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日光勝景

日本畫記 作者:[美] 蔣彝 著;梁貝特 譯


第二章 日光勝景

某日,已僑居東京數(shù)年的故友姚克能(譯音)給我打了一通電話。他迫切地說道:“我會過來接你去看清晨的日光市。明天5月17日,是參觀日光的最佳日子。”在日本的這個地區(qū),五月是最怡人的一個月。我便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請。

日本鄉(xiāng)郊常見一景

甜蜜的黎明已經(jīng)破曉,時值晚春,風和日麗,幾乎萬里無云?;疖嚰彼亳傠x東京市郊時,一股清新而微弱的鄉(xiāng)野氣息撲面而來。處于不同生長階段的樹木的棕色枝干上新葉繁盛,晨光透過其間灑落,美不勝收。遠處的山脈,有一面幾乎全為植被覆蓋,一面青灰交錯,另一面又全然光禿,灰黃一片。山腳附近有些房屋,屋前一簇簇杜鵑花開得正艷,修長的竹子上翠葉茂密,竹枝隨風舞動,上下?lián)u曳。田間人頭攢動,多為婦女。她們頭上包著白巾,躬身不停地用手在地面上勞作。有些高山頂上仍有幾處銀白色的積雪帶向下延伸著,而高聳的日本松在遠處黑影朦朧,凸現(xiàn)景中。不時會有幾只烏鴉從一處田間躥出,飛入另一處,絲毫不懼在風中搖晃著的那些稻草人。

這便是五月的日本鄉(xiāng)村之景。我在想,此地的地名取得真恰如其分。因為“日光”的中文意思就是“太陽之光”。到達我們的目的地時,場面甚是喧囂。人們成群結(jié)隊興高采烈地從火車上擁出,不同年齡段的各類人都有—有老有少,有家長兒童,也有朋友同行的。里面有很多來自歐美國家的不同臉型不同發(fā)色的人,還有各色的女裙。故友眉歡眼笑地對我道:“你瞧瞧,大家今天都來日光市參觀了!”有了我們這群人,日光市的街巷登時就成了東京的銀座。

姚示意我隨他走過一條大道,此道兩邊種著高大的日本古杉。這些杉樹挺拔而高聳,互相緊挨,整齊地一字排開,就好似身材魁梧的士兵們在注視著我們經(jīng)過。這條杉道上有一萬九千棵杉樹,綿延六十七公里,場景十分壯觀。這些杉樹早在三百多年前就已種下,下種時都還是小樹,有些僅僅只是樹苗甚至樹芽。東照宮供奉的是第一代德川幕府將軍家康。1634年修建此宮時,所有大名都奉命要獻上一定的禮物。松平正綱藩主也在獻貢之列。但相較其他大名,他財力不濟,無法獻上一份貴重的大禮。于是他便想到以種植這批杉樹的方式來獻禮。雖說花費不多,但種植這一萬九千棵杉樹,花費了二十年。雖然松平藩主可能已經(jīng)預想到了杉樹長成時這條杉道將何其壯麗,他卻可能從未意識到,只要東照宮尚在,這條大道就會承載著他的榮耀一直存在下去。

我們先后經(jīng)過兩個巨大的鳥居,很快便來到一座五重塔前。每層屋檐下,都是設計繁復的木質(zhì)構(gòu)造,上著青綠色的漆,而木欄深紅。庭院內(nèi)人頭攢動,一名年輕導游正沖著他們高喊著關(guān)于龍和佛祖舍利的故事。但他并未言及為何在一個神道教的神社內(nèi),會建立一座佛塔。在我所參觀過的伊勢神宮、出云大社以及其他神社的域內(nèi),沒有任何佛塔。不過,諸多證據(jù)表明,日本的神道教非常具包容性。它逐步與佛教融合,甚至毫無怨言地被后者取代。無人知曉神道教與佛教是何時開始融合的,不過,出現(xiàn)在東照宮的這座五重塔可以作為一個強有力的佐證。

陽明門和唐門之間的參道被游人圍得水泄不通。明媚的陽光照在唐門精雕細鑿的裝飾鍍金處上,甚是耀眼,令我難辨其形。這時,有些人開始挪動起來,而后,整個人群便像一大壺水被潑了出去一般涌出了庭院。故友一路拽著我在人群中穿行,直至人潮終止了流動。

