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大學渴望參戰(zhàn)
在海明威的一生中,他始終與戰(zhàn)爭緊緊聯系在一起。從小時候聽祖父講南北戰(zhàn)爭開始,海明威的心中就埋下了一顆向往戰(zhàn)場的種子。
海明威就讀中學的時候,正是歐洲進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時候,但當時歐戰(zhàn)并未影響到中立的美國。
1917年4月,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進入了決定性階段,美國決定要“拯救世界和平”,參加“圣戰(zhàn)”,在全國范圍內從上到下掀起了一股軍國主義沙文主義的狂熱,提出了“神圣”、“光榮”、“犧牲”的口號。
美國正式發(fā)表聲明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報刊上充斥著煽動武裝起來的文字,學校課堂里發(fā)出動員起來的號召,著名的演員、歌星被拉來為歡送赴歐參戰(zhàn)的炮灰們舉行盛大的演出。
于是,整個美國沸騰起來了。所有人心中都只有一個詞語,參戰(zhàn),參戰(zhàn),還是參戰(zhàn)。
在美國軍國主義思想的煽動下,無數的熱血青年紛紛踴躍報名參戰(zhàn)。大街小巷都設有募兵局的報名點,去報名點報名的人絡繹不絕。
18歲是一個躁動的年紀,18歲是一個充滿了危險和誘惑的年齡。18歲的海明威在美國全國沸騰的情況下躁動不安,熱血沸騰。
海明威再也沒有辦法安坐在教室中埋首寫作了,他再也看不進《圣經》中宣揚的寧靜了,他的心已經沸騰,他也要去報名參戰(zhàn)。
教室里的人越來越稀少。大家湊在一起討論最多的話題不再是畢業(yè),而是報名參軍。
“瓦茲羅德,聽說了嗎,昨天鮑威爾去報名參戰(zhàn)了?”
“怎么會不知道?你看他那神氣樣兒,好像就他知道愛國似的。”
“是呀!誰不知道,現在歐戰(zhàn)正酣,歐洲正淪入敵寇的鐵蹄之下。我們是世界和平的守衛(wèi)者,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拯救世界和平于危難之中。走,我們也報名去?!?/p>
眼看著同學們一批批離開校園,奔赴歐洲戰(zhàn)場,海明威再也按捺不住了。他不顧母親反對,也去報了名。
軍醫(yī)們朝海明威看了一眼,便把他推到一旁。軍隊里不肯接受一個眼睛受過傷的青年,哪怕他身材魁梧、體壯如牛也不行。
海明威的近視也許是由于母親的遺傳,他出生的時候左眼視力就不好。當第一次去夏季別墅的時候,父親就曾經為海明威做了一個小手術。
經過那次手術,海明威的左眼受損,10歲左右發(fā)展成近視,但在學生時代他一直沒戴眼鏡,總是瞇著眼看遠處的景物。殘疾的左眼為他帶來許多不便和煩惱。海明威白天從來不睡,因為白天的光線太強。但是海明威沒有想到的是,左眼近視竟然會成為他應征入伍的攔路虎,哪怕他小時候同父親一同打獵,槍法再嫻熟都無濟于事。
海明威懷著某種厭惡的情緒領取了畢業(yè)文憑,盡管當時學校還向他頒發(fā)了優(yōu)秀成績獎,致了祝詞,儀式十分隆重。
海明威畢業(yè)了。他本來的志愿是希望能夠報名參戰(zhàn),但是因為左眼近視的緣故這個愿望未能達成。那么,如果按照一般人的人生規(guī)劃,海明威接下來就應該上大學深造了。
但是海明威從來都是特立獨行,他的人生軌跡在高中畢業(yè)的時候發(fā)生了急劇的扭轉。雖然海明威沒能如愿參戰(zhàn),但是他也沒有繼續(xù)上大學深造。
那么海明威為什么沒有上大學呢?可能你會說,海明威那么叛逆,可能他的學習成績一點都不好,夠不上大學招生的標準吧。
誠然,海明威高中時代大量參加課外互動,并且醉心于寫作,在這些方面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他在整個高中時代的成績還是非常優(yōu)秀的。我們可以抽出他的一張成績單來舉例說明:
英文:95
古代歷史:90
美國歷史:93
法律:93
手工:90
科學:85
動物:80
化學:85
代數:90
幾何:70
拉丁文:70、75、75
從這份成績單上來看,在高中時代,海明威的英文、歷史、代數和法律非常優(yōu)秀,動物和化學良好,拉丁文和幾何則一般。
從這份成績單來分析,海明威是完全能夠升大學的。而且當時學校還有保送名額,據說海明威是個熱門人選,很多大學都紛紛向海明威拋來了橄欖枝,希望他能夠來本校就讀。
其中包括伊利諾伊大學,他們就直接說海明威可以保送就讀。而海明威的父親則希望孩子能夠上奧柏林學院,將來和自己一樣,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醫(yī)生。
由此可見,海明威沒有上大學,并非是分數不夠的原因。那么,是否存在其他原因呢?
