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生而富貴玲瓏心

人生若只如初見:納蘭容若詞傳 作者:申圣云


寂寂落葉鎖朱門,別樣幽芬亦照人。

高閣玉蘭鬧畫眉,枇杷花下埋風魂。

——少年未解紅塵事·廣廈豪門殊芬華

京城的隆冬天氣,最是清冷。一個青年身著棉袍,站在落葉凄惶的院落中,在一片蕭索中等待著什么。

一個儀態(tài)雍容的婦人懷抱著一個酣睡的小娃兒走過來,輕啟朱唇,柔聲問道:“想好了?”青年半回身,微微點頭?!跋牒昧?,”他注視著婦人懷抱中粉雕玉琢的小娃兒,“就叫成德吧!”輕輕撥弄孩童頭頂?shù)奶グl(fā),眼神深邃。

熟睡的孩童純真的面容依舊安閑,卻不知,他的命運,從一降生開始,就與這個龐大帝國的顯赫捍衛(wèi)者和先朝遺民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

身在紅塵心在月

“納蘭”是大族。金代女真“白號之姓”中,納蘭是受封于廣平郡的第二大支系的三十個姓氏之一(又稱“納喇”“那拉”)。發(fā)源于滿洲葉赫地區(qū)的納蘭氏,始祖原本是姓土默特的蒙古人。后來,納蘭部滅了女真,占了他們的領地,從此改姓納蘭。其中有一分支幾經(jīng)輾轉(zhuǎn),舉族遷至葉赫河岸邊繁衍,號“葉赫國”,也就是今天的吉林省梨樹縣葉赫滿族鎮(zhèn)附近,后人稱此支納蘭支系為“葉赫那拉氏”。

明初時滿族的前身女真族分為三大部:建州、海西、野人。葉赫部是海西女真的一部分。納蘭部族的首領金臺什繼兄之位成為貝勒,明朝萬歷十六年(1588年),他的妹妹孟古嫁給了努爾哈赤,生了皇子,取名皇太極,也就是后來的清朝太宗皇帝。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納蘭氏族與清朝皇室有姻親關系。但是,當努爾哈赤為統(tǒng)一女真各部進行兼并戰(zhàn)爭的時候,這些姻親關系統(tǒng)統(tǒng)不是障礙。

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努爾哈赤率兵攻打葉赫部,他的舅兄金臺什戰(zhàn)敗后自焚不成,被其絞殺,金臺什的兒子“識時務”,及時請降,被授予三等副將,世襲佐領。

納蘭的曾祖,原本世居東北松花江畔、長白山腳下的葉赫國國主金臺什貝勒戰(zhàn)敗身故后,他的次子尼雅哈(滿語音譯)以“姑母為太宗皇帝皇太極生母”的名義,跟隨順治皇帝一行入主關內(nèi)。之后為后金及清王朝屢立戰(zhàn)功,因這赫赫軍功,被天子尊為功勞顯著的皇親國戚,賞賜其與部下之正黃旗將士及旗民三千余頃封地,位置在今北京海淀區(qū)上莊鄉(xiāng)附近,他們在這片土地上建起了龐大的宅院。

納蘭的父輩從此成為“八旗”(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正藍旗、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鑲藍旗,分別統(tǒng)帥滿、蒙、漢民族的八支軍隊,合稱八旗)之一,為滿洲八大貴族之一。

馬背上的葉赫家族是鐵血的,也是冷血的。戰(zhàn)爭、政治,哪一樣都與風花雪月的詩詞歌賦格格不入。

納蘭的家世背景在眾多八旗子弟中尤為顯赫:父親明珠是金臺什的孫子,母親愛新覺羅氏是努爾哈赤的孫女、英親王阿濟格之女,身為這兩位名門之后的長子,納蘭性德肩負重任,光耀門楣責無旁貸。納蘭的父親明珠,在他出生后官至大學士、太傅,是康熙初期的四權相之一,地位顯赫一時。

北京西郊有一塊石碑,上書“明珠及妻覺羅氏誥封碑”,考證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二十四日所立(納蘭是年三十歲),上面記載:明珠“初任云麾使,二任郎中,三任內(nèi)務府總管,四任內(nèi)弘文院學士,五任加一級,六任刑部尚書,七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八任都察院左都御史、經(jīng)筵講官,九任經(jīng)筵講官、兵部尚書,十任經(jīng)筵講官、兵部尚書、佐領,十一任經(jīng)筵講官、吏部尚書、佐領,十二任加一級,十三任武英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佐領、加一級,十四任今職”。所謂“今職”,指的是立碑時的官職——“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佐領、加一級”。從石碑的記載中可以看出,明珠的官場之路真可謂是扶搖直上。難道這一切都僅僅是祖蔭庇佑?不。明珠半生風光是自己苦心經(jīng)營的結(jié)果。

雖然明珠的家族是戰(zhàn)功累累的葉赫部,不過,到明珠出生時,這個部落早已聲勢衰弱,風光不再。他的父親、金臺什的次子尼雅哈入關后只得了騎都尉的職務,即便是世職,也撈不到多大的好處。只是由于葉赫家族與皇室的姻親關系,使得明珠從小就有機會接近皇室,行走內(nèi)宮,這也是他后來能夠擔任內(nèi)務大臣的前提,更是納蘭之后跟隨康熙巡南征北的基礎。

可納蘭的母親不是親王的女兒嗎?這恰恰是明珠政治生涯中的阻礙。攀附皇親為的是鞏固地位,而這姻親又是否真的榮耀和牢固?明珠的岳父是多爾袞的親哥哥英親王阿濟格,他一生戰(zhàn)功卓著,但有勇無謀,缺乏政治頭腦。攝政王多爾袞死后,他醉心權勢,想繼任攝政王之位,屢次“不軌”,親政的順治皇帝因此將阿濟格及其已獲親王爵位的第五子勞親賜死,其次子鎮(zhèn)國公傅勒赫被削除宗籍,其余八子均貶為庶人。很顯然,阿濟格之女覺羅氏已經(jīng)不可能成為明珠政途上的助力,娶她反而要承擔極大的政治風險。

家世背景并沒有成為明珠晉升的助力,甚至可以說,不拖累他的仕途就已經(jīng)讓他很知足了。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出生的納蘭,看似是眾人艷羨的嫡長子,其中的苦悶酸澀又有誰知道呢?

在那年臘月的京師,光風霽月的納蘭性德就降生于這樣一個身在紅塵心在月之家,從此開始了身在仕途沙場、心系白雪陽春的人生。

蒼生欣戴君若然

納蘭性德出生于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甫一出生取名成德,但是這個名字后來改成了“性德”,為的是避諱皇太子胤礽(皇四子胤禛即位后,眾皇子改“胤”為“允”)的小名“保成”。

納蘭表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進士。這位清朝第一詞人雖然生于富貴人家,卻生性淡泊名利,不僅善騎射,而且好讀書,尤其對漢文化非常熱愛,擅長寫詞。下筆舉重若輕,勾抹之間頗有李后主、易安居士的婉約凄美,又多添了幾分男兒的豪情灑脫。有人評價,納蘭詞以一個“真”字取勝,實際上不僅如此,納蘭更擅長用一個“情”字傳神。

“容若”何來?

傳言,明珠發(fā)跡之前,偶遇得道高僧,算出他命中有三子三女。以此證明明珠是有天賜榮寵的,所以有人認為,“容若”二字源自佛典。

紅學大師周汝昌在《獻芹集》中,曾使用“颙若”稱呼納蘭,“亦有曰容若,蓋因清人每記‘顒若’,故今人亦偶有稱其為‘納蘭颙若’者”?!叭荨薄帮J”古音本同,“颙”也通“容”。例如,清初大儒李颙又稱李容。

“颙若”出于《易·觀》,中有:“盥而不薦,有孚颙若。”這一卦的意思是說,在祭祀之前要先盥浴,雖然還沒有進獻祭品,心里已經(jīng)充滿誠敬肅穆?!帮J若”指的就是莊嚴肅穆、恭敬虔誠的樣子。颙若也作“颙然”,取義“蒼生颙然,莫不欣戴”。代表百姓進行祭祀的人,正是天與人溝通的橋梁,也就是天子驅(qū)使的官員。

成德所取字,可能正是父親對其的期望,希望他能步入仕途,對天地君親心有敬畏,亦為朝廷所倚重。

那么納蘭自號“楞伽山人”,又有什么典故呢?《飲水詞箋?!分刑岬?,李賀的《贈陳商》有:“長安有男兒,二十心已朽。楞伽堆案前,楚辭系肘后。”以表現(xiàn)志向不得伸張的激憤之情。而白居易的《見元九悼亡詩因以此寄》:“夜淚暗銷明月幌,春腸遙斷牡丹庭。人間此病治無藥,唯有楞伽四卷經(jīng)?!斌w現(xiàn)的是死別之苦唯有寄托于佛經(jīng)的開解。

