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編者的話

南開詩學(第2輯) 作者:孫克強,羅振亞


編者的話

《南開詩學》第二輯共載文18篇,承續(xù)第一輯的特點,論題選擇豐富,寫作角度多維,學術視野開闊,保持著較高的學術質(zhì)量。既有基于原始文獻的深入研讀與理解,也有立足于稀見文獻的價值揭示。

本輯古代詩學的論文注重詩學研究的新角度。作為一位偉大的詩人,陶淵明酒詩中“任真”的哲學,創(chuàng)造了酒、詩、人融為一片的嶄新詩歌境界。中唐之際,啖助、趙匡、陸淳等開創(chuàng)的新春秋學對韓孟詩派“尚怪奇”的詩學追求有著特殊影響,讓人看到了中唐學術與詩學間的緊密關聯(lián)。通過對宋代文學中蘇小小歌詠的全面梳理,讀者會發(fā)現(xiàn)蘇小小在宋代文人筆下是脫去風塵的超然自適的形象,這當然是宋代文化作用的結(jié)果。元初詞人劉秉忠被譽為填詞“當行”者,其詞“雄廓”“蘊藉”兼具,是詞史上的新景觀。晚近民國詩學是近年來古代文學研究的一個熱點與新的增長點,本輯計發(fā)表這一領域的文章4篇。王鵬運、鄭文焯為晚清詞壇大家,一直是晚近詞學研究的重點。對王鵬運詞作之“重”“拙”“大”及鄭文焯詞作之“精”的探討,于兩位大家的研究深有推進。詩鐘與閩派詩人及其詩風之關系的研論很有新意,從兩者交互入手對晚近閩派詩歌的活力進行了合理闡釋,拓展了閩派詩學研究的路徑。民國詞學是晚清詞學之實踐,周岸登是民國時期蜀地詞人的典型代表,其辭麗律嚴之風顯示了對清季四大家的延續(xù)。進入21世紀,詩歌也呈現(xiàn)出新的特色,本輯論文專題探討了21世紀口語詩歌形成的獨特風貌。文獻建設是民國詞學研究的重要助力,民國詞話的搜集整理無疑具有較高學術價值。

如果為本輯幾篇新詩研究文章找尋共性的話,可以發(fā)現(xiàn)論者都以跨學科的研究視野,從學術視角上實現(xiàn)了創(chuàng)新。所論及的新詩與行旅文化、消費文化、傳記寫作的聯(lián)系,無論是理論研究的深度還是文化比較的廣度均達到了較高水平,而且頗有創(chuàng)見,新意迭出,文化視角與新詩的聯(lián)姻,也為新詩研究實現(xiàn)了有效的擴容。在詩人創(chuàng)作研究方面,有對牛漢詩學的細致梳理,也有關于兩岸詩人創(chuàng)作的口述資料,而對新詩出路的探討與展望,將視野從微觀抬升至宏觀高度,達到新的視界融合,也為新詩未來的發(fā)展提出諸多富有建設性的意見。此外,這一輯我們專門組織了一組關于“比較詩學”的專題研究,涉及十四行體的文化價值、惠特曼與中國詩歌以及當代詩和浪漫主義詩學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等問題。這類影響研究涵蓋了文體、文本與詩學等多個層面,拓展了比較詩學研究的學術疆域。

扎實推進詩學研究是創(chuàng)辦《南開詩學》的宗旨,盡管剛剛起步,相信她會踏實前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