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在一個宿舍的門前站了很久
之后悄悄地走了
我想我還沒有找到敲門的理由
后來
有人從窗口伸出頭來
說他等得太久
心都磨碎了
現(xiàn)在他不等了
于是
還未曾進(jìn)去就已經(jīng)走出
哎
我那段夭折的戀情
我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想起當(dāng)年的種種,青春歲月里的惆悵、煩躁、焦慮、憂傷,那時的瘋狂和冒著傻氣的一言一行,如今都成了我生命中最美的回憶。有時候,我會拖著這個不上不下的年紀(jì)發(fā)呆,不知道自己應(yīng)該算是哪一撥兒的。說自己是青年?好像有點裝嫩,那應(yīng)該是十年前的事。說自己是中年?又覺得有點委屈,那應(yīng)該是十年后的事。
我時常為了這個問題搜腸刮肚地尋找各種證據(jù),但結(jié)果總是讓我不知所措,那些證據(jù)一會兒證明我是個青年,一會兒又證明我已經(jīng)是中年……我竟然讓這樣一個無聊的問題搞得抓狂,看來,想要“青春”或者想要“不青春”沒有那么容易。
那么,你呢?你也會感到身心疲憊吧,也會有無法承受的壓力吧,也有無法釋懷的往事吧,也有不能化解的怨恨吧……那就對了,因為青春還有另一個名字,叫作“疼痛”。十幾年前,我還一直認(rèn)為人生最快樂的時光是小時候,因為那時安穩(wěn)無憂,衣食住行全然不用自己操心,只要到了吃飯的時候知道回家便萬事大吉。去了兩次“海底世界”,覺得那時的自己不過是生活在水族箱里,有穩(wěn)定的光源,有適當(dāng)?shù)臏囟?,有和我一起生活的親人,每天固定的時間都能吃上飽飯……
但這種安逸的代價是厚厚的玻璃,雖然可以四處張望,但終究是被禁錮。別人看我,也不過是欣賞一只海洋生物來回游動的身子或是它的樣子,至于它究竟在想什么,別人才懶得想呢。
在我走向工作崗位后,那塊厚厚的玻璃缸早已被打碎,我可以接觸到魚缸外面的世界。但我同樣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沒有了固定的光亮,沒有了合適的水溫,沒有了現(xiàn)成的食物,也沒有了家人的陪伴……現(xiàn)在只剩我自己一個人。于是,焦躁、困惑、迷茫、不安就像決堤的洪水一樣,一股腦地涌來,幾次要把我嗆死。
沒錯,當(dāng)一個人慢慢長大,就意味著他要獨自面對生活的一切,其間的酸甜苦辣常常沒有一個人能夠理解,甚至找不到人來聆聽。
我也一樣,所以我終于安心坐下來,要將那些自己經(jīng)歷過的迷惘和美好一一陳列出來。我不奢望這些芝麻綠豆的事最后能變成一本多么受人追捧的書籍,也不想自作聰明地傳授給大家成功的秘訣,或者描繪一些有用無用的所謂取勝的方法來禍害大家的神經(jīng)。我只是希望那些小小的經(jīng)歷,能夠讓每一個讀過它的人愿意敞開心扉說說自己的青春,有空了聽聽他人的歲月,讓最美時光里的自己多一份釋然。
僅此而已。
事實上,青春歲月有孤獨相隨是好的,如此你才有機(jī)會認(rèn)識自己;常常被人誤解也是好的,如此你才能看清誰是狐朋誰是狗友;沒有光明也是好的,如此你便學(xué)會了走出黑暗……所以,人生并非不過如此,生命原本可以更好。
我總記得電影《本杰明·巴頓奇事》中有這么一句臺詞:“人生從不嫌太年輕或者太老,一切都剛剛好?!闭悄?,萬古乾坤,帝王將相各有他們精彩的腳本、耀目的臺詞,但我們卻只能把握此時此刻的舞臺,在自己的表演區(qū)域移動我們的腳步,吟誦我們的詞句,緊扣劇情,分毫不差。別以為這樣很累、很難過,因為我和你,你和他,他和我,都一樣。我們都在期盼未來,掙脫過去,也在當(dāng)下使勁。
是的,把最好的自己留在最好的時光里,不早也不晚,一切都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