楞伽山又作楞迦山、棱伽山、楞求羅伽山。據(jù)《中華佛教百科全書》所載,楞伽是南海山名,也是山下城市的名字,意為“難往山”“不可往山”“莊嚴山”。在佛經(jīng)故事中,這座山由“種種寶性所成,諸寶間錯光明赫焰……有無量華園香樹,皆寶香林,微風吹擊搖枝動葉,百千妙香一時流布,百千妙音一時俱發(fā),重巖屈曲,處處皆有仙堂、靈室、龕窟……皆是古昔諸仙賢圣思如實法得道之處”,相傳這座山就是如來“說《楞伽經(jīng)》之處”,且“此山居海之中,四面無門,非得通者莫往,故稱難往”。簡而言之,這座山美好卻不可及。

發(fā)妻亡故后,取“楞伽山人”之號,源于納蘭內(nèi)心的壓抑與求而不得的痛苦,更有心如死灰之意。

可見,納蘭從取字到稱號,都浸潤著漢文化的精髓。順治十一年(1655年),納蘭性德出生時,明珠二十一歲,還只是皇帝侍衛(wèi)隊中的一名普通軍官,母親雖是皇族,卻早已家世沒落。或許納蘭八字是“旺”父的,就在他出生后的幾年,明珠開始不斷升遷,直至后來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清國第二大掌權人物。

作為首輔重臣,明珠自然沒有繼續(xù)住在遠離內(nèi)城的封地,他的相爺府是今位于北京什剎海岸邊的宋慶齡故居。院落里樹木郁郁蔥蔥,小徑幽然,府邸肅穆。這里亦是納蘭性德童年、少年、青年時生活的地方。

古往今來,許多人曾因各種緣由踏足這座府邸。在參天厚木之下,有散不去的陰郁和黯然。三百年前的納蘭,是否也曾仰望這些繁郁古樹,心生悚然?是否也會仔細分辨那自斑駁樹影下虬然伸展的枝葉脈絡,從中領悟文學真諦?

明珠深受儒家文化影響,曾帶頭研讀孔孟著作和《史記》《資治通鑒》等巨制,文人氣息十足的他將自己的府邸營造出書卷文墨味道濃郁的雅致環(huán)境。明珠有之后的成就,可見其文武之才并非出色的政治手腕能夠掩蓋的,后世從仕途手段的角度評議他,不免有些片面。況且,在名利場這個是非圈中,哪有什么黑白曲直呢,不過是上位者的一家之言。

在明珠長子納蘭成長的日子里,紈绔子弟的氣息不曾在他身上顯露,而貴族子弟特有的優(yōu)越感也很少出現(xiàn)在他的詩作中。那么,納蘭眼中的貴族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相思醒·花月不曾閑

生查子

散帙坐凝塵,吹氣幽蘭并。

茶名龍鳳團,香字鴛鴦餅。

玉局類彈棋,顛倒雙棲影。

花月不曾閑,莫放相思醒。

這首《生查子》,生動地描繪了貴族家庭中少年讀書時閑散浪漫的場景。

書本攤開著放在手邊,美人隨侍在側(cè),品著龍團鳳餅的香茗,燃著鴛鴦形狀的香餅,時而博弈,時而漫步花園,即便是稀松平常的吟詩作對,也不曾失卻風流。

如果這首小詞是納蘭讀書時有感,是對古人讀書的情態(tài)的一種懷想,那還當真是浪漫而單純。若是納蘭自己的寫照,便要問問這位陪坐讀書的美人是哪一個了。

或許是家中的丫鬟,或許是那位不知是否真實存在的表妹,或許是他的妻子、妾室、紅顏知己……美景、美人、美味環(huán)繞,少年的風流恣意,若再不盡情揮灑便是負了這花月良辰。

八旗子弟自幼生長在充滿奢靡氣息的家庭,總會不可避免地沾染驕矜習氣。但是,納蘭公子沒有,因為他的家庭即便是有權、富貴,他的父親,地位顯赫一時的那拉氏明珠,即使身為功勛后代,也并非紈绔不肖之輩。

明珠是著著實實艱難過、奮斗過的,雖然史書記載他貪污賣官,卻無法磨滅他對清廷的杰出貢獻。明珠,字端范,姓那拉氏,尼雅哈次子,生于后金天聰九年(1635年)。順治時初任侍衛(wèi),后擔任鑾儀衛(wèi)治儀正,類似儀仗隊的儀態(tài)監(jiān)督,又調(diào)任為內(nèi)務府郎中,授予騎都尉,允許世襲。

康熙三年(1664年),明珠升任內(nèi)務府總管大臣,“掌內(nèi)務政令,供御諸職,靡所不綜”,成為管理宮廷事務的最高長官。能在內(nèi)宮掌權,顯然得益于他的出身。這年,納蘭十歲。據(jù)說當時的他已經(jīng)是出口成章、文采斐然的小才子了??滴跷迥辏?666年),明珠任內(nèi)弘文院學士,開始參與國政,從此平步青云。

明珠是對康熙朝有過很大貢獻的,在統(tǒng)一與分裂的激烈斗爭中,在滿漢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交融與變革的大形勢下,無論是協(xié)助康熙皇帝清除鰲拜、平定“三藩”,還是出謀劃策抗擊沙俄、收復臺灣、平定噶爾丹、治理黃河、融合漢族文化、建立清朝政治經(jīng)濟制度等,明珠都可以稱得上功臣。

納蘭曾組織編纂圖書,這一點與他的父親曾經(jīng)奉皇帝之命,以總裁之職參與重修《清太祖實錄》《清太宗實錄》,編纂太祖、太宗、世祖的言錄《三朝圣訓》,以及《政治典訓》《平定三逆方略》《大清會典》《大清一統(tǒng)志》《明史》等寶貴的圖書資料不無關系。

明珠身居高位,結(jié)黨營私、貪污賄賂、發(fā)起黨派之爭等敗筆,一方面是封建專制的必然產(chǎn)物,另一方面也有經(jīng)營多年、尾大不掉的原因。

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納蘭死后三年,他少年時代的老師徐乾學聯(lián)合郭琇起草參劾明珠疏稿,就納蘭父親的種種罪行一一歷數(shù)。徐乾學曾經(jīng)是明珠黨的成員,在納蘭在世時,徐乾學曾為明珠所信任,擔任少年納蘭的教習老師。身為門下之客,卻反水參了明珠一本,難道徐乾學這個人的人品是很差的嗎?

千古帝王事,誰能說清楚呢?任何一個團隊的權力如果已經(jīng)于整個組織的平衡有害,統(tǒng)治者必然會采取措施分化它。清朝文學家韓菼曾撰徐氏行狀,評論徐乾學的功過可以說是最為得當?shù)摹?/p>

當時的徐乾學也不過是康熙的棋子,皇帝命他與他的門生們遠離明珠,甚至暗示他反對明珠。一朝為臣,徐乾學也想盡忠為主,卻不得不舍下一個“義”字。想到自己的形狀,徐乾學也曾自我解嘲:“做官時少,做人時多;做人時少,做鬼時多?!笨梢娝敃r的憂憤和無奈。

政治一事,納蘭眼中的腌臜玩意,盡管他不愿主動接觸,卻囿于家庭背景,不得不涉足其中。

納蘭儒雅的性格除了后天的修養(yǎng)原因之外,也源于自小受到那位滿漢雙語才子父親的影響。明珠為人聰明,處事干練,加之善解人意、深諳謀略,又精通滿漢兩種語言,辨才無礙,又會籠絡人心。這也是他官場得意的重要原因?;蛟S納蘭最早的漢文化啟蒙便來自明珠,也正是從小浸潤在漢文化厚重柔婉的氛圍中,使公子性情愈發(fā)溫雅,正所謂其人如玉,舉世無雙。

而覺羅氏,納蘭的母親,是溫婉大方且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或許她的出身門第為那拉氏帶來的并不是政治利益,但她卻以明理和賢惠促成了夫君的事業(yè)順遂、兒子的才華橫溢。

正是因為從小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里耳濡目染,納蘭不僅可以被動地接受到較好的漢文化教育,博采眾長,更能夠自由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學習。

