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求學的旅程

郁達夫傳 作者:方忠 著


四、求學的旅程

他的文學才華逐漸顯露出來,作文常常受到國文老師的贊賞。

同學給不善交際的達夫起了個“怪物”的綽號。

初春時節(jié),春寒料峭。郁達夫告別親人,背著行囊,在一位老秀才親戚的陪同下,開始了平生第一次遠行。航船在江面上緩緩前行,熟悉的山川景物漸漸遠去。當故鄉(xiāng)終于淡入縹緲的江霧之中,縣城最東邊的幾家人家再也看不見的時候,離鄉(xiāng)的惆悵頓時襲上心頭。剛上船時的那種興奮消失了,他感到了從未有過的離愁,眼睛潮濕了。他閉上了眼,腦海里時而閃過祖母蹣跚而行、老態(tài)龍鐘的身影,時而映出母親愁眉不展的孤苦面容,時而又想起昨晚與趙家少女在月光中相會的情景。他的脆弱敏感的心靈感到沉甸甸的,兩行冷冰冰的清淚從臉頰上滾落了下來。

終于,杭州出現(xiàn)在眼前。錢塘江的濤聲和杭州城外的高山重新激起了他對新生活的渴望。他在心里暗暗地產(chǎn)生了一腔勇進的熱意:“杭州在望了,以后就是不可限量的遠大的前程!”

到了杭州,郁達夫立即投考杭州府中學堂。一篇作文,幾句英文,四道數(shù)學題,他花了兩個小時便做完了。在等待發(fā)榜的幾天里,他和那位老秀才及正在杭州陸軍小學堂讀書的二哥郁養(yǎng)吾一起,天天游山玩水,飽覽名勝古跡,玩得很盡興。等到發(fā)榜之日,郁達夫雖然榜上有名,但經(jīng)過這幾天的花費,帶來的錢已不夠交納昂貴的學膳費了。他躺在旅館里自怨自艾,愁腸百結(jié)。正在這時,他碰到了三位小學同班同學,幾個人一商量,決定一起去收費低得多的嘉興府中學堂上學。

嘉興位于杭州與上海之間,是滬杭道上的重要城市。郁達夫來到這里,很快考入了嘉興府中學堂,開始了中學階段的學習。嘉興的語言、習俗與富陽迥然有別,再加上初次離鄉(xiāng)遠游,郁達夫寂寞難當,倍感孤獨,思鄉(xiāng)之情無法自抑。獨處的時候,他常常黯然神傷,流下無數(shù)懷鄉(xiāng)思家的熱淚。為了排遣心頭的苦悶,他發(fā)憤讀書,一味做詩,在孤獨的悲哀里沉浸了半年,書讀了不少,詩也寫滿了一冊紅格子的作文簿。在一面讀書一面寫詩的生活中,郁達夫逐漸地成長起來。暑假回到家里,大家都覺得他長得像個大人了。

暑假過后,郁達夫轉(zhuǎn)入杭州府中學堂繼續(xù)求學。秋風初起,荷花凋落,碧水盈盈,殘蟬哀鳴。郁達夫獨自徜徉在西湖的楊柳岸,心情抑郁。因為是中途插班的緣故,也由于家庭背景的差異,郁達夫與班里的同學格格不入,無論在教室里還是在宿舍里,同班的老學生對他都不加理睬。因此,從嘉興到杭州,離家的路程雖近了一半多,但精神上的孤獨反而加深了。入學后不久,他的文學才華逐漸顯露出來。他的作文常常受到國文老師的贊賞。這在同學看來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于是他們給這位衣著樸素、不善交際、貌不驚人的同學起了個“怪物”的綽號。

在學校里,郁達夫是一個卓爾不群的獨行客。他把時間和精力全部放在書本上,從中尋找生活的樂趣和精神寄托。他經(jīng)常出入豐樂橋、梅花碑一帶的舊書鋪,把節(jié)省下的余錢花在買舊書上。每當星期日的早晨,他便預(yù)先算好手中的余錢夠買哪些書,然后便去將那些最經(jīng)濟最有用的書買來。常常由于在書店逗留得太久,趕不上回宿舍吃飯,就到小面館吃一碗清面,一邊吃面一邊翻閱心愛的圖書,郁達夫感到無限的快慰。他漸漸形成了藏書的癖好,每次從街上回來,懷里必定抱著一堆書。

當時有幾本書對郁達夫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滄浪詩話》、《白香詞譜》使他對詩詞理論有了濃厚的興趣,此后便在這些理論指導(dǎo)下自覺地寫作。《花月痕》、《西湖佳話》等描寫才子佳人悲歡離合故事的小說在他的感情上產(chǎn)生了強烈的共鳴,他的創(chuàng)作沖動越來越難以遏制。每天,他除了讀書便是寫作,在寫作過程中萌生了發(fā)表的欲望。他的第一首詩發(fā)表在《全浙公報》上。這是一首模仿宋人的五言古詩。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印成鉛字,郁達夫興奮得面紅耳赤,從閱報室沖到操場上,繞場狂奔一周,快活得想大叫起來。從此,他的創(chuàng)作激情越發(fā)旺盛,作品不時發(fā)表在《全浙公報》、《之江日報》和上海的《神州日報》上。

發(fā)表了幾首詩歌以后,被壓抑著的自尊和孤傲便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郁達夫更加不愿意與同學為伍,自以為知識和學問早已超過了他們。他甚至認為和他們在一起按部就班地學,對自己的智力是一種浪費,實在沒有必要,他急于想一口氣學完中學和大學的課程。

