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疾病與哲學

疾病的哲學 作者:毛喻原 著


生命、生活的第一律令就是要

賦予存在以意義與價值

唯有這樣,生活才能叫作生活,生命方能稱為生命

身體是不會病的,病的永遠是人;

實際上人也是不會病的,病的永遠是心,

所以,許多病都可以被認為是哲學病。

——老斯

疾病實際上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我們不知道它的來路,

從而也就無法弄清它的去向。

——陸蜉

康德說,哲學是對于某種更好世界的思念。同理,我認為,哲學也是對某種更健康生活的向往。哲學肯定與人的健康有著某種重要的關聯(lián)。從某種意義上說,精神上沒有正確的哲學,生理上就沒有健康的身體。沒有哲學就沒有健康,沒有哲學就無從奢談健康。

哲學是人類用最好的智、最高的慧來理解、認識、闡釋事物的一門學問。哲學是關于這個世界的觀念,是關于我們如何生存的思想。它不僅是關于如何思索的學問,更是關于如何生活的學問。盡管哲學這一概念源于西方(它的希臘文原義是“對于智慧的愛”),中國古代沒有這一術語,與之接近的說法可能是“理”和“道”,但作為一種對一門學問的稱呼,哲學這一概念在今天還是被全世界普遍接受了。盡管每個民族、每個時代都有它特定的哲學,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時代對哲學的基本定義卻是一樣的,即哲學是關于思考和生活的學說。它是用來回答關于生存、價值、真理的。當然,也是用來回答生活的。我認為,疾病是人生存的一種常態(tài),或者說是人生活中很容易出現(xiàn)的一種情形,既然哲學是關于生存的看法與學問,那么,哲學就肯定與疾病有關。在我看來,疾病就本原來講,并非如人們想當然認為的那么“生化”,那么“生理”,那么“醫(yī)學”,那么“科學”。我認為,作為傳統(tǒng)醫(yī)學范疇的疾病僅僅是人之更深沉問題的一種生理表現(xiàn),是一種肉體層面的生化表達。事實上,幾乎所有的疾病都有它更深層次的意識學、觀念學、心理學、精神學、道德學、倫理學、哲學方面的根源。即,總是與某種存在之更為本質的形而上學背景有牽連。如果說絕大多數(shù)病都可以歸結為意識病、觀念病、心理病、精神病、道德病、倫理病的話,那我們同樣有理由——至少在某種意義上——把許多病都概括為哲學病。既然病與哲學有關系,那我們關于疾病之哲學的說法就可能是成立的。

疾病理應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重大主題,成為我們應該用心去關注的一個思考對象。有人認為,在沒有宗教的中國,歷史就是我們中國人的宗教。這種說法違反常識與邏輯,經(jīng)不起推敲。因為所謂歷史就是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實流,反映在文本上,就是歷史學家對已發(fā)生事實的敘述。既然是敘述,就很有可能有真有偽。說歷史是一面鏡子,對我們以后的所作所為有借鑒作用,這話有理。說歷史可以證明某種宗教,可以證偽某種宗教,這話也說得過去。但要讓這證明或證偽的材料成為證明或證偽的對象本身,恐怕就有點顛三倒四,因果不辨,云泥不分。生命、生活的第一律令就是要賦予存在以意義與價值,而且是充分的意義與全階的價值(由低到高)。唯有這樣,生活才能叫作生活,生命方能稱為生命。生命才能往下扎根,往上生長,生活才能苦樂共濟,通泰舒暢。如果正常的意義資源被封堵,全階的價值通道被掐斷,那人們必然就會去尋找這種意義與價值的代用品、替換物。哪怕這種代用品、替換物是以反意義、反價值的面貌出現(xiàn)的,也在所不惜。因為意義與價值絕不允許為零、為空,誠然是負意義與負價值也會勝于零意義與空價值。在這種情況下,疾病就應運而生,順理成章地出現(xiàn)了,變成了意義與價值的替代。只要一出現(xiàn)疾病,我們頃刻就能在我們的世界中感覺到意義的存在。即使是一種負面的意義,也會比先前無意義的人生略勝一籌。于是,無關注的世界一下子就成了有關注的世界,而且是一個強烈關注的世界。無張力的人生一下子就成了有張力的人生,而且是一個充滿了強暴張力的人生,盡管這是一種極具悲劇色彩的負張力。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疾病就成了我們無意義世界的意義世界,無張力世界的張力世界,成了我們無精神世界的精神狂歡節(jié)。我們錯位地感覺到意義的存在,在以一種顛倒的方式來感知意義的意義。這既是無意義世界的悲劇,又是無意義世界的宿命。

