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在北平上幼兒園和小學的日子

《儒藏》春秋:湯一介傳 作者:李娟娟 著


4.在北平上幼兒園和小學的日子

回到北平后,湯用彤教授決定送他4歲的兒子湯一介進幼兒園。應(yīng)該說在當年的北京城,幼兒園大多是為少數(shù)人開放的。而湯教授適時把自己的孩子送進幼兒園,一是源于湯家的實力,另外也可以看出,雖然平日里湯教授一向給子女一個“寬松自在”的空間。但在對子女接受教育的方面,還是比較重視的。

20世紀30年代,小學生湯一介與堂弟、家庭教師在中山公園。

湯一介在北平上幼兒園和小學的日子無憂無慮,這得益于湯用彤先生和湯夫人對孩子的悉心撫養(yǎng)和教育。身為北京大學教授的湯用彤雖然整日忙于工作和做學問,但他卻是湯家孩子眼中一個最有學問又最慈祥的好父親。平日里,工作繁忙的湯教授從不管教孩子,更不責罵孩子,但只要有時間,教授就一定會帶上他的兒女出去散步,逛公園,還給他們買好吃的。出身名門的湯夫人更是竭盡全力,全身心地照顧好孩子們的衣食住行。

輕松自由的生活環(huán)境塑造了湯一介率直、真誠的性格。成年后的湯一介不僅十分感念父母給了自己一個快樂的童年,更在自己子女的教育方面,也像父親湯用彤教授一樣,主張讓孩子有一個任意發(fā)展的空間。而湯一介的一雙兒女果然也是學習優(yōu)秀、事業(yè)有成。

世紀30年代,湯一介與大妹、小妹、堂弟等在北平緞庫胡同大院。

湯一介雖然對4歲以后曾經(jīng)上過的兩所幼兒園記憶不多,但卻留下了快樂美好的回憶。特別是在他后來去的東華門孔德幼兒園,除了高興地做游戲、畫畫和吃小點心外,湯一介最喜歡的就是唱歌,因為唱歌的聲音好聽。而且在時隔近80年后,晚年的湯一介仍然清楚記得當年他最喜歡唱的兒歌:“我們一同瞧瞧,我們一同瞧瞧,飛機來了,飛機來了,在天空中嗡嗡叫?!边@或許就是哲學家湯一介在兒時就已顯露出不同一般的智慧。

而東華門的孔德小學和育英小學同樣也帶給了湯一介“快樂無憂”的回憶,這其中有小學生湯一介因為討厭學習日文,和同學們一起在日文考試時將日語書藏在屁股底下大行作弊的趣事。也有體育成績出色的小學生湯一介拿到了立定跳遠第一名和50米、100米短跑第一名和第二名的高興事。當然還有更快樂的就是唱歌,小學生湯一介不僅是合唱團的優(yōu)秀一員,還代表學校去到電臺表演,這讓童年的湯一介著實風光了一把。

雖然湯一介曾“自我評價”小學時“表現(xiàn)平平”,但小學時的湯一介無疑是快樂的。只不過,小學生湯一介的六年級還沒有念完,由于抗戰(zhàn)爆發(fā),湯夫人就攜兒女離開北京奔赴云南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