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問靈魂
有人問我,最喜歡誰的散文。我說,當(dāng)然是張承志的。張承志的散文里,又?jǐn)?shù)《清潔的精神》。讀它的時候,曾從心里涌出一陣陣欲哭無淚的痛。那其實是去年的事情了。最近,北京某出版社擬出一本“散文家喜歡的散文”之類的書,約我推薦一篇,還要寫一篇讀后,我便又想起它來。
我知道我的思想以及我的文字,都無法靠近《清潔的精神》,但我相信我至少讀懂了它,并且可以以我自己的方式,表述我讀它時的心情和我對它的敬仰。
曾聽文學(xué)圈內(nèi)的人說,張承志“瘋”了。讀他的這篇散文才明白,他的確進(jìn)入一種瘋狂狀態(tài),然而這是一種因為孤獨因為先知因為善和悲憐而自己選擇的境界。我認(rèn)為這絕對是一種境界,并且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達(dá)到的境界。有人說是宗教帶他走進(jìn)瘋狂,我卻覺得首先是他的思想已經(jīng)瘋狂才使他走進(jìn)宗教,以為哲合忍耶才是他最安全的歸宿??傊炎约航唤o了世界最美最潔的那一極,代價就是把自己徹底撕裂,然后為世俗所不容,成為一個流浪的智者。
我始終感動他的那種英雄意識。他是懷著責(zé)任,懷著感傷和憂憤,像布道傳教那樣,向我們散發(fā)一種純粹的精神。那幾乎被我們遺忘的經(jīng)典。我相信所有的人都能覺知他寫的是什么。對于“潔”,我們熟知它的定義,只是對它的理解有些呆板,有些陌生,有些距離。當(dāng)張承志把那一個個陳舊的故事用考古的目光聯(lián)綴起來,關(guān)于“潔”的深意便栩栩如生咄咄逼人了。然而盡管心虛,盡管尷尬,乃至想拒絕,但我們只能按張氏思路行走。
如今的作家能像張氏這樣敘述思想并這樣情真意切的不很多。如今的作家大都舍不得“瘋”,因此也只是個作家而已。張肯定是“瘋”了,但他因此而成為真正的作家。讀《清潔的精神》,我不敢再看自己的那些被稱為散文的文字。它的膚淺,它的不關(guān)痛癢,它那種令人不能容忍的小里小氣小情小調(diào),讓我直出冷汗。好在我已經(jīng)意識到這一點,我曾在一篇文字里表示過——我不想寫很多的散文,因為人一生寫不出很多真正好的散文。現(xiàn)在我的這個念頭更加強(qiáng)烈,更加堅定。在此后一個相當(dāng)長的時間里,我將不再湊“散文走俏,女性散文更走俏”的熱鬧,沉靜下來,像張承志讀箕山讀《史記》那樣,讀一些有用的書和精神,寫,也要寫一些真正屬于文學(xué)并且敢于大膽拷問心靈的東西,即使在紛亂浮躁的世俗之中,也能保有一顆清潔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