根據海明威后來自己的說法,他之所以沒有上大學,是因為家里沒有錢,家中所有的錢都被母親用在修建新的別墅上面了。這個說法出現于他成名之后發(fā)現自己身邊的朋友都上過大學,而唯獨他沒有。海明威是知名作家,他的說法乍聽之下或許是可信的。但事實恰恰相反,海明威的人生充滿了傳奇主義色彩。
20世紀20年代的海明威是一個文雅自信的文人,30年代的他是一個狂妄自大的英雄,40年代的海明威則成了醉酒的吹牛大王。50年代末期,海明威健康遭受嚴重損傷,老年海明威在公眾形象方面的缺陷更是遠近聞名。
在人們心目中的海明威是個傲慢的利己主義者,這種形象如此根深蒂固,以致他們看不到他性格中較文雅、深沉的一面。
海明威的好朋友在談到他復雜的性格時說:“海明威為人高尚,是個很好的朋友。他的思想和感情中充滿著慷慨與熱情,有時表現得多愁善感,特別沉著和謹慎,但主要的是他的性格非常復雜?!?/p>
正是因為海明威如此復雜的性格,所以他對于青少年時期的回憶往往是不足為信的,甚至他往往會為了圓謊而找一個替罪羊。
比如,海明威說他沒上大學的原因是因為家里沒錢的說法,就大謬不然。當時,母親還為他不上大學大發(fā)脾氣、惱火萬分。為此,她和海明威談了好多次,忠告、誘導、斥責都沒有用。
海明威的父親雖然堅決反對他參戰(zhàn),但是對他在上大學前先工作一年的事情倒是非常支持的。
海明威是海明威家族頭一個不想上大學深造的孩子。他畢業(yè)之后有三種選擇,要么上大學,要么參軍,要么工作。父母堅持讓他上大學,但他卻選擇了后者。
這件事情成了海明威和母親之間的主要矛盾之一。后來他從歐洲凱旋,母親舊話重提,又讓他上大學。當海明威再次違抗母命后,矛盾進一步激化,以致海明威被趕出家門。
即使海明威功成名就后,家里仍認為他是海明威家族的恥辱,理由之一就是他是海明威家族中唯一沒有上過大學的人。
由此可見,海明威沒上大學的原因不是外因,而在于他本身,在他本身叛逆的性格。橡樹園的清規(guī)戒律已經整整束縛了他18年,他已經受夠了,哪怕不能參軍,他也堅決要同現在的生活方式告別。
海明威有自己的思想,他不想事事都遵從于父母的安排,也不想走父輩的老路,他要用自己的雙手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叛逆的海明威,叛逆的性格,成就了日后極富傳奇色彩的一代文學大師。也許,這一切的起源,都來自于海明威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