圍觀的日本民眾

“游行隊伍過來了!”旁邊一位年輕的美國女孩一陣雀躍,興奮地嚷道。有人說,德川家康、豐臣秀吉和源賴朝皆已將他們的魂魄轉(zhuǎn)移入他們各自的神輿中,且現(xiàn)在會參加游行活動。走在隊列最前面的,是一眾身著白袍、頭戴烏帽子的神官。他們身后跟著一位祭官,身穿金黃外袍,頭頂黑高帽,騎著匹黑馬。還有四名裝扮成家臣模樣的男子成對行進在馬的左右兩側(cè)。跟隨其后的是一長隊披著各色外袍、裝扮成封建時代武士的人,接著是神道教和佛教的祭官們,以及很多身穿德川時代服飾的民眾—有拿劍的、披甲的、持矛的,甚至有人端著槍。參加這個名為“千人行列”游行的,總共約一千人。我無法看清神輿中放著何物,很有可能是些木雕人像。

得知另兩位大人物豐臣秀吉和源賴朝也都被供奉在東照宮內(nèi),我興趣陡增。從那些早期武士所穿的漿洗得筆挺的闊肩服裝的外形來看,我很好奇他們在日本歷史長河中上演的眾多戰(zhàn)爭中是如何迅猛而英勇地抗敵的。

我感嘆這場游行活動進行得實在是完美無缺:從開場到結(jié)束,定是運用了了不得的組織才能。體系意識很強的日本人,擁有著對裝飾藝術(shù)與組織活動的超強領(lǐng)悟力,無疑是辦此活動的不二人選。日本人辦節(jié)慶活動經(jīng)驗豐富,以至于一次游行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在中國的兩大國都,北京和南京,有著我們過往帝王帝后的陵墓,但中國人從未有過為他們舉行年度游行的念頭。原因定是在于,中國的統(tǒng)治者們從來未被神化;再者,中國人對于舉辦慶典興趣甚微。雖說在清朝前期,各類游行連年舉辦是個事實,但這些游行,在太平天國運動以及對抗國外列強的戰(zhàn)爭,尤其是在與英國的鴉片戰(zhàn)爭后,便中斷了。

這場游行是日式慶典的一次大展示,放之全世界很難有地方能出其右。游行結(jié)束后,我們重返陽明門和唐門,去審視那些窗戶、木框及其他部位上的設計。我從未見過像厚重的唐門及其門頂上所雕的如此精工制作、細微入里的裝飾。很多用于裝飾主題的故事都主要來源于中國著名小說作品,譬如《封神演義》和《西游記》,后者亞瑟·韋利(Arthur Waley)博士譯出過刪節(jié)版,名為《猴》。我認為,唐門頂部最上面一排的白色人形,再現(xiàn)的許是“麻姑獻壽”這個著名故事—這是一個關(guān)于麻姑在天庭上獻舞為西王母祝壽的傳說。其他三個人形再現(xiàn)的可能是三位名士—蘇東坡、黃庭堅和佛印禪師—正品著一大罐梅子酒,個個都被酸得不行。通往本殿的長廊橫梁頂端所雕的“眠貓”,是日光市最受歡迎的雕刻裝飾之一,作者為著名的高松藝術(shù)家左甚五郎(1594—1651)。據(jù)稱,該作品刻畫了一則禪宗公案—用禪宗大師鈴木大拙的話定義就是,“通常為禪宗祖師們的一些語錄,或是對某一提問做的應答”。譬如說,“貓兒牡丹花下眠,是為何?”答:“與吾無關(guān)?!蔽液芎闷鏋槭裁创蟛糠值牡耧棔〔挠趶V為流傳的中國故事而非日本的。故友與我想法一致,指出那些墻門以及梁柱上的大多數(shù)奇趣設計應是受了中國晚明藝術(shù)的影響。中式藝術(shù)對于東照宮的建造影響最為明顯。例如,日本官方導覽是如此形容輪藏(藏經(jīng)閣)的:

