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屬于一個人的傳記

尋訪祖母的秘方 作者:劉宏 編


屬于一個人的傳記

屬于一個人的傳記

蘇丹

【朔】

我們家那邊有句老話,說“七十三、八十四是老人的一道坎”。我姥姥今年剛剛邁過前一個坎,衷心希望她能健碩地長命百歲。

74年前,1938年的冬天,我姥姥出生于吉林省一個小村子。時至今日我已揣測不出長女的降臨給那個家庭帶來多少喜悅,而聽她平板地回憶童年,似乎并不甚輕松。

吉林省四平梨樹縣崔家崗子村,這是姥姥的老家。我在谷歌地圖上有幸找到這里的衛(wèi)星圖,大片的農(nóng)田間或錯雜著民居。想象七十多年前,這里應該更加閉塞。在這里,姥姥度過了七八年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

那個時候,姥姥生活在一個龐大的家族里。上有太姥爺、太姥姥,中間有父輩們,下面還有同輩的小孩子,一家三十幾口人同住一個屋檐下。姥姥家有好幾十餉地(一餉是100畝),家里人手不夠打理農(nóng)田,因此會雇用雇農(nóng)。長工、短工、日工,各種形式都有雇用過。這些雇農(nóng)平日就住在姥姥家里??磥硎莻€大院子,據(jù)姥姥說,住的地方有很多。

于是我的腦海里浮現(xiàn)出一幅喧鬧繁忙的景象:祖輩人在正房里,或倚著炕頭打牌,或巡視著自家的菜園子,年輕力壯的父輩們扛著農(nóng)具進出,女人們忙著做飯、喂雞、喂豬、打掃院落,小孩子們從一間房里跑出來又吵吵鬧鬧地鉆進另一間房,玩著不知名的游戲。雇農(nóng)們則晝出夜伏,在那幾十餉土地上揮灑熱汗。當然,這樣的景象未免過于理想,事實上很可能是全家?guī)资谌嗣娉S土背朝天,幾代人周而復始地重復著相似的生活,堪堪流逝著一股“我家住在黃土高坡”般的麻木悲壯。

對于雇用長工的問題,我一直懷有很高的好奇心,大概是小時候周扒皮的故事聽多了。特意問了這個問題。姥姥說,以前她們家都是靠自己勤儉積攢的財富。他們家對雇農(nóng)們并不嚴苛,大家吃住都在一起。當時姥姥家因為人口太多,甚至還特意雇了人負責做飯。我無意去研討當年的土地和人民的糾葛,只是這樣的講述讓我想起《飄》里對南方農(nóng)奴制的立場,顛覆了我一直以來被教育的觀點。過去的事情難以辨別誰對誰錯,身臨其境的人自有一番感受,由不得旁人甚至后人指手畫腳。當然閑話少說,這早已偏離了我姥姥的故事了。

我姥姥對于那時候的記憶可以說是非常幸福的。因為收成好,所以糧食“有的是”(即很多的意思)。雖然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吃上肉,但是平時也算要吃有吃、要穿有穿,日子并不艱難。問及那時的食譜,現(xiàn)在看起來很是健康,這當然不是刻意為之,而是當時的條件確實只能滿足這樣的生活。姥姥說,當時每日都吃大苞米、小米子、豆包、打年糕,菜都是自家菜園子里的土豆、白菜、蘿卜之類的。白面、白米只有家里的太姥爺、太姥姥吃得上。

物質(zhì)生活雖說算不上富裕,然而也衣食無憂。精神世界大概比較空虛,姥姥上過村里的小學,但是時間并不長,這之后她再也沒有接受學校教育的機會。大概因此,她一方面特別支持我繼續(xù)學習;一方面對我要求又不嚴苛。想起小時候因為成績不理想郁悶,姥姥總是安慰我說這樣已經(jīng)很好了。

【上弦】

“人沒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崩牙芽傔@么說。以前并不明白一個人為什么會對吃苦有這么深刻的印象。直到進行這次采訪。剛剛講述的姥姥的童年,也許已讓人覺得清貧,但是對于姥姥來說,卻著實算得上幸福的一段時光。