我們姑且臆測,納蘭父母感情是融洽的,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納蘭對“情”“愛”的理解是簡單的,對感情的向往是純粹的,連少年時代的強說愁都是優(yōu)雅可愛的。這樣的納蘭公子是值得被體諒和保護的,這樣不諳世事艱險的年華是最剔透珍貴的,這樣的溫文爾雅,或許嬌柔卻不軟弱。

情竇初開為誰人

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納蘭七歲的時候,長他一歲的愛新覺羅·玄燁即位,是為康熙皇帝。

明珠青云直上,在康熙皇帝親政前升為內(nèi)務府總管,而納蘭未來的岳父盧興祖也在納蘭十一歲(1665年)這一年擢升廣東總督?;蛟S這些對年幼的納蘭來說,并不算什么大事,唯一對他有所影響的,或許是父母的管教更為嚴格,從遠郊小小的房子搬進四九城里大大的府邸,有更多的仆從,能享受更奢侈的生活。

人說寫情、寫景貴在寫“心”?;蛘邔{蘭來說,情傷是讓他不壽的根本原因。人說納蘭在妻妾之外還有一位情人,而且這位情人還是他的紅顏知己,從詩詞中的“梨花”意象到“一生一代一雙人”的盼望,總會有那么一位佳人,是他向往而未曾擁有的。無論是影視作品中虛構(gòu)的表妹還是傳聞中的大家閨秀、小家碧玉,在納蘭年少的時候,或許的確有伊人倩影伴隨他度過那段深宅大院里寂寞的年月。

沒有一往情深、多愁善感,是寫不出婉約派雅致而不乏風骨的句子的。無論這位佳人是誰,從納蘭的相思可以看出,少年時代的他,為這份情癡狂,早已不堪其重。

青梅老·心字已成灰

憶江南

昏鴉盡,小立恨因誰?

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

明代楊慎曾在《詞品·心字香》中提到:“‘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馨茉莉半開者,著凈器中。以沉香薄劈,層層相間,密封之。日一易,不待花蔫,花過香成?!^心字香者,以香末縈篆成心字也?!惫湃顺S谩靶淖窒恪?,是為花香熏染的心字形狀的熏香,取風流雅致的意味。早春的黃昏,曖昧不明的光線里,歸巢烏鴉已飛盡,漸暗的天光籠罩下,周遭更顯寧靜。一直站在那里的人,消瘦的背影在隱約的暮色中如此寂寥。那個孤獨的身影,在早春的余暉里透出一點落寞、一點幽怨、一點凄楚。

是在等人嗎?等的是誰?盼的是誰?是要送別嗎?別的是誰?恨的是誰?納蘭寫的是閨中少女的期盼心情,還是自己獨守寂寞的等候?

那位他向往的意中人,準是許了他今日來見,粉臉依偎,素手焚香,彈琴作畫,于絲竹文墨中解一時相思。

是表妹嗎,還是哪個世家的女孩?那個聰慧溫柔的女孩,白衣勝雪,膚若凝脂,嬌小可愛,曾經(jīng)是少年心中最為端莊秀麗的一朵梨花,雖然出身談不上多么富貴,卻干凈得讓人忍不住想去親近。

可是,她沒有來??赡埽俨粫砹?。

納蘭借女子春閣中的哀怨,寫自己的不甘與消沉,慨嘆可憐、可愛又可惜,一陣陣微風吹動珠簾,門檻邊的朵朵柳絮猶如輕薄的雪片,被翻動起來,空氣安靜得讓人難過。他是怎樣看透那些心緒的呢?從眉尖的微蹙還是扭出褶皺的羅帕?

挑弄過柳絮,春風還要再撥弄花瓶里的梅花,撩撥得人心慌意亂?!袄沈T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唐·李白《長干行》),伊人不復來,心字香早已燃盡,只剩一片嚶嚶哀泣的塵灰。

在納蘭的少年時代,一位梨花般的佳人就這樣成為他夢中所想。他們曾在一起游戲,也曾相對無言,微微一笑粉了雙頰;他們吟詩作對,他們兩小無猜。能夠出入明珠府邸的女孩,若不是八旗之內(nèi)的親戚,也定是名門、官宦之后。以納蘭父親明珠升官的速度,應該沒有哪位大臣會早早拆散這對金童玉女吧?!

在寫給妻子盧氏的悼詞中,納蘭也曾以梨花為喻,說不定他心中思念的那位佳人,正是少年時見過面的盧氏!或許是因為明珠對漢文化略有研究,且身為處理皇族內(nèi)務的官員,所以漢族的官員多與之交好。

許是互相走動、官場應酬之時,盧興祖與明珠一見投契;許是明珠想要攀附、結(jié)交仕途順利的盧興祖。畢竟此時的明珠還只是行走在宮廷的總管,雖然伺候?qū)m廷中人更容易得寵,但總要使些手段、拉攏些靠山,才能地位穩(wěn)固??傊?,在兩個孩子對情事還懵懂的時候,他們的姻親就這樣定下了。

封建社會,女子出嫁較早,而在清朝又有選秀女的傳統(tǒng)。由戶部主持,每三年挑選一次八旗中的少女,以備皇后妃嬪之選,或者賜婚近支(即三代以內(nèi)、血緣關系比較密切的)宗室,或者承擔后宮雜役。若是早早定親,便免去了三挑四撿的選秀。古人成親前一般有定親的習俗,尤其是官宦之家,更為看重婚姻大事。所以,這位“青梅”非常有可能是才貌上乘的盧氏。而且無論哪一方面,盧氏都足以匹配納蘭妻子的身份。

他們曾經(jīng)在家人的安排下匆匆見過幾面,甫一定下親事,盧氏便隨父親前往南方赴任,一對小鴛鴦天各一方。剛剛萌生了相互愛慕的情愫,便分隔兩地,可謂“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宋·李清照《一剪梅》),難以描摹其中酸澀的少年懷揣著朦朧心事,只能咀嚼少之又少的回憶??墒?,他們終究能夠結(jié)為連理,而那不能廝守的女子,又是何人呢?

或許,你始終相信納蘭有一位表妹,或是一位妻妾之外的紅顏知己。不管那人是誰,在少年納蘭的心中,她是純潔溫婉又帶著淡淡清香的,是高潔清冷的梨花化身,嬌小的身形,淡雅的香氛,純?nèi)谎胖碌鼐`放在初春的微寒中。此時,我們姑且稱這朵梨花為“她”,且從他的詞讀她的美,品他和她的相思。

春天到了。

草長鶯飛,燕語風和,冰融雪消,正是相思時候。

還記得分別的時候,窗邊隔著綠羅紗的絮語,道不完的離別愁緒,秋風瑟瑟,一陣寒似一陣,伴著遠飛的鴉群,離別了曾經(jīng)的親愛之人。揮手自茲去,孤帆寄天涯。

臨江仙

長記碧紗窗外語,秋風吹送歸鴉。

片帆從此寄天涯。一燈新睡覺,思夢月初斜。

便是欲歸歸未得,不如燕子還家。

春云春水帶輕霞。畫船人似月,細雨落楊花。

公子多情,從此多愁緒。多情苦,苦多情,多情無處不傷情。

無眠的燈火星星點點,半圓的孤月凄凄切切。

與佳人長別已久,而今見燕子還家,相思頓起,也知曉她想要歸來,卻歸不得。燕子可知相思,可知離愁,可知情愛?

想起那時并肩而行,春日里溫柔的云、溫柔的水、溫柔的晚霞清風,精美的畫船上,起伏的波紋里,映月的倩影雙雙對對,偶爾飄過的一陣小雨,如同輕盈純潔的楊花兒,飄散在一雙璧人的身側(cè)。

那時候,你眼中只有我,我眼中只有你。

可是,誰能左右人生的別離?誰能阻止命運的鐵蹄?誰能踏碎光陰、勘破人心?

雨,落了便老了,相思卻此起彼伏,一簇簇盛放都是嶄新的。

納蘭想象著那位遠在天邊的美人,紅酥手微翹著指尖,輕輕卷起珠簾,卻見伊人深坐蹙蛾眉。但見斑斑點點淚痕濕了衣袂,也知,也不知,她心中是否恨著誰?這恨的人,又是不是舍不得、放不下、無奈不在身邊的他?

恨不相見,愛不相見。又酥又疼又煩,被一個回眸、一抹笑靨戳中了心尖。

心欲碎·還道有情無

臨江仙

點滴芭蕉心欲碎,聲聲催憶當初。

欲眠還展舊時書。鴛鴦小字,猶記手生疏。

倦眼乍低緗帙亂,重看一半模糊。

幽窗冷雨一燈孤。料應情盡,還道有情無?

