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節(jié) 熱愛音樂,思想覺醒

不愿做奴隸的人——聶耳傳 作者:[日] 岡崎雄兒 著,李玲 譯


第二節(jié) 熱愛音樂,思想覺醒

聶耳向他的鄰居老邱——一位家具工匠學會了吹笛子。老家四川的老邱年紀約莫30歲,是位老練的工匠師傅,空閑時經(jīng)常吹笛子。聶耳被那悠揚笛聲所吸引,每天必到老邱家里聽他吹笛子,他觀察老邱的指法動作,回家就借同學的笛子,憑記憶自己練習。不久他就會吹出幾個音來了,但是離演奏還差得遠。于是聶耳懇求老邱教他吹笛子,老邱一口答應,耐心地開始指導他。

經(jīng)過老邱的啟蒙,聶耳很快就對吹笛子駕輕就熟,但他不滿足于借別人的笛子,他想要一支屬于自己的。這一年的舊歷新年,聶耳用親戚長輩給的壓歲錢買了一支笛子和一把二胡。有了樂器,他更加熱心練習,技術也更為嫻熟,他甚至教兄長們學習樂器,在家里舉辦歡樂的家庭演奏會。

這時候發(fā)生了一件事情,這一事件似乎預示著聶耳將來不祥的命運。1921年的夏季,正好是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黨代會在上海召開的時候。一天放學回家的路上暑熱難當,同學邀請聶耳一起到水渠里游泳。聶耳不會游泳,而且他不愿意在回家路上磨蹭被媽媽罵,但是經(jīng)不住小伙伴的慫恿,只好跟著一起去了。出了街道來到水田地帶,同學脫了衣服跳進水渠,聶耳在岸上看著。同學先是在水里走了一陣,然后狗刨游了幾米就停住了,水已經(jīng)沒到脖子,他正想站立起來,腳丫子在渠底淤泥上一滑,這下不好,他喊道:“快來人啊,快拉我上來!”

聶耳不會游泳,只能大聲呼救。但是周圍一個人影都沒有。再這樣下去好朋友就溺水了,聶耳想從岸邊把同學拉上來,他蹲在水渠邊上盡量靠近落水者,眼看伸手就要夠得著了,突然腳一滑,他也落入水渠中去了。

兩人在水里大喊“救命啊”,有個路過的農(nóng)夫聽到了,跑過來伸出鋤頭把他們從水里拉了出來,兩個少年在千鈞一發(fā)之際獲救了。

落水事件之后,聶耳深感學習游泳的必要性。他決心學習正確的泳姿,克服對水的恐懼,于是他從淺水處開始反復練習,不久就會游泳了,據(jù)說游泳成了他的一大愛好。序章提到的這樁往事是基于聶耳兄長聶敘倫的回憶,但實際上這事情含有夸張成分,關于這些,后文會詳細談到。

擔任求實學校樂團指揮

求實學校高小部積極組織學生開展文藝活動,經(jīng)常舉辦藝術會演。除了樂器演奏、歌詠演唱,甚至還有腹語才藝節(jié)目。這些項目需要專業(yè)音樂素養(yǎng)的訓練,所以學校成立了樂團。多才多藝的聶耳能演奏笛子、二胡、三弦、月琴,自然被選為樂團指揮。學校樂團演奏的曲目有《梅花三弄》《蘇武牧羊》《昭君和番》《木蘭從軍》等當時的流行歌曲。

學校為了讓當?shù)孛癖娏私饨逃龢I(yè)績和校方經(jīng)營的實際情況,在期末考試結(jié)束后組織交流活動,邀請家長和熱心教育的士紳參加,公布學生們的成績,展示繪畫手工作品,最后舉辦音樂演奏會。

1924年,求實學校學生音樂團與教師的合影(彈三弦者為聶耳)

這種交流活動能夠獲得家長及相關人士的情感支持,還有可能獲得資金援助。1923年寒假前的學期交流會上,有位來自邊境的少數(shù)民族的土司光臨,聶耳指揮的樂團演奏出動聽的旋律,令他大為陶醉;學生會主席聶耳的匯報演講更令他感動。交流會結(jié)束后,他稱贊求實學校的教育成果,當場慷慨捐贈400元。這意料之外的捐助解決了學校的財政困難,此后校方在經(jīng)營上一帆風順。

聶耳不僅對樂器感興趣,還熱衷于戲劇表演。在中華文化圈中,舊歷正月十五是各地都慶祝的元宵節(jié)。家家戶戶張燈結(jié)彩,親人團聚,吃一種叫作湯圓的糯米丸子。昆明更熱鬧,當?shù)赜休d歌載舞賽歌鬧花燈的傳統(tǒng)。人們把民間故事編成朗朗上口的詩句來歌唱。在沒有其他娛樂手段的年代,這種走街串巷的表演最為老百姓所喜愛。聶耳最喜歡聽歌會,只要一聽到鑼鼓響動,他就從家里沖到街上,擠到最前列,加入看熱鬧的人潮??赐昊氐郊?,他就能邊唱邊記錄下剛才聽到歌曲的譜子。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