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橫渠先生賦

厚道圣人:張載關學千年尋蹤 作者:馬蘇彬 著


橫渠先生賦

中國泱泱,文明浩蕩,九州奔騰,正學聚心。

孔孟開儒門,講仁尊禮,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以此修法治世,弊端自閉,萬物自興,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鳶飛天際,鹿鳴美林,王道樂土,天下當大治。

怎奈雄霸當道,爭鼎天下。為持挾八方,王求旁門,致玄奇洶涌,異學紛沓。以此,孔孟沒后,儒道曲折,七國詭術縱橫,秦皇焚書坑儒,漢武獨尊儒術,再后六經彌漫,音色奢靡。且舊儒懦弱,謙退讓,度慈愛,以情為主,以理為輔。倡之曰:知人事則無須知天意。此間中,浮屠以心做法,以空為真。老莊以無做道,以玄為實。此二學皆宣:知天意則無須知人事。兩法交替坐莊執(zhí)王事,迫天心昏昏、公理偏頗、孽念橫生。一時儒門遮蔽,正學廢休,異道迎私而野盛。秦漢魏晉南北朝又隋唐五代十國間,愚民教化致綱肅大亂,奸孽蜂起、王旗操戈、亂兵屠命、百姓餓殍于荒野達一千五百年之久矣!

公理背馳,天怒人怨,何道濟蒼生?

有先生少孤自立,志氣不窮,氣質剛毅,德盛而貌嚴。又聞人之善,能喜見顏色。負造道明理之雄志,懷經世濟民之宏愿。幼時扶柩居郿,以孝勇持身,馳馬延州,欲以兵報國。范仲淹曰:“儒者自有名教可樂,何事于兵!”返后讀《中庸》《大學》,自覺剛正不持,規(guī)行稍懈。遂入佛老,因玄奇不為虛空偽作,天際昏塞浮塵蔽日,百悟而心不透道不明,經年之后再罷。又復入孔孟諸經,乃覺仁而稍大,義而偏硬,禮而多言。頓然間大悟:儒道雖明,但缺方正少踐履。誓言再起孔孟重修儒門,復光明真理,建太平大道。

彼時,先生博覽群經,遍訪賢能,弘道二都,進士入宦。以敦本善俗主治云巖,以經世致用佐帥渭州,以公正執(zhí)法拍案明州,以社稷憂思正色朝堂。輾轉間,心漸亮而道亦明。告諸生:太虛不能無氣,氣不能不聚而為萬物,萬物不能不散而歸太虛。太虛即氣,天寬氣通則萬物欣榮,民善待自然,而自然亦回饋于民。此理倒逼玄虛縮退,偽悵收斂。

先生謂之:民胞物與、天人合一,應為允正。遂致仕汴梁,歸居橫渠,潛心天地,參悟圣學。

七年,終日危坐一室,左右簡編,俯而讀,仰而思,有得則識之,或中夜起坐,取燭以書。又授徒論道,復議三代、改創(chuàng)封建、推行宗法、試驗井田、開修灌渠、廣立鄉(xiāng)約、規(guī)定禮制、興辦學校。以“六有”“十戒”訓導鄉(xiāng)里佐輔情、法于社稷,以《東銘》《西銘》警示學子教化真、愛于萬民。以《正蒙》《經學理窟》傳至于世弘揚儒、理于千秋。雖居陜右四十三年,卻心游天下情系民生,精思力踐而鞠躬盡瘁,萃取天道論并行禮德觀,終建圣門之關學大宗。

其學以《易》為宗,以《中庸》為綱,以《禮》為本,以孔孟為法。以“大心無我”為情,以“去偽存真”為理。以“人皆可以為堯舜”為立身之道,以“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為立命之德,以“民胞物與,道濟天下”為立心之愿。又教人:尊崇天道敬畏自然,克己復禮變化氣質,敦本善俗安貧樂道,集義養(yǎng)氣糾偏人欲,踐行篤履經世致用,正心誠意協(xié)和萬邦。以此,先生氣學開端、程朱理學中起、陸王心學繼隨,乃成新儒三脈,察究天、地、人以循萬物之理,而謂之理學。比肩共立,扛鼎圣門。大道至簡,關學道統(tǒng)歷經宋、金、元、明、清歷代而不衰,先生思想暢聞于華夏乃至四邦而不絕。

其心能真也,其學才正也。

近代以來,戊戌君子慷慨變法,辛亥廢帝天下為公,八年驅寇同仇敵愾,九州一統(tǒng)人民中國,皆先生所愿也。通古今之變化以求索,發(fā)思想之先聲繼開來,風雷滾滾引長河不息,華夏巍巍耀盛世永昭。先生笑長空。

回溯千年,先生呼號我中國人前赴后繼: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此羽翼孔孟之圣者,宋橫渠先生張載也。

馬蘇彬

2020年4月8日于太白書社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