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不差錢
兩千多年來,從孔子的親傳弟子到再傳弟子,從漢唐明清的大儒到今天的學者,很多很多人,站在不同立場、通過不同角度研究孔子,把孔子的學說、宗譜、年表、履歷,考證得很詳細,描述得很立體。借助這些研究,我們差不多能看懂《論語》上每一段“子曰”的含義,甚至還能了解“子曰”背后的東西。
對孔子,我們已經(jīng)了解得足夠多了——除了他的經(jīng)濟生活。
譬如有人問,孔子是怎么過日子的?在他那個時代是窮是富?他買房了沒有?他家房子有多大面積?辦私學時有多少收入?周游列國的經(jīng)費由誰來出?他是怎么花錢的?有沒有入不敷出的時候?在這些問題面前,大伙一片茫然。
也就是說,咱們也許了解孔子的思想,卻并不了解他的生活。
這說不過去。

孔子姓氏
傳統(tǒng)說法,孔子姓孔,叫孔丘,字仲尼。這么表述,有點兒不負責任。
嚴格講,孔子不姓孔,孔是他的氏,不是他的姓。在他那個時代,姓跟氏是分開的。姓不大變,爺爺姓什么,孫子跟著姓什么;氏經(jīng)常變,爺爺一輩兒以張為氏,爸爸這輩以李為氏,到了孫子,可能就改成以趙為氏了。一個人以什么為氏,幾乎可以自由選擇:既能以做官的地方為氏,也能以父輩的名字為氏;既能以官職為氏,也能以排行為氏。比如說,張小明的爸爸在鄭州做官,那么張小明就能以鄭為氏,叫作鄭小明。再比如說,張小明排行老二,二就是仲,如果以排行為氏,他又可以叫作仲小明。不管以什么為氏,姓是始終不改的,歸根結底,張小明還是姓張。
孔子的先祖是商朝皇族,跟商王一個姓,商王姓子,孔子當然也姓子[1],所以我們要是用姓來尊稱他的話,就不叫他“孔子”了,得叫他“子子”??墒牵@樣叫很怪。
商朝滅亡后,孔子的先祖被安排到今天的河南商丘地區(qū)生活,生活了若干代,一位牛人橫空出世,名叫孔父嘉??赘讣问强鬃拥牧雷妫斎灰残兆?,孔父是他的字,嘉是他的名,把字放在名的前面然后合起來稱呼一個人,是春秋時的風俗。像劉備劉玄德,如果穿越時空來到春秋時期,別人會叫他“玄德備”;同樣道理,張飛張翼德到了春秋時期,人們會叫他“翼德飛”。
在孔父嘉之前,孔子的先祖以什么為氏不得而知;在孔父嘉之后,孔子的先祖開始以孔父嘉的名字為氏,把“子”這個姓擱起來不用,從此人人皆“孔”了??鬃訛槭裁唇锌鬃?,這就是原因所在。
現(xiàn)在的馬來人,沒有固定的姓,流行以父名為姓,爸爸叫小明,兒子就姓小明,春秋時期有似于此,好多人都沒有固定的氏,好多人流行以父名為氏,爸爸叫孔父嘉,兒子就以孔為氏。但孔子先祖跟馬來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們自打以孔為氏之后,就再也沒有見異思遷過。
啰里啰唆說了這么多,看起來好像跟孔子的經(jīng)濟生活沒有關系。其實不然,孔子姓什么,直接決定他能得到多少遺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