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神和鬼的問題
現(xiàn)在崇尚科學,時髦的口號是“上帝已經(jīng)死了”。說到信念,就是唯心,也就是迷信了。唯心,可以和迷信畫上等號嗎?現(xiàn)在思想進步的人,也講“真、善、美”?!罢?、善、美”看得見嗎?摸得著嗎?看不見、摸不著的,不是只能心里明白嗎?信念是看不見的,只能領(lǐng)悟。從“知”到“悟”,有些距離,但并非不能逾越的,只是小小一步飛躍,認識從“量變”進而為“質(zhì)變”罷了。是不是“迷”,可以笨笨實實用合理的方法和邏輯的推理來反證。比如說吧,假如我相信大自然有規(guī)律,我這點信念出于我累積的知識。我看到一代代科學家已發(fā)現(xiàn)了許多規(guī)律。規(guī)律可能是錯誤的(如早期關(guān)于天體運行的規(guī)律),可以推翻;規(guī)律可能是不全面的,可以突破,可以補充。反過來說,大自然如果沒有規(guī)律,科學家又何從探索?何從發(fā)現(xiàn)?又何從證實呢?大自然有規(guī)律這點信念,是由知識的累積,進一步而領(lǐng)悟的。然后又由反證而肯定。相信大自然有規(guī)律,能說是迷信嗎?是否可以肯定不是迷信呀?
科學愈昌明,自然界的定律也發(fā)現(xiàn)得愈多,愈精密。一切定律(指經(jīng)過考驗,全世界科學家都已承認的定律),不論是有關(guān)天文學、物理學、生物學等等,每一學科的定律,都融會貫通,互相補充,放之四海而皆準。我相信這個秩序井然的大自然,不可能是偶然,該是有規(guī)劃、有主宰的吧?不然的話,怎能有這么多又普遍又永恒的定律呢?
有人說,物質(zhì)在突發(fā)的運動中,動出了定律。但科學的定律是多么精確,多么一絲不茍,多么普遍一致呀!如果物質(zhì)自己能動出這么精密的定律來,這物質(zhì)就不是物質(zhì)而有靈性了,該是成了精了。但精怪各行其道,不會動出普遍一致的定律來。大自然想必有神明的主宰,物質(zhì)按他的規(guī)定運動。所以相信大自然的神明,是由累積的知識,進而成為信念,而這個信念,又經(jīng)過合理的反證,好像不能推翻,只能肯定。相信大自然的神明,或神明的大自然,我覺得是合乎理性的,能說是迷信嗎?
大自然的神明,或神明的大自然,按我國熟悉的稱呼,就稱“天”,老百姓稱“老天爺”或“天老爺”,文雅些稱“上天”、“天公”、“上蒼”,名稱不同,所指的實體都是相同的。
例如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陽貨十七》)“吾誰欺,欺天乎?”(《子罕第九》)“知我者,其天乎!”(《憲問十四》)“獲罪于天,無所禱也?!保ā栋速谌罚疤焐掠谟琛保ā妒龆谄摺罚┮陨现皇锹耘e幾個《論語》里的“天”,不就是指神明的大自然或大自然的神明嗎?
有人因為《論語》樊遲問知,子曰:“敬鬼神而遠之?!保ā队阂驳诹罚┚鸵詾榭鬃訉砩窬炊h之。但孔子對鬼神并不敬而遠之?!吨杏埂返谑?,子思轉(zhuǎn)述孔子的話:“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对姟吩唬骸裰袼?,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庇郑吨杏埂返谝徽拢骸澳姾蹼[,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中庸》所記的話,我按注解解釋如下。第十六章說:“祭祀的時候,鬼神雖然看不見,聽不見,萬物都體現(xiàn)了神靈的存在;祭祀的時候,神靈就在你頭頂上,就在你左右?!苯又谩对娊?jīng)·大雅·抑》之篇:“神來了呀,神是什么模樣都無從想象,我們哪敢怠慢呀?!边@幾句詩,表達了對神的敬畏。
《中庸》第一章里說:“最隱蔽的地方,最微小的事,最使你本相畢露;你以為獨自一人的時候沒人看見,就想放肆啦?小心呀!君子在獨自一人的時候特別謹慎?!?/p>
讀《論語》,可以看到孔子對每個門弟子都給予適當?shù)拇饛?fù)。問同樣的問題,從沒有同樣的回答。這是孔子因人施教。樊遲是個并不高明的弟子。他曾問孔子怎樣種田,怎樣種菜??鬃诱f他不如老農(nóng),不如老圃。接下說:“小人哉,樊須也!”(《子路十三》)一次,樊遲問知(智)(《顏淵十二》),子曰:“知人。”樊遲不懂,問這話什么意思?孔子解釋了一通。他還是不懂,私下又把夫子的解釋問子夏。他大概還是沒懂,又一次問知,孔子曰:“敬鬼神而遠之?!边@回他算是懂了吧,沒再問??墒恰墩撜Z》和《中庸》里所稱的“鬼神”,肯定所指不同。《中庸》里的“鬼神”,能“敬而遠之”嗎?《中庸》和《論語》講“鬼神”的話,顯然是矛盾的。那么,我們相信哪一說呢?
孔子十九歲成家,二十歲生鯉,字伯魚。伯魚生伋,字子思。伯魚先孔子死。據(jù)《史記·孔子世家》,伯魚享年五十。那么,孔子已經(jīng)七十歲了。而顏淵還死在他死以后,子路又死在顏淵之后,孔子享年七十三。他七十歲以后經(jīng)歷了那么多喪亡嗎?而伯魚幾歲得子,沒有記載。孔子去世時子思幾歲,無從考證。反正孔子暮年喪伯魚之后,子思是他唯一的孫兒??鬃幽懿唤趟麊幔靠鬃酉氡貝壑剡@個孫兒。他如果年歲已長,當然會跟著祖父學習。當時孔子的門弟子已有兩位相當于助教的有若和曾參,稱有子、曾子。子思師事曾參。如果他當時已有十五六歲,他是后輩,師事助教是理所當然。如果他還幼小,孔子一定把他托付給最信賴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