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yán)重超標(biāo)的七十二變
七十二變是孫悟空引以為自豪的拿手絕活,也是他西天取經(jīng)路上戰(zhàn)勝妖魔的獨門絕藝。這門絕藝為當(dāng)年學(xué)藝時菩提祖師所傳。老師父本來正好端端地講課,忽然心血來潮,要單獨給孫悟空輔導(dǎo),弄出三災(zāi)利害的話題來,說得活靈活現(xiàn),嚇得孫悟空毛骨悚然,師父也不喊了,直叫菩提祖師“老爺”,叩頭禮拜,請教躲避三災(zāi)之法,這才學(xué)到變化這門法術(shù)。菩提祖師傳藝之前,提出天罡數(shù)和地煞數(shù)的兩種方案,一心想多學(xué)幾手的孫悟空自然愿意“多里撈摸”,反正藝多不壓身,變化多些總比少些要好,于是毫不猶豫地表示要學(xué)地煞數(shù)。菩提祖師傳授口訣后,孫悟空“自修自煉”,將七十二般變化熟練掌握,讓同門的師兄弟們羨慕不已。
從作品的實際描寫來看,孫悟空的七十二般變化顯然不是一個虛數(shù),而是實指,否則也就沒有必要區(qū)分天罡數(shù)和地煞數(shù)了。在《西游記》一書中,孫悟空頻頻采用變化戰(zhàn)術(shù),屢收奇效,其變化之豐富多端,著實令人大開眼界。作者用了很多筆墨描寫孫悟空的七十二般變化,時有精彩之筆。比如孫悟空與二郎神、牛魔王的賭斗變化,在車遲國與三位國師的斗法等,都是讀者們津津樂道、百看不厭的情節(jié)。
這里提出一個有些煞風(fēng)景或者說是較真的問題,《西游記》一書到底描寫了孫悟空的多少種變化?這些變化是否超出了七十二的范圍?
當(dāng)年菩提祖師傳藝時,并沒有列出七十二變的具體清單。所謂七十二般變化,到底是有固定的變化范圍,還是在不超出七十二的范圍內(nèi)可以自由選擇,這恐怕只有菩提祖師和孫悟空兩人知道,否則就不是獨門絕藝,而是人人都會的大路貨了。
天機固然不可泄露,不過,將全書細(xì)細(xì)翻閱一遍,還是能看出一些端倪的。下面先從統(tǒng)計工作做起。
從全書的實際描寫來看,孫悟空的變化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自身進行的變化,另一種是利用他物進行的變化。
其中孫悟空自身進行的變化主要有如下一些:
一、在師兄弟面前表演變松樹。
二、與哪吒作戰(zhàn),變?nèi)^六臂。
三、偷吃蟠桃,變成二寸長的小人。
四、變成赤腳大仙,大鬧蟠桃會。
五—十二、與二郎神賭斗變化,先后變法天象地的巨身、麻雀兒、大鶿老、魚兒、水蛇、花鴇、土地廟兒、二郎神。
十三、觀音院變蜜蜂兒。
十四—十五、黑風(fēng)山變金池長老、仙丹。
十六、高老莊變高翠蘭。
十七、黃風(fēng)嶺變花腳蚊蟲。
十八、五莊觀將腿變成熟鐵腿。
十九、波月洞變百花羞公主。
二十—二十六、平頂山變蟭蟟蟲、啄木蟲兒、老真人、蒼蠅兒、小妖兒、倚海龍、老妖婆。
二十七—二十八、烏雞國變白兔兒、立帝貨。
二十九—三十、火云洞變銷金包袱、牛魔王。
三十一—三十五、車遲國變云水全真、元始天尊、蜈蚣、老道士、棗核釘兒。
三十六—三十八、通天河、陳家莊變陳關(guān)保、豬虱子、長腳蝦婆。
三十九—四十一、金山洞變麻蒼蠅兒、促織兒、黃皮虼蚤。
四十二、剿除楊姓強盜時變小和尚。
四十三—四十九、火焰山變螃蟹、海東青、烏鳳、丹鳳、餓虎、金眼狻猊、賴象。
五十、祭賽國變九頭蟲。
五十一—五十二、小雷音變蝙蝠、大熟瓜。
五十三—五十六、朱紫國變猛蟲兒、道童、小妖有來有去、春嬌。
五十七、盤絲洞變餓老鷹。
五十八、黃花觀變穿山甲。
五十九—六十三、獅駝嶺變總鉆風(fēng)、小鉆風(fēng)、金蒼蠅、小妖兒、穿宮的妖怪。
六十四、比丘國變唐僧。
六十五、禪林寺變成年紀(jì)十二三歲的小和尚。
六十六、無底洞變紅桃子。
六十七—六十九、滅法國撲燈蛾兒、老鼠、螻蟻兒。
七十—七十一、隱霧山折岳連環(huán)洞變水老鼠、有翅的螞蟻兒。
七十二—七十三、虎口洞變蝴蝶兒、小妖古怪刁鉆。
七十四、宣英洞變火焰蟲兒。
七十五—七十六、銅臺府變蜢蟲兒、浪蕩游神。
上述統(tǒng)計,只列舉第一次變化時的情況。比如孫悟空曾多次變成蟭蟟蟲到妖怪洞穴中探聽消息,這里只算一種,其他重復(fù)的則略去。
從上述統(tǒng)計中可以看出孫悟空變化的一些特點或偏好,他特別喜歡變成昆蟲、小動物之類小巧的生物。這可能與孫悟空矮小精瘦的身材有關(guān)。能變什么,不能變什么,大概和神仙的原形有關(guān),比如豬八戒就變不來這些,他只能變一些大而笨的東西,正如他本人所說的:“我只會變山、變樹、變石頭、變癩象、變水牛,變大胖漢還可,若變小女兒,有幾分難哩?!惫辉陉惣仪f變一秤金時,只能變出頭臉,身體、肚子則變不過來。如果不是孫悟空吹口仙氣幫忙,掉包計肯定玩不成。
