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宋慶齡:孫中山事業(yè)的繼承者

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 作者:何明 主編


宋慶齡:孫中山事業(yè)的繼承者

宋慶齡(1893~1981),廣東文昌(今屬海南?。┤?。政治家、社會活動家。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1913年畢業(yè)于美國佐治亞州梅肯衛(wèi)斯理女子大學,1915年與孫中山結婚。1925年孫中山逝世后繼續(xù)堅持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反對國民黨政府對日妥協(xié)投降、對內反共壓迫人民的政策,積極參與抗日救亡運動??谷諔?zhàn)爭勝利后,積極投身到反對蔣介石打內戰(zhàn)的活動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國家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第四、第五屆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全國婦聯(lián)名譽主席和中國人民保衛(wèi)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1981年5月16日,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稱號。

國民黨民主派的中流砥柱

1893年1月27日生于一個富裕的虔誠而具有革命性的基督教家庭里。她從小就受到基督教博愛思想的影響,接受了系統(tǒng)的西方式教育。1907年,不滿15歲的宋慶齡經過考試,成為大清國首批3名官費女留學生中的一員,赴美國留學。

1913年5月,畢業(yè)后的宋慶齡不得不隨流亡日本的父母一道滯留在日本。在日本期間,她擔任了孫中山的英文秘書,并逐漸在工作中與孫中山建立了真摯的革命感情,兩人沖破了世俗的藩籬,于1915年10月在日本成婚?;楹螅硇牡赝度氲綄O中山領導的捍衛(wèi)共和制度的斗爭當中,作為秘書與助手,她給了孫中山多方面的幫助,同時也從孫中山那里學到了很多革命的道理,積累了寶貴的革命經驗。

image
image

宋慶齡與孫中山合影

image

1949年7月1日宋慶齡由鄧穎超(右一)、廖夢醒(右三)陪同出席上海市黨政軍民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28周年大會

1925年3月,孫中山因肝癌逝世。悲痛欲絕的宋慶齡在喪禮完畢之后遵照孫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教導,繼承孫中山的遺志,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從廣州出發(fā)進行北伐,工農運動蓬勃高漲。為了適應革命形勢的發(fā)展,1927年1月,國民政府遷都武漢。宋慶齡等國民黨左派和共產黨聯(lián)合組成中國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及國民政府委員會臨時聯(lián)席會議,作為臨時最高權力機構,領導遷都及主持日常工作。武漢革命政府成為支持北伐統(tǒng)一全國的一個堅強的基地。1927年國民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后,她堅決與拋棄三大政策的國民黨右派決裂。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后,由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人士等25人組成革命委員會,宋慶齡被推選為委員會7人主席團成員之一。此后,為了實現孫中山的遺愿,她訪問了蘇聯(lián)并旅居德國。1931年回到上海后,開始投身到反侵略、爭民主的斗爭中。

在蔣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內”政策之后,宋慶齡和魯迅、蔡元培、楊杏佛等于1932年底組織成立了中國民權保障同盟,通過與國民黨反動派斗爭,保護和營救了大批中共黨員和反蔣愛國民主人士,為革命事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

1936年5月31日,宋慶齡等人發(fā)起成立了全國各界救國會。救國會成立后,大量募捐援助抗日部隊,援助日本工廠工人罷工等。

在整個抗日戰(zhàn)爭過程中,宋慶齡一方面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鞏固和發(fā)展不懈斗爭,另一方面致力于戰(zhàn)時救濟工作。1938年6月,她發(fā)起成立了保衛(wèi)中國同盟,吸收中外人士參加,并千方百計地動員國際輿論,爭取國際援助。1942年8月,國民黨撤退到重慶之后,宋慶齡又立即恢復了“保盟”的革命工作,繼續(xù)為抗日戰(zhàn)爭貢獻自己的力量。

1945年5月20日,在國民黨六屆一中全會上,宋慶齡被推選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常務委員。

解放戰(zhàn)爭期間,宋慶齡積極領導開展福利救濟工作,在這條沒有硝煙的戰(zhàn)線上,全力支持著人民解放事業(yè),并為解放后全國經濟的恢復和建設創(chuàng)造條件。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在北平(今北京)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會上,宋慶齡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國家副主席和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了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1954年9月,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宋慶齡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早在1950年10月,宋慶齡就頭戴中山帽,身穿列寧裝,赴東北三省視察工作。她深入農村、工礦和部隊,歷時月余,行程4000余千米,訪問了多個工程和地區(qū),親眼看到了東北農業(yè)、工業(yè)的現狀。1951年,她視察了華北地區(qū)。1955年5月下旬,她來到上海國營第一棉紡廠,詳細地調查了工廠生產、工人生活的諸多情況。6月又奔赴江蘇松江專區(qū),詳細查看了農村合作社的組織過程和生產情況。通過調查研究,她獲得了大量的一手材料,7月,她帶著親自調查研究得來的情況和意見,到北京參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參與制定發(fā)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討論1954年國家決算和1955年國家預算報告等。在會上,宋慶齡擔任大會主席團成員,提出了許多具有戰(zhàn)略意義、高瞻遠矚的意見和建議,許多建議至今還具有指導意義。

