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劍
單位組織外出考察,一行二十多人,包乘了一輛依維柯,一路上說說笑笑,輕松而又愜意。其實,考察是事實,集體旅游也是實事。就像一句俗語里所說的,割草打兔子,順帶也是順帶。此刻,我們正行進在中原大地上,下一站要到達的地點就是被當年李連杰一出電影捧紅了的嵩山少林寺。領隊知道我與佛教界有些淵源,于是找到我說,可否請少林寺免除一行人的門票,找一個導游介紹一下這座著名的寺廟,如果方便,可否為大家安排一餐素齋。
我翻遍了頭腦中的名片,也沒有找到一個少林寺里的熟人,于是不得不把電話打到九華山佛學院,向藏學法師求援。藏學法師是一個善解人意的法師,他當即告訴我說,有一個第三屆的學生叫行渡的就在少林寺。然而我頭腦中沒有這個行渡,我在佛學院的授課最多的就是前兩屆,到第三屆上就很少去了。但藏學法師說,行渡是一定認識你的,要不我先和行渡聯(lián)系,等一會讓他再給你打手機。
等了不到兩分鐘,我的手機又響了,果然是行渡。行渡說,黃老師您好,你們一行是多少人,有什么要求。于是我就把領隊的意思說了,只是我沒有說安排素齋的事。行渡說沒有問題,等你到了嵩山的山門口,你再和我聯(lián)系好了。
和行渡聯(lián)系的時候是這一天的上午九點,而進入登豐境地,卻是下午一點多了。素齋的事自然免了,大家在一個路邊飯館草草地吃了一餐中飯,而進入嵩山的山門口,卻已是將近兩點了。給行渡掛了電話,過了一會兒,一個瘦小、精干的青年僧人來到我們約定的地點,果然是有一些面熟,知道這就是行渡了。行渡一下子就跳上了我們的車,握著我的手說,多年不見,想不到老師您還是這么年輕。車上的人都笑了,一位就說,你們的老師永遠都是年輕的。這樣,就算是輕松地見過面了。行渡說,都已經(jīng)說好了,老師們請隨我來吧。于是,二十余人大搖大擺地就進了這座著名的寺廟。
其實我這是第二次進少林寺,大約十年前我來河南參加一次佛教教育方面的會議,那時就來過一次。行渡為我們找來一個導游小姐,大家在導游的帶領下一座一座殿堂地看,聽導游一處一處古跡地介紹。我則與行渡有一句沒一句地閑談著別后的一些事和人。行渡突然說,難得您來到天下少林,我要送黃老師一柄少林寶劍作為紀念。我說已給你添麻煩了,劍就不要了吧,我又不會武術(shù)。行渡說,要的,少林寶劍有鎮(zhèn)宅之說,我要為您特制一柄。說著,行渡召來另一個僧人,如此這般地安排了一番。這時候,有同事說想看看少林僧人的武術(shù)表演。行渡說,行啊,我們這兒有童僧武術(shù)隊,我讓他們特別為老師們作一次表演。大家都很興奮,隨著行渡來到一座院子里,門票自然又是免了。院子里有數(shù)十個十多歲的孩子,一律武僧打扮,各持刀槍棍棒,像是剛剛表演結(jié)束。大家自然又是大飽了一頓武術(shù)的眼福。等到走出那個院子,先前的那個僧人就拿著一柄長長的寶劍氣喘喘嚅嚅地找到了我們。劍鞘上刻著圖案,撥出寶劍,鋒利的劍刃上閃出一道寒光,見那上面刻著一行小字:黃復彩老師惠存嵩山少林寺行渡敬贈。接過這件禮物,我有著說不出的感激,我說,古人說寶劍贈壯士,可我并不是什么壯士,尤其是在這天下少林,真是愧不敢當。行渡說,黃老師為我們佛教的振興寫了大量的文章,又在佛學院做老師,培養(yǎng)了一屆又一屆學僧,你就是真正的壯士。
到了約定的時間,在各處自由活動的人都陸續(xù)回到車上,所有男同事們的手上幾乎都提著一把少林寶劍。大家都拿自己買的劍與行渡送我的劍做著比較,都說,劍都是差不多的,所缺少的,是少林寺僧人行渡的那一行情意深重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