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小講
一、曹雪芹的家世與生平

《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1724—1764),名霑,號雪芹、芹圃、芹溪、夢阮。他的祖上明末前居住在今遼寧鐵嶺西南郊腰堡大汛河村一帶。在努爾哈赤的后金兵掠地時,曹雪芹的遠祖曹錫遠被后金的軍隊俘虜,給多爾袞當家奴,屬正白旗包衣(“包衣”即滿語“家奴”一詞譯音“包衣阿哈”的簡稱)。清朝建立以后,設(shè)立“內(nèi)務(wù)府”,負責(zé)為皇帝管理財產(chǎn)、飲食、器用等各種生活瑣事和宮廷雜物,曹家成為“內(nèi)務(wù)府”的成員。
曹錫遠的兒子曹振彥因建立軍功,官至兩浙都轉(zhuǎn)運鹽使司鹽法道。從曹振彥的兒子曹璽和曹璽的長子曹寅,到曹寅的長子曹颙和侄兒曹頫,三代四人相繼擔任江寧織造一職??椩斓穆殑?wù),主要為皇帝管理制造和采辦宮廷用品,但除此之外,還同時擔任替皇帝搜集情報的工作,曹寅就經(jīng)常向康熙密奏南方各方面的情況,包括政治、經(jīng)濟、文化、思想、治安、民情等等。曹家?guī)状藫芜@一職務(wù),表明他們跟皇帝有一種特殊親密的關(guān)系。曹璽的妻子孫氏做過康熙的保姆,康熙南巡時還在江寧織造府內(nèi)接見過孫氏,稱她為“吾家老人”。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小時候曾做過康熙的伴讀,以后又擔任御前侍衛(wèi)。曹寅在給康熙的奏折中自稱“臣系包衣下賤”,說明曹家具有一種特殊的地位:對于皇帝來說是奴才,但對一般人來說,則是一個極為顯赫的大官僚,是屬于最高統(tǒng)治層中的成員。雍正繼位后,曹家遭受冷落。雍正五年(1727)末、六年(1728)初,曹因織造差員勒索驛站及虧空公款等罪,被下旨抄家,曹被“枷號”,曹寅遺孀與小輩等家口遷回北京,靠發(fā)還的崇文門外少量房屋度日。曹家從此敗落。經(jīng)歷這樣家族變遷的曹雪芹,由此而獲得對貴族之家種種黑暗與罪惡的深切體驗,這便成為他創(chuàng)作《紅樓夢》重要的生活基礎(chǔ)。
曹寅有很好的文學(xué)修養(yǎng),藏書極富,是當時一位有名的藏書家和刻書家。會作詩詞,又兼作戲曲,有《楝亭詩抄》、《楝亭詞抄》、《楝亭文抄》等著作。他曾奉旨主持刊刻了《全唐詩》和《佩文韻府》。他跟當時一些著名的詩人和作家如施閏章、陳維崧、尤侗、朱彝尊、洪昇等都有過交往。家庭中這樣的文化傳統(tǒng),必定使曹雪芹從小受到很好的文化教養(yǎng)和藝術(shù)熏陶。他在《紅樓夢》中表現(xiàn)出來的非凡藝術(shù)天才,是有所來由的。
“忽喇喇似大廈傾”,曹家最后的敗落是歷史的必然。曹家因為康熙的寵幸,遂得赫赫揚揚,盛極一時;但曹家又因康熙的四次南巡而落下巨額虧空,成為雍正上臺后清算虧空不可幸免的致命要害。所以在曹家盛極一時的時候,就埋下了徹底敗落的禍根。曹寅當年也許早就對這種嚴重的局勢有了清醒的認識,知道他已處于這種位置上,身不由己,不能不蹈此既榮且危的險境。曹寅平時常拈佛語說:樹倒猢猻散。果然,康熙這棵大樹一倒,曹家也就隨之敗落了。

曹家百年興衰軌跡

《紅樓夢》中隱含的曹家歷史
第十三回 秦可卿為鳳姐托夢時說:
“你如何連兩句俗語也不曉得,常言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們家赫赫揚揚,已將百載,一日倘或樂極悲生,若應(yīng)了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語,豈不虛稱了一世的詩書舊族了!”
從天命六年曹錫遠、曹振彥歸附后金算起,到雍正六年曹家敗落,則前后共108年。如從順治元年算起,到曹家敗落,則有85年。而“樹倒猢猻散”則是曹雪芹祖父曹寅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
第七回 焦大醉罵
“蓉哥兒,你別在焦大跟前使主子性兒。別說你這樣兒的,就是你爹你爺爺也不敢和焦大挺腰子,不是焦大一個人,你們就做官兒,享榮華,受富貴,你祖宗九死一生掙下這家業(yè)。”焦大為什么敢這樣醉罵,尤氏作了一段說明,說:“只因他從小兒跟著太爺們出過三四回兵,從死人堆里把太爺背了出來,得了命,自己挨著餓卻偷了東西來給主子吃”
對此,尤氏的解釋是:“只因他從小兒跟著太爺們出過三四回兵,從死人堆里把太爺背了出來,得了命,自己挨著餓卻偷了東西來給主子吃”
曹家祖上本任武職,是以軍功起家的。所以此段醉罵隱含了曹家早期的一些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