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絕妙好詞》是周密編纂的一部南宋詞集。
周密(1232—1298),字公謹(jǐn),號草窗、蘋洲,又號四水潛夫、弁陽老人、弁陽嘯翁。其先濟南人,為齊望族。曾祖周秘官御史中丞,隨高宗南渡,始居吳興。祖父周珌曾任刑部侍郎、大理寺卿,贈少傅。父周晉,曾宰富春,監(jiān)衢州,知汀州。周密青少年時代侍父于閩及浙之衢州、柯山、鄞江等地,三十歲為臨安府幕僚,三十二歲沿檄宜興,督毘陵民田,三十四歲為兩浙運司掾,四十三歲為豐儲倉檢察。前此一年,蒙古兵相繼陷樊城、襄陽。此后一年,賈似道兵敗被貶循州,繼而被殺漳州。元兵入建康,左丞相留夢炎遁,文天祥起兵勤王,周密為義烏令。宋亡,周密弁陽家破,離湖州,終身寓杭。端宗崩,帝昺立,遷厓山,繼而元兵破厓山,帝昺蹈海,趙宋政權(quán)徹底覆亡,周密時年四十九歲。他自謂“余行年五十,已覺四十九年之非”,懷遺民之痛,相繼寫成《癸辛雜識》、《志雅堂雜鈔》、《齊東野語》、《武林舊事》等。宋亡后,其好友如陳允平、趙孟頫皆不固晚節(jié),而周密則與堅持民族氣節(jié)的鄧牧、謝翱交游?!端膸烊珪逢P(guān)于鄧牧《伯牙琴》的提要云:“牧與謝翱、周密等友善,二人皆抗節(jié)遁跡者……密放浪山水,著《癸辛雜識》諸書,每述宋亡之由,多追咎韓、賈,有《黍離》詩人‘彼何人哉’之感?!蓖跣蓄}其畫像卷曰:“宋運既徂,吳有三山鄭所南先生,杭有弁陽周草窗先生,皆以無所責(zé)守而志節(jié)不屈見稱?!壬隧嶋m殊,要皆介然特立,足以增亡國之光者矣?!逼浯蠊?jié)可見。
周密體貌豪偉秀逸,有飄飄邁俗之氣。書學(xué)歐、柳,善畫梅竹蘭石,富收藏,有書四萬二千馀卷,及三代以來金石之刻一千五百馀種,兼工詩樂文章。夏承燾《周草窗年譜·附錄》考其著述為三十一種,并斷之為:“現(xiàn)存者十三,已佚者十,其為后人裁篇別出,不甚可信者,另列存疑目附后,凡八種。”除《齊東野語》多記南宋史事,可稱野史巨擘外,《癸辛雜識》網(wǎng)羅宋元間人物瑣事、見聞雜言;《武林舊事》追想臨安昔游,亦可補正史所載之缺;《浩然齋雅談》考證經(jīng)史、評論文章詩詞;《云煙過眼錄》鑒賞書畫古器,亦為周氏重要著作。
周密擅詩,四十三歲以前所作結(jié)集為《草窗韻語》,晚年又成《弁陽詩集》。馬廷鸞《碧梧玩芳集》卷十五《題周公謹(jǐn)弁陽集后》云:“公謹(jǐn)上世為中興名從臣,家弁陽,邇京師,開門而仕,則跬步市朝之上;閉門而隱,則俯仰山林之下。其所交皆承平諸王孫,觴詠流行,非絲非竹,致足樂也。而今也乃與文士弄筆墨于枯槎斷崖之間,騷客苦吟于衰草斜陽之外,樂之極者傷之尤者乎?”知人論世,可見其前后期創(chuàng)作之不同。
周密于詞為南宋一大家。其父周晉工詞,母章氏,參知政事章良能女,亦解翰墨。周密家學(xué)淵源,又從精于音律之紫霞翁楊纘學(xué)詞,后結(jié)吟社于西湖楊氏環(huán)碧園,先后與吳文英、陳允平、李彭老、李萊老、王沂孫、張炎等著名詞人交游,詞藝愈精。詞集名《蘋洲漁笛譜》,一名《草窗詞》,編次不一,所收大體相同。周密詞曾得楊纘賞識,王跋其《徵招》、《酹江月》云:“昔登霞翁之門,翁為予言草窗樂府妙天下,因請其所賦觀之,不寧惟協(xié)比律呂,而意味迥不凡,《花間》、柳氏,真可為輿臺矣。翁之賞音,信夫?!鼻迦酥軡凇督榇纨S論詞雜著》中稱“公謹(jǐn)敲金戛玉,嚼雪盥花,新妙無與為匹”。戈載《宋七家詞選》則贊其詞“盡洗靡曼,獨標(biāo)清麗,有韶倩之色,有綿渺之思,與夢窗旨趣相侔,二窗并稱,允矣無忝。其于律亦極嚴(yán)謹(jǐn),蓋交游甚廣,深得切劘之益”。
