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譯者序

股票作手回憶錄 作者:埃德溫.利非弗 著


譯者序

世界證券市場已有幾百年的發(fā)展歷史,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于1602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落成;英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于1773年在“喬納森咖啡館”成立,即現(xiàn)在的倫敦證券交易所;美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所于1790年在費城建立,1817年成立紐約證券交易會,1863年更名為紐約證券交易所,便是全球著名的“紐交所”。在此期間,世界各國的證券交易所規(guī)模都在不斷擴大,行業(yè)準則也在不斷規(guī)范化。

尤其在20世紀初,資本市場從自由競爭過渡為壟斷階段,股票證券以其獨特的資金獲取形式,有效地促進了資本市場的原始積累,已完全適應了壟斷經(jīng)濟;同時股票證券市場自身也獲得了高速發(fā)展,股份制企業(yè)與公司數(shù)量急劇增加。然而1929年的全球經(jīng)濟危機先兆是大盤波動劇烈,股票價格暴跌,證券經(jīng)營機構銳減,于是經(jīng)濟開始蕭條,持續(xù)到1932年下半年,直至“二戰(zhàn)”后全球經(jīng)濟復蘇時才再次活躍起來。

股票證券市場具有無限的發(fā)展?jié)摿?,它將傳統(tǒng)意義上的“產(chǎn)品”變成現(xiàn)代概念中的“商品”,充分調(diào)動出資人的投資熱情,明晰了股權分配方案,可兼并收購,能優(yōu)勝劣汰,促進科技革新,推動經(jīng)濟模式更新?lián)Q代,為資本運作提供了無限空間。盡管股票是虛擬資本,但它卻擁有無可比擬的資本魔方,大大彌補了實體經(jīng)濟市場的缺憾。事實上,對它的解讀越深,經(jīng)濟發(fā)展越快速,理解越透,經(jīng)濟革新則越超前。

這本書的作者杰西·利弗莫爾正是在此背景之下,創(chuàng)作了這樣一本以第一人稱講述自己與股票之間多年“愛恨情仇”的回憶錄。在經(jīng)歷了世界證券市場的種種波折之后,沉浮于驚濤駭浪中的他進行了一場回憶與反思:從最初相見時的忐忑不安,到賺第一桶金的欣喜若狂,再到股指橫盤時的憂心忡忡,最后到終于撥開股市迷霧之后的淡然自若……探索股市奧秘的這一路,他走得艱辛不易,同時也找到了人生樂趣與生命價值。

杰西·利弗莫爾是美國股票史上最為知名的傳奇人物。他天賦異稟,14歲與人湊了5美元進場,15歲賺到1000美元;21歲賺到1萬美元;24歲賺到5萬美元;29歲身價百萬美元;30歲身價300萬美元;52歲身價1億美元??梢哉f曠古絕今、絕無僅有?!都~約時報》在1999年進行了一次投票,他當選為“百年美股第一人”。美國歷代的股神,包括格雷厄姆、巴菲特、索羅斯、彼得林奇等都受其影響。本書作者利弗莫爾毫無保留地講述了自己的生平和投資思維。即使在8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適用。

在講述自我經(jīng)歷時,杰西·利弗莫爾很好地詮釋了股票市場中的那句俗語:“耐不住寂寞,拿不住鈔票?!惫善敝允谷伺d奮,甚至讓人談股色變,是因它承受太多市場的云譎波詭、太多政策的風云變幻……行走在炒股這條路上,他體驗到了患得患失與孤獨寂寞并存的心情,畢竟炒股者一時勝者為王,下一刻也許就無法掌控市場。然而,股票這條路,卻也給他帶來了溫情與希望。繁華落盡,寂寞如雪消融之后,拿利刃在股海劈出的道路,讓他走向勝利之巔。

而最為珍貴的是,杰西·利弗莫爾始終是誠摯的,在真實的描述、自我心理剖析、設身處地的情境之中,讓讀者身臨其境,與作者共同經(jīng)歷股票市場的風云變幻,體會相似的心有余悸。他的分享無疑是撕開自己的傷口,給他人忠告。

任何成功者在到達彼岸之前,都曾有過一段霧靄沉沉的迷茫期,那種漂浮不定的感覺如同航行在大海上的一葉扁舟,孤獨的舵手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不知前方是暗礁密布還是云開霧散?;蛟S對于許多人來說,那些在電子屏上跳動的數(shù)字并沒有溫度,可對于某些人來說,它卻是漲跌的重要符號,是終生追逐的一種經(jīng)濟理念與人生執(zhí)著。本書不僅在于教人們?nèi)绾纬垂少嶅X,還教人們?nèi)绾问刈∵@樣的執(zhí)著,它將使人們重新認識股票!

愿這本啟示性書籍,為股票作手們點燃一盞希望的燈塔。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