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凡例

中華優(yōu)秀古詩文誦讀本(初中第一冊) 作者:張朋兵


凡例

一、根據教育部印發(fā)的《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優(yōu)秀傳統文化教育要分學段有序地推進。初中階段,學生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已有了初步的體會和了解,具備一定的審美基礎,思維能力也得到提高,容易接受較為抽象的價值概念,建立對我國文化傳統和基本國情的認知。因此,“初中版”按題材劃分為“詠物”“詠史”“即事”三冊,旨在啟發(fā)學生對不同題材中種種寫作技法的認知,并積累相關的應用能力。初中版三冊以鍛煉學生對傳統詩文的理解能力為重點,力圖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深入了解我國的歷史文明和文化傳統。

二、本冊詩文以“詠物”類作品為主,內部又分為“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詠物抒情”三類?!巴形镅灾尽本褪墙枋挛锬撤矫娴奶卣鱽肀磉_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志向和感悟;“借物喻人”即借事物的特征,比喻人的品格;“詠物抒情”是通過吟詠客觀事物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在漫長的歷史積淀過程中,一些意象擁有了特定的文化內涵,如梅之高潔,蓮之清雅,都成為了傳統文化中具有典型意義的事物。精讀這些作品,有助于學生了解民族文化的深刻內涵,并理解古人在詠物詩文中寄托的情感與思想。

三、本冊選錄詩文篇幅適中,在詩、詞、曲、賦、散文等體裁的劃分基礎上,以創(chuàng)作時間為序進行編次。為了加強學生對經典文本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對詩詞技法的把控能力,本冊在作品選擇上比較偏重于詩文的情、景、事、理的融合及語言藝術的細膩書寫。

四、本冊詩文每篇之后設計了“注釋”“賞析”“擴展”三個模塊。“注釋”部分對難懂的字詞進行疏解;“賞析”部分對詩文大意、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介紹;“擴展”或涉及詩文的寫作技法,或傾向具體知識點的闡發(fā)與引申,或揭示某種蘊含的道理和哲思等,注重賞析與說理相結合,力求貼近小讀者的生活經歷,闡明詩文的理趣所在。

五、本書詩文用漢語拼音注音,拼音的標注以《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注音為準。在語流中發(fā)生變調的,一律標注本來的聲調。每篇詩文配有專業(yè)播音員的朗誦示范音頻,讀者朋友掃描相應頁面上的二維碼即可收聽。如需連續(xù)收聽音頻內容,可直接掃描本頁下方的二維碼。

008-1

托物言志

008-2

借物喻人

008-3

詠物抒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