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晚春
宋·黃庭堅
題考:唐李?!端纱半s錄》中記載:“開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藥,上乘照夜白游賞,宣翰林學士李白,立進《清平調》詞三章。上命梨園子弟,約格調,撫絲竹,促龜年歌,太真妃笑領歌意甚厚?!北彼螐埦俊峨庹f》認為李白所作,即是《清平樂》曲。《碧雞漫志》則稱:“明皇宣白進《清平調詞》,乃是令白于《清平調》中制詞。蓋古樂曲聲調高下,合為三調,曰:清調、平調、側調。此謂三調中,明皇止令就擇上兩調,偶不樂側調故也。況白詞七字絕句,與今《清平樂》曲不類。后人不深考,妄指此三絕句耳。此曲在越調,唐至今盛行?!比f樹《詞律》在此調下作注,也說:“與《清平調》無涉?!庇纱丝芍?,《清平樂》與唐代《清平調》雖然名稱相似,然而事實上并無關涉。
作法:本詞調共46字,用兩個韻,前者為仄,后者為平。第一句為四字,仄句,起韻,第三字可仄。次句五字,與﹝卜算子﹞第二句同。第三句七字,仄起仄協(xié),第一、三、五字平仄不拘,亦有于第六字作平者,則第五字必須作仄,乃成拗句。如清蓮本詞“玉帳鴛鴦噴蘭麝”即是,顧非初學所宜。第四句六字,第一、三、五字平仄雖可不拘,但第五字作仄,則第三字必須作平,所當注意耳。后半換協(xié)平韻。首次二句俱六字,用韻。各句第一、三字平仄可不拘。第三句與前半第四句同。末句與后半第二句同。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 ⊙●○○▲ ⊙●⊙○○⊙▲ ⊙●⊙○⊙▲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 ⊙○⊙●○△ ⊙●⊙○⊙● ⊙○⊙●○△
評析:這又是一首以送春為題的詞作,但是并不像同題其他詞作一樣憂傷。春天是美麗的,它的離去總是引起敏感的詞人感慨不已,也有人會問春天究竟去了哪里。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那是因為山上寒冷,所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并非真的春歸于此了。黃庭堅的這首詞開篇就問“春歸何處”,估計白居易也無從作答。黃庭堅的這首詞接著說道,如果有誰知道春天去了哪里,那就再把它尋回來吧。這是上片的發(fā)問,問而無人能答,于是作者只好自問自答。春天去了,一點蹤跡也沒有。要想知道春歸何處,大概只有去問黃鸝了。當然這個回答并不能使人滿意,因為黃鸝縱然百囀千啼想要說明春歸何處,可是卻沒有人能聽懂黃鸝的話。黃鸝只得乘著風、飛過薔薇,獨自去追尋春天了??赡苷沁@黃鸝帶走了春天呢。整首詞節(jié)奏歡快、語調輕松,其構思的新穎、想象的奇特更是令人激賞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