近人劉毓盤在《詞史》第六章中指出:“兩宋詞人,每以奸人為進退?!庇终f:“賈似道當(dāng)國,尤好詞人。廖瑩中能詞,以司出納矣;羅椅能詞,以薦登其門矣;翁孟寅能詞,則贈以數(shù)十萬矣;郭應(yīng)酉能詞,則由仁和宰擢官告院矣;張淑芳能詞,理宗欲選妃,則匿以為妾矣。八月八日,為其生辰,每歲四方以詞為壽者以數(shù)千計,復(fù)設(shè)翹材館,等其甲乙,首選者必有所酬。吳文英亦與之游,集中有壽賈相《宴清都》、《木蘭花慢》二詞?!壁吀秸咧校^無周密。宋亡后,他對詞友的晚節(jié)不固深感惋惜,對他們的出仕多有勸阻。
周密雖生于宋末,但由于世胄公子的身份,前期詞卻難以見到對政事的感喟,多系湖山游賞、傷春悲秋、閑情閨思、詠物題畫的內(nèi)容,亦有酬酢應(yīng)景、即席分題之作。在清雅的風(fēng)物、閑雅的生活中,展現(xiàn)出一種高雅的格調(diào)。其中也有少量作品感懷現(xiàn)實、縈念國事,在預(yù)感到南宋小朝廷朝不保夕的同時,也為自己的難有作為而感慨抑塞。元兵攻陷臨安后,周密弁陽家破,他身歷離亂,詞作也轉(zhuǎn)向現(xiàn)實?!度摹に褪ヅc還越》、《法曲獻仙音·吊雪香亭梅》、《探芳訊·西泠春感》等作,都流露出黍離之悲、興亡之感;《一萼紅·登蓬萊閣有感》更被陳廷焯評為“蒼茫感慨,情見乎辭,當(dāng)為草窗集中壓卷。雖使清真、方回、白石、梅溪諸家為之,亦不能毫厘相過”。宋端宗景炎三年(1278),胡僧楊璉真伽發(fā)會稽宋帝后六陵,暴尸棄骨。次年,周密與王沂孫、李彭老、張炎、仇遠、唐玨、王易簡等十四人,分詠龍涎香、白蓮、莼、蟬、蟹諸題,編為《樂府補題》。厲鶚《論詞絕句》寫道:“頭白遺民涕不禁,補題風(fēng)物在山陰。殘蟬身世香莼興,一片冬青冢畔心?!逼湟远喙适抡f“補題”,雖僅指唐玨一人,但實際上是寄托亡國之痛的集體之作。誠如夏承燾先生在《周草窗年譜》的《附錄二·樂府補題考》中所說:“王、唐諸子,丁桑海之會,國族淪胥之痛,為自來詞家所未有;宋人詠物之詞,至此編乃別有其深衷新義?!倍苊茉谒瓮鏊髦~,常得遺民的廣泛唱和,感懷君國,多有寄托,讓人能窺見宋末元初知識分子的情感和靈魂。
戴表元《剡源文集》卷八《周公謹(jǐn)弁陽詩序》云:“公謹(jǐn)少年詩流麗鐘情,春融雪蕩,翹然稱其材大夫也;壯年典實明贍,睹之如陳周庭魯廟遺器,蔚蔚然稱其博雅多識君子也;晚年展轉(zhuǎn)荊棘霜露之間,感慨激發(fā),抑郁悲壯,每一篇出,令人百憂生焉,又烏烏然稱其為累臣羈客也?!比粢圃u其詞,亦可謂大體適當(dāng)。
周密不僅是與王沂孫、張炎齊名的宋末大詞人,而且是重要的選家,輯有《絕妙好詞》一書。
