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guān)于純樸的對話

大道和小道 作者:刀爾登 著


關(guān)于純樸的對話


甲:這次旅行中的故事,我已經(jīng)向你講了一些。還有兩件事,分別發(fā)生在兩個山村,是我感觸很深的。

乙:愿聞其詳。

甲:有一天,我們從公路上望見對面山坡上有個小村莊,石頭砌的房屋,高大的老樹,遠(yuǎn)遠(yuǎn)看去也賞心悅目。有條修得很平整的岔路通向那里,我們便過去瀏覽。消磨了愉快的一個小時,待離開時,司機(jī)不小心壓死了一只小雞。我們準(zhǔn)備賠償,但那雞的主人,說出了一個駭人聽聞的價錢——在我看來,足夠買兩只成年的鳳凰了。剛剛爭執(zhí)幾句,我們已經(jīng)處于半個村莊的圍攻中了,許多人扛著鋤把趕來,女人們激動地叫嚷,幾個半大孩子舉著石塊做出砸車的姿態(tài),村官一邊假意相勸,一邊說著各種威脅言語。我印象尤深的,是一位半小時前還笑容滿面的年輕母親,這會兒抱著孩子,冷冷地看著我們,仿佛我們倒是一群強(qiáng)盜。最后我們只好向這個不可理喻的村莊認(rèn)輸。你說,還有比這更野蠻的事嗎?

乙:這確實不大好。

甲:這是頂敗壞心情的。不過兩天后,我們又有截然相反的發(fā)現(xiàn)。路上貪看景色,到了月出東山,離計劃中的宿處還遠(yuǎn)得很,而這段路坎坷難行,在白天尚可小心通過,夜里行車,就有點危險了。正慌張時,看見了溫暖的燈光,便趕過去,來到另一個小山村。我們的用意,是想向村民討些熱水,或請他們幫我們加熱一些食物,因為我們中間的一個人胃痛,不能再吃涼的東西了。至于過夜,我們是可以在車?yán)餃惡弦幌碌?。結(jié)果是,我們被請到屋里,面前有熱騰騰的食物,酒,熱情的主人;我們愉快地交談、歡笑,晚上便睡在溫暖的床榻上。次日早上離開時,雙方都有些不舍呢。你說,還有比這更純樸的地方嗎?

乙:你們的運(yùn)氣真好。但為什么要形容其為純樸呢?

甲:這里我說的“純樸”,指的不是個人的某種心靈狀態(tài)——純樸當(dāng)然是一種心靈狀態(tài),但那不是我今天的感想所在——我說的是一種風(fēng)俗。在這樣的風(fēng)俗中,人們彼此的善意還未被欺詐和背叛掃蕩無遺,互相的信任還未被復(fù)雜的政治或法律制度割裂、粉碎,利益的計算自然也有,但不至于統(tǒng)治一切,而紛繁混亂的經(jīng)驗還沒有使簡單的心靈完全迷惑。

乙:這是贊美,還是牢騷?甲:非得作這種區(qū)別嗎?

乙:我要贊嘆你的用心,不過又有些疑問。你的故事,讓我想起兩句唐詩:“緣岡入澗投田家,主人舂米為夜食?!边@確是每個旅人的夢想。行者背井離鄉(xiāng),置自己于陌生的處境,還有比熱情的招待更溫暖人心的嗎?


甲:是啊。

乙:但我們怎么知道,主人的招待,是出于純樸的好客心呢?他也許希望一些信息的交換,他也許干脆就是個傻瓜,或者,他也許習(xí)慣于懼怕來自外界的權(quán)力。我們何以知道,他臉上的笑容是真誠的呢?比如寫下那兩句詩的張籍,是個身份高高在上的人,還帶著僮仆呢,“主人舂米為夜食”,何以一定是純樸行為呢?

甲:在我說的事情中,你設(shè)想的這些因素并不存在。

乙:這個我相信。我不明白的是,熱情的招待,為什么在你心中激起的是贊美與感謝之情,而不是慚愧和不安?比如說,你在城市里,大概每天都會見到處境窘迫的外鄉(xiāng)人,特別是農(nóng)民,有幾次你把他們請到自己的家中呢?你碰到一個風(fēng)塵仆仆的男人,行李沉重,一手牽著個孩子,向你問路,有幾回,你主動詢問他們是否用過午飯呢?