少年納蘭的白天是要練武的。騎射是滿洲人必須具備的能力,這對聰慧而細心的納蘭來說,似乎并非難事。從四五歲開始,滿洲子弟就開始接觸騎術和武藝,粗俗的莽漢總不能成為好士兵,只有深諳謀略的男人才夠資格稱得上將帥之才。因為勇敢如果沒有智謀的配合,總歸是不堪重用。

一身塵埃,裹著一懷高才。納蘭拂去身上的灰塵,拭干額頭上的汗水,雖然微笑卻忐忑著激動地接過侍女遞上來的一封小小的信箋,雋秀的小楷筆畫優(yōu)美,正是他曾經(jīng)指點她的筆跡。

“有勞,多謝!”納蘭如是說著,踟躕著該先換下一身污濁再看那人的軟語,還是先打開信箋,以慰藉自己多日的癡想。還是看看吧!先看看,看一眼!就看一眼,剩下的,在下一封想念來到前,總可以拿千百個時時刻刻來回味咀嚼。

少年用力在衣襟干凈的地方擦了擦手,急切地展開信箋。

“望君珍重。”

或許在她托人輾轉(zhuǎn)傳來的錦書中,只有這么簡單四個字,濃濃的墨痕,淡淡的記掛,已經(jīng)足夠填滿相思,又重重地刻下更深的相思。她還能說什么!

她是怎樣羞澀著對傳書人敘說其中的緣故?

“那人,這信,托付先生,不勝感激?!?/p>

低垂著頭,微微顫抖著手,緊攥著書信又若輕還重地交給“鴻雁”,托付的是薄薄的等待,厚厚的掛念,深深的情,淺淺的怨。

不久后的一天,納蘭吃罷晚飯,回到書房,秉著一盞昏黃的燈,聽窗外細雨點滴,輕輕地敲在芭蕉葉上。不徐不疾的聲音,讓他不覺想起,在她的天涯,是否也落了雨?

一時間離愁涌上心頭,展開夾在書頁中的那封帶著花香的信箋,撫摸著秀氣的墨痕,回憶那時教她習字的場景。小小的女孩兒,粉雕玉琢的面孔,柔軟細致的手指,握著筆沉思的可愛模樣,仿佛就在眼前。

手指隨著一字一句的筆畫描摹,就像是細數(shù)她的眉眼,恰如新月如鉤,星辰璀璨。

唉。淡淡的太息,淺淺的寂寞。正應和著遠方她那濃濃的離愁,深深的牽念。

不自覺揉亂了書頁,模糊了字痕。也不知是看得久了倦了,還是想得多了淚了。

許久沒有見到她的信,忍不住擔心這橫亙著千山萬水的情,那條脆弱的紅線,斷了否?那鮮紅好似心頭血一般,褪色也未?是有情還是無情?給個痛快吧!好過隔了一個海市,中有幾重蓬萊,那巫山的云阻了惦念的眼,越是看不清越不甘懸著一顆心!

臨江仙

昨夜個人曾有約,嚴城玉漏三更。

一鉤新月幾疏星。夜闌猶未寢,人靜鼠窺燈。

原是瞿唐風間阻,錯教人恨無情。

小闌干外寂無聲。幾回腸斷處,風動護花鈴。

若說是無情,她也就不會鴻雁傳情。若說是有情,又有什么能夠證明?難不成這一切竟是納蘭心系她太久,憑空生出的妄想嗎?

她曾經(jīng)失約。

新月之夜,星辰三兩,連呼吸都幾不可聞的深夜,安靜得讓人心焦。整夜睡不著,或許只有納蘭和老鼠在癡癡望著燈油。畢畢剝剝的響動里,一個蹙眉嘆息,不肯就寢,等了又等;一個小心翼翼,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敢爬上燈臺,惦記著美味,又怕熱油燙了嘴巴。兩個都揣著偷偷摸摸的心思,有著微妙的相似。

在等級制度和封建意識濃厚的時代,他們的約會是非常隱秘的,不僅要沖破自己內(nèi)心的矜持,還要躲過侍婢的視線、父母的看管。戒備森嚴到猶如《臨行公車》中的“禁門儼猶閉,嚴城方警夜”。

已經(jīng)是約定好的時辰,仍然沒有見到她的身影。

許是半路被逮了回去,遭到狠狠的訓斥,悄悄拭干眼角的淚珠兒,心里卻默默地重復對戀人的歉疚?

許是看管太過嚴格,甚至沒有偷溜出來的可能,只能糾纏著汗巾子,懊惱著咬住下唇,在閨閣內(nèi)坐立難安?

許是這種種世間情狀,教新月兒早爬上柳梢頭,黃昏后的約定卻難成行。若不是知道她的心,定會錯生了悶氣,誤恨了無情??芍?、曉她情便不怨嗎?

只有風經(jīng)過小軒窗的寂寞,偶爾有點響動便喜得人推開窗探看,每每是可惡的風又去招惹花圃邊纏繞的護花鈴鐺,來來去去地嬉鬧,總教人白高興一場。

“她不來,是因為來不了?!奔{蘭心想著。每一次失約,納蘭都這樣想著,暗地里還擔心她是不是受了委屈,一顆心要命似的懸著,直到再見到她,看到她好好兒地站在那兒,依舊微微地笑著,紅暈爬上兩頰,這才放下心來。

現(xiàn)如今回想起來,莫不是太自作多情?那人究竟對自己是否仍舊有意?一顆心忽然又懸起來,夾雜著點不甘心,摻和著些幽怨,在更深露重的黎明之前,才能混沌著睡上一會兒。

虞美人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

斜陽何事近黃昏,不道人間猶有未招魂。

銀箋別記當時句,密綰同心苣。

為伊判作夢中人,索向畫圖影里喚真真。

醒來時,眼睛有些酸痛。不知是睡夢中曾流淚,還是睡得太晚,有些許疲累。

庭院的梨花片片零落,鋪了滿地的靈巧。

春到此時便是薄情。呆坐著便是一天的光景,竟然又是黃昏。黃昏,然后便是夜晚。夜晚,又是思念燎得人心焦灼的時候。

信手翻了翻書頁,竟然又天意一般停留在夾著那素白信箋的地方。

唉。不敢嘆息,不能嘆息,最怕嘆息。

扇子隨意丟在桌上,細細絲線的扇墜,正是那女子親手挽出的同心苣(相連的火炬狀圖案花紋。古人常用來象征愛情。)?!按昂煊?,猶結(jié)同心苣?!保ㄎ宕笆瘛づ镀兴_蠻》)同心當時結(jié),卻不知她現(xiàn)下是否能感受到自己的心痛。

一絲還成千萬縷,千萬相思難相親。

素筆幾欲勾勒出她的形貌,可是刻在心里和腦海中的影子,卻莫名其妙地不能描繪得完美。于是只描了一個輪廓,呆呆地望著這輪廓,漸漸清晰了心中的女子。

納蘭呆望著筆下的畫,想起《松窗雜記》中的故事。唐朝進士趙顏無意中看見畫工繪制的美人圖,感慨道:“現(xiàn)實的世界里怎么會有這樣美妙的女子?若她活生生地站在我面前,定要娶她為妻。”

畫工淡淡地笑了,回道:“我的畫向來以‘神畫’著稱,這美人圖是其中最為出色的一種。此女名為‘真真’,若真有情意,可以晝夜不停地呼喚她的名字,百日之后定能有所回應。待她回應之后,喂她喝下百家彩灰酒,便可如常人一般?!?/p>

趙顏將信將疑,卻實在被這真真吸引,便如畫工所說,呼喚了百日“真真”,竟然真的得到回應,喂其喝下酒之后也如常人一般。

范成大曾戲曰:“情知別有真真在,試與千呼萬喚看。”

………

納蘭搖搖頭,苦笑著放下畫筆。若她在這畫中,呼喚百日算得了什么?

只可惜。只可惜。忍不住再次嘆息。真真?zhèn)?,真真難如意,真真無奈。

虞美人

曲闌深處重相見,勻淚偎人顫。

凄涼別后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過,山枕檀痕涴。

憶來何事最銷魂,第一折枝花樣畫羅裙。

納蘭轉(zhuǎn)過頭,不想去看桌上的同心苣,不想去想畫中的“真真”。隨手撿一本李后主的詞,讀了一會兒,指尖卻總在一行字句間細細摩挲。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保ㄎ宕咸啤だ铎稀镀兴_蠻》)

是啊!初見那日,總是教人忍不住回想。

指尖撫過幾案上的古琴,幽怨的顫音中,仿佛那女子梨花帶雨,輕顫著肩膀啜泣的模樣又出現(xiàn)在眼前。料想分別后你我的心思是一樣的凄涼,尤是在那團圓美滿里,尤是在那繁花明月中。

睡夢中,孤眠的她應該也會和自己一樣吧!每每思念,粉淚零落,沾濕了枕頭,浸透了薄衾。

現(xiàn)下說起你,眼前還是那個初見時的羅裙少女,嬌俏可人地站在自己面前,舉手投足間鮮活了羅裙上的一枝梅花,攪動了少年的芳華。

虞美人

彩云易向秋空散,燕子憐長嘆。

幾番離合總無因,贏得一回僝僽一回親。

歸鴻舊約霜前至,可寄香箋字?