前方立著來自中國的據(jù)稱是輪藏發(fā)明者的傅大士(497—596)及其二子普成、普建的木雕像。在陽明門第二層前方的中梁上,有一白龍圖案。最上層的頂臺由一圈雕刻著中國兒童群嬉場面的欄桿圍繞。所有支撐著頂臺的支架,都被設計成小貓或獅子,其間還雕刻著一位中國的親王,一些圣人及道教神仙。

東照宮建于德川家康死后二十年的1616年,那時已近明朝末期,越來越多的中國商人與自我放逐的文人們來到了日本生活。由此,通俗的中國故事與傳奇在日本開始廣為人知,而日本的藝術(shù)家們就將它們運用在設計和裝飾中。東照宮的建造計劃中會包含刻畫了很多來自通俗的中國故事與傳奇中的主題的雕飾,也就不足為奇了。對于日本工匠們在東照宮建筑群上打造的裝飾中所展現(xiàn)的高度完善的質(zhì)量與收尾工作,我必須叫好。

日光市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雕飾是位于一面墻上靠近最頂端的“三猿”。其木制、瓷制和骨制的仿品不僅僅在日光市有售,更是遠銷幾乎日本全境。外國游客們也將其帶去了位于世界各地的家中。人們通常將“三猿”的寓意解釋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其中一猿用兩只爪子遮著雙目,另一只掩著雙耳,而第三只則捂著嘴巴。這一特別雕飾值得玩味之處不在其藝術(shù)價值,而是每只猿所傳達的寓意。很多人認為,其寓意源自印度哲學或中國。我上下求索,尋無所得。姚亦不知其出處。末了,我得出結(jié)論,這典故定是出自中國思想。事實上,是源自孔子的言論。在《論語》中,有段理雅各(James Legge)教授(1815—1897)譯過的章節(jié)是這樣寫的: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顏淵被認為是孔子眾弟子中最聰慧的一個。我早年在中國時,每個人都得研讀《論語》作為其早期教育的一部分,所以我們?nèi)贾肋@四“非”。因為在德川幕府時代,儒家典籍在日本盛行,所以雕刻了這三猿的工匠定然已知孔子的四“非”。至于第四“非”—非禮勿動,因為是關(guān)于動作,不易通過雕刻來展現(xiàn),所以,該藝術(shù)家只雕了三只猿。這可是藝術(shù)家的獨具匠心之處!

我自己有過一次與四“非”相關(guān)的經(jīng)歷。那是在我1933年離開中國之前的一年。當時我是安徽當涂縣縣長。那個年代,一縣之長同時也是負責庭審的治安官。一日,有位來自省內(nèi)東部的鄉(xiāng)紳到訪我的官邸。此人知悉我是個畫家,并熱衷于收集早期名家們的優(yōu)秀繪作。他帶來了四幅由出生于當涂鄰縣蕪湖的著名畫家蕭云從(17世紀早期)所繪的山水畫掛卷。我發(fā)現(xiàn)這四幅掛卷是真跡,甚是喜愛,但這些畫相當昂貴,我無力買下,來訪者堅持讓我留下這些畫作以進一步觀賞后,便離去了。片刻之后,我覺著有些倦意,就起身去床上躺了一會兒。醒來時,我還有些睡眼惺忪,便蒙眬看見床邊的小桌上放著什么東西。這是我的來訪者的老式拜帖—一張紅底的方紙片,中間有三個碩大的漢字“王四非”。從我躺著的姿勢看過去,“四非”兩個漢字合成了一個“罪”字,意為須受罰的“錯誤”或“惡行”。察覺出我的來訪者有點不對勁,我立刻翻身而起。我問自己,為什么他會帶給我這些重要的畫卷?可能他有意要將這些畫作為賄賂。于是,我即刻派了一名仆人將這四幅畫卷送還給了他。一個月之后,這個來訪者殺死自己的一名佃農(nóng)并假稱后者是強盜一事被揭發(fā)。最終,他被繩之以法。

事實上,東照宮所占的地域面積并不太大,而其做工細致入微的裝飾,似乎都被禁錮在龐大的杉樹的枝葉之下。此地通風欠佳,很是沉悶壓抑。一件藝術(shù)作品,若不給予足夠的空間與透氣性,便無法呈現(xiàn)其最好的狀態(tài)。

