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有為少年 成長之路
長于海南,潮汕之家出麒麟
1971年10月29日,馬化騰出生在海南島東方市八所港,那時他的父母都在八所港港務局工作。馬化騰的祖籍是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qū),在他上面,還有一個姐姐,他的出生,給這個潮汕家庭帶來了無限的歡喜。
對于這個家庭中第一個出生的男嬰,他的父母只是感到臉上更有光彩,亦填補了他們心里的缺憾。然而,這時的他們還不曾想到,這個男孩,在二三十年后,能夠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城市深圳,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掀起一場“社交大戰(zhàn)”,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這個男孩,就是現(xiàn)任騰訊公司控股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zhí)行官:馬化騰。
小時候的馬化騰,不像別的男孩兒那樣鬧騰,他安靜內向,甚至羞澀如女孩兒。而他的這種性格,也一直持續(xù)到現(xiàn)在。據(jù)說至今,在騰訊內部聯(lián)歡會上,馬化騰擁抱女員工時還會臉紅,這讓其他員工都覺得特別有意思。
也許,正是因為這種自小就內向的理工男的性格,馬化騰才會有興致靜下心來潛心琢磨如蝌蚪般的計算機程序代碼,才會專注于思考和解決問題而鮮少在媒體上拋頭露面,而這些也是騰訊日后能夠經(jīng)得住大風大浪的重要因素之一。
馬化騰的童年和少年時期,都是在海南東方市度過的。東方市是海南西南部的新興濱海工業(yè)新城和經(jīng)濟中心,那里空氣純凈,環(huán)境優(yōu)美,珍奇樹木品種眾多,是海南島第三大真正意義上的濱海城區(qū)。市區(qū)駐地八所鎮(zhèn),市內有著名港口八所港,馬化騰的父親馬陳術就職的交通部海南八所港務局就在這里。
在海南,東方市的方言比較復雜。閩南語因海南各市縣人的口音不同而有所差別,但基本上還是相通的。同一市縣中說海南話的人口音相差無幾,話一出口,大致就能判斷出你是哪個地方的人。就海南話而言,??谠挐幔牟捥?,定安話軟,三亞話沉,瓊海話婉轉,澄邁話起伏,萬寧話粗獷,樂東話則如快板……各有特色。
然而,東方市卻是例外,因為這里沒有共同的方言。其方言之多、口音之異堪稱南腔北調。這里有海南話、黎話、苗話、哥隆話、軍話、儋州話,還有鮮為人知的附馬話和那斗話。一個小小的東方市,集中了如此多的方言,這在海南是一種奇特的現(xiàn)象。而馬化騰,就是在這樣復雜的語言環(huán)境中長大的。
海南的生活對于馬化騰來說是快樂且美好的。這一點,在他創(chuàng)業(yè)成功后,騰訊公司與海南省政府的商業(yè)合作中,也可窺見一斑。創(chuàng)業(yè)成功后,馬化騰曾多次回到海南,并深情回憶讀書時的快樂時光,他甚至還清楚地記得上學時與同學去郊游的細節(jié)。
馬化騰說,他的小學是在八所港務局子弟學校(小學部)上的,那里是海南島的最西端,風景優(yōu)美,空氣清新。那時候,他家和學校都在八所港南區(qū)(宿舍區(qū)),下課后,一班同學會有說有笑地一起回家。那時候校園里非常流行《外婆的澎湖灣》這首歌,同學們總是喜歡唱著歌回家。那時港區(qū)離海邊比較近,天氣熱了,下午的時候,大家還會結伴到海邊游泳……
這樣美好的時光一直持續(xù)到1984年,馬化騰的父親馬陳術被調到深圳市航運總公司計財部任總經(jīng)理。于是,當年13歲正在讀初二的馬化騰不得不隨父母遷居深圳。雖然離開了海南,但是這些年的生活還是給馬化騰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以說,他對海南的感情,甚至多過祖籍地潮南。
人對童年和少年時的記憶往往都是深刻的,因為那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單純、最美好的歲月。人對于情愫這東西,亦是非常看重的,那是人內心最柔軟的珍藏。海南對于馬化騰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后來馬化騰在海南進行投資,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他對海南有感情,海南養(yǎng)育了他。