不如前事不思量,且枕紅蕤欹側(cè)看斜陽。

你呢?你,還好嗎?與我“天涯共此時”(唐·張九齡《望月懷遠》)嗎?

封建社會要求女子知矜持懂廉恥,滿族人進關后更多地學習漢人,逐漸也遵從了這一規(guī)矩。而且無論多么熱情的女子,又怎會在這驕矜的世道里放肆著自己的情緒。

納蘭合上書卷,閉上眼睛,腦海里浮現(xiàn)出伊人的模樣,幻想她也在思念自己,一樣的愁情難耐,心思翻轉(zhuǎn),一樣的望著寂寞梧桐,深深庭院重重鎖住了冷漠的清秋。

看著長空中流散的彩云,燕子銜泥,忙碌地飛來飛去,時不時停下看看回廊中形單影只的少女,似乎也在為她嘆息。

來來去去,毫無預兆的幾番離合,換來的是重逢的喜悅、別離的愁緒。

愛得這樣折磨,究竟值不值得?

少女的心上人曾留下一個約定,霜落之前定會前來相見。于是她只好每日都數(shù)著時辰等待,在失望和希望中重復這種煎熬。離別日久,少女不免有些怨懟:那人若是不能早歸,就是寄來一封信箋也好,聊慰相思之情,三言兩語,不需說想念,卻已經(jīng)說盡了想念……

罷了!納蘭猛地睜開眼睛,揉揉緊皺的眉心,不如前事不思量。姑且做個無情之人,就享受著浮華之家的富貴享樂,半躺在雕梁畫棟中看夕陽西下,不去想它什么時候回來。

呵,其實你又何必自欺欺人?

不思量,自難忘。

蘇幕遮

枕函香,花徑漏。依約相逢,絮語黃昏后。

時節(jié)薄寒人病酒,刬地梨花,徹夜東風瘦。

掩銀屏,垂翠袖。何處吹蕭,脈脈情微逗。

腸斷月明紅豆蔻,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

黃昏來得這樣快,快到教人來不及防備夜晚的寂寥。

一壺薄酒,納蘭在回廊里坐下,斜睨這滿眼的梨花地,好像枕頭上還殘存著一絲春意,淡淡清香是不是從這一地殘花而來?春將去,花魂在。

若是那女子來了,能夠如約定過般相聚,鶯聲燕語之后離去,就能延緩這春天離去的腳步么?

寒氣微微地吹送到面頰上,這才發(fā)覺,原來滿樹的花兒零落無幾,似乎一夜之間,清瘦了梨樹,消減了情思。

放下酒壺,歪了歪身子,倚在柱子上,輕輕合上眼,回憶那天,那少女嬌羞地躲藏在屏風后,卻露出一角翠色的襖袖。

無情卻似有情,若離恰又若近。這也是一種情挑么?

遠處又傳來簫聲,陣陣簫音攪得人迷離恍惚,書架上裝飾的,可是紅豆吧!每個蕊心有兩瓣并生,仿佛前人所說的連理枝。

可是,紅豆蔻美則美矣,卻有花無實。想著古今情事,幾多如此。當時愿君多采擷,只因此物最相思,誰知來日不可期,終究鏡花水月,落了個花落人去的結(jié)局。

納蘭深深呼吸滲透花香的空氣,默默地問初升的明月:我還是當初的我,你還是當初的你,她呢?她還是當初的她嗎?

等,等碎了琉璃盞;熬,熬老了玉頸壺;盼,盼舊了綠羅裙。

青絲能挽住幾縷春光,流年已遮掩多少歲月。

南歌子

翠袖凝寒薄,簾衣入夜空。

病容扶起月明中,惹得一絲殘篆舊熏籠。

暗覺歡期過,遙知別恨同。

疏花已是不禁風,那更夜深清露濕愁紅。

是的!她還是當初的她!黑夜里不知什么地方傳來這樣的聲音,驚得納蘭渾身一顫,幾乎落下淚來。明月高懸,月光中仿佛能看見她消瘦的模樣?!白源簛恚瑧K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保ㄋ巍ち馈抖L波》)還是當年的翠色襖袖,在薄薄的夜露中沾染了些許寒意,深深的簾幕融入暗暗的夜空,憔悴的面容映著慘白的月色,令人倍感疼惜。

舊熏籠擋不住篆字香的香消玉殞,淡淡的煙霧里,少女嬌弱的情態(tài)好似要隨之飛升一般。繡帕掩上粉面,心里暗自揣測?!皷|風惡,歡情薄”(宋·陸游《釵頭鳳》),一時解不開的別緒,萬般斷不了的愁索,心知相戀的熱情日漸消減,雖然分別兩地仍舊牽系著一樣的別離幽怨。

春已杳,殘花再經(jīng)不得風的催促,怎么還要加上這微寒的夜色里清露的浸染,濕了這一片花紅,愁了這一地破敗。

這樣的情狀,算得上是離婦嗎?

春去也·莫被人知了

秋千索

錦帷初卷蟬云繞,卻待要起來還早。

不成薄睡倚香篝,一縷縷殘煙裊。

綠陰滿地紅闌悄,更添與催歸啼鳥。

可憐春去又經(jīng)時,只莫被人知了。

呆坐著又是一夜,妝容憔悴,鬢髻松散,斜云一朵烏色,墜在腦后,浸染了熏籠的香氣,睡也是睡不下,起來卻還早。慵懶地靠在床頭,眉頭微蹙,香已燃盡,一縷縷殘煙蜿蜒著爬出籠外,轉(zhuǎn)眼消失無蹤。

侍女推開軒窗,滿庭紅翠仍在,只是春事悄歇,“綠肥紅瘦”(宋·李清照《如夢令》),不知何時又飛來了催歸的小鳥,婉轉(zhuǎn)嬌啼著“不如歸去”。

經(jīng)年又逝,春早無影,只是,這春思的形狀莫要被人知了去。莫要人知,情太重,恨漸濃,離別更添心痛。

秋千索

藥闌攜手銷魂侶,爭不記看承人處。

除向東風訴此情,奈竟日春無語。

悠揚撲盡風前絮,又百五韶光難住。

滿地梨花似去年,卻多了廉纖雨。

千里之外,現(xiàn)下所在。兩廂愁緒狠狠地糾纏,擰成一團墜在一處,“藥闌東,藥闌西,記得當時素手時”(宋·趙長卿《長相思》)。有那么一個攜手的佳人伴在身側(cè),怎能不記得當時特意相迎相會之情?

若問酒醒何處,正黃昏時候杏花寒,廉纖雨。清明時節(jié),算來距去年冬至已是百日有五,春風悠悠,帶著些許的寒意,帶著淡淡的惆悵。柳絮恰生雙翅,梨花倒還如昔。別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

有人說,這樣的納蘭是婚后思戀舊情人的情狀。有人說,這樣的納蘭是心系某位佳人而不得的惆悵。

非也,非也。

這樣的納蘭,是梨花一般的納蘭,是薄愛輕愁的納蘭,是迷戀著愛情和相思的納蘭。或許他愛的,也是愛情,也是相思。

秋千索

游絲斷續(xù)東風弱,悄無語半垂簾幕。

紅袖誰招曲檻邊,飏一縷秋千索。

惜花人共殘春薄,春欲盡纖腰如削。

新月才堪照獨愁,卻又照梨花落。

或者,納蘭愛上的,只是一朵飄散著淡淡幽情的梨花吧!

無力的東風吹送著細細的蛛絲,恰如一幃簾幕。絳紅色衣衫的佳人,曾經(jīng)在這里悠悠蕩蕩地弄過秋千,來來往往,衣袂飄揚之間梨花紛飛,那人銀鈴般的嬌笑,悠然成風,似乎要飛升入云。

撫今憶昔,梨花又落,滿地蕭索,秋千空空搖蕩在風中,佳人已去,那個不忍踏破花瓣的女子,是不是也因為思念消瘦?不盈一握的纖腰是不是又刀削般惹得衣帶漸寬?

