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王莽弄權(quán)董賢伏誅
卻說漢哀皇帝在位時,王莽的父親,弟兄八個,都在朝中為官,執(zhí)掌大權(quán)。為什么王莽的伯叔弟兄八個,都能在朝為官呢?只皆因哀帝的正宮娘娘,是王莽的姑姑,他們王氏門中仗著是皇親國戚,才得顯貴。王莽的伯叔王閎等人雖然都在朝為官,論得寵可不及大司馬董賢。那董賢是哀帝駕前的嬖臣,專在哀帝駕前獻(xiàn)媚。群臣等都恭維他,唯獨王閎等以為自己是皇親國戚,卻不肯恭維董賢。董賢知道了,懷恨在心,有心把王氏一黨盡行鏟除??墒峭觞h勢力也不小,鏟除亦不容易。
這年正在元壽二年五月底,董賢府中的大門忽然倒在地上。董賢大吃一驚,想著新修的府門,怎么會無故地壞了呢?心中思忖道:莫非說有什么兇險?正在發(fā)悶之際,忽報哀帝病重?;琶M宮,來不及見駕,哀皇帝就壽終了。哀皇帝駕崩事關(guān)重大,因為哀皇帝乏嗣無后,不知道將來誰人承繼漢統(tǒng)。董賢進至宮中,王皇后(王莽的姑母)問董賢道:“圣駕賓天,皇上的喪事應(yīng)該如何調(diào)動?”董賢原無大才,只仗著哀帝寵信于他,哀帝一死,他心早就亂啦。被皇后一問,張口結(jié)舌,一時間回答不上來?;屎笳f:“從前新都侯王莽,曾說過天子大行(皇帝死了,漢時稱為大行)的故事,這些事王莽都曉得,你可命他助理于你,幫辦事務(wù)?!倍t連連叩首稱是。王皇后立刻降懿旨召見新都侯王莽。王莽在府里,聽說哀帝晏駕,心中竊喜,暗說:“吾運至矣!”及至皇后旨到其家。王莽走在中途,心中暗想:哀帝在日,只知道愛董賢,哪里將我放到眼內(nèi),我冷落到如今,正可趁此機會,將董賢害了,解解心頭之恨。王莽到了宮中,見了他姑母王皇后,當(dāng)然有一大篇說詞,將天子大行、國喪應(yīng)辦各事陳說了一陣,王皇后見他娘家內(nèi)侄如此,喜得心花怒放(婦人通病,喜愛娘家人)。此時董賢已然出宮。
王莽在太后駕前回完了話,王太后命他便宜行事。王莽從宮里出來,就傳出旨意,不準(zhǔn)董賢入宮。又命尚書孔光奏劾董賢之過,說他哀帝病重不親侍醫(yī)藥,昔日立太子時,他從中作梗,以致哀帝駕崩,未有遺旨傳位于誰。旨意一下,從前和董賢不和的文武大臣,全都奏參董賢過失。王莽見太后說:“太后只消稍費唇舌,便能成功?!蓖跆蟊阆冉盗艘坏儡仓迹瑢⒍t撤職拿辦。有董賢的心腹人飛報董賢,嚇得董賢驚慌失措,自己將朝冠脫下,赤著雙足,詣闕謝罪,求見太后,又有些人給他求情。王太后才傳旨說:“董賢為官不合眾心,應(yīng)當(dāng)收回大司馬印后,罷官為民。”董賢哪敢違旨,立刻將大司馬印章繳上。退回家中,自思哀帝死了不及三日,我便被凌殘至此(昔日你欺壓于人不知尚記得否),想起當(dāng)初何等尊榮,不禁傷心欲哭,又自悔道:“咳……我當(dāng)初不應(yīng)當(dāng)恃色專寵(董賢系哀帝嬖臣),如今王莽如此對待,分明是大眾欲報舊怨,料想自己終必被害,不如早尋短見,以免命喪市曹,家資入官。”主意已定,夜間董賢夫妻兩口便自殺而死。家中親屬次日知道,不敢發(fā)喪,還怕有禍臨門,亦不掛孝,連忙把董賢裝殮了,把棺材抬出城外,草草地一埋了事。
