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四海一生踏歌行:蘇軾詞傳 作者:仗劍天涯 著


前言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為“三蘇”。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蘇軾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謫,未能充分施展他的政治才干。他四十三歲時還遭遇了“烏臺詩案”,險遭不測,晚年更是被一貶再貶,直到荒遠的海南。多少人在貶謫后郁郁而終,難有作為。然而蘇軾卻用他獨有的人生態(tài)度來對待這些不幸,只要環(huán)境允許,他仍然一心為當?shù)匕傩兆鰧嵤?,盡力有所作為。蘇軾,用自己的一生,溫暖了他任職和貶謫之地的百姓的心。蘇軾應對苦難的態(tài)度來自于儒家固窮的堅毅精神和禪宗的平常心。

蘇軾是歷史上罕見的詩、文、書、畫、詞全能型奇才。于詩,他站到了宋詩的最高點;于散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于書法,他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為“北宋四大家”;于繪畫,他最早提出文人畫的概念;于詞,他開創(chuàng)了一個全新的流派——豪放派。蘇軾的創(chuàng)造力讓人驚訝,趙翼說他是:“天生健筆一枝,爽若哀梨,快如并剪,有必達之隱,無難顯之情。”而他自己也毫不謙虛:“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p>

蘇軾在詞的創(chuàng)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突破了詞為“艷科”的傳統(tǒng)格局,另辟蹊徑,對詞的變革,基于其詩詞一體的詞學觀念和“自成一家”的創(chuàng)作主張。曠才是蘇詞的最重要的特點。蘇軾的清曠之氣,讓本為“艷科”“小道”的詞,“一洗綺羅香澤之態(tài),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于塵垢之外?!睆拇?,詞方可登大雅之堂。

蘇軾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的影響。蘇軾不刻意為文,而文絕千古;不刻意為人,而名重九州。他只不過“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所不得不止,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這是蘇軾的文章之道,亦是他的人生之道。

本書以蘇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fā),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xiàn)了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本書結合蘇軾的人生經(jīng)歷,對其詞進行了情感化的解讀。讀他的詞,可以醫(yī)心;品他的人生,讓人奮發(f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