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今宵何處安身

夢斷靈山:妙語讀西游 作者:苗懷明 著


今宵何處安身

“徒弟,如今天色又晚,卻往那里安歇?”

“徒弟,今宵何處安身也?”

“徒弟啊,天色晚矣,往那條路上求宿去?”

西天取經(jīng)路上,每到天近黃昏的時候,唐僧都會向徒弟們詢問這樣一個問題。和化緣一樣,住宿也是一個取經(jīng)隊伍每天都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天天在崇山峻嶺、江河湖海間奔波跋涉,其勞頓辛苦可想而知,本來就飽一頓饑一頓的,飲食有缺,如果晚上再休息不好,肯定會影響到第二天的行程。唐僧屢屢發(fā)問,對住宿問題如此關(guān)切,這也是很正常的。何況他是個凡人,在吃苦耐勞方面遠比不得三位神仙級的徒弟,住宿問題對他來說更為重要。也正是為此,作者用了較多的筆墨描寫唐僧師徒的求宿過程。通過這些描寫,可見西天取經(jīng)之艱難,同時也可見一路上的人情世態(tài),其中有不少富有戲劇性、較為精彩的小插曲寫得耐人尋味。對此,善讀《西游記》者不可當(dāng)作閑文放過。

與單純的化緣比起來,求宿則要困難一些,這是因為接待者付出的太多。如果答應(yīng)借宿,除了免費提供師徒四人的住處和拴馬的地方外,還要免費供應(yīng)晚餐乃至第二天的早餐,包括馬吃的草料。這對本來就不富裕的一般人家來說,開支不能說大,但也并不算小,是需要下點決心才能答應(yīng)的,確實讓人感覺有些為難。即使主人敬佛禮僧,也不見得就答應(yīng)得那么爽快,畢竟富貴人家只是人群中的少數(shù)。也正是為此,唐僧等人的求宿條件也不高,正如孫悟空對一戶人家所說的:“十分你家窄狹,沒處睡時,我們在樹底下,好道也坐一夜,不打攪你?!笔哪甑穆q月中,這種沒地方住、在樹底下坐一夜的日子在西天取經(jīng)路上想必有不少,這正應(yīng)了孫悟空的一句話:“出家人餐風(fēng)宿水,臥月眠霜,隨處是家?!庇腥思铱鲜樟簦峁┳√?,還能給頓飯吃,就算比較幸運了。

更為重要的是,唐僧師徒求宿還有一個先天不利的條件,那就是孫悟空等三位徒弟相貌丑陋,而且不是一般的丑陋,可以說達到了駭人的程度,害得人一見就喊妖怪,驚恐萬分。在相貌上,孫悟空等人和妖怪確實沒有多大的差別,他們的差別主要在思想和精神上。相比之下,唐僧就顯出了其難得的優(yōu)勢,那就是他相貌清秀,文質(zhì)彬彬,很容易給人以好感,不像孫悟空、豬八戒等人那樣,一露面就給人家一種不安全感。于是,在求宿的過程中,唐僧不時地去打頭陣。

這樣一來,便經(jīng)常出現(xiàn)如下一幕富有戲劇性的場景:本來人家對唐僧印象挺不錯,準(zhǔn)備接待,但看到三位徒弟的尊容之后,一下驚慌失措,就產(chǎn)生了拒之門外的想法。本來接待幾位僧人吃住就已經(jīng)費財費力,夠麻煩的了,誰愿意再往家里領(lǐng)進幾位相貌丑陋的妖怪,招惹是非。這也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于是,求宿一下子就變得十分困難。唐僧師徒得耐心地去做思想工作,讓人家相信自己是好人,而不是妖怪。經(jīng)過這么一番驚嚇,主人會產(chǎn)生一種撿條性命的感覺,本來以為碰到妖怪,性命不保的,現(xiàn)在沒有生命威脅,只是接待一下師徒幾人而已,何況也就是一個晚上的事情,忍一忍也就過去了。對那些膽子稍大的人家來說,經(jīng)過這么一番折騰,也就答應(yīng)留宿了。

不過,唐僧師徒也曾遇到堅決不肯留宿的。到了這個份上,怎么做說服工作都沒有用,于是只好用武力進行脅迫了。以孫悟空等人的手段,對付一個凡人是不成問題的。但作為出家人,以這樣的方式到人家里強吃強住,著實有些不光彩。所以,不到萬不得已,孫悟空是不會采取這個手段的,好在這樣的事情很少發(fā)生。

對唐僧師徒來說,最為理想的是到寺廟中求宿,畢竟寺廟地方大,僧人又都是同道,負(fù)有接待之責(zé),飲食起居上也方便些。這正如唐僧所說的:“庵觀寺院,都是我方上人的館驛,見山門就有三升米分。”且唐僧還可以借此實現(xiàn)逢廟燒香拜佛的心愿。但事實往往不盡如人意,相比一般人家,有些僧人更會算計,也更為功利,因而對唐僧師徒也往往拒絕得更為堅決。這在唐僧到寶林寺求宿那段描寫中體現(xiàn)得最為充分。

本來唐僧這次是想露露臉,給徒弟們做個表率的。他去借宿之前,曾頗有信心地告訴徒弟:“你們的嘴臉丑陋,言語粗疏,性剛氣傲,倘或沖撞了本處僧人,不容借宿,反為不美。”沒想到剛進門就碰了一鼻子灰,因為人家僧官看人下菜,只接待“城上來的士夫降香”,像唐僧這種不能帶來好處的遠游僧人自然不受歡迎。他不僅不肯接待,而且還把唐僧嘲諷了一頓,“看他那嘴臉,不是個誠實的,多是云游方上僧,今日天晚,想是要來借宿。我們方丈中,豈容他打攪!教他往前廊下蹲罷了”。這句話是很傷人的,不是一位僧人該對同道說的話。正所謂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

至此,唐僧的相貌優(yōu)勢一點也沒派上用場,而且還被人家貶了一通。但既然在徒弟們面前夸了海口,就只能厚著臉皮繼續(xù)向人家求助,否則也不好交代。結(jié)果是可以想見的,在極為勢利的僧官面前,靠喚起同情心的方法根本沒有用。求宿不成,相貌和人格也被那位僧官說得很不堪,被斥為“油嘴油舌”。碰到這種比商人還刻薄的僧人,對唐僧無疑是一個很大的刺激,難怪他眼淚都流出來了。

對付這樣極端勢利的冒牌僧人,還是孫悟空的辦法好,一頓打罵,什么問題都解決了,可謂用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說這位僧人是冒牌僧人也不是冤枉他,從他后面安排飲食時問唐僧師徒是吃葷吃素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顯然這位僧官平日有吃肉的嫌疑,而且這個寺廟能置辦葷食,顯然是存在問題的。

不過,孫悟空的震懾效果也是有限的,那些僧人的勢利心態(tài)在武力脅迫下稍有收斂,但并沒有因此而改變。后來,唐僧按孫悟空的安排,向太子說明其父親受害的原委??吹教粕畮熗脚c太子拉上了關(guān)系,那些僧人的表現(xiàn)如何呢?作品是這樣描寫的:“那本寺中的和尚,見他們與太子這樣綢繆,怎不恭敬?卻又安排齋供,管待了唐僧,依然還歇在禪堂里?!笨梢?,他們的勢利觀念已經(jīng)深入骨髓,無法改變了。

唐僧師徒取經(jīng)的目的就是拯救人類,但他們實際上連自己身邊的僧人都拯救不了,取得經(jīng)文能有什么效果,這不能不讓人產(chǎn)生一些懷疑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