到了姥姥七八歲的年紀,大約是1945—1946年間,姥姥家被迫分家了。革命從來只弘揚意義,而不會顧及一個小小家族的意愿。原本穩(wěn)定安逸的大家族被打散,成了七八個小家庭。分家的時候,別人都搶些值錢的東西,姥姥年紀還小,搶了一堆不值錢的“嘎拉哈”(羊拐,源自滿語:gchuh,是舊時代北方,尤其是東北地區(qū)小女孩的玩具,是羊的膝蓋骨,共有四個面,以四個為一副,能提高人們的敏捷力)。分家之后的日子留給姥姥的只有兩個字:“受苦”。從此以后,姥姥就徹底告別了無憂無慮的童年,開始了一日不得閑的生活。

姥姥家有9個孩子,姥姥是老大,因此帶弟弟妹妹成了必修課。據(jù)說直到她結(jié)婚當天還在帶孩子。這孩子一帶就幾十年都沒有停過,我這輩4個孩子,都是姥姥帶大的,可見帶孩子已經(jīng)成為姥姥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分家后,姥姥承擔起家里很大一部分活兒,“沒閑著時候”。14歲左右,姥姥帶著小她兩歲的二姨姥每日去地里撿棉花、苞米、樹杈,等等。家里分得的地土很薄,不打糧(應該是說糧食產(chǎn)量少),人手又不夠,只好讓孩子去勞作。每天姥姥和姨姥要撿100斤的棉花、樹杈之類的回來。那時大約是1952年,世道并不如想象中的平靜。姥姥和姨姥在田里怕遇見胡子(即土匪),常常害怕得哭起來,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xù)到姥姥嫁人。

說起婚姻,姥姥真是老大的不樂意。用姥姥的話講,這就是一場“包辦婚姻”。姥爺家姓張,也住在崔家崗子村。姥爺家里特別窮,什么都沒有?!八也皇歉F,是不會過日子?!睍^日子真是我姥姥根深蒂固的處世標準,直到現(xiàn)在她也看不慣鋪張浪費。因此盡管姥爺長得不錯,但是姥姥還是看不上他,死活不愿意嫁。那么這兩個人又是怎么結(jié)婚的?原來當年姥姥的六姑給姥爺介紹工作,姥爺作為答謝請了姥姥的六姑和奶奶吃飯,姥姥的奶奶(我也不知道按我的輩分該叫什么,肯定不是太奶奶,難道是祖奶奶?)見我姥爺人長得不錯,又單身,就給我姥姥說媒,應下了這門親事。但是我姥姥特別煩我姥爺,打從心底不愿意嫁。這個時候不得不抨擊下封建婚姻包辦了,完全由不得自己做主,全是姥姥的奶奶說了算,因為結(jié)婚的事兒姥姥沒少挨打,可以說是活活被打上轎子的,嘖嘖。結(jié)婚那天,吹吹打打好不熱鬧,一臺轎子從村這頭將姥姥抬到村那頭,宴請全村,接了隨禮,拜了天地,姥姥就這樣心不甘情不愿地嫁過去了。直到現(xiàn)在提起,姥姥還頗有怨言。

結(jié)婚后,我姥爺只身來到沈陽工作,先是在道路處修路,后來去了膠管廠當一名普通工人。這段期間我姥姥留在家鄉(xiāng),白天到姥爺家給家里人做飯,晚上回自己家住。姥爺家除了姥爺?shù)陌謰?,還有兩個兄弟、兩個姐妹。想來我姥姥對這樁親事真是打心眼里不滿意吶,在婆婆家除了做飯什么都不做,更不用說下地干活了。姥爺?shù)陌职诌@么說姥姥:“家雀吃食還撲棱膀子?!保胰?,讀jia一聲qiao三聲,東北意指麻雀;撲棱,形容麻雀扇動翅膀的樣子)就是說麻雀為了吃食還得飛兩下子,意思是罵我姥姥不干活,連一點相都懶得裝。但是我姥姥才不在乎呢,她當時想,在家里就挨累,來你們家還干活?想得美。

【望】

姥姥是18歲結(jié)的婚,跟姥爺兩地分居的日子過了兩年,20歲的時候,姥姥也來到沈陽。也算是漂泊異鄉(xiāng)了,雖然有親戚幫襯,但生活也很窘迫。那時候在姥姥的姑姑安排下,姥姥和姥爺住在一個澡堂的一間小屋里。屋子小得只能放一張單人床。

