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林下云煙 作者:鄭逸梅 著


前言

鄭逸梅(一八九五—一九九二),江蘇吳縣人。本姓鞠,三歲時,外祖父鄭錦庭“將外孫作為己孫,改姓為鄭”(《鄭逸梅自訂年表》)。鞠氏原籍安徽歙縣,故鄭逸梅有時也自稱歙人。名愿宗,學名際云,號逸梅。別署鄭留、一湄、冷香、拙鳩、陶拙安,自謚文迂、文迂公,又署大迂、大迂居士。自稱舊聞記者、補白大王長壽翁、燈下白頭人、紙帳銅瓶室主,雙梅龕主。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考進江蘇省立第二中學,因校舍在玉帶河草橋之側(cè),俗稱草橋中學,同窗有顧頡剛、吳湖帆、葉圣陶、王伯祥、江小鶼、范煙橋等人。

鄭逸梅是我國著名散文作家、文史掌故家。他于一九一三年肄業(yè)蘇州草橋中學后即向《民權報》投稿,后又為《生活日報》、《申報》、《新聞報》、《時報》等報撰稿。一九二〇年后,先后主編過《游戲新報》、《消閑月刊》、《秋聲》、《聯(lián)益之友》、《金剛鉆報》、《明星日報》、《學生生活》、《永安月刊》等報刊。一九三〇年加入近代著名文學團體——南社。還曾任上海影片公司、新華影業(yè)公司編輯,編寫電影劇本《國色天香》、《紅羊豪俠傳》、《桃花扇》等。歷任中學、大學教職數(shù)十年,一九四九年后任上海晉元中學副校長。他是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作協(xié)上海分會會員、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市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上海普陀區(qū)政協(xié)常委。

他馳騁文壇八十年,寫作超千萬字,出版單行本著作近七十種。較著名的有:《梅瓣》、《游藝集》、《茶熟香溫錄》、《浣花嚼雪錄》、《孤芳集》、《花果小品》、《逸梅叢談》、《瓶笙花影錄》、《小品大觀》、《人物品藻錄》、《淞云閑話》、《三十年來之上?!贰ⅰ度龂e話》、《上海舊話》、《清娛漫筆》、《民國舊派文藝期刊叢話》、《皇二子袁寒云》、《南社叢談》、《藝林散葉》(正續(xù))、《藝壇百影》、《影壇舊聞》、《上海書報話舊》等。

無論是從寫作時間之長,還是從創(chuàng)作規(guī)模之巨來衡量,鄭逸梅都應列入現(xiàn)代散文大家之列。一般讀者對他知之較少,乃是由于他運用的文體形式是傳統(tǒng)的筆記文體,而同流行的白話散文不相類的緣故。在我國古代,筆記文卻是極為發(fā)達的,至清末為止,刊行的筆記即達三千種之多。那么筆記文的質(zhì)量怎樣?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筆記文?半個多世紀前,呂叔湘在《筆記文選讀·序》中對此說得極為透辟:“我對于中國文學史沒有研究,只是有這么一個感覺,從先秦以后到白話文學興起以前,中間這一千多年里,散文文學是遠遠落后于韻文文學的。這個時期的大作家,司馬遷以外,數(shù)來數(shù)去就只有詩人的名字。連最有名的散文作家韓愈和蘇軾,也好像是他們的詩比他們的文更可取似的。這不僅僅是我個人的偏見,也有別人說過。打開《古文辭類纂》之類的書來看看,可以算作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的實在不太多。其實這一時期的散文文學,如果不限于第一流的作品,還是有相當數(shù)量的,只是文集里不多,應該到‘雜書’里去找罷了。所謂‘雜書’,包括多種,而數(shù)量最多的是筆記,這里面是有很多好東西的。這個事實應該怎樣解釋,文學史家一定大有可說。我所能說的只有一點,就是本書初版序文中所說,‘筆記作者不刻意為文,只是遇有可寫,隨筆寫去,是“質(zhì)”勝之文,風格較為樸質(zhì)而自然?!P記文學的為人愛好,這應該說是原因之一?!被谶@樣的認識,呂叔湘在“為初學文言的青年找點閱讀的資料”的時候,就編了一冊《筆記文選讀》,而入選筆記文的標準是“或?qū)懭饲椋蚴鑫锢?,或記一時之諧虐,或敘一地之風土,多半是和實際人生直接打交道的文字”,“隨筆之文似乎也本來以此類為正體”。筆記文言之有物的內(nèi)容與樸質(zhì)自然的風格實際是對唐宋八家及桐城派流弊的一種反撥。一味模擬八家、桐城的末流文字盡管拿腔做調(diào),空洞無物,但長時期以來卻變成了文章的主流,其影響至今未息。前幾年流行一時的“文化散文”,“大散文”也是其變種。這類文章既無深刻的思想又無實在的內(nèi)容,但卻搔首弄姿、裝腔作勢,大肆鋪排渲染,極盡無病呻吟之能事。“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廣大讀者是不會長期被蒙騙的,這些年大量出版種類繁多的歷代筆記,人們耽讀魯迅、知堂的文章以及孫犁晚期的散文就是明證。近三十年來,鄭逸梅的文章不斷升溫,讀者群急劇擴大,也說明了人們喜歡閱讀質(zhì)勝之文。