新月一彎,又上柳梢,昏燈對月成三人,寫不完的愁,愁不完的愁,混在月色里,照著散落的梨花,一地的凄婉。

還是睡下吧!明日總不能再托病不去圍場,少年理應有所抱負,一身能耐,怎能困在這淡淡的愁云里,凄慘個沒完?

采桑子

彤云久絕飛瓊字,人在誰邊?

人在誰邊?今夜玉清眠不眠。

香銷被冷殘燈滅,靜數(shù)秋天。

靜數(shù)秋天,又誤心期到下弦。

曾經(jīng)也是這樣等著你,盼著你。莫說你我僅僅是凡人而已,要知道即便是王母侍女、貶謫仙子都耐不住春情寂寞,夜不能眠,口不可言,卻道人在誰邊?

有人說,思念的時候,就是這樣。牽掛一個人,總會問:你在做什么?你在哪里?話語淺淡,卻是濃濃的說不出口的“我想你”。

已經(jīng)說過不能再想,哪有少年郎是這樣滿眼關不住的哀傷?索性睡了吧!一夜之后,就當那都是過往,誰也不要提起!

香灰散盡,燈油耗盡,情懷是否也傾盡?衾被濕冷而涼薄,正能應和現(xiàn)下的心情。窗影中映出的一片一片的葉子里,靜靜埋葬了春天,在等待睡去之前,細細數(shù)著葉片上纏綿的脈絡,似乎能夠早早盼到來年,來年許會有變?;蚴撬龤w來,或是我忘卻。

不是說好睡去嗎?又直愣愣地挨到月下弦,又是一夜,又想了一夜。

所以,人是不能相思的,人是不能盼望的,人是不能等待的。

這不,道不相思,偏又相思。一夜又去,納蘭,你還是你自己的嗎?

采桑子

誰翻樂府凄涼曲,風也蕭蕭,

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

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

蕭蕭雨夜,孤燈無眠,剛才那首詞若是配上自己創(chuàng)作的曲子,應該也很優(yōu)美吧!“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保ㄋ巍り處椎馈耳p鴣天》)卻又聽得遠處簫聲,嗚嗚如泣,哀哀如訴。真正是燈花消減,凄涼倍增。一夜又要這樣過去。

納蘭不解自己為何又是這樣,滿腹心事似的,苦笑一下,心下也知道是什么,只是不說破,也似乎不能說破。一杯冷酒?不。醉了也是無趣,醒著也是想念,就算是熟睡了,夢境里不也是一樣?想得疼了的心,并不會因強自壓抑而得到喘息。

采桑子

冷香縈遍紅橋夢,夢覺城笳。

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箜篌別后誰能鼓,腸斷天涯。

暗損韶華,一縷茶煙透碧紗。

“不高興嗎?為何見到我,還是一副呆愣的表情?”少女巧笑倩兮立在面前,花香彌漫,胡笳奏起,箜篌哀怨,明月映著桃花粉面。伸出手想扯住佳人衣袖,卻換來一場竹籃打水。終究是夢。相見相親,終究是夢。

忽來忽去的細雨漸漸停歇,春日夜晚料峭的寒意著上屋檐燕窩,一生中最曼妙的年華就在這樣的光陰中消減,唯有熱茶還透出紗簾一樣的氤氳之氣,仿佛仍是年少時節(jié),仍有未結(jié)心事,仍有佳人在側(cè),仍帶著訥訥難言的羞怯,提筆欲言,卻又盡在不言中。

采桑子

桃花羞作無情死,感激東風。

吹落嬌紅,飛入窗間伴懊儂。

誰憐辛苦東陽瘦,也為春慵。

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處濃。

“公子,更衣吧!”侍婢不知何時立在門側(cè),怯怯地探問。

也罷,也罷!縱使相思奈若何!

坐起身,在侍婢的服侍下穿好衣服,梳洗之后,慵懶地踱著步子來到花園。

信手捻一朵桃花,萬物有靈,萬物無情,不曉人間事,倒也天真,倒也自在。納蘭松開指尖,花瓣隨意飄落,春,恁地無意,風也多情,竟然卷起幾片吹入小窗,更教人平添幾分傷情。

古來多少騷人墨客,恁地多愁善感,為這春日里平淡而懶散的閑愁消瘦?盛放的花朵細碎著流年,卻比不上那一朵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宋·周敦頤《愛蓮說》),靜靜地佇立在水中,層層瓣瓣間透著冷漠高傲。

采桑子

撥燈書盡紅箋也,依舊無聊。

玉漏迢迢,夢里寒花隔玉蕭。

幾竿修竹三更雨,葉葉蕭蕭。

分付秋潮,莫誤雙魚到謝橋。

輾轉(zhuǎn)反側(cè)地猜測,昨夜終不能入寐的時候,還是選擇了披衣坐起,修一封書信給那人。

寫了又寫,想了又想,寫不盡的情愫,參不透的情思。

這世間,怎就沒有那樣現(xiàn)成的詞句,短短數(shù)行,寥寥幾語,說完了相思、道盡了牽念?

因為不能表達完整,所以更生無聊和惆悵,偏偏此時遠處傳來更漏聲聲,敲在天邊,響在耳邊,喚不回心在那邊。

“玉漏莫相催”(唐·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莫相催。

三魂丟了兩魄,離人帶走了半個我。

曾有佳人玉簫,等不到那位應了婚約的郎君,便戴著他留下的玉環(huán),絕食而去。如今看那癡女子,不見舊人,舊約何用?癡情至死,教人怎生忍心喟嘆。

紅箋輕折,信皮上細細描寫著那女子的閨名,鴻雁一去經(jīng)年,祈將苦情盡付秋風雨,只盼雙魚傳信,莫要誤了約期。倒也教公子洇紅眼角,嘔了心血,孤獨歸去。

后人看納蘭,多情癡情長情,卻被“情”字虧空了身子,掏盡了肺腑,只剩下一個殘存的影子,隨葉落隨雨歿,終于罷了生涯,也不知,情之一字,所歸何處。

覺夢遙·暗露滴花梢

采桑子

涼生露氣湘弦潤,暗滴花梢。

簾影誰搖,燕蹴風絲上柳條。

舞馀鏡匣開頻掩,檀粉慵調(diào)。

朝淚如潮,昨夜香襲覺夢遙。

一位佳人對鏡梳妝,自怨自艾,空有佳期如夢,怎奈天各一方?

夜露冷清,墜在枝頭,生在琴弦,淚珠一樣晶瑩剔透,忽地墜地,烙下一個暗色的痕跡。

粉簾搖曳,影影綽綽,急忙轉(zhuǎn)身把目光投向那里,是你嗎?不。不是。不過是一陣風吹著燕子穿過柳枝,痕跡無蹤,只有柳條仍舊搖搖擺擺著自得其趣。

懶梳妝,縱使花容月貌有誰憐?

納蘭公子,千山萬水,孤影相對,你可也思念著我?一千一萬個想念,在回憶間浮現(xiàn)在眼前。

采桑子

土花曾染湘娥黛,鉛淚難消。

清韻誰敲,不是犀椎是鳳翹。

只應長伴端溪紫,割取秋潮。

鸚鵡偷教,方響前頭見玉蕭。

古有湘妃竹滴淚,今有佳人思惘然?!叭鶎m土花碧”,“憶君清淚如鉛水”。(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昔人已去,空余離憾,冷卻清秋節(jié)。

竹林中叮咚作響,少年翹首,卻并非誰家樂宴,而是那少女盛裝而來,頭頂?shù)镍P釵玉搔頭碰撞出一串清脆聲響。

素手研墨,一方端溪紫硯悄然暈開溫婉,相顧無言,少年提筆描摹,情人偎依在側(cè),時不時手把著纖柔素手,面貼著粉腮,教她寫下幾句新詞,輕聲解說:那詞是何意,那句因何而來,那句向誰而賦……

書房的鸚鵡瞪圓了眼睛,沒見過如膠似漆,沒看過如魚似水,眨也不眨地盯著這一雙璧人。

少年納蘭笑意盈盈地瞧著少女用指尖挑弄著鸚鵡腳上的銀鏈,嬌聲說道:

“說‘成德哥哥’!”

鸚鵡左顧右盼,眼睛滴溜溜地亂轉(zhuǎn),啄一下羽毛,張了張翅膀,就是不肯開口。少女再度開口:“說‘成德哥哥’!快說!”

鸚鵡仍不開口,少女惱了,汗巾子甩過去,驚得鸚鵡拍翅大叫:“成德哥哥!成德哥哥!”

納蘭不禁大笑出來,少女頰上浮起兩朵紅云,說不出的嬌羞可人。

采桑子

白衣裳憑朱闌立,涼月趖西。

點鬢霜微,歲晏知君歸不歸?