第一回王莽弄權(quán)董賢伏誅東漢演義(典藏本)王莽知道了,又命尚書孔光參奏,說:“董賢自殺伏誅,其父董恭、其弟董寬董信等不知悔過,用棺裝殮董賢尸身之后,用朱砂在棺上畫成龍虎之象,并用珠玉等物殉葬,窮極奢華,雖至尊皇帝亦有不如。應(yīng)將董恭等重重治罪?!笨坠獠桓疫`背王莽,照他所囑的意思,遞折參奏。太后降旨將董賢財產(chǎn)沒收,董恭等驅(qū)逐遠(yuǎn)方,中土之地不準(zhǔn)居住(應(yīng)為古今權(quán)臣一嘆)。
董賢死后,大司馬職無人擔(dān)任,王太后便命眾議奏大司馬誰人稱職。前將軍何武、后將軍公孫祿、尚書孔光等皆都上言,說王莽應(yīng)為大司馬。于是王太后便命王莽為大司馬,國喪等事由王莽調(diào)動妥當(dāng)。
王太后一日升殿,與合朝文武及大漢朝劉姓宗親商議道:“國家不可一日無君,哀帝既死,應(yīng)立何人為嗣,承繼漢統(tǒng)?”王莽主張立中山王劉興之子劉衎為嗣。王太后應(yīng)允,群臣誰敢多言。王莽便保他的族弟王舜,持節(jié)往中山國迎接劉衎。
將劉衎接到長安城,擇個黃道吉日,劉衎拜了太廟,便登寶殿受賀,是為平帝,改元為元始元年。平帝即位時,年方九歲,焉能執(zhí)掌國政?王太后便垂簾聽政。朝中一切事務(wù),王太后都任王莽獨斷獨行。其中哀帝發(fā)喪安葬等事不及細(xì)表。王莽又保他叔叔王匡為太師,孫建為司墨,平晏為機密使。自此王莽便把他兄弟王立、王疑、王豐、王富、王奐及同黨的蘇獻(xiàn)、徐世英等保薦為官,害了無數(shù)忠臣。王莽算是權(quán)傾中外,上欺天子,下壓眾臣。一些個無恥的佞臣等,都上言王太后,說王莽德同周公,有安定漢朝之功,理應(yīng)賜號王莽為安漢公,并仿照已故司馬霍光之例,加封三萬戶,以示優(yōu)異。此奏一上,太后便準(zhǔn)了群臣所請,封王莽為安漢公,賜邑三萬戶。王莽卻又作怪,故意上言愿為新都侯,不愿受安漢公之爵,太后不準(zhǔn),王莽辭了數(shù)次。太后不惟不準(zhǔn),卻又給他加上個太傅的頭銜。王莽這才受封,心中十分得意。為籠絡(luò)人心,他又將一班官吏宗親等請?zhí)蠹佣?,王太后又?zhǔn)了王莽所請,眾臣悅服。王莽又不時地在他的府里傳見官員,凡去見他的都有賞賜。
在元始二年,天下各處荒亂,不收成的地方很多,鬧蝗蟲的地方也很多。黎民百姓被饑寒所迫,免不了什么逃荒啦,典妻子、賣兒女啦,在所難免,說不盡黎民之苦。王莽見天下人民如此,他反認(rèn)為機會已到啦,便施展他沽名釣譽的手段,命朝中官員,各處查勘災(zāi)民,計其人口,開倉放糧,賞給銀錢。王莽這邊一賑濟黎民不要緊,他的名譽立刻就好極啦,真是有口皆碑。
到了元始三年,王太后欲為平帝議婚,王莽窺破太后之意,為保持自己地位,他便設(shè)法要與天子聯(lián)姻。要問王莽用何手段,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