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一

讀賦獻芹 作者:趙逵夫 著


序一

許結

我與趙逵夫教授相識于1990年秋在濟南召開的首屆國際辭賦學研討會上,時趙先生正值中年,為學界“中堅”,于辭賦研究亦然;我是這次會上最年輕者,雖非初出茅廬,亦僅有待攜挈的學界“后備”,先生不棄,一見如故,言學論文,常在坐談與行山間。而當時說到我校辭賦研究前輩郭維森教授,趙先生因與之多有交往,頗見肅然敬仰意,以為道德文章,忠厚長者。幾年后,我與郭先生合撰之《中國辭賦發(fā)展史》刊行,趙先生獲贈后即刻郵購若干,發(fā)給他所在校本專業(yè)同仁人手一冊,其與郭先生的學術情誼可見一斑。我見趙先生亦有同感,其為人治學,皆令我心儀欽慕,且二十年來先生宏文巨著,光耀學界,拜讀之后,亦每每叮囑自己的研究生認真修習,獲益良多。

談到治“賦”,我曾借用古人話構成三境界說:先則劉勰語“體國經野,義尚光大”(《文心雕龍·詮賦》),胸襟開闊,氣象博大,此第一重境界;次則魏收語“會須能作賦,始成大才士”(《北史·魏收傳》引),因才辨學,駕馭群文,此第二重境界;后則班固語“多識博物,有可觀采”(《漢書·敘傳》評司馬相如賦),廣征博采,厚積薄發(fā),此第三重境界。據我所見,當今治學論賦者,趙先生得此三重境界,可謂全矣。近觀趙先生論賦新著《讀賦獻芹》(以下簡稱“趙著”),嘗鼎一臠,可知其味。具體而論,茲申述三點淺見如次:

首先,趙先生論賦視域廣大,其研究成果有新建賦史的意義。古人論賦,如劉勰《文心雕龍·詮賦》之言“殷人輯頌,楚人理賦”,“賦也者,受命于詩人,而拓宇于楚辭”等,皆由源及流;至唐宋以后,賦體多元,學者辨體歸本,大倡“祖騷宗法”之說,乃由流溯源;而這兩種方法,恰天衣無縫地交織于趙先生的賦論中。緣于由源及流,趙著由先秦賦、兩漢賦、魏晉賦、南北朝賦,以及唐宋明清,均有論述,表現出以賦論構建賦史的功用。相比之下,也是值得注意的,趙著尤重由流溯源,所以研究功夫更集中于先秦、兩漢賦的研討,特別是對賦體本源的考論,最為顯著。也正因此,趙先生主編了七卷本《歷代賦評注》,并在《后記》中提出了三個針對,即針對研究重理論而輕文獻,針對重視重點作家而忽略面的拓展,針對學術化明顯而普及性不足。三個針對,正是三重糾正,使趙著開拓視野,改變以往賦史的褊狹,而將出自《說苑》、《逸周書》、《新序》等雜史著述中的篇章,例如《五指之隱》、《太子晉》等納入賦域,以闡發(fā)其歷史地位,無疑發(fā)展了姚鼐《古文辭類纂》的賦學觀,而有了突破前賢的新建樹。

其次,承續(xù)前述構建賦史,趙著視域拓展又在于論賦落實于“文體”,而論“文體”又必落實于“文本”,考索語言,還原文本,是其具體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在這一方面,趙著中對《荀子·賦篇》、枚乘《七發(fā)》、《梁王兔園賦》諸作的考論,既細研其微詞,又提攝其義理,見解卓異,自成其說。然尤可貴者,我以為是趙先生落實于“賦”的語言藝術的新探索。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萬曼即有《辭賦起源:從語言時代到文字時代的橋》,以語言學原理考量賦之文本,意義重大,然其限于抽象論述,未能深入。今讀趙著,同樣以語言學原理衡賦,但卻考述具體,體悟深切,如對前述雜史中諸篇章“賦體”的確認,又如對《國策》中的《對楚威王》和《晏子春秋》中的《景公飲酒不恤天災》等“賦”文的分析,內蘊賦體的“鋪陳”與“隱語”,并從詞章結構著眼的逐層解讀,結論令人信服。

再者,考論結合,新見迭出,是趙著的又一特色。本書收趙先生論文21篇,主要是三類:一是探源,即賦源論(如《賦的特質及其與漢語和中國文化之關系》),兼及賦體(如《賦體溯源與先秦賦述論》);二是述史,即賦史論(如《漢王朝的興衰與漢賦的發(fā)展及轉變》);三是考證,其中或賦家,或賦作,或兼而有之。然論其性質,則亦有三:一曰重理義(如《〈七發(fā)〉體的濫觴與漢賦的淵源》),一曰重注疏(如《〈韓朋賦〉校補》),一曰重章句(如《〈兩都賦〉的創(chuàng)作背景、體制及影響》)。僅此,也可見姚鼐所說“義理”、“考證”、“文章”三者“茍善用之,則皆足以相濟”(《述庵文鈔序》)的學術原則,在此已得到一體的顯現。當然,趙著中精彩分析與精審考論,其中新義讀者自見,無須贅述,然則如《論瞍矇、俳優(yōu)在俗賦形成中的作用》、《漢晉擬人故事賦鉤沉》等文章,還是應該推介并引起關注的。

玄覺禪師《永嘉證道歌》云:“一月普現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攝?!庇^學之道亦然,一月可攝萬千水月,學者一篇文章,往往即可見其質性品格;然無“一切水”又難顯一月化萬千水月之壯麗景觀,學者平生素學,又是研究其某一成就不可或缺的背景材料。讀趙先生新著,我以為還應當關注兩點:一是學術背景,即先生諸多論著(如《屈原與他的時代》)和編著(如《歷代賦評注》),正是其新論之“月”得以普現的“一切水”;二是理念,趙著雖屬文章匯集,其中也不乏題序之作,然雅人無俗語,散論中時見精深,這在于嚴謹的學術理念,此亦趙先生文章中的“水月”歸于“一月”的意義。

趙先生兼任全國賦學會顧問,每有新著,嘗惠賜予我,今囑為序,委實不敢,謹賦長句以賀:

大漢文章賦史昌,兩周學術耐思量。

皋蘭月上秦川地,夢筆華生紙價昂。

考義孫卿明義理,傾心屈子辨心香。

宏文一卷開新境,縱目云天百鳥翔。

2012年10月2日

(許結: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賦學會會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