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兩個月亮 作者:徐志摩


前言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寧硤石鎮(zhèn)人,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中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人物。

徐志摩出身于海寧硤石鎮(zhèn)一個富裕的封建工商家庭,少時先后在家塾和家鄉(xiāng)的新式學堂——硤石開智學堂接受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國學基礎。15歲時離開家鄉(xiāng)來到杭州,進入杭州府中(后更名為杭州第一中學),學業(yè)突出,并對文學、科學都產生了興趣。1915年,徐志摩從杭州府中畢業(yè)后,赴上海浸信會學院暨神學院(滬江大學前身)讀書,一年后轉入天津北洋大學攻讀法科預科。1917年,北洋大學法科并入北京大學,徐志摩也隨著轉入北大就讀。這段在外求學的經歷,擴大了徐志摩的視野,讓他結識了很多當時的學界名宿,他拜梁啟超為師并深受其影響。

1918年,徐志摩赴美國克拉克大學留學,但他并未按照父親的意愿學習銀行學,而是進了歷史系。獲學士學位后又轉入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1920年,因受到英國哲學家羅素的吸引,徐志摩放棄了博士學位,毅然離美赴英。雖然未能實現(xiàn)跟隨羅素學習的心愿,他卻在英國作家狄更生的推薦下,進入了劍橋大學。劍橋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西方教育的熏陶,以及歐洲浪漫主義、唯美派詩人的影響,觸發(fā)了徐志摩創(chuàng)作的欲望,他開始創(chuàng)作新詩。

1922年,徐志摩回國,陸續(xù)發(fā)表了大量新詩、散文翻譯作品。他與胡適、聞一多、饒孟侃等人創(chuàng)辦新月社,主編《晨報》副刊《詩鐫》,積極嘗試新詩的實踐和對新詩理論的探索,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詩歌流派“新月派”。此后,他們又創(chuàng)辦新月書店、《新月》雜志等,對新詩創(chuàng)作做了很多試驗和探索。

徐志摩生前出版過三本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和《猛虎集》。1931年罹難后,陳夢家將他的遺稿編成詩集《云游》。作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徐志摩的詩有鮮明獨特的風格:字句清麗,韻律諧和,意境優(yōu)美,想象豐富。他講究格律,又不拘泥于格律,在多變的形式與靈活的音律中尋求詩歌表現(xiàn)的多樣性。在詩中,他是個理想主義者,茅盾曾說:“我以為志摩的許多披著戀愛外衣的詩不能夠把它當作單純的情詩看的;透過那戀愛的外衣,有他的那個對于人生的單純信仰?!?/p>

本詩集選編了徐志摩詩歌創(chuàng)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他的詩里,西方的生活場景與東方的情緒相互交染,在紙上凝成一個個優(yōu)美的音符。在這些情愛與哲思背后,透露出的是他對生活的熱情、對理想的堅持。透過他的詩,我們不僅能看到柔情與向往,也能感受到一股生命的力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