宋慶齡還承擔了大量外事活動,經常接待來華訪問的外國貴賓和國際友人。她還多次代表國家出國訪問,加強中國人民和各國人民的友誼。

宋慶齡同時負責著歷史上延續(xù)下來的救濟婦女兒童工作。作為中國人民救濟總會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和主席,她領導制定了不同于資本主義國家的、自救自助的工作原則,在反擊帝國主義企圖用經濟封鎖來扼殺新生的人民政權的斗爭中,維護了祖國的尊嚴。

在她最熱愛的婦女和兒童工作上,宋慶齡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并長期擔任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lián)合會名譽主席,中國人民保衛(wèi)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她不僅從人道主義出發(fā),關注婦女和兒童的命運,而且把婦幼工作提高到關系民族興亡、世界和平與人類命運的高度來對待。同時她也強調要保證兒童的健康生長,重視對兒童的教育。她主持建立的中國福利基金會在共和國成立前就用募捐款物救濟戰(zhàn)區(qū)和災區(qū)兒童,為兒童福利事業(yè)做過大量的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中國福利會的婦幼工作更是起了“實驗性、示范性”的作用。她為中國和世界的婦女運動和保衛(wèi)兒童事業(yè)做出的巨大貢獻是舉世矚目的。

image

1949年9月1日,宋慶齡到達北平(今北京)

中國共產黨的優(yōu)秀黨員

自19世紀20年代起,宋慶齡就支持著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和斗爭中,她與中國共產黨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她一直非常熱愛共產黨,同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林伯渠、廖承志等很多共產黨人都成為親密的戰(zhàn)友。

宋慶齡一向敬佩毛主席。在她北京和上海住所的客廳里,一直懸掛著她親自選擇的孫中山先生和毛澤東同志的相片。毛澤東稱她為“親愛的大姐”。當她得知毛澤東常因工作影響睡眠時,特地送去了一個鴨絨枕頭。

宋慶齡對周恩來、朱德等同志和幾位大姐都非常尊重,他們也敬重宋慶齡,處處尊重她的生活習慣,關心她的健康狀況。

1957年4月,宋慶齡在上海寓所接待劉少奇,同劉少奇談起正在開展的整風運動。在這次談話中,宋慶齡向劉少奇傾吐了渴望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心愿。她懇切地對劉少奇說:“我希望加入共產黨。”劉少奇聽到這一要求,十分高興,并慎重地表示:“這是一件大事情,我將轉報黨中央和毛主席。”

不久,周恩來和劉少奇在上海宋慶齡的寓所向她轉達了中共中央的意見:黨中央認真地討論了她的入黨要求,從現在的情況看,她暫時留在黨外對革命所起的作用更大些。她雖然沒有入黨,我們黨的一切大事,都會隨時告訴她,她都可以參與。宋慶齡含著激動的淚花,表示理解。

image

1951年9月,宋慶齡榮獲“加強國際和平”斯大林國際獎金。隨后她將全部獎金捐給中國兒童和婦女的福利事業(yè)

宋慶齡經常同中央領導同志保持著聯(lián)系,每逢節(jié)年,她都分送賀年片。中央領導同志與她時有書信往來。

1956年9月,宋慶齡應邀列席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參加這樣的大會是她“畢生中感到最光榮和最愉快的事”。

1981年5月14日晚,宋慶齡病情惡化。15日晨,經過急救,病情暫時有所控制。在這生命垂危的時刻,她再次,也是最后一次提出了入黨要求,并接連重復三遍,表示堅決要求入黨。當天下午,中央政治局召開緊急會議,一致決定,接受宋慶齡同志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宋慶齡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夙愿,寫下了她光輝歷史中最后的鮮紅一頁。

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在北京逝世。

宋慶齡去世后,在人民大會堂設立的靈堂里,舉行連續(xù)三天的吊唁和瞻仰儀容活動。她安臥在水晶棺中,上面覆蓋著印有鐮刀斧頭的中國共產黨黨旗。國家給她以元首級的哀榮。從5月30日至6月3日,天安門、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及所有駐外機構下半旗致哀,6月3日舉行追悼會當天,全國各地都下半旗致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