殘更目斷傳書雁,尺素還稀。

一味相思,準擬相看似舊時。

公子遠在天涯之外,現(xiàn)下定是一襲白衣,斜倚朱紅欄桿,望向西去的清冷月亮。月光映照在他的鬢間,仿佛染了霜色。他一定在想:“年末之時,那人會不會回來?”

“獨自莫憑欄”,“別時容易見時難”?!傲魉浠ù喝ヒ病保ㄎ宕咸啤だ铎稀独颂陨场罚荒陱鸵荒?。這是你教會我品味的李后主,也是你撩撥起我的春思。

比起頻繁的相思,月余才來的書信似乎少得可憐。這么一直想,一直等,一直盼,千里嬋娟,天涯相隔,共度此時又如何?

他日再見,仍似舊時,容顏亦然,情思亦然。

此一封書信,揉進去細碎月色,潑濺了清寒星光。盼君收到時,聊慰相思意。

莫問歸不歸,往情不可追……

“而今才道當時錯”(清·納蘭性德《采桑子》),分別時匆匆一面看似輕描淡寫,卻是多么痛心。想來相愛便是錯,否則為何要忍受思念的焦灼?不識愁滋味時強矯揉,識盡愁滋味卻說不出口。

心都碎成多瓣,很久以來都不曉得完整的情緒是怎樣,“滿眼春風百事非”(清·納蘭性德《采桑子》),凄迷著心事,偷偷落淚?!叭ツ杲袢沾碎T中,人面桃花相映紅”(唐·崔護《題都城南莊》),人面遠在他鄉(xiāng)處,桃花如是人面非。

春風拂面,桃花曖昧,伊人不在,空留一襲冷月。

“一別如斯,落盡梨花月又西?!保ㄇ濉ぜ{蘭性德《采桑子》)心里明明知道,相會之日有可能遙遙無期,卻還在書信里,做出期盼模樣,安慰彼此的不安,許下實現(xiàn)不了的歡期。究竟是在安慰情人,還是在安慰自己呢?

難道這樣一個善解人意的好女孩,注定不能是自己的情感歸宿嗎?

梨花零落,回首又一地寂寞。納蘭握緊手里的信箋,粉色的梅花紋樣扭曲成憂傷的圖樣。

一日復一日,一夢醒一夢,皓月又東升,難得相會時。

四犯令

麥浪翻晴風飐柳,已過傷春候。

因甚為他成僝僽,畢竟是春拖逗。

紅藥闌邊攜素手,暖語濃于酒。

盼到園花鋪似繡,卻更比春前瘦。

梨花落盡之時,麥浪翻涌,暖風拂柳,看來早已過了傷春的節(jié)氣。

春已去,春懷仍在;花已落,花夢未醒。

想起那年夏天,紅色芍藥盛放似火,素手輕撫花瓣,淡笑掛在唇邊,還曾羞澀低垂眼瞼,怯怯的十指交纏。

暖風吹到耳邊一陣溫柔細語,醉了人,香醇濃似酒,逗引出微微悸動。

人比花嬌,花落無聲,原以為春去寒消,怎料更比春前寂寞。這樣的相思,豈不是苦思?這樣的苦苦等候,什么時候才有盡頭?心里的那個缺口,有沒有人能填補?

納蘭公子握緊手中的芍藥,昔時的妖嬈已經(jīng)破敗不堪,此情綿綿,此恨,何時已?

一雙人·爭教兩銷魂

畫堂春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

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相憐相念倍相親,一生一代一雙人。碧海青天,夜夜牽念,卻怎生教人兩處分隔?

恨不得、愛不得、說不得的銷魂。想念、盼望,卻終究不得團圓,空等來一個春天,耗空了凡愁俗愿,為了誰還對紅塵留戀?沒有佳人在側(cè),空守著秋去雪來,青春灼灼,有何意義!

昔日有裴航與樊夫人同舟,得詩:“一飲瓊漿百感生,玄霜搗盡見云英。藍橋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嶇上玉清。”途經(jīng)藍溪之上藍橋驛,討水得遇仙女云英,兩廂情好,一處相親。其母要求以玉桿臼為媒聘,裴航千辛萬苦終于尋得,方能結(jié)為伴侶,雙雙仙去。

這樣的經(jīng)歷公子也曾有過,卻未能得到一樣圓滿的結(jié)果。天高水長,心如皎月,縱然情深似海,卻難以相見。

如能得成所愿,到那天河飲牛的所在,不枉費牽??椗环了?,執(zhí)手淚眼,相對莫問前程,有情飲水飽。

納蘭生性之淡泊、重情輕利由此可知。如果說納蘭是為情所累,倒不如說他看破了紅塵中紛紛擾擾摻雜了太多名利的情愛,唯有高潔如梨花的情人,才是心之所系。即便那人是平凡的、地位低微的,也并無不可,下凡天女也罷,鄉(xiāng)間碧玉也好,只要她帶著自己所追求的、純粹的愛情。

河瀆神

涼月轉(zhuǎn)雕闌,蕭蕭木葉聲干。

銀燈飄箔瑣窗間,枕屏幾疊秋山。

朔風吹透青縑被,藥爐火暖初沸。

清漏沉沉無寐,為伊判得憔悴。

等待是最煎熬的事情。納蘭不怕等待,卻也難挨等待。

四野闃然,月色清冷,徐徐東去。風吹樹影婆娑,恍惚了屏風上的光暈,翻卷了枕邊層層書稿,直鉆入本就不暖的薄衾。為伊消得人憔悴,寒意大盛的深夜,只有爐上的藥還是暖的,輕聲沸騰著。

“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保ㄌ啤ね醪g《長信秋詞其一》)這一切愁思究竟從何而來?

是你啊!

“靈雨既零,命彼倌人?!保ā对娊?jīng)·墉風》)前景后情是納蘭最為常用的寫作手法,但凡是看到一些事一些景,總會勾起他的傷心。這傷心有時候是因著情思,有時候卻又無端而來,似乎這些景物有了心,而納蘭恰恰能夠感應這景物的心。

“斷續(xù)涼云來一縷,飄墮幾絲靈雨?!保ㄇ濉ぜ{蘭性德《河瀆神》)才貌雙全的宋玉曾經(jīng)在《高唐賦》的序中說:“昔者楚襄王與宋玉游于云夢之臺,望高唐之觀,其上獨有云氣,崒兮直上,忽兮改容,須臾之間,變化無窮。王問玉曰:‘此何氣也?’玉對曰:‘所謂朝云者也?!踉唬骸沃^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愿薦枕席?!跻蛐抑ザo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旦朝視之,如言。故為立廟,號曰朝云?!睆拇恕霸朴辍北愠蔀槟信槭碌拇Q。

朝朝暮暮有情人,蕭蕭滾滾清江水。秋也深,夜也深,此時有云有雨,翻云覆雨,可知納蘭做了鴛鴦之想,相思之情道之不盡。水邊有紅草生而萋萋,乍涼時候,輕寒沁人,那鴛鴦又棲息何處呢?

莫登樓·斜日兩眉愁

訴衷情

冷落繡衾誰與伴,倚香篝。

春睡起,斜日照梳頭。

欲寫兩眉愁,休休。

遠山殘翠收,莫登樓。

納蘭懷想的這位女子,何曾不想他呢?納蘭兀自沉迷在幻想的愁怨里,須知她也正在魂牽夢繞想著他。天涯兩段,一樣離情。

繡衾冷,只因孤獨一個,熏籠燃香,春睡懶懶,紅日高起,妝鏡前頭,日漸憔悴的梳洗?

“獨睡起來情悄悄,寄愁何處好?!保ㄇ濉ぜ{蘭性德《謁金門》)無人與共,濃妝淡抹都毫無意義。“無言獨上西樓”(五代南唐·李煜《相見歡》),憑眺天涯,一川煙草,倒不如不要再上層樓,也莫道“天涼好個秋”(宋·辛棄疾《丑奴兒》)。

清晨風收雨歇,水天如玉色空明剔透,本該是一片令人心曠神怡的大好風光,卻為何反而增添愁緒?

原來是春起一夢惹了禍,夢中的相守場景被夢外的日出打破,陽光暈開,晃得人心神恍然,誰為伊人解懷?只剩下簾外落花,還默然蕭索著。

一個人的夢里有兩個人,醒了只能壓抑心中苦澀,縱有山高海深之情,也只能深埋心中。

“紛紛江上雪,草草客中悲?!保ㄌ啤だ畎住缎铝制肿栾L寄友人》)這是李白眼中的雪景。納蘭曾被稱為清朝的李白,在赤誠俠情之外,他卻更多了一絲李白少有的柔情蜜意。

這片婉轉(zhuǎn)愁腸寄托何處?又有何處可以暫存情殤?

