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李白文化心理探微》是我讀到的青年教授廖悰的第二部學術(shù) 專著。
去年夏初,在一個不算偶然的場合,廖悰送了我他在2016年10月出版的專著《果報觀影響下的明清小說》。我很欣喜。因為我對中國古代小說沒有什么研究,而曾經(jīng)的教學涉及也不多,所以只是懷著欣喜快速地讀了一遍??墒?,就是這一讀,卻讓我更為欣喜,欣喜于廖悰雖然很年輕,卻結(jié)出了如此成熟的碩果;就是這一讀,也令我非常驚訝,驚訝于廖悰雖然很年輕,而研究能力卻是如此之強,學問功夫卻是如此之深。但是,讓我沒有想到的是,一個多月以后和廖悰又見面的時候,他拿出了一疊厚厚的打印稿要我為他的新著作序。這一下,我就不止是驚訝了,簡直就是震驚!—— 這才不到一年的時間,又是一部專著!可是,我一看“李白文化心理探微”這書名,心里就有點忐忑了。我雖然也算是研究李白的,但卻只不過是補苴罅漏而已,于“李白文化心理”更不曾專門探求,豈敢擔為序之任!然則,一者像我這樣一個虛長三四十歲的老者,能夠為青年學者做點什么當然是應(yīng)該的,有道是“君子成人之美”,我雖不敢以“君子”自詡,但于“成人之美”的古訓卻不敢忘;再者也為先睹為快的求知欲望所羈。推之難辭,更不能固辭,也就應(yīng)了。
果然,我獲益于《李白文化心理探微》匪淺。
二十多年前,我寫過一篇題為《李白政治眼界及治世才能之另一面觀察》的文章。這篇文章,無論是從當時還是現(xiàn)在來看,都可以說是說了點李白的“壞話”。目的當然不是要詆毀李白,而是想要使李白更真實一些,讓我們對他的研究也更實際、更真實一些。文章涉及李白的縱橫家思想和行為的問題,我只是簡單地認為,在李白所處的盛唐之世,“縱橫之學已不過是屠龍之技,廓落無所用之”,“可是李白當時卻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他不管歷史的變遷、社會的發(fā)展,對唐代社會、對開元天寶之世的政治缺乏必要和足夠的認識,雖然守縱橫之舊,抱任俠之殘,卻不能用縱橫學之權(quán)變‘審時度勢’‘因時制變’”,“難怪乎,他雖然‘十五好劍術(shù),遍干諸侯;三十成文章,歷抵卿相’,卻不免落得‘南徙莫從,北游失路’,徒然浩嘆‘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而廖悰著作中“李白縱橫家文化心理成因”一節(jié),卻從“無緣科舉”“青少年所受影響”“歷史文化影響”等角度做了全面的探究。尤其是追尋了“無緣科舉”對李白縱橫家文化心理形成的影響。李白是“絕嗣之家,難求譜牒”,“自國朝以來,漏于屬籍”,科舉入仕之門被阻絕,而要實現(xiàn)“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shù),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qū)大定,??h清一”的理想,縱橫干謁便成了無可選擇的途徑了。這樣去看待李白,去認識他的干謁求仕,無疑便客觀了許多,也公允了許多。對此,我對我文章的偏狹主觀就頗有些赧顏了。
在同一篇文章中,我又談到了李白“從璘”的問題。我認為李白的問題是出在對永王李璘東巡這件事的認識和對待上,以此得出結(jié)論:“一個在政治上糊涂之至的李白”。而廖悰在大著中卻做了這樣全面的剖析——
縱橫家們是最講實務(wù)的,一切從客觀出發(fā),并以取得成功為目標。他們習慣,甚至喜歡在激蕩、復雜的局勢中“翻手為云,覆手為雨”,以此實現(xiàn)個人的理想抱負。于是,在縱橫家文化心理的支配之下,李白對于安史之亂,一方面感到憂心忡忡,另一方面也會視其為某種機會的出現(xiàn)。
安祿山、史思明之流屬于反叛行為,李白自然對其深惡痛絕。但在平叛過程中,貴為親王的李璘開府舉兵抗亂,近在咫尺的李白不可能遠隔萬里和烽火去投奔于靈武即位的肅宗和避亂于蜀的玄宗。其最理性之舉便是投入永王李璘幕府。
就算永王李璘舉兵抗亂不合法,但李璘的皇子、親王的身份不假……這樣的話,當時的局勢便更加復雜了:……靈武即位的肅宗為一方;永王李璘為一方;甚至遠在蜀地避難的玄宗也為一方。平叛,還要加上皇位的博弈……此間真非杰出的縱橫家不可處置。李白亦可視之為供自己顯身立名的絕好舞臺。
由此可見,李白之“從璘”,于情于理,在當時,在于具縱橫家文化心理的李白,是其必然。
對此,我不禁再一次對我思考的不足和片面而赧顏。
舉此兩例,足可見倘若我們能以“文化心理”的視角評人論事,恐怕于我們的研究對象就會有更為客觀公平的評判,而少有主觀片面的苛責,從而認知的可靠度與真實度也就越高;亦可見對“文化心理”之把握對一個研究者的重要性。廖悰正是把握住“文化心理”而研究李白的思想、行為,如何不得心應(yīng)手?
《李白文化心理探微》由李白的隱逸意趣、李白的策士心理、李白的儒家思想印記、李白的仗劍任俠、李白的傲岸孤獨、李白的千秋評說六章構(gòu)成(對李白文化心理的探討主要是前五章)。章與章之間互補互融,形成對李白文化心理研究的完整性、系統(tǒng)性。各章又大觀細審,既把握李白之文化心理主脈,又對李白行事之文化心理做具體深入的探究??芍^“閎其中”者也。李白研究界,以我之孤陋寡聞?wù)咚?,這些年來,探討李白之文化心理者可謂寥寥,專文之論“李白文化心理”(或“心態(tài)”)亦不過十數(shù)篇,如《論李白從璘之心態(tài)及諸家評論之得失》(《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從干謁看李白杜甫的入仕心態(tài)》(《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李白的孤獨文化心理探微》(《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第7期)、《試論李白文化心態(tài)中求仕與歸隱的矛盾》(《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年第2期)等;而以專著為論者,《李白文化心理探微》可謂“一枝獨秀”。如此看來,廖悰之著《李白文化心理探微》,于李白研究可是大功一件了!
廖悰執(zhí)教的四川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坐落在人文薈萃的江油。江油是李白的家鄉(xiāng),他出生在這里,生長在這里,他從這里啟航,出夔門,下峽江,掛席天地間,“長風破浪”,駛向中國文學的巔峰,駛進一千三百多年人們的心里,從而彩繪出了中華文化最為光輝燦爛的篇章。家鄉(xiāng)的人民,家鄉(xiāng)的專家、學者,以鄉(xiāng)土鄉(xiāng)親的特有感情熱愛著他,其弘揚、傳承、研究可謂成就斐然。廖悰為李白研究界奉上的《李白文化心理探微》,于其間的貢獻、價值自不待言。
四川省李白研究會前會長萬光治先生曾對我說:“學人所作,對自己和學術(shù)界都只是階段性的成果。因為如此,李白研究也才會長盛不衰,前景無限?!币粤螑浀哪贻p和治學的勤奮,前景自當無限。勉之哉!
四川省李白研究會會長、教授
楊栩生
2018年3月26日于縆人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