éric Rohmer
埃里克·侯麥(1920-2010)
本名莫里斯·謝赫,小說家、影評人、國際電影大師、法國新浪潮電影代表人物。學(xué)生時(shí)代主修古典文學(xué),1942年起擔(dān)任文學(xué)教授,1957—1963年在影響力深遠(yuǎn)的《電影手冊》雜志擔(dān)任主編。
侯麥的電影充滿濃厚的文學(xué)和哲學(xué)味道,以及對人生的細(xì)微捕捉,主要有“道德故事”系列、“喜劇與諺語”系列、“四季故事”系列等。
侯麥曾形容自己的電影在于“思想而非動作”,關(guān)切的“不是人們做些什么,而是他們在做這些事情時(shí)心中的想法”。1983年,侯麥憑借《沙灘上的寶蓮》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導(dǎo)演銀熊獎(jiǎng)”;1986年,以《綠光》一片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最高榮譽(yù)“最佳影片金獅獎(jiǎng)”及國際影評人費(fèi)比西獎(jiǎng);2001年,獲頒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終身成就金獅獎(jiǎng)”。
Antoine de Baecque
安托萬·德·巴克
法國影評人,藝術(shù)史、電影史學(xué)者,曾任法國《電影手冊》雜志主編、法國電影資料館館長、法國《解放報(bào)》文化版主編。他也是著作頗豐的文化史、電影史研究者,曾出版《電影手冊:一本雜志的歷史》《特呂弗傳》《戈達(dá)爾傳》以及多部關(guān)于法國新浪潮的著作。
No?l Herpe
諾爾·艾柏
法國電影史學(xué)家、電影評論家,巴黎第八大學(xué)教授,曾出版多部論述埃里克·侯麥、薩卡·圭特瑞、雷內(nèi)·克萊爾的著作。2009年導(dǎo)演個(gè)人第一部電影——《這就是人》。
·謝赫的親人們·

雷內(nèi)·謝赫和莫里斯·謝赫,1930年左右(coll.Thérès Schérer)

莫里斯·謝赫和雷內(nèi)·謝赫,1935年左右(coll.Thérès Schérer)

雷內(nèi)·謝赫,莫里斯·謝赫作,1942年(IMEC)

苔蕾絲·謝赫和莫里斯·謝赫,1960年左右(coll.Thérès Schérer)

莫里斯·謝赫,1970年左右(coll.Thérès Schérer)

洛朗·謝赫、莫里斯·謝赫和丹尼·謝赫,1980年左右(coll.Thérès Schérer)
·教書先生謝赫·

莫里斯·謝赫和他的學(xué)生們,1952年左右(IMEC)

讓·杜歇、埃里克·侯麥和讓·羅伊,1975年左右(IMEC)

埃里克·侯麥,1980年左右(IMEC)

埃里克·侯麥,1970年左右(IMEC)
·電影工作者侯麥·

埃里克·侯麥和他的演員們,拍攝《兩個(gè)小淑女》,1952年(IMEC)

杰斯·哈恩和埃里克·侯麥,拍攝《獅子星座》,1959年(IMEC)
·“四個(gè)道德故事”·

埃里克·侯麥和涅斯托·阿爾曼德羅,拍攝《慕德家一夜》,1968年(IMEC)

《女收藏家》的媒體材料,1967年(IMEC)

勞倫斯·莫娜甘和碧翠絲·羅曼德,籌備《克萊爾的膝蓋》,1970年(IMEC)

碧翠絲·羅曼德和埃里克·侯麥,拍攝《午后之愛》,1972年(IMEC)
·《O侯爵夫人》·

涅斯托·阿爾曼德羅、瑪格麗特·梅內(nèi)戈和埃里克·侯麥,拍攝《O侯爵夫人》,1975年(IMEC)

埃迪特·克萊韋和埃里克·侯麥,拍攝《O侯爵夫人》,1975年(IMEC)

瑪麗—克里斯汀·巴勞特和埃里克·侯麥,《O侯爵夫人》后期配音,1976年(IMEC)
·《帕西法爾》·

《帕西法爾》的布景,埃里克·侯麥作,1978年(IMEC)

埃里克·侯麥、馬克·艾勞德和杰拉爾·法爾科內(nèi)蒂,拍攝《帕西法爾》,1979年(IMEC)

塞西爾·德庫吉和埃里克·侯麥,拍攝《帕西法爾》,1979年(IMEC)

埃里克·侯麥、馬克桑斯·拉里厄和黛博拉·內(nèi)森,1978年(IMEC)
·1980年代·

埃里克·侯麥在電影《圣女過道》中,1981年(IMEC)

羅塞特和埃里克·侯麥,拍攝《羅塞特尋找房間》,1986年(IMEC)
·“喜劇與諺語”·

《飛行員的妻子》海報(bào)草稿,埃里克·侯麥作,1981年(IMEC)

蘇菲·雷諾阿在《好姻緣》中,埃里克·侯麥作,1981年(IMEC)

帕斯卡·格里高利、阿萊利·多貝索和埃里克·侯麥,籌備《沙灘上的寶蓮》,1982年(IMEC)
·回歸歷史·

埃里克·侯麥給法國國家圖書館的請求信,2003年(IMEC)

斯蒂芬妮·克雷恩考爾,籌備《阿斯特蕾與塞拉東的愛情》,埃里克·侯麥攝,2006年(IMEC)

埃里克·侯麥和貝莎蓓·德雷福斯,拍攝《阿斯特蕾與塞拉東的愛情》,2006年(IM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