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聲的魅力
文_舒婷
人生本來十分平淡。
空難、雪崩、戰(zhàn)爭、冤獄和被綁架,這類九死一生的恐怖經(jīng)歷,電影里雖然極力渲染,呼之欲出,畢竟攤到每個人頭上的概率微乎其微。所謂人如螻蟻,柴米油鹽,生老病死,說起來,絕大多數(shù)人庸庸碌碌,過的都是正常生活。因此才有漂流、跳傘。飆車、泅渡海峽甚至賭博吸毒等等自討苦吃的吉尼斯世界紀錄。本來玩的就是心跳嘛。
那不為人所知的情感風暴,喪親失侶,受遺棄遭背叛,中獎升職,就連天上掉下肉包子這種大喜大悲,同樣能致人于死地。但畢竟各人心理承受力不一樣,是殺人或自殺?其兇險的程度只有自己知道。況且現(xiàn)代人越來越自閉,麻木和冷漠成為防衛(wèi)本能,一顆石子能否激起千層浪已夠懷疑,反正臉上總是微波不興。
中國人還不習慣找心理醫(yī)生,盡管這個行業(yè)正在大城市悄悄興起。生活是庸常的,是微塵的疊加,是無處逃遁的日復一日夜復一夜的滴水蝕石的時光。如何抗衡這“生命不能承受之輕”?詩人開出的藥方是“保持幾分童真”,宗教提倡“一顆平常心”,男人呼吁浪漫,女人渴望情趣。電視上的綜藝節(jié)目例如“歡樂總動員”里的搞笑、相聲小品、卡拉OK、全民健身運動、旅游、美食和周末PARTY等休閑項目開始獲得它應有的位置。
然而一枝玫瑰花的奉獻或某個晚上的笑逐顏開,僅能局部或短期緩解現(xiàn)代都市生活的緊張和壓力。要維護心理健康,莫過于換一種眼光,就像打開一扇新窗戶,迎接早晨升起的同一輪太陽。
有一本好書叫做《享受每日生活》,是美國人托馬斯·穆爾寫的。他說:“當我們把簡單的用餐變成宴請,擺下飯桌就是請靈魂出席。盤子、杯子和刀叉可能就是喚起一個家族記憶的物件,或者僅僅是漂亮的餐桌上的用具。一塊桌布、餐巾、蠟燭,甚至一個矮托架,能把普通的用餐變成一次不平常的經(jīng)歷?!弊詈笏麖娬{了營造環(huán)境魅力的至關重要,“在這種心態(tài)下,靈魂出現(xiàn)在前臺,而對人生的延續(xù)和生活中喜憂的實實在在的關注,至少是暫時隱退到了幕后”。
即便看起來似乎唾手可得的幸福場面,對于浮躁急切、物質利益至上的現(xiàn)階段中國人來說,也顯得過于矯情和浪費了。多少人不是用快餐盒匆匆果腹,就是把餐桌當戰(zhàn)場,商業(yè)的、政治的、處心積慮的、患得患失的,蠟燭和鮮花變成了道具。難怪有報道說: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患者已占總人數(shù)的20%—40%。
但我們首先可以做到的是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學會對人生持有一份幽默感。
對遲到的戀人說:幸虧你終于來了,那只近視的鳥錯把我當一棵樹,正打算在我肩上孵蛋呢;安撫大發(fā)雷霆的母親:放心吧,雖然我是最后一個出考場,成績卻沒那么差,是倒數(shù)第二名;陽臺上掉下衣架,砸了腦袋,抬頭挪榆迭聲道歉的鄰居:早通知我,好戴鋼盔呀。下次若不能拋個繡球來,至少落一根烤雞腿如何?
下雨,自己淋得像落湯雞,目送扭著高跟鞋繼續(xù)奔跑的胖嫂,有趣;排長隊求職面試,看左右有人念佛有人冒汗有人不斷上廁所,心中一樂,忽然看破紅塵,也去上廁所;接朋友,火車卻晚點,有人頻頻看表,有人持續(xù)撥打手機,還有人守著詢問處糾纏。你饒有興味地研究他們的眼神、手勢、衣著和口音,推想他們要接的親戚、朋友、上司或請人。時間不知不覺過去,遠方來的朋友笑瞇瞇站在你面前。
只要你睜大好奇的眼睛,只要你對人懷有善意,你總能從司空見慣的老環(huán)境中發(fā)現(xiàn)有趣的事物,輕松自己的心情,也給周圍的朋友帶來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