鄭逸梅文章被讀者喜愛,絕非偶然,而是自有其妙處在。首先是他的文章內(nèi)容扎實,極具史料價值。在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里,他工作生活在蘇州、上海這樣的人文薈萃之地,耳聞目睹了中國現(xiàn)代史上許許多多的重大事件,結(jié)交的又都是一時勝流,閱歷深廣,無人可比。他把自己親歷的人和事寫出來,很多事情是當事人向他親口敘述或給他的信札中所寫,堪稱獨家之秘。作者本人又是近現(xiàn)代許多文藝團體的成員,對上海文學藝術界的方方面面都耳熟能詳,他的文章文化史料尤其豐富,讀來如行山陰道上,美不勝收,仿佛一部現(xiàn)代文化史。

鄭逸梅又是一個學問淵博的文化老人,一生好學,孜孜不倦。又性喜收藏,紙帳銅瓶室中,圖書文物收藏極富。他一生筆耕不輟,將自己學習的心得體會發(fā)而為文,就處處顯智慧、見學問。舉凡詩文詞曲、書法篆刻、音樂繪畫、戲曲電影,都有文章涉及,讀后使人博聞多識。

小品文字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要素,就是要趣味盎然,使人讀來輕松愉快,在益智的同時達到休閑的效果,鄭文就是這方面的典范之作。他的文章范圍極廣,如他在《逸梅隨筆·前言》中所說:“我寫的這些作品,有談人物掌故的,有談書畫典籍的,有談簡札柬帖的,有談名勝古跡的,有談園林花木的,以及風俗習尚、飲食嗜好、人壽頤養(yǎng)、戲曲電影等,涉及面和發(fā)表面較為廣泛”。在他所寫的這些題材本身就足夠引人入勝,何況他又將趣味性貫串在這些方面文章的始終,滲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間。所寫多為軼聞趣事,客觀敘述,娓娓道來,從不板面孔說教,讀來輕松自如,使人神旺心舒。

《世說新語》是中國筆記文的典范,能以簡約冷峻的只言片語寫出人物的性格。鄭逸梅的文章完全繼承了《世說新語》這方面的特點。首先是文字簡約明快,不繁冗拖沓。他素有“補白大王”之稱,這就反映出他寫作以短文為主的特點。他用繁潔精煉的語言,短小整飭的篇幅,寫出文化生活的點點滴滴。短文比長文難寫,短小而內(nèi)容充實的短文尤其難寫。鄭文如《世說》文章一樣,寫人物善于“畫眼睛”,一二句話展示靈魂,盡現(xiàn)精神。敘事則截取橫斷面,納須彌于芥子,一滴水現(xiàn)大千世界。狀物抓根本特點,要言不煩,絕不做無謂的鋪排渲染??傊嵰菝返奈恼驴梢允谷嗽谳p松閱讀中廣見聞、長知識、資談助,兼得消閑破悶之趣。

有鑒于此,我們精選了鄭逸梅寫人物、談掌故、品藝事、話圖書的文章四百余篇,擷英采華,編成這部《鄭逸梅美文類編》。共分人物編、書話編、掌故編、藝事編四輯。所選皆為鄭文精粹,而又以類相從,可以合而觀之,也可性有偏嗜,各取所好,一編在手,盡享快樂閱讀的陶然之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