隨后,故友敦促我前往參觀位于一座鐘塔附近一棵巨杉下的青銅燭臺—這個燭臺為荷蘭政府贈予,同時獲贈的還有一個青銅燈籠。這些禮物是為感謝德川幕府的將軍們在日本鎖國期間僅準許荷蘭人和華人待在長崎而制作的。我們接著去觀看了鳴龍,或稱哭泣的龍。這條龍雕刻在陽明門附近一間堂宇的天花板上。當姚在龍頭下方擊掌時,龍就會發(fā)出一陣呻吟。接著,我們在堂宇四周逛了逛,又去了寶物館、輪王社,最后是東照宮本殿—那里有一群日本婦人在跪地祈禱,一位神官正忙著出售有刻印的護身符與焚香。而后,我們拎著鞋子,踏入了位于這片地域另一邊的二荒山神社。只見兩位身穿白衣紅裙的少女,烏黑的長發(fā)披落肩背,右手各持一劍。她們跳著巫女神樂舞,而一名神官正吹著笛子,另一名穿戴相似的少女則在擊鼓。舞者們動作輕緩,因為,據(jù)稱這是支安撫神靈的舞。舞畢,神官起身向我等一眾觀舞者每人分發(fā)了一個內(nèi)有一只小巧的生漆酒杯的盒子。整場儀式進行得井然有序,令人佩服!且想,每日要分發(fā)的刷著紅色生漆的小酒杯數(shù)量何其之多!

離開二荒山神社,我們前往參觀了德川家康的孫子家光的陵墓—大猷院。雖然是個小型的建筑,且構(gòu)造相對簡易,該院似乎也在墻壁、柱子、屋檐和瓦片末端等處鍍了大量的金箔。

從東照宮的域內(nèi)出來,我們前往參觀了漆成紅色的“神橋”,日語中讀作“mibashi”或“shinkyo”,皆有“神圣之橋”一意。姚解說道,大約一千兩百年前,勝道上人(737—817)在此間行走,但見男體山(舊稱二荒山)為彩云遮蔽。受此神秘現(xiàn)象感召,他意欲登上山頂,卻為大谷川湍急的水流所阻。他便開始打坐,祈求神靈庇佑。忽而,一位白袍老者于河之彼岸現(xiàn)身。老者用力將兩條大蛇—一青一紅—擲向空中。很快地,兩蛇越變越大,隨后互咬著對方的蛇首,化為了一座堅固無比的橋。勝道上人踩著這座蛇橋去到了河對岸,最終成功登上了山頂。在歷經(jīng)各種艱難險阻后,他在男體山的山頂修建了二荒山神社,幾經(jīng)重建,仍屹立至今?;诖藗髡f,德川將軍在日光的幕府陵墓建成同年的1636年建造了這座涂紅漆的橋。因其神圣,此橋當時僅供將軍參拜神社或使臣們到訪時使用。1902年,此橋毀于一場可怕的洪流,但是于1907年耗巨資重建。

故友笑著跟我講述了一個故事,雖然他無法確定其真?zhèn)?。?jù)說,1879年,格蘭特將軍(General Grant)在東京逗留期間的某日來到了日光陵園。他與兩名副官一同散步至這座神橋的橋中央。當聽聞這座橋是僅供皇室成員使用時,格蘭特將軍立即退回了道上,稱,他不是可以在橋上行走的人。很多日本作家都稱贊他這一果斷的行為。格蘭特將軍畢竟只是泱泱大國美利堅被推舉至最高位的一個人,而德川家康不僅僅是日本早期最有權(quán)勢的將軍,現(xiàn)如今更是被奉為神明,甚至是菩薩的化身—因為,后水尾天皇(1596—1680)賜封他神號“東照大權(quán)現(xiàn)”,即“東照菩薩化身”。這使我困惑不已:是否因為日本天皇是天照大神的直系后裔,所以他自己是一位“神”,并具有賦予他人“神性”的力量?而德川家康成為菩薩的化身,解釋了為什么來自佛教的五重塔會被建在東照宮的主入口處。