甲:我特別不喜歡這種反唇相譏的說話。就算我是個十惡不赦的人,我的意見也不因此減色。

乙:是的,我只是想指出你的觀念中某種自相矛盾之處。你贊美的是一種你以及你的朋友們——自己絕不想去嘗試的生活方式,你們享受著現(xiàn)代文明的所有好處,卻希望別人保留一定程度的原始,供你們觀賞,在恰當(dāng)?shù)臅r候激發(fā)你們的高尚感嘆?!把酝毒衾锎?,來泛野人船”,有點高高在上吧。

甲:這個批評有點過分了。雖不能至,心向往之,難道是該責(zé)備的嗎?還有,誰說現(xiàn)代生活方式就一定要付出某些不良代價


呢,從別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方式那里,獲得改進(jìn)的啟迪,難道不是積極的態(tài)度?

乙:如果僅僅是知行的矛盾,我就不會提起了。我懷疑的是所謂純樸的風(fēng)俗,會不會只是我們對事物的片面觀察所生的概念。比如說,只看見某種生活的安康,沒看見它的苦難,只看見人們安于現(xiàn)狀,沒看見他們并沒有充分的機(jī)會來選擇生活方式。

甲:我想起來了,你是不相信有黃金時代的。

乙:我請你回憶我們一起訪問過的某個地方。第一次去時所見到的,美麗、安寧,像田園詩里描述的一樣;十年后再去時,混亂、人心隔閡,房子拆了建,建了拆,我們便感嘆那里被我們所代表的生活方式污染了——然而同時,他們的生活,在物質(zhì)方面,確是改善了。這是他們的選擇。據(jù)我所知,人們在有機(jī)會時,都是這樣選擇的,要電冰箱,不要所謂的純樸。

甲:如果事情真是如此簡單就好了。

乙:是啊,比如說,你是否想到,你的兩個故事,其實可以是一個故事,你們進(jìn)入的兩個村莊,可能是同一個村莊。

甲:我有點糊涂了。

乙:我的意思是說,你們遇到的好客的村莊,與心懷敵意、排外的村莊,可以是同一個村莊,也就是說,一個村莊的人,在遇到某一些事情時,可以是樂于助人的、“純樸”的、高尚的;在遇到另一些事情時,又會是不可理喻、氣勢洶洶、野蠻而毫無道德感的。


甲:你接著說。

乙:純樸有兩種,一種可稱為開明的純樸,另一種不妨叫作封閉的純樸。后一種的最根本原因,是經(jīng)驗的稀少,前一種相反,只有擁有豐富的經(jīng)驗,然后有所超越,以簡馭繁,才有望達(dá)到。這里說的是個人的心靈狀態(tài),至于風(fēng)俗的純樸,前一種據(jù)說在有的地方有部分的實現(xiàn),不過我行履有限,還沒有親眼見到過,后一種倒是見過不少,聽說過的則更多了。

因為缺少對外部事物的經(jīng)驗而保留的純樸,是脆弱的,特別是在新舊世界遭遇的時候。在歷史上,來自新世界或擁有更復(fù)雜豐富的政治和商業(yè)活動的世界的旅人,寫過無數(shù)的記錄,一半是贊美古老風(fēng)俗的純凈,口吻多如懷念過去的好日子,另一半是氣忿忿地譴責(zé)當(dāng)?shù)厝说囊靶U,這其中固然有成見造成的偏狹,理解力的失敗,或有為擴(kuò)張制造輿論的心思,但也不能否認(rèn),他們敘述的一些事情是真實的。在我們贊美其為純樸的風(fēng)俗中,明顯地有更多地依賴暴力、更少運(yùn)用理智的情況,至于幾乎沒有“人類”的概念,缺少自我管理的能力等,倒在其次了。

甲:你說的貌似成理,卻缺少分析。何況,我知道許多智力超群的人,都曾贊美簡單的生活方式。在我國從老子以降,例子多得不可勝舉,歐洲的情況我不太清楚,或許可以追溯到色諾芬,對文明的腐壞,也是心存戒惕。你也喜愛的蒙田,便專門寫過一篇文章,談?wù)撨@個話題。他說,我們把不合自己習(xí)慣的東西稱為野蠻,除去這個,在那荒野中的部落里,沒有什么是不開化的或