1957年,大舅出生,3年后,大姨出生,再3年,又添了二姨。1957年的時候,姥爺工資是每月39元,1963年時51元,就這樣維持了一大家生活。那時候菜價賤(賤,這里指價錢便宜),但是依然舍不得吃菜。別說菜了,大醬都舍不得。主食就是窩頭、高粱米,一天不一定是兩頓飯還是三頓飯。那時候的生活,現(xiàn)在聽起來真是苦。大概因為早年的經(jīng)歷,我們家一直教育我吃飯不能剩飯,浪費糧食有罪。

1966年,我媽媽出生了。大概是又添了一員,家里生活更緊張了吧,這一年,姥姥也開始上班了。作為家屬工,在姥爺上班的膠管廠做些簡單的工作,生活依然很窘迫。那時家里大多數(shù)東西都是姥姥自己做的:從工廠里拿來廢舊的白布條、繩子等,白布條染了顏色,做成衣服、鞋、書包,繩子拆開成線用來打毛衣。這么說來,我姥姥也算是DIY達人吶。過年的時候,就更顯寒酸了。買上兩斤肉包個餃子,這一年就算過去了。第二年、第三年,不知道在這年關(guān)之際對未來是淡漠麻木還是充滿希望?物資生活匱乏的時候,人的精神世界究竟是怎么運作的呢?

這之后,姥姥家在澡堂小屋借住三四年左右,后來住到一個叫“大倉庫”的筒子樓里。樓里分家住的都是單位同事。在大倉庫住到大約1974年,姥姥家搬到現(xiàn)在的地方,住一個平房里。這一住就是十多年,直到大約1987年,平房改成了樓房,此后姥姥就在這里一直生活。不光住處發(fā)生了變化,從1966年到1987年,姥姥的工作也有所改變。大約1972年,姥姥離開工廠去興順商店當售貨員,后來調(diào)到興工商店,再后來又到了中興商店,一直做到1983年退休。

【下弦】

從此以后,姥姥就又開始了帶孩子和操持家務的日子,到現(xiàn)在我還記得小時候姥姥照看我們姐妹幾個人的情景。

【晦】

姥姥的故事就暫且講到這里。這可以說是她唯一的傳記,也可以說這是一個充滿悲歡離合荒誕不經(jīng)的時代的剪影。姥姥的生活還在繼續(xù),時代也在狂飆突進,謹以此向一個堅忍的生命和靈魂致敬。

訪問:

1.70歲或者80歲意味著什么?

沒啥,就是到這個歲數(shù)了唄,能有什么感想。

2.小時候有什么樣的夢想?后來實現(xiàn)了嗎?年輕時遇到的最大的煩惱是什么?是怎么解決的?

吃得飽穿得暖。(太樸實的夢想……)現(xiàn)在算是實現(xiàn)了吧。煩惱的事就是生活的難處吧,想盡辦法勒緊褲腰帶維持一家人生活。

3.認為自己哪些方面還不錯?

勤快,眼里總有活。

4.喜歡誰,為什么?

喜歡你媽(就是我媽,家里最小的)。因為你家最困難。(好吧,這真是人類的護幼心理呀?。?/p>

5.1990年您在做什么?對我出世的感想?

你滿月的時候你姥爺沒了,沒顧得上想你。(這么看還是有點悲劇的??磥砦倚r候真不招人喜歡)

6.對健康的看法?遇到過的健康問題?如何處理的?結(jié)果?

就是不生病唄,對健康能有啥看法。前兩年得了腦血栓,住院了,現(xiàn)在好多了。年輕時生病就只能挺著。

7.對財富的看法。

就是有錢唄,想買啥買啥。

8.遠行去過哪里?有什么印象?

哪兒也沒去過。去過你姨姥家。就是農(nóng)村唄,哪兒都一樣。

9.結(jié)婚的時候您在婆家不好好干活不會挨說嗎?

他家條件比我家差,我才不怕他們呢。我在家就總挨累,到他家還伺候他們呀?

10.那您那么不得意他家,為什么還結(jié)婚呢?

那是我奶奶定的,我說的不算。不結(jié)婚我奶和我媽拿大棒子打我。

11.為什么你們家分家了我姥爺家就沒分家?

因為我們家大,人多。他們家窮,啥都沒有,怎么分。

12.來沈陽后為什么一直沒工作呢?

