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喝茶
我只知道在英文里CHINA(中國)是瓷器,最近卻在一本書上看到另一說,說CHINA原本是茶的意思??甲C得有鼻子有眼,不由你不信。究竟如何,那是專家的事,不過至少就現(xiàn)在的情形看,茶似乎比瓷器更有資格充當(dāng)中國的符號。洋人來中國,回去時幾乎肯定要帶些茶葉饋贈親友,背瓷器回去的卻是少而又少。攜帶不便只是原因之一,更關(guān)鍵的是,瓷器在西方早已大量生產(chǎn),質(zhì)量并不比中國的差。
歐美國家也產(chǎn)茶,茶葉他們是不是有,我就不敢斷定。洋人商店、超市里賣的都是一盒一盒的袋泡茶,袋里的茶都是碾成末的。但茶既是從中國傳入,想來剛開始洋人喝的也是葉狀的茶吧?英國小說散文里,常寫到喝下午茶的情形,少不了提到精致講究的茶具,細(xì)瓷或銀制的壺里,總不會裝著茶磚或是高末。
英人的下午茶比我們喝茶隆重得多,茶里或加糖,或加奶,器皿弄上一大堆不算,喝時還要配上糕點三明治。喝茶時穿著既要得體,又要有一份閑情,所以一直是上流社會才玩得起的風(fēng)雅事?,F(xiàn)在洋人喝茶已然平民化,咖啡店不用說,像學(xué)校餐廳這樣的地方也有供應(yīng),價錢和咖啡差不多。但若在別處喝起來,比我們就要添道手續(xù)。茶須熱水沖泡,洋人平日喝得卻是涼水,要喝茶就得現(xiàn)煮。燒水使的是咖啡壺,每次只燒一次飲用的量,水壺、熱水瓶照例是沒有。熱水傾入杯中,袋泡茶放進(jìn)去晃幾下拉出來扔掉,喝完拉倒,絕對的一次性。不論店里家里,續(xù)水的事是沒有的。
有次我在宿舍公用的客廳里看書,邊看邊喝茶,喝完一杯又去加水,同住一樓的老外正好撞見,立時面露詫異之色,問我茶是可以反復(fù)沖泡的嗎?我告訴他我杯里的是茶葉,經(jīng)得住泡,而且要多泡幾遍味道才出得來。他聽了將信將疑,我便送了他一小盒茶葉,讓他自己試試。過幾天又碰到,問他愛喝嗎,回說非常喜歡,卻又問我一個新的問題:茶葉喝進(jìn)嘴里怎么辦?吐掉呀,我說。吃下去不行嗎?他很有些緊張地問。我知道他不是隨便一問,肯定是吃肚里去了。于是向他保證,吃進(jìn)去也絕無害處。他聽了頓覺釋然,釋然之后,他開始對中國茶表示不滿:既然不吃下去,為何不像他們一樣,做成袋泡茶呢?我聽了好笑,心里說,咱們好一點的茶,誰舍得弄成高末?
大概是這老兄把喝中國茶的冒險經(jīng)歷對同樓的其他人說了,以后眾人聚首時,有幾位便向我問起關(guān)于茶葉的問題,我自覺應(yīng)為弘揚中華茶文化盡義務(wù),便把什么紅茶、綠茶、花茶,什么新茶、陳茶,什么喝綠茶不單要品茶的味道,還要辨茶湯色澤,觀茶葉形狀之類,大說了一通。講演之外,我請他們一起喝茶,又將茶葉每人分送一點。
想來他們對我中華茶文化之博大精深必是有所體悟吧,我不知道他們把茶葉拿回去如何處置,但不敢草率從事是一定的。因為第二天就有人來問我,每次喝茶茶葉應(yīng)該是多大的量。顯然被這問題困擾的不止他一個,剛才還有人問他,昨晚我在每人杯中,究竟放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