《絕妙好詞》專收南宋詞人的作品,始自張孝祥,終于仇遠,共一百三十二家,錄詞近四百首。其中個別作者,如蔡松年、仇遠,被分別視作金、元作家,但仍可認為此書是南宋詞的專門選本。是書編選甚嚴(yán),選詞十首以上的,為姜夔、史達祖、吳文英、周密、王沂孫五家,而辛棄疾只選三首,由此可見編選的擇向背后自有明確標(biāo)準(zhǔn)。張炎在《詞源》卷下說:“近代詞人用功者多,如《陽春白雪》集,如《絕妙詞選》,亦自可觀,但所取不精一;豈若周草窗所選《絕妙好詞》之為精粹?!边@“精一”、“精粹”,實在一“雅”??蚂闲虼藭疲骸吧接翊ㄖ?,供其采擷;蜀羅趙錦,藉彼剪裁”,“秀遠為前此所無,規(guī)矩實后來之式”。可見其取之既精,又為南宋以來“復(fù)雅”潮流之自然結(jié)果,是周密張雅詞之幟并昭示范式之一大舉措。正如朱彝尊在是書題跋中所寫:“詞人之作,自《草堂詩馀》盛行,屏去激楚陽阿,而巴人之唱齊進矣。周公謹(jǐn)《絕妙好詞》選本,中多俊語,方諸《草堂》所錄,雅俗殊分?!碑?dāng)然,《絕妙好詞》體現(xiàn)出周密醇雅風(fēng)流的審美擇向,以清詞麗句為主體,正如焦循《雕菰樓詞話》所說:“皆同于己者,一味輕柔潤膩而已。”但也有少數(shù)例外者,如施岳《水龍吟》之慷慨悲歌、丁宥《水龍吟》之凄厲嗚咽、劉瀾《慶宮春》之硬語盤空等,皆可視為其中之別調(diào)。由于此書編定于作者晚年,家國巨變使周密能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原來的選錄標(biāo)準(zhǔn),將抒寫亡國之恨、風(fēng)格蒼涼凄楚或沉郁頓挫的作品收入,以致柯煜序中有“人間玉碗,闕下銅駝,不無荊棘之悲,用志黍離之感”的評語。
《絕妙好詞》所選詞年代最晚者,是卷六張炎的《甘州·餞草窗西歸》,此詞成于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周密時年六十四歲。周密卒于大德二年(1298),可推知是書當(dāng)編定于卒前二三年間。編成不久,版片已毀,張炎在《詞源》卷下贊其“精粹”之后,接著寫道:“惜此板不存,恐墨本亦有好事者藏之?!笨梢娫谠獣r已難得,其流傳未廣可以想見。明朝三百年,詞家亦未寓目。清初黃虞稷編《千頃堂書目》,《絕妙好詞》見于該書目之卷三十二,作八卷,而今傳本七卷,故疑有殘闕。清康熙初,朱彝尊編《詞綜》,猶未及見。虞山錢氏述古堂藏《絕妙好詞》一舊鈔本,系絳云樓故物,題作“弁陽老人輯”,未著周密姓名。故錢遵王在跋語中說:“或曰弁陽老人即周草窗,未知然否。”尚疑之未決。嘉善柯煜(南陔)與錢遵王有戚誼,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從錢氏處錄得,與從父寓匏及兄弟輩訂其缺誤,刻以行世。朱彝尊跋云:“從虞山錢氏鈔得,嘉善柯孝廉南陔重鋟之。作者百三十有二人,第七卷仇仁近殘闕,目亦無存,可惜也?!苯駲z《絕妙好詞》七卷,前六卷每卷多則三十人,少則十一人,每卷錄詞均逾五十首,而第七卷僅四人,居末的仇遠僅二首,可見錢氏舊本亦非完璧?!肚ы曁脮俊纷靼司?,則所佚為一卷有馀。
《絕妙好詞》的柯煜刻本未知刻于何時,至康熙三十七年(1698),錢塘高士奇重刻一本,因此本每卷第一行下有“清吟堂重訂”字,故稱清吟堂高氏刊本???、高二本,亦似流傳未廣,厲鶚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九日寫跋語,謂“近時購之頗艱”,經(jīng)“吳丈志上掇殘帙以贈,僅得二卷,又借于符君幼魯,屬門人錄成”,始“為完好”。至雍正三年(1725),有群玉書堂項氏刻本,項絪序,每卷末有勘定人姓氏。又有陸鐘輝本,似乾隆初所刻。