要帶孩子,哪有工夫上班。

13.那后來為什么又上班了?

幾個孩子都大了不用我成天盯著了。

14.現(xiàn)在您平時在家都做些什么?

干活唄,一天天這么多活,你爸你媽眼里都沒活(我姥姥和我爸我媽住一起),然后看看電視,跟鄰居逛逛街。

15.有什么拿手絕活?

以前會畫玻璃。在玻璃上畫花紋,先用顏色描好花,涂上色,再染底。以前家里柜上的玻璃都是自己畫的花。

16.作為姥姥,給我們這輩有什么忠告?

沒啥好忠告的,現(xiàn)在日子挺好的,做人要知足。要有好名聲。

采訪手記

我姥姥只是一個平凡的老人,從我有記憶開始,她的形象似乎就沒有改變。大概正因為如此,我往往忘記姥姥也曾是個天真爛漫的孩子,也曾是個會高興會恐懼的少女,也曾是個風姿綽約的女人。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是有一次,姥姥跟我媽和我,三個人同坐一桌吃飯。

我赫然注意到我媽媽臉上和我姥姥相似的部分,然后打從心里生出感慨。我不知道怎樣形容這種感慨,這一桌上的三個人,就好像把一個人的人生截取了三點,同時播放。姥姥曾經(jīng)就像如今的我,而我正在往我媽媽的模樣成長,早晚有一天,我也會成為我姥姥那樣衰老,到時候我將坐在她的位置看著有相似面龐的孫輩。這樣一種時間截面的感覺深深地刺激到我,一瞬間甚至讓我有種她們即我我即她們的錯覺。

這次采訪過程是借著視頻實現(xiàn)的,感謝騰訊,感謝科技的發(fā)展。我姥姥第一次用電腦,其實嚴格說來也不是她在操作,確切地說是在我媽媽的幫助下,跟我姥姥進行視頻。剛開始的時候,我姥姥還很疑惑這個莫名其妙的方式是否真的能奏效。進行這個采訪時我真沒想到它還擔起了“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跨文化交流”這種宏大的使命。

《1984》里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誰把握歷史,誰就掌握現(xiàn)在?!庇迷谶@里,有些夸張。但是通過了解我姥姥的過去,我確實對她現(xiàn)在的狀態(tài)有了重新認識。事實上,我在家的時候跟她的摩擦還是很嚴重的。不是說我不喜歡她,我確實是從心底感激并且希望她健康長壽的。但是,有的時候你不得不承認代溝的殺傷力。她的許多行為,在我看來莫名其妙,杞人憂天。我之所以不理解,是因為我沒有經(jīng)歷。如果我從出生就必須勞動,不得自由,吃不飽飯,穿不上像樣的衣服,逆來順受,經(jīng)歷國家動蕩和人性扭曲的時代,那我,也會成為姥姥一樣的人,甚至不如她。

是的,她現(xiàn)在是個會經(jīng)?!罢也纭钡睦咸皇莻€有著囤積食物強迫癥的老太太;是個早過了知天命的年紀卻依然懵懂無知的老太太;是個倔強自私爭強好勝的老太太。但是這之前,她是在艱苦條件下養(yǎng)育了四個兒女的母親;是個撫養(yǎng)了四個孫輩的姥姥;是個挺過了困難時期又熬過了親人去世的悲痛依然維持家庭的女強人;是個戰(zhàn)勝了無數(shù)病魔的堅強勇敢的老人;是個勤儉節(jié)約、勤勞善良的人。

時代在變,但是一輩輩人的生息不變。以前有傳統(tǒng)文化觀念來保護這些老人,讓他們在年輕的時候奮斗而老去時可以有所依,有尊嚴。但是現(xiàn)在呢?我們總在說社會轉(zhuǎn)型期,存在問題是很自然的;我們也總在說,過去的糟粕要不得。但是,轉(zhuǎn)型與崩壞應該是兩個概念吧。在這個傳統(tǒng)崩壞的年代,要如何去維護這些年輕時為后輩甚至為社會耗盡心力的老人的利益?

借此機會,我想了解并記錄我姥姥的一生,為一個默默無聞的人做傳,為一個目不識丁的人朗讀。這是僅僅為了一個人而存在的傳記,為了不忘卻,為了感激,為了能理解,為了未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