野蠻的;我們敗壞了自己的品質(zhì),這才是真正的野蠻,而大自然母親的創(chuàng)造總要勝過人工,野果一樣的“野蠻”,其品質(zhì)的美好是顯而易見的?!八麄儤O少受到人類思想的熏染,仍然接受十分原始的純樸,自然法則仍然對他們起著作用,他們?nèi)绱思儩崳覀儏s未能更早地了解他們,我們在這些部落上體察的事實,勝過一切臆想美好人生的虛言浮語,超過了哲學(xué)的想象與追求?!边@就是蒙田說的。

乙:那我也可以引用狄更斯,你也喜歡的作家。狄更斯說,如果我們能從“高尚的蠻人”學(xué)到什么,那就是要避免成為這樣的人;所謂“高尚的蠻人”,其美德是人們杜撰的,其福樂是我們的幻覺,其高尚更是胡說八道——我當(dāng)然也不很贊同狄更斯的激烈,只是借此來說,引用別人的話,意義當(dāng)在借用其出色的表達(dá),而不是借用其權(quán)威。蒙田對部落狀況的形容,出于自己的想象;他借此表達(dá)的理想,接近于當(dāng)代人說的原始主義,從古至今是強(qiáng)大的思潮,但我并不贊同。文明社會的腐化是有目共睹的現(xiàn)象,文明社會同時發(fā)生的欣欣向榮也是有目共睹的現(xiàn)象,是相信在我們的內(nèi)部蘊(yùn)有自我更新的意志和能力,還是把希望寄托于其他地方,比如更原始一些的組織形態(tài)或某種古老記憶,大概是分歧所在。一個哀嘆自己對事物的麻痹、被欲望折磨著的中年人,或許會說“還是當(dāng)孩子那時好啊”,但除非他不想長大,有辦法不長大,他遲早還會來到這個時刻,如果他是有勇氣的人,他會想辦法解決眼下的問題,而不是做些彼得·潘的夢。


那些你愿意用純樸來形容的小社會,最基本的結(jié)構(gòu)同更大規(guī)模的社會一樣。他們遲早也要面臨我們在這里天天面臨的問題,區(qū)別只在于,他們更加缺少準(zhǔn)備。我們經(jīng)歷過的一些痛苦,他們或還沒有經(jīng)歷,這并不使他們更加幸福,而只是更加脆弱;我們曾經(jīng)陷入的泥沼,他們也將陷入,多半會陷得更深,就像我們一開始那樣。你心目中的純樸社會,被不那么純樸的、廣大而先進(jìn)的外部世界包圍著,如果要對抗,他們是一點機(jī)會也沒有的,而所謂純樸這樣的概念,在我看來,只會鼓勵他們自高自大,發(fā)酵對外部世界的敵意,所以,與其贊美他們的古意盎然,不如大大方方地說,來吧,和我們一起墮落吧。

甲:真是美妙的呼喚。不過你的話暗含著這樣的主張,在不同的社會形式之間作出先進(jìn)與后進(jìn)之別,而在我看來,這只是自命先進(jìn)一方自己的粗暴看法。你們重視的禮樂,在別人耳中,未必有那么動聽。說到底,不同的人或社會重視的事物不同,這是千真萬確的。

乙:作為價值觀,也許是粗暴的;作為歷史觀,未必是粗暴的。

甲:咱們的討論使用的概念太多了?;氐竭@次旅行,我曾見到一位老太太,撐著拐杖,坐在房前的臺階上。同行的人中有一位暈車,在路邊嘔吐,老太太笑瞇瞇地瞧著,那樣子,好像一生中瞧過很多嘔吐的人。對比之下,我們的日常生活是非常不安定的,而且被動地卷入各種進(jìn)程,貌似有可選擇,其實身不由己。如果不談社會,只談個體的話,你也許會同意,當(dāng)代的生活方式對個


人的威脅太大了。要是沒有他山之石,比如古典著作,比如異態(tài)的生活方式,某些特殊的個人,我們幾乎沒有力量意識到自己的處境呢。如果四周沒有簡單的心靈,我們都不知道自己的貪婪呢。乙:謝天謝地,人類是貪婪的,不然,我們還都在純樸中無所事事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