木刻版畫《愛的起源》 毛喻原作品

我認為,與其去關注那些不接地氣、不沾人氣的假大空,還不如去關注我們自身和周圍的疾病。因為無論從哪方面說——無論是群體,還是個體——疾病都關涉我們自身。就群體而論,聒噪自己的傳統(tǒng)是如何的優(yōu)異,這是病。就個體而論,心口相反,嘴手背離,這是病。整天鼓搗成功學、發(fā)財學、厚黑學、心靈雞湯,這也是病。實際上,人類社會從來都是疾患不斷的,我們的個人從來都是疾病纏身的。只不過此患彼患,張病李病,大家都以患作標,以病互參,才使得普遍的病顯得不那么普遍,嚴重的病顯得不那么嚴重罷了。從某種意義上說,既然我們的生命早已步入疾病化的路徑,那我們就只好邁入生活治療化的征程。也許,帶病生存就是我們必然的命運。

毫無疑問,我們應該對下面的觀點投上贊同的一票:以我們所有的熱情與精力投入生活,歡慶生活,歡度生活,愛我們的命運,甚至愛我們的疾病。愛疾病如同愛我們的仇敵,這是一種何等寬厚與博大的胸懷!有了它,我們才會有轉換、調配一切的空間與余地,才會有由負而正的變化的契機。

實際上,所有的疾病都是與我們每個人“生活中應該知道而又不曾知道的那部分知識的多少”,與我們每個人“生活中應該思考而又沒有去思考的那部分內容的多少”,與我們每個人“生活中應該實施而又未曾實施的那部分行為的多少”成正比的。也就是說,我們愈是該知的不知,該思的不思,該做的不做,我們就愈有可能患病得病。一般說來,那些感到自己活得充實、飽滿、富裕、有意義,實現(xiàn)了自己潛能,順應了自己命運、忠實于自己的人,相較而言,患病的概率就會比別人低得多。也可以這么說,生活愈蒼白,尚未發(fā)揮的潛能愈多,生病的概率就愈大。很難想象,一個口是心非、文過飾非、出賣自己、背叛自己的人不生??;一個鎖定自己、封閉自己、不了解自己的人不生病。如果說,健康事關開放、遼闊、透徹、了然、均衡的話,那封閉、縮窄、淺薄、固執(zhí)、失衡就難咎其發(fā)病之責了。

所以,最重要的是人要在他的生命中首先去排列出生活內容的優(yōu)化順序。生命中何重何輕?何大何???何主何次?何全何偏?必須有一番心明腦清的考察與揆量。這是我們首先要去面對,并且予以解決的問題。當然,要排出生活內容合理的順序,這就需要我們明白:生活是由哪些向度構成的?世界上究竟存在著什么樣的價值?需要我們弄清楚價值的種類、等級,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不用說,價值的問題自然涉及哲學、形而上學的范疇。

盡管有關生命健康、疾病,生活異化、變態(tài)的判斷與標準不好言說,但這并不意味著這種判斷與標準是主觀的、隨意的,更不意味著它們是虛無的,不存在的。這里面自然要涉及一個參照系的問題,也就是說,要給某種東西以一種相對準確的定位和評估,最重要的,就是我們要找到一種由低到高,由淺至深,由表及里的比較完整的參照系列。如果沒有這一套可靠的參照系列,的確我們的判斷就會陷入一種不明不白、不倫不類、不清不楚的混亂境地,這當然也包括我們對疾病、病理、異化、變態(tài)的基本判斷。

木刻版畫《夢想天庭》 毛喻原作品

我覺得,生命中有兩件頭等重要的事情:其一是竭盡全力開化自己,找準參照系;其二是在參照系的框架內心平氣和地說服自己,安定、安放、安頓好自己。

我認為,事物的意義來自于人們對事物的解釋,正是對事物的解釋才使我們了解了事物的意義。當然,對事物進行解釋的前提是對事物的認識與理解。沒有認識和理解,就沒有解釋,所以對人來說,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才是最重要的。關于疾病的情況也是如此,如果對疾病沒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也就談不上對疾病有正確的解釋。沒有對疾病正確的解釋,就無從把握疾病對健康與生命的意義。如果我們對疾病的認識和理解是錯誤的,甚至是顛倒的,那導致的結果就只能是:(1)人更容易生病,因為我們不知道生病的機制與原因,無從有效防范;(2)即使人病了也難以得到康復,因為我們的求醫(yī)之道和治愈之法也許從根本上說就是答非所問、問不對題的,是事倍功半、不著邊際的;(3)甚至把疾病當成健康,或者當成據(jù)之可以去炫耀的資本。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