乾隆十三年(1748),厲鶚因謁選縣令入京,途經(jīng)天津,寓查為仁(蓮坡)水西莊數(shù)月。查雅好倚聲,正為《絕妙好詞》作箋注,“不獨諸人里居出處十得八九,而詞中之本事,詞外之佚事,以及名篇秀句,零珠碎金,攟拾無遺”(厲鶚《絕妙好詞箋序》)。厲氏與之有同好,興望洋之嘆同時,又增入己得,助成其事,竟然不入京謁選。次年夏,書成,而蓮坡病故。乾隆十五年春,其子善長、善和將是書名之曰《絕妙好詞箋》而付梓,此即宛平查氏澹宜書屋刊本。自此,查、厲合箋本通行,而《絕妙好詞》原本不復(fù)重刻。
高士奇刻本各卷的作者,皆依先號、次姓名、后字之體例,其總目于人名下均注出選錄詞數(shù)。查、厲箋本則僅有姓名,而字號出現(xiàn)于小傳中,總目人名下之選錄詞數(shù)皆刪去。錢遵王在其《述古堂藏書》題詞中曰:“卷中詞人,大半予所未曉者?!笨梢娮髡咧胁簧踔哳H多。又曰:“此本又經(jīng)前輩細看批閱,姓氏下各朱標(biāo)其出處里第,展玩之,心目了然?!钡呖瘫静⑽磳⑦@些內(nèi)容刻入。查、厲箋本附以小傳,遠較錢氏鈔本詳贍。且詞后輯附宋元人著述,凡關(guān)于詞之本事、佚聞,及諸家評論,并其人之著名篇什、雋秀字句,皆收入其中。為此,《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之曰:“所箋多泛濫旁涉,不盡切于本詞,未免有嗜博之弊。”但又認為:“宋詞多不標(biāo)題,讀者每不詳其事,如陸淞之《瑞鶴仙》、韓元吉之《水龍吟》、辛棄疾之《祝英臺近》、尹煥之《唐多令》、楊恢之《二郎神》,非參以他書,得其原委,有不解為何語者。其疏通證明之功,亦有不可泯者矣?!逼鋵嵎侵褂诖耍{注中所涉,非僅有助于疏通證明,對知人論世或以廣見聞,亦甚有助益。
道光年間,余集又以見錄于周氏他書而未入《絕妙好詞》者,撮錄而成《續(xù)鈔》一卷。其后,徐楙又以余氏所搜未盡,又補續(xù)一卷。二者合為《絕妙好詞續(xù)鈔》之上下卷,或作《原續(xù)》與《又續(xù)》。余、徐二氏之輯,出之于《浩然齋雅談》、《癸辛雜識》、《齊東野語》、《武林舊事》諸著,均周密所作,故原、又二續(xù)基本上是秉依周氏原旨。道光八年(1828),徐楙重刻《絕妙好詞箋》,將此續(xù)鈔二卷附于后。同治十一年(1872),會稽章氏又以此本重刻,使之流布甚廣。
誠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所云,《絕妙好詞》“去取謹(jǐn)嚴(yán),猶在曾慥《樂府雅詞》、黃昇《花庵詞選》之上。又,宋人詞集,今多不傳,并作者姓名亦不盡見于世。零璣碎玉,皆賴此以存。于詞選中,最為善本”。經(jīng)朱彝尊、柯煜叔侄昆季、高士奇、查為仁、厲鶚、余集、徐楙諸家校訂,漸臻完善,然仍不乏字句異同處。光緒年間,鄭文焯著有《絕妙好詞校馀》一卷,附刻于其《冷紅詞》后,可補前賢之不逮。
下面談?wù)勎覀儗Α督^妙好詞》一書注、譯的體會及具體處理方法。
據(jù)我們看來,《絕妙好詞》除明顯的風(fēng)格特征外,全書似無統(tǒng)一的編輯體例。它既不按作者生卒、仕歷或里居編排,也不據(jù)詞調(diào)編列,頗有《篋中集》特點。集中所列詞,有少數(shù)作者與今流行本(如《全宋詞》)不同,如卷二劉仙倫《霜天曉角》寫峨眉亭一詞,通常認為是韓元吉所作;同卷李泳《清平樂》(亂云將雨),一般認為是李鼐的作品。今一仍其舊,僅于注釋〔1〕中加以辨正。