接下來,我們登上了一輛沿著伊呂波坂行駛至中禪寺湖的游覽車。陽光明媚,崇山峻嶺間的鄉(xiāng)野氣息清透至極。游覽車在朝上的之字形山路的每個拐彎處都稍側(cè)了下車身,而男體山的高度對應著我們的車子也越發(fā)抬高了。每次轉(zhuǎn)彎,日本司機都很小心,我的視線也能延伸得很遠很寬,包括下方深處??雌饋恚展馐杏胁簧俑郀柗蚯驁?,場內(nèi)有很多打球者。在距離很遠的山下,很多枝葉繁茂的樹木都聚成一簇一簇的,到處都是。當我們抵達海拔一千二百六十九米的中禪寺湖時,男體山顯得比先前更加宏偉了。未至湖邊,已有人指出了著名的華嚴瀑布,雖然,當時我還無法欣賞到其全部的美。姚告訴我,我們會在另一處再看到它。他同時提到,藤村操在此自殺后,這個瀑布愈發(fā)地有名了。藤村在通往生命盡頭的沉思中,作了一篇著名的辭世文。已有很多人效仿他在同一地點自殺。

所有的高爾夫球僮都是女孩

我們悠然自得地繞湖漫步,凝望著遠近的景致。不少櫻樹花開仍盛,無數(shù)花瓣四處紛飛,似乎是要賦予溫潤安謐的空氣一副生機盎然之象。一些帆船上的白帆在陽光下閃閃爍爍,裝點著深藍的湖水,令整個場景更引人入勝。漫步期間,我們遇見一兩名漁夫,立在岸邊,正試圖捉住什么。我被告知,這一高山之湖并不產(chǎn)魚,但政府如今在此蓄養(yǎng)了鯉魚、鱒魚和鰻魚。

突然起了一陣風,差點將故友吹落水中。他說,我們最好從明智平的展望臺觀看這湖與瀑布的最美風光。纜車在幾分鐘內(nèi)就帶著我們上到了那兒。哇,果真是好景致??!蔚藍色的湖此刻正躺在下方,一個深谷將我們隔開。湖對岸的遠山開始泛出淡藍色,籠罩在傍晚的氤氳中。華嚴瀑布如泛著純白光澤的銀帶直瀉而下,好似有兩位天使正緊握著兩端進行著拔河較量。瀑布落入谷底的咆哮聲聽起來甚是動聽,更勝貼近耳畔之聲。中禪寺的溫泉旅館以及其他村莊的屋頂布局雖散而不亂;茂盛的樹冠緊挨著瀑布,圍繞在村莊之間,分布在湖岸邊上;呈不同形狀的青與紫,色塊堆砌,一些小角落還開著幾簇紅色的杜鵑花;而最令人嘆賞的是照亮了這一切的明媚陽光,以及我們所立之處湖光山色交相輝映,異常朝氣蓬勃之景象!還有什么風景能比之更美更奧妙呢?

腦中閃過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中國古時著名詩人的眾多描寫瀑布的名詩,但他們都未曾提及見過位于瀑布之上,如我所見這般的巨湖。舉世聞名的尼亞加拉瀑布,縱然氣勢磅礴,令人難忘,但某種程度上并未帶給我所期待的壯麗之感。因為我是從與尼亞加拉河邊緣同一海拔處俯視它們的??瓷先ィ俨计骄彴察o地下落,兩側(cè)皆無高山庇護來凸現(xiàn)其雄偉之姿。而從高處觀華嚴瀑布全景,后者便如上天所織成的一條泛著白光的銀帶,華麗之感,妙不可言。我無法克制自己的興奮之情,很快便賦一小詩:

鏡湖擎天半,

銀瀑落長空。

對此奇絕景,

我生曾幾逢。

最出乎意料的是,一道虹竟顯現(xiàn)在了我倆與華嚴瀑布之間。偶有幾時,它像是纏繞在瀑布的中央,但并不似一條色帶,而是很多彩色的微粒飄浮在空中,極度虛幻縹緲,卻又彰顯著些許真實感。虹的耀眼光芒令我們頓生一股敬畏的狂喜。我微笑著看向故友,再度感謝他安排的這次令人難忘的出行。我這一整日的感受,用一首英文詩的這幾句可以概括:

Passing from Italy to Greece, the tales

Which poets of an older time have feign’ d

To glorify their temple, bred in me

Desire of visiting paradise.


經(jīng)意大利至希臘,

那些古時詩人虛構(gòu)

以贊美他們的神廟的故事,致我

心生了出游天堂之欲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