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莊子》
本文選自《秋水》篇。這里反映了論辯的技巧:莊子利用“安知”二字可作“怎么可能知道”(惠子所用原義)和“是怎樣知道的”(莊子選取義)兩種解讀法,論辯中他放棄了前者,選定了后者,來為自己辯解—說明惠子已經(jīng)承認(rèn)他知魚之樂了。
在濠上,莊子與惠子分別以兩種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眼光、不同的心境來看出游的魚群。惠子是以智者的身份,用理性的、科學(xué)的眼光來看,在沒有客觀依據(jù)的情況下,他不肯臆斷魚之快樂與否;而莊子則是以具有浪漫色彩的詩人身份,從魚群的從容出游,“相忘于江湖”,想到自己的逍遙游世,“相忘乎道術(shù)”;他從藝術(shù)的視角去觀察,把自己從容、悠閑的心情移植到了游魚的身上,從而超越了魚與“我”的限隔,達(dá)到了物我兩忘、主客冥合的境界。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莊子曰:“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p>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濠梁:濠水橋上。濠,水名,在今安徽淮南境。梁,橋。
鰷(tiáo)魚:小白魚。
全:論證完全了。意謂完全不知道魚之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