傷心傷感傷情,納蘭愛而不得,甚至需要深埋這份情感,這一番痛楚和抑郁如何才能釋懷?

納蘭還是在惦念著這位梨花佳人。究竟是怎樣的女子,令他念念不忘?兩情是否遙相悅,千里可否共嬋娟,那位佳人是否也在想念納蘭呢?

浪淘沙

紫玉撥寒灰,心字全非。

疏簾猶自隔年垂,半卷夕陽紅雨入,燕子來時。

回首碧云西,多少心期。

短長亭外短長堤。百尺游絲千里夢,無限凄迷。

傷春傷情,且捻紫玉釵,亂了那心字形的殘灰,真?zhèn)€是心灰意冷、心事全非,情如死灰不復溫。粉簾恨撩春風,不知不覺竟已是夕陽西下,燕子雙飛歸巢,如今是否也分飛燕般難與那人舊情復燃?

曾經(jīng)懷揣著多少期盼,一寸寸相思融進往昔步履匆匆的痕跡,柳條柔弱,搖擺不定的離合,卻是千里之外那人才能解得開的愁鎖。眼前氤氳一片,心事無限凄迷。

日復一日、長了又短、滅了又生的伊人心事,納蘭公子,你可知否?

“端的為誰添病也,更為誰羞?”(清·納蘭性德《浪淘沙》)多日后,納蘭再回憶那幾日得了信后失魂落魄的相思,又不覺悲從中來。

“暗憶歡期真似夢,夢也須留?!保ㄇ濉ぜ{蘭性德《浪淘沙》)那信不僅未能減了思念,反而讓他更覺得歡期難得,就算是夢也要留下點痕跡。從信中字里行間透出的少女心事,痛悔當初未能攔住北雁南飛,只落得現(xiàn)下公子消瘦多病,佳人羞怯情愁。

“暗思何事斷人腸。曾是向他春夢里,瞥遇回廊。”(清·納蘭性德《浪淘沙》)可又能如何呢?春光消減,薄衫低髻,抱膝思量,想也想不透、解也解不開的愁鎖。別說這春光大好,再好的春光也減不去如絲如縷的傷悲。究竟是什么讓納蘭陡增斷腸之感?在回廊里與她的相遇,折梅繡裙,巧笑倩兮,柳亸花嬌;盼與她再會,剪燭西窗,鸞飛鳳鳴。

初見是一角衣裙掩不住的青澀風華。少年納蘭正從習武場回來,一身疲憊。轉(zhuǎn)過回廊的時候瞧見了這抹春色,頓時眼前一亮。誰家的姑娘?瞧著側(cè)影斷非我府中侍婢,是誰呢?水腰楊柳,寬袖窄肩,烏云一抹斜墜頭上,粉面掩不住飛霞的嬌羞。

“成德!”明珠低低地喚一聲瞧得癡了的兒子。

“父親?!奔{蘭匆匆上前,仍舊止不住悄悄打量少女。

“還不快去換身衣服,再出來見貴客?!泵髦槎?,又向少女身旁的友人道,“犬子甫從校場回來,一身污穢,且讓他去換身衣袍?!?/p>

納蘭應聲跑回房中,一路上卻還是回首。

而那個青梅一般的少女,在身后逐漸遠去的回廊中,仍舊用絲帕掩飾著嬌羞的笑容,眼波流轉(zhuǎn),似是笑這少年傻氣,卻又脈脈含情地等候。

嗟嘆,嗟嘆。人生若只如初見?

木蘭花令·擬古決絕詞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人生若只如初見!人生,如何能夠如初見?情之一字,誰能勘破?

道是無情,道是多情,情何滄桑!

昔日馬嵬坡賜死楊玉環(huán),恩愛情短白綾長,春光曾暖短刃冷?!霸谔煸缸鞅纫眸B,在地愿為連理枝?!保ㄌ啤ぐ拙右住堕L恨歌》)唐明皇與楊玉環(huán)曾于七月七日夜深時候,在驪山華清宮長生殿里盟誓,愿生生世世結(jié)為夫妻。豈料他生未卜,此生休矣,安史亂起,逃亡路上六軍駐馬,明皇于馬嵬坡賜死楊妃。據(jù)說玉環(huán)死前涕淚雙垂,拜別明皇:“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p>

此后,傳說明皇逃亡途中聞風雨奏響鈴音,聲聲凄哀,如泣如訴,遂作《雨霖鈴》一曲以寄哀思。后亦有宋代詞人柳永傳世詞作《雨霖鈴》,亦為離別哀怨之作。

環(huán)肥燕瘦,各有其芳。玉環(huán)何辜?飛燕何錯?相傳漢成帝妃班婕妤被寵妃趙飛燕讒害,被迫深居冷宮,終日哀戚,作詩《怨歌行》:“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碧瞥娙死畎滓嘧鳌对垢栊小穱@曰:“一朝不得意,世事徒為空?!苯砸郧锷葹橛鳎惆l(fā)被棄之怨,感慨“妾身似秋扇”。

這兩件舊事,說的都是當年情、別時恨。借失戀女子的口吻,譴責那薄幸的錦衣郎。納蘭此詞讀來似乎別有隱情,似分別后的幽怨心事,似抱負不得伸張。不知他提筆是因事而發(fā)還是讀史有感?以寥寥平白淺淡的言語,將那幽怨之情描繪得哀惋凄清,百般纏綿。

故人心易變,也有作“故心人易變”的說法。最初相識之時的甜美與被棄之時的無情,不知道是對方變了心還是自己心境變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昨日誓言本還是相親相愛,但為何卻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是你的情淡了,還是我太癡了?

縱死而分離,也不愿生生相別,天涯地角終有盡,也還是刻骨地念念不忘舊情。然而,深情如此又能如何?

唐多令

金液鎮(zhèn)心驚,煙絲似不勝。沁鮫綃湘竹無聲。

不為香桃憐瘦骨,怕容易,減紅情。

將息報飛瓊,蠻箋署小名。鑒凄涼片月三星。

待寄芙蓉心上露,且道是,解朝酲。

納蘭終究還是鋪開信箋,龍伸蠖屈,寫滿相思:

別來經(jīng)年,是否安好?

一滴清淚,是美酒澆不透的愁,是煙絲燃不盡的怨。有淚無聲,只見鮫綃色重。

料想你始終堅持當年的承諾,匆匆別后風骨堅貞、冰心一片,怕的不是你被那旖旎風光吸引常駐,怕的是因此秋風藏扇消減了深情。

三兩句問候,寫不完凄涼。只得用著三兩點的朝露,聊慰你如醉如癡的相憶。

信尚未寫完,眼前忍不住浮現(xiàn)黃昏后相約那時,梅影橫斜,朗月清風。

“云澹澹,水悠悠”(清·納蘭性德《鷓鴣天》),映照出鴛鴦對對、碧影雙雙,全不似今日花落人斷腸,紛飛各天涯。

青梧老·十年不言心

虞美人

銀床淅瀝青梧老,屟粉秋蛩掃。

采香行處蹙連錢,拾得翠翹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

一寸相思,十年心。十年是多少個春秋?十年有多少日等候?

明知情之無望,卻還癡癡守候在當初約定的地點,反復咀嚼離別前的相聚時光,是癡是纏?難道不怨不恨?

從那回廊與你相見到今日,已有十年之期。十年間,曾經(jīng)一起攜手泛舟,曾經(jīng)拂去你肩上的落花。十年后,早已在光陰兩端的你我,是否還能回到那個初遇的回廊?有沒有一種魔法,能讓時光回轉(zhuǎn),我定會好好珍惜每一個與你相處的時刻,不辜負你日夜的盼想。

只是,你是否還記得,初見的那次,你手中捏的是月白色的絲帕,隱約繡了嬌嫩梨花;你是否還記得,梅樹下的遲來,枝頭跌落的芬芳,映襯得粉頰分外嬌俏;你是否記得,折梅花紋的羅裙,驚艷了花園中盛放的芙蓉;你是否記得,紅袖添香、素手研墨,恩愛相守的歲月躍然紙上……你是否記得?是否記得?

或許你并不知道,花開繁盛念你嬌媚,花殘零落思你孤寒,月缺之時盼得團圓,月圓之時恨不相見……

相思催人老。

十年已逝,當年情,如今安好?

  1. 此詩為本書作者原創(chuàng),非納蘭詩作。后同?!幷咦?/li>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