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筆從戎
【釋義】戎:指軍隊。從戎:參軍。棄文從軍。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班超傳》。
班超,是西漢著名史學家班彪的小兒子,《漢書》的編撰者班固的弟弟。他從小胸懷大志,雖然不注意修飾外表,不拘細節(jié),但很孝順長輩,常常在家干粗活、累活。他擅長辯論,并且閱讀過各種圖書和典籍。
漢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班固被召到京城洛陽做官,30歲的班超與母親隨同前往。由于家境貧寒,他經(jīng)常替官府抄寫書籍,以取得一些收入。
時間久了,班超對整天抄抄寫寫非常厭煩,覺得長期干這種事沒有出息,生活枯燥無味。一天,他正在埋頭抄書,突然心有所感,把筆一扔,感嘆地說:
“大丈夫應該有雄才大略,應當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到西域去建功立業(yè),取得高官厚祿,怎么能老是這樣埋頭在筆硯之間抄書呢!”
同他一起抄書的人聽他說這話都不以為然,譏笑他是異想天開。班超義正辭嚴地說:
“你們這些庸碌無為的小人,怎么能理解壯士的志向呢?”
不久,班超參加了軍隊。他作戰(zhàn)英勇,身先士卒,不斷得到升遷,終于成了東漢的名將。
后來,漢明帝又讓班超出使西域。在多次出使西域的過程中,他只帶著數(shù)十個隨從,憑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克服了重重困難,為加強漢朝和西域各國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聯(lián)系,作出了重要貢獻,他的英名永傳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