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段
正因季節(jié)更移,世間方熙熙多趣。
人言:“萬物情致以秋為上?!贝搜噪m實,然最撩動人心者,首推春之佳色。鳥鳴聲飽蘊春韻,日光和煦,自墻根小草萌芽始,春意漸深,霞明玉映。櫻花盛放,倘不幸為風雨所欺,即匆匆凋零,散落滿地。此后綠葉繁茂、滿目青翠,勾人惹動春愁遐思?;ㄩ俦疽沿搼雅f之名,梅香更令人追懷往事,憶思舊情。山吹明艷、藤花嬌柔,美景所在多有,使人不忍遺忘。
人言:“灌佛會、賀茂祭
時,枝頭綴滿嫩葉,生機盎然,青綠涼爽。此乃世間情致與人之愛戀至濃之際。”此言非虛。五月,插菖蒲
辟邪,田間早苗插秧,水雞聲如叩門,件件引人注目。六月,寒門夕顏花
開得正白,四處燃起熏蚊之火,也是一趣。六月祓
亦為樂事。
七夕祭極雅。夜?jié)u寒,鳴雁飛來,萩下葉色轉(zhuǎn)黃,收割、晾曬早稻等事相繼而至,真可謂農(nóng)忙秋季。清晨大風勁吹,亦覺有趣。此景《源氏物語》《枕草子》等書早有言及,只是景致雖相同,今時未必不可再述。心間有言而不語,猶腹悶氣郁,故信筆漫書,聊以自慰。此不過隨手丟棄之物,亦不必示人。
冬枯之景,不劣于秋色。汀草散紅葉,白霜染晨朝;輕煙繚繞流水,一派清雅。將至年暮,人們忙碌置貨,也自有一番感觸。臘月廿日既過,月不逢時,無可觀賞。但空月寒澄,予人清寂之感。御佛名法會、荷前使
出發(fā)等事,皆有趣致且莊重。此時朝廷公事儀禮繁多,又須兼顧迎春事宜,絕非輕易可就。追儺
之后緊接著四方拜
,皆大有趣味。大晦日
之夜,持松明奔于漆暗中,互相叫嚷叩門,步履飛快,直至夜半。破曉后,寂然聲息,唯有舊年余韻縈繞心頭,悵然若失。除夕夜本為逝者返魂時,然祭魂之俗已于京都湮滅,僅關(guān)東有人行之,此亦有情趣事。
新年之晨,天清氣朗,景致初看似與昨日別無二致,心境卻大為迥異,總有一種珍惜感在懷。京都大路兩側(cè),戶戶擺放門松,生機勃勃,望之喜氣頓生,極有趣味。
- 日本稱棣棠花為“山吹”,自古以來即是詩人吟詠的對象。詩人認為山吹花開之時,是山魂蘇醒的季節(jié),為大地帶來光明的色彩,象征著希望與美好的未來。
- 灌佛會:又稱佛誕節(jié)、佛生會。相傳四月八日是佛祖誕生日,信徒于每年此日舉行香水灌沐佛像的法事。
- 賀茂祭:又名葵祭,是京都下鴨神社與上賀茂神社在陰歷四月中酉日舉行的祭典。當天所有物品均以葵花裝飾。
- 菖蒲是一種名貴藥材,葉子似劍,民間稱之為“水劍”,認為它能“斬千邪”。農(nóng)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人們飲菖蒲酒禳毒,還將菖蒲掛于門戶上,驅(qū)邪避害。
- 夕顏花:葫蘆花,色白,黃昏盛開,翌朝凋謝。
- 六月祓:每年六月三十日在河邊舉行的消災祭神祈禱儀式。
- 七夕祭:中國的七夕傳入日本后的祭儀。
- 御佛名法會:又稱佛名懺悔、佛名懺禮。指讀誦《佛名經(jīng)》,稱念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諸佛名號,以懺悔并祈求消除前一年罪障的法會。
- 荷前使:“荷前”是每年各藩國獻給朝廷最初的貢品。朝廷在年末的吉日,派遣使臣將貢物中的頭等物品送往皇室陵寢供奉,奉旨行事的使臣稱為“荷前使”。
- 追儺:每年立春前一天舉行的傳統(tǒng)驅(qū)鬼儀式。
- 四方拜:新年的頭一次祭祀,天皇要在元旦天亮前,親自向神祇、天地四方禱拜,祈求祛除年災,平安多福。
- 大晦日:即除夕。農(nóng)歷每月的最后一天在日語里叫“晦日”,所以最后一個月的最后一天,稱為“大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