書中調(diào)名亦有與流行本不同者。如《續(xù)鈔》中李彭老《惜紅衣》(水西云北),今本調(diào)作《壺中天》;同卷章謙亨《玉樓春·守歲》,今本調(diào)作《步蟾宮》。有些調(diào)名,文字與今略異,如卷三李肩吾《撾球樂》,今本作《拋球樂》。有些詞,原作者蓋本于賀鑄《東山樂府》“寓聲”遺意,如卷二張輯《疏簾淡月》一闋,本“寓桂枝香”,《山漸青》乃“寓長相思”,但原書無“寓×××”之字,遂使一般讀者不知其調(diào)名。凡此種種,今一仍其舊,而于注〔1〕中指明。
關(guān)于詞的題或序,原書或不錄,如卷二姜夔《疏影》、《揚州慢》、《玲瓏四犯》等,僅有調(diào)而無序,或作節(jié)錄,又如姜夔《法曲獻仙音》,在《白石道人歌曲》中題云:“張彥功官舍在鐵冶嶺上,即昔之教坊使宅。高齋下瞰湖山,光景奇絕。予數(shù)過之,為賦此?!倍藭?jié)為“張彥功官舍”。凡此之類,今據(jù)查、厲之箋,或《全宋詞》等,于注釋〔1〕中予以補錄。
關(guān)于異文的處理: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清道光八年(1828)徐楙愛日軒刻本為底本,以較為通行的《全宋詞》本為主要對勘本,以詞人別集為參校本,不論衍、脫、訛、異各種情況,一依底本為準(zhǔn),不改動底本,而出校注。極個別之處,底本實訛而有礙理解詞意者,如卷二蔡松年《尉遲杯》末句“馀香相半”之“半”當(dāng)為“伴”之訛,今改動底本,并在注釋中出校語。除特別注明據(jù)某本而校者外,“一本作××”之“一本”,基本上指《全宋詞》本,繁體字改簡體,異體字基本保留并出校,極少數(shù)異體字則徑改而不出校語。
查、厲之箋,號稱淵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已予稱道。然正如《提要》同時指出的:“所箋多泛濫旁涉,不盡切于本詞,未免有嗜博之弊?!惫式裼谄潢P(guān)于詞作者名、字、號的考證,詞題或序的補錄,詞本事的附錄等材料切當(dāng)而精要者,予以存錄,并加“原箋”兩字以示尊重;于其“泛濫旁涉”之處,均予刪除。同時于注釋〔1〕附錄后人關(guān)于該詞的評論文字。
《絕妙好詞》尚無完善注本,故今之注釋力求詳細。除征引典源外,于其脫化前人或同時人詩、文、詞之句者,亦一并指出,并于注釋詞義時適量稱引前人或同時人相關(guān)詞(詩)以助理解。凡遇生、僻、難字,一律據(jù)新版《現(xiàn)代漢語詞典》加注今音。對前卷已注、后卷復(fù)出者,則采用參見形式,除盡量指明“參見某人某詞注幾”外,有時僅標(biāo)“前已注”,或徑略而不注。
本書所收詞的現(xiàn)代語翻譯,仍采用韻文形式,盡量忠實于原作,并注意保留詩詞的特有韻味。譯時基本采用原有韻腳,如原詞用韻過疏,或今日讀來韻律感不強,或因語言變化難用原韻者,則作適當(dāng)調(diào)整。
原書的序、跋、題辭等材料,在本書內(nèi)作為附錄一并錄入。
本書的注釋與翻譯,由我的兩位博士生彭國忠、劉榮平擔(dān)任。成稿后經(jīng)我審讀,略有修改?!肚把浴废祬⒄障某袪c先生《周草窗年譜》及施蟄存先生《歷代詞選集敘錄》寫成。蒙曹明綱先生熱情約寫并認真審核指教,在此特致謝忱。
鄧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