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秋天的況味

經(jīng)典散文讀本 作者:采桑子 主編


秋天的況味

林語堂

秋天的黃昏,一人獨(dú)坐在沙發(fā)上抽煙,看煙頭白灰之下露出紅光,微微透露出暖氣,心頭的情緒便跟著那藍(lán)煙繚繞而上,一樣的輕松,一樣的自由。不轉(zhuǎn)眼繚煙變成縷縷的細(xì)絲,慢慢不見了,而那時,心上的情緒也跟著消沉于大千世界,所以也不講那時的情緒,而只講那時的情緒的況味。待要再劃一根洋火,再點(diǎn)起那已點(diǎn)過三四次的雪茄,卻因白灰已積得太多,點(diǎn)不著,乃輕輕的一彈,煙灰靜悄悄地落在銅爐上,其靜寂如同我此時用毛筆寫在宣紙上一樣,一點(diǎn)的聲息也沒有。于是再點(diǎn)起來,一口一口地吞云吐霧,香氣撲鼻,宛如偎紅倚翠溫香在抱的情調(diào)。于是想到煙,想到這煙一股溫煦的熱氣,想到室中繚繞暗淡的煙霞,想到秋天的意味。這時才想起,向來詩文上秋的含義,并不是這樣的,使人聯(lián)想的是蕭殺,是凄涼,是秋扇,是紅葉,是荒林,是萋草。然而秋確有另一意味,沒有春天的陽氣勃勃,也沒有夏天的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之全入于枯槁凋零。我所愛的是秋林古氣磅礴氣象。有人以老氣橫秋罵人,可見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時中,我于秋是有偏愛的,所以不妨說說。秋是代表成熟,對于春天之明媚嬌艷,夏日之茂密濃深,都是過來人,不足為奇了,所以其色淡,葉多黃,有古色蒼蘢之慨,不單以蔥翠爭榮了。這是我所謂秋的意味。大概我所愛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時暄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桂花皎潔,也未陷入凜冽蕭瑟?dú)鈶B(tài),這是最值得賞樂的。那時的溫和,如我煙上的紅灰,只是一股熏爇的溫香罷了?;蛉缥娜艘雅琶撓鹿P驚人的格調(diào),而漸趨純熟練達(dá),宏毅堅實(shí),其文讀來有深長意味。這就是莊子所謂“正得秋而萬寶成”結(jié)實(shí)的意義。在人生上最享樂的就是這一類的事。比如酒以醇以老為佳。煙也有和烈之辨。雪茄之佳者,遠(yuǎn)勝于香煙,因其味較和。倘是燒得得法,慢慢地吸完一支,看那紅光炙發(fā),有無窮的意味。鴉片吾不知,然看見人在煙燈上燒,聽那微微畢剝的聲音,也覺得有一種詩意。大概凡是古老、純熟、熏黃、熟練的事物,都使我得到同樣的愉快。如一只熏黑的陶鍋在烘爐上用慢火燉豬肉時所發(fā)出的鍋中徐吟的聲調(diào),是使我感到同觀人燒大煙一樣的興趣。或如一本用過二十年而尚未破爛的字典,或是一張用了半世的書桌,或如看見街上一塊熏黑了老氣橫秋的招牌,或是看見書法大家蒼勁雄深的筆跡,都令人有相同的快樂,人生世上如歲月之有四時,必須要經(jīng)過這純熟時期,如女人發(fā)育健全遭遇安順的,亦必有一時徐娘半老的風(fēng)韻,為二八佳人所絕不可及者。使我最佩服的是鄧肯的佳句:“世人只會吟詠春天與戀愛,真無道理。須知秋天的景色,更華麗,更恢奇,而秋天的快樂有萬倍的雄壯、驚奇、瑰麗。我真可憐那些婦女識見褊狹,使她們錯過愛之秋天的宏大的贈賜?!比羿嚳险?,可謂識趣之人。

一九四一年一月

◎文章品讀

林語堂對秋有著非常的偏愛,從這篇《秋天的況味》可見一斑。

歷來文人墨客傷春悲秋,往往于黃昏落日時黯然神傷。而林語堂的行文,則描摹出了另一番寧靜深遠(yuǎn)的秋致。

“秋天的黃昏,一人獨(dú)坐在沙發(fā)上抽煙”,優(yōu)雅的雪茄在手,人的思緒也如那縹緲的煙霧蕩漾開來。由此,作者想到了“秋”。在對秋進(jìn)行描寫時,作者沒有從自然景物著手,而是另辟蹊徑,著重“況味”。他將秋比作“過來人”,比作“煙上的紅灰”,比作醇釀的老酒,這還不夠,雪茄、鴉片甚至是一只陶鍋在烘爐上用慢火燉豬肉時發(fā)出的聲調(diào)都有著濃濃的意味。這諸多的比喻,都是作者用來傳遞秋天“況味”的道具、媒介。當(dāng)人們細(xì)品蘊(yùn)含其中的豐厚與醇美時,就不由自主地進(jìn)入了作者巧妙營造的秋的境界中了。

文中還引用了莊子的話:“正得秋而萬寶成?!边@是作者所信奉的至理名言。在許多人的生命里,秋成了衰落、不堪重負(fù)的季節(jié),步履蒼涼。而一旦深悟其道,那么再去品讀秋,人們體會到的將是一種人生之秋的壯美,是本該賦予生命的一份厚重底蘊(yùn)。

·作者簡介·

林語堂(1895~1976年)原名和樂,后改玉堂,又改語堂。福建龍溪縣人?,F(xiàn)代著名散文家、小說家。1912年入上海圣約翰大學(xué),畢業(yè)后在清華大學(xué)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學(xué)攻讀文學(xué),1922年獲文學(xué)碩士學(xué)位。同年轉(zhuǎn)赴德國萊比錫大學(xué),專攻語言學(xué)。1923年獲博士學(xué)位后回國。歷任北京大學(xué)教授、北京女子師范大學(xué)教務(wù)長和英文系主任。曾是魯迅主持的《語絲》撰稿人。1926年任廈門大學(xué)文科主任,次年到國民黨武漢政府外交部任外文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chuàng)辦《人間世》,1935年創(chuàng)辦《宇宙風(fēng)》,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diào)”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云》、《風(fēng)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抗戰(zhàn)開始后,曾一度回國到重慶講學(xué)。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xué)。1952年在美國與人創(chuàng)辦《天風(fēng)》雜志。1966年定居臺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xué)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病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