柏夾道,小徑深處有李公樸先生的墓冢。我還在四處張望,園子不大,不過是今日校園之一隅,環(huán)顧無余,但沒有找到自己的心結所在。我不甘心,于是在高臺上朝西走,這里只算一個拐角,可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那隔壁廢棄的舊煙囪下面,終于找到了這象征著聯(lián)大精神核心的紀念碑。1946年西南聯(lián)大結束時,校方決定立碑紀念。當年5月4日,“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紀念碑”在此豎起,碑文由文學院院長馮友蘭撰寫,中文系主任羅庸書丹,教授聞一多篆額,史稱“三絕碑”。地僻又處背角,可石碑雄偉凜然生輝。碑高五米有余,寬約三米,碑文洋洋1178字;碑陰刻錄著834位抗戰(zhàn)從軍的學生姓名,真實記載了那一段“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的辦學史,高揚了聯(lián)大最為寶貴的自由、民主、愛國精神。
今日的大學越辦越多,校園征地蓋樓比著講氣派,但在西南聯(lián)大建校70周年紀念的當下,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無不懷念這“戰(zhàn)亂中的奇跡”:草棚大學,沒有大樓卻有大師,有的是大批滿腔熱血、奮發(fā)圖強、志在振興中華的青年學子!
順帶說一事,就在《三校亭記》不遠處,我還看到了“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教授名錄碑”,那上面錢鍾書的名字,寫的是“錢鐘書”。
(選自2007年12月24日《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