1910年9月,郁達夫轉(zhuǎn)入之江大學預(yù)科。這所學校的前身是由美國基督教長老會辦的一個教會學?!骸S暨_夫以為在這里可以很快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而這則是他的一個弱項。但進校以后,他很快失望了。學校規(guī)矩太多,早晨一起床就禱告,吃飯又是禱告,平時九點到十點是最重要的禮拜儀式;禮拜天的上午,更得去做半天禮拜,禮拜完后,便又是禱告,又是查經(jīng)。面對這種叩頭蟲式的學校生活,郁達夫感到十分不滿??釔圩杂傻挠暨_夫原本就十分討厭繁文縟節(jié),他對學校強迫學生信教的做法尤其反感。

兩個月后的一天,之江大學發(fā)生了一場學潮,由膳食問題引發(fā)了學生與校方的全面沖突,學生全體罷課。郁達夫被卷了進去,成為學潮的骨干。在與校方的較量中,他積極捍衛(wèi)學生的權(quán)益,態(tài)度強硬,但是這場學潮沒幾天便流產(chǎn)了。郁達夫等幾個中堅分子被校方開除了。他的心情很復(fù)雜。校方的卑劣,背盟者的軟弱,前途的渺茫,使他憤懣而傷感。沒想到的是,他們這幾個學潮骨干卻被城里的浸禮會辦的蕙蘭中學當作義士,以很優(yōu)厚的條件吸收了進去。美國校長對他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他熱情洋溢地將郁達夫等人稱為民主斗士。郁達夫滿懷希望,但緊接著卻是更大的失望。雖然校長是一個思想開明、態(tài)度和藹的人,但他的手下有不少保守、古板的衛(wèi)道者。那個教務(wù)長尤其是一個奴顏婢膝、欺上瞞下的洋奴,在學生面前又儼然以正人君子自居。在這所中學讀了三個月的書,郁達夫?qū)χ袊膶W校教育算是徹底絕望了。他決定離開學校,回家自修。他預(yù)先作好了自修計劃。他覺得憑現(xiàn)在的學力,自學英語應(yīng)該沒什么問題,而且進步必定比在學校里還要快。家里收藏的四部舊籍,也盡夠自己兩三年翻讀了,這樣國文根底也一定更為深厚。

放年假的時候,郁達夫雇了個挑夫,把所有的行李和專門購置的自修用書全部搬回富陽老家。在回鄉(xiāng)的夜航船上,郁達夫昂首眺望澄澈的晴空,那一輪晶瑩的明月使他心胸開闊,神思飛揚。他想起兩年來在外讀書的甘苦和艱辛,想到自己精神上所受的束縛和創(chuàng)傷,這時,他有一種被解放了的感覺。他默默自語:“牢獄變相的你這座教會學校??!以后你對我還更能加以壓迫么?”他充滿了新生的希望:“被解放了!以后便是憑我自己去努力,自己去奮斗的遠大的前程!”

1911年春節(jié),郁達夫在故鄉(xiāng)索居獨學的生活開始了。每天清晨起床后,總是臉也不洗,就先讀一小時的外語。吃過早飯,再讀一上午的國文,主要是精讀《資治通鑒》和《唐宋詩醇》、《唐宋文醇》。下午則翻閱自然科學方面的著作。生活很有規(guī)律。除了讀書,每天必修的功課就是散步。夕陽西下時分,郁達夫邁著輕快的步伐,穿過門前的石板路小街,信步來到江邊,徜徉在青春的芳草地。和風習習,垂柳裊裊,白帆點點,江鷗翻飛著滑向遠方。郁達夫行看江天,浮想聯(lián)翩。他渴望著一展抱負,有一番大作為。有時,他走出西城門或北城門,漫步在田野壟畝間。他了解到農(nóng)民的生活,看到了谷賤傷農(nóng)的事實,意識到中國農(nóng)村已瀕于破產(chǎn)的境地。從鄉(xiāng)村閑步回來,他深深地感染上農(nóng)民的憂郁。

郁達夫沒有一味沉溺于書本中。他在閉門苦讀的同時,也關(guān)心著外面的世界。他訂有幾份報紙,每天通過報紙了解國家形勢和社會動態(tài)。1911年是中國社會急劇動蕩的一年。這一年發(fā)生了許多重大的社會事件。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起義,四川的保路運動,英國軍隊入侵云南占領(lǐng)片馬,等等。山雨欲來的形勢也影響著富陽這座寧靜的古城。郁達夫時而興奮,時而激動,時而憤慨。他焦急地期待著革命高潮的到來。有好幾次,他夜半驚醒,跑到大門口看是不是革命到了。這一年的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fā)了,革命形勢從此急轉(zhuǎn)直下。很快,杭州光復(fù),富陽縣城里,家家戶戶都掛起了五色的國旗。在這場革命風暴中,平時老喜歡讀悲歌慷慨的文章,提起筆來,也總是痛哭流涕、嗚呼滿紙的郁達夫,終于沒有什么作為,只做了一個旁觀者。這是他終身引以為憾的事。

辛亥革命勝利后,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但不久,袁世凱篡取了革命勝利果實。1912年2月12日,滿清政府的末代皇帝宣統(tǒng)退位,袁世凱正式登上大總統(tǒng)的寶座。一時間,政治形勢逆轉(zhuǎn),民主、自由的火花稍縱即逝。郁達夫陷于彷徨之中。他對現(xiàn)實感到懷疑,但又抱著一定的希望。他在家里的小樓上繼續(xù)著自己的苦讀,然而他的內(nèi)心時時感到苦悶。他覺得自己仿佛是一頭籠中的猛獸,只要有機會,一定要沖出去。

機會終于來了。1913年的秋天,大哥郁曼陀為改訂司法制度而被派往日本考察。郁達夫提出要跟大哥去日本留學,大哥答應(yīng)了。于是,一種別樣的生活展現(xiàn)在郁達夫的面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