當(dāng)然,孫悟空變小生物較多,也與作戰(zhàn)的需要有關(guān)。因為他多數(shù)情況下是為了探聽情報,了解敵情。妖魔的洞穴都有專人把守,防范森嚴(yán),變成飛蟲一類的小生物既可麻痹敵人,行動又很方便,自然是一種很好的選擇。不過也只有孫悟空具備這種才能,取經(jīng)隊伍的其他成員豬八戒、沙僧都不行,他們除了硬闖,沒有其他辦法。
除了自身的變化之外,孫悟空還時常借助他物進行變化。這種變化形式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拔下身上毫毛、吹口仙氣進行變化,一種利用其他物品進行變化。相比之下,前者運用得更為頻繁,花樣也更多一些。這也容易理解,毫毛本來就是身體的一部分,隨身攜帶,數(shù)量繁多,使用起來自然也方便些。
孫悟空利用自身毫毛進行的變化主要有如下一些:
一、與混世魔王作戰(zhàn),變二三百個小猴。
二、與哪吒作戰(zhàn),變自己的本相。
三、大鬧蟠桃會,變瞌睡蟲。
四、與如來斗法,變濃墨雙毫筆。
五、五行山打虎,變牛耳尖刀。
六、云棧洞收八戒,變?nèi)陕槔K。
七—十三、平頂山變紫金紅葫蘆、銅錢、巴山虎、倚海龍、大燒餅、幌金繩、假葫蘆。
十四、寶林寺變紅金漆匣兒。
十五、火云洞變幾個小妖。
十六—十八、車遲國變木魚兒、黃犬、餓鷹。
十九—二十、祭賽山變戒刀、斑斕猛虎。
二十一、小雷音寺變梅花頭五瓣鉆。
二十二—二十六、朱紫國變絲線、虱子、跳蚤、臭蟲、金鈴。
二十七—三十四、盤絲洞變黃、麻、鳥戎、白、雕、魚、鷂、雙角叉兒棒。
三十五—四十、獅駝嶺變金漆牌兒、金剛鉆、竹片、綿繩、四十丈長短的繩兒。
四十一、銅太府變?nèi)畻l繩索。
大體說來,孫悟空最喜歡用毫毛復(fù)制自己,或變成和自己同類的小猴。在和妖魔戰(zhàn)斗特別是對方人數(shù)較多時,孫悟空經(jīng)常使用這一手,而且效果奇佳。本來一個孫悟空就很難對付了,現(xiàn)在一下子冒出一大堆孫悟空,不僅憑空多了一群幫手,威力大增,而且在心理上也給對方造成很大壓力。
說起來孫悟空的這一手絕藝也頗符合現(xiàn)代克隆技術(shù)的原理。稍微牽強附會一些,甚至可以把孫悟空稱作人類克隆技術(shù)的先驅(qū)和鼻祖,他不僅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熟練掌握了這門高科技,還在西天取經(jīng)路上頻繁演示,這可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實,誰都無法否認(rèn)。
孫悟空利用其他物品進行的變化雖然不算太多,但也有一些,主要有如下數(shù)種:
一、在五莊觀將柳樹變成唐僧師徒四人,將石獅子變?yōu)楸咀稹?/p>
二—五、在車遲國將皇后的襖、裙變成破爛流丟一口鐘,將金箍棒變剃刀,將道袍變直裰。
六、在小雷音將金箍棒變鋼鉆兒。
七、在比丘國將唐僧變成自己。
八、在滅法國將金箍棒變成三尖頭的鉆兒。
從統(tǒng)計數(shù)字上來看,孫悟空利用其他物品進行的變化要少一些,大多是臨時發(fā)揮、隨機應(yīng)變,遠不如拔自己的毫毛來得方便。
將上述三種變化的情況相加,就會得到一個十分有趣的數(shù)字。《西游記》一書所寫孫悟空的變化竟然達到一百二十五種,即使不借助毫毛、金箍棒等外物,自身的變化也有七十六種。要知道菩提祖師當(dāng)年傳授給孫悟空的可只有七十二變,但他在實際運用時嚴(yán)重“超標(biāo)”了。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孫悟空聰明過人、悟性特好,由原先的七十二變觸類旁通,又無師自通地練成了一些呢?恐怕不是。因為孫悟空在向敵手炫耀時,一直稱自己會七十二變,而沒有會百變、千變等其他說法。
這樣,唯一的解釋就是,作者一不小心寫穿幫,寫超標(biāo)了。這位老兄在《西游記》一書中極力突出孫悟空的善于變化,放手大寫特寫,一時寫得高興,沒想到最后竟寫出一百二十多種變化來。自然,他更沒有想到,幾百年后,還真有筆者這種不解風(fēng)情的人來較真,頗為細(xì)致地將全書統(tǒng)計一番。早知如此,還不如干脆將孫悟空的變化設(shè)計成一百八十變、三百六十變或九百九十九變之類。這樣就可以放開手腳,愛怎么寫就怎么寫,也就不會再有穿幫、超標(biāo)的擔(dān)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