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兄愛弟悌,共同成長
在中央大學期間,韓德培不僅自己自力更生,通過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在南京站穩(wěn)了腳跟,還在自己的家庭無力支持兩個弟弟學習深造時,于韓氏三兄弟中承擔起了身為長兄的責任,無私地關愛和幫助自己的二弟韓德溥、三弟韓德馨。最終三兄弟都出人頭地,演繹了“兄愛弟悌”的感人故事。
在中央大學讀書期間,有一年暑假韓德培回如皋老家,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三弟韓德馨竟然病得連路都走不了了。韓家“胡子爹爹”韓大興老人早在韓德培就讀浙江大學時就去世了,而自己的父親仍是一如既往地不管世事。為了能更好地照顧生病的三弟,韓德培干脆就在暑期結束時將三弟帶到了南京。韓德馨病好后,韓德培又將他送到了中央大學附屬實驗中學,由自己供養(yǎng)三弟在南京讀書。當時的中央大學實驗中學可以說是一所“貴族”學校,連學生的校服都是黃呢子所制,學費頗高。韓德培自己連早飯都舍不得吃,硬撐著也要讓自己的弟弟接受第一流的教育。韓德馨也不孚自己兄長所望,于中大實驗中學畢業(yè)后,考取了抗戰(zhàn)時期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在重慶組建的西南聯(lián)大,后又留學美國,并于1950年從密歇根大學研究院畢業(yè)歸國。韓德馨先生最終成為一名著名的煤田地質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新中國建國后,韓德馨創(chuàng)建和領導了我國第一個煤田地質系,擔任中國礦業(yè)大學教授、礦大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他參與了新中國許多大型煤礦(區(qū))的開發(fā)設計論證,以及重要煤田地質報告的評議審查,指導并積極參與了全國及江南九省的煤田預測。因此韓德培不僅自己為中國法學研究和法學教育事業(y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還為新中國培養(yǎng)、貢獻了一位煤田地質學的巨擘。
不僅是三弟,在韓德培將韓德馨送入中央大學實驗中學不久,二弟韓德溥又尾隨而至到了南京。原來,韓德溥先是被在泰州寺廟任方丈的舅舅送到了蘇北的一個小縣城學生意、站柜臺,并答應他出師后資助他自己開個商店。但看到自己的大哥和三弟都習文不從商,大哥更是考上了當時最好的大學,韓德溥不禁也動了棄商讀書的念頭,于是也直接找到了大哥韓德培。但韓德培在供養(yǎng)三弟讀書以后,實在是再無余力負擔另一位學生的學費??紤]到二弟的中文不錯,在和韓德溥商議之后,韓德培通過熟人介紹二弟去考正中書局的練習生。正中書局在當時也是赫赫有名的機構,由國民黨黨魁陳立夫于1931年創(chuàng)立于南京。1933年陳立夫將正中書局的全部資產捐獻給了國民黨,使得正中書局變成了一家隸屬于國民黨中央的國民黨黨營出版機構。在國民黨中央的大力支持和擴充之下,正中書局發(fā)展迅速,成為當時全國出版界的六大書局之一。韓德溥也是異常聰明,雖然沒有英文基礎,但是經過大哥韓德培一段時間的補習后,居然順利通過了正中書局的考試。后來韓德溥又通過自己的努力,向自己的兄長看齊,在正中書局由練習生做到了書局一份教育雜志《教與學》的主編,經常發(fā)表一些署名文章。韓德溥還出版過幾本書,比如作為當時“抗戰(zhàn)常識講話”系列叢書的一種,于1938年通過正中書局出版了作為“抗戰(zhàn)常識講話”系列之二的《戰(zhàn)時國民義務》全七冊,為當時的全民抗戰(zhàn)貢獻自己的力量(14);1947年還通過正中書局出版過一本故事集《仁愛的故事》,宣揚中華民族仁愛、樂善、無私互助、誠信等正能量精神。因此韓德溥在出版界也算小有名氣,占有一席之地??上У氖窃凇拔幕蟾锩逼陂g,韓德溥遭受了迫害,因無法忍受不公正的待遇最終抑郁而亡,未能得享遐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