2015年,馬化騰就已經(jīng)到過海南,與海南簽署深化合作協(xié)議,在海南生態(tài)智慧新城打造騰訊眾創(chuàng)空間升級版——“騰訊互聯(lián)網(wǎng)+生態(tài)村”,還探訪了落戶于海南生態(tài)軟件園的騰訊互娛基地和眾創(chuàng)空間。
2018年2月,騰訊與海南省政府圍繞“互聯(lián)網(wǎng)+”“智慧島”,簽署了多項合作協(xié)議,推動智慧醫(yī)療、智慧交通、公共服務等領域的發(fā)展。馬化騰說:“海南省資源豐富、風景秀麗,在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及科技產(chǎn)業(yè)方面很有潛力。騰訊很高興與海南省簽訂深化合作的協(xié)議。我們將繼續(xù)開放自身的技術資源與平臺。與海南形成緊密協(xié)作關系。一起推動‘智慧島’早日建成?!?/p>
當我們了解了馬化騰與海南的淵源后,才能更清楚地理解為什么海南會成為全國首個與騰訊公司建立戰(zhàn)略合作關系的省份。馬化騰曾說:“我出生在海南,每次回到海南,就像回家一樣?!?/p>
舉家搬遷,深圳中學遇友人
改革開放之前,深圳還是一個百業(yè)待興的城市。政治、經(jīng)濟、文化都不發(fā)達,村民大多以種菜或者捕魚為生。那時的深圳還沒有大學,也沒有電視和廣播、報紙,僅有的文化設施是一家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蓋的劇院和一家新華書店。
那時,南方流行一首民謠:“蒼蠅、蚊子、沙井蠔;十室九空人離去,村里只剩老和小?!睋?jù)說這首民謠是對改革開放前深圳的真實寫照。當時,深圳唯一的優(yōu)勢就是毗鄰香港,但當時香港還未回歸,深圳與香港之間的往來還不是很密切,所以從總體上來說,改革開放前的深圳還是很貧窮的。
變化發(fā)生在鄧小平南方談話以后。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鄧小平南行深圳、上海等地,并發(fā)表了重要談話。鄧小平的這次南行,對中國的經(jīng)濟改革和社會發(fā)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動作用。南行之后,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了深圳,一夜之間,深圳像變了天地一樣,農(nóng)民洗腳上田,紛紛加入了這一場聲勢浩大的“改革戰(zhàn)役”之中。高樓拔地而起,農(nóng)田變成商鋪,城市的面積也在不斷擴大,各類企業(yè)紛紛入駐深圳,各種人才也紛紛涌向深圳。
借改革開放的春風,更是借全國的力量,深圳從一個漁火薄田的邊陲小鎮(zhèn)發(fā)展成欣欣向榮的現(xiàn)代化城市。一時間,深圳竟然成了一個“香餑餑”。
1984年,馬化騰隨父母遷居深圳,當時的他正在讀初二,于是被安排到與深圳大學相對應的深圳中學就讀。深圳中學創(chuàng)建于1947年,是深圳的一所公辦中學,已經(jīng)有幾十年的辦學歷史了。1983年,深圳大學創(chuàng)辦后,深圳中學于同年6月被定為深圳市唯一的省重點中學。
遷居深圳后的馬化騰成了深圳中學的一名插班生,當時與馬化騰一起轉學的還有許晨曄,后來他成為騰訊的五位創(chuàng)始人之一。在騰訊的五位創(chuàng)始人中,有四位來自深圳中學,他們分別是馬化騰、許晨曄、張志東和陳一丹。
馬化騰和許晨曄是初二隨父母轉學來到深圳中學的,初中時,兩個人就在同一個班;而陳一丹和張志東從初一的時候就在深圳中學讀書,只是初中不在一個班。
作為省重點中學的深圳中學是深圳眾多中學中的佼佼者,后來因騰訊的上述四位創(chuàng)始人而更加出名。在當時,他們四個人肯定也沒有想到,多年以后,他們的命運會緊緊相連,并合伙創(chuàng)立了一個改變中國、影響世界的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
從海南到深圳,馬化騰的人生又發(fā)生了一個重大轉折。這時的他必須要從海南眾多的方言轉戰(zhàn)到另一個語系——粵語。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學習語言在馬化騰的人生中,也是一件有趣卻又略顯無奈的事情。當然,從學習語言這件事情上,我們也可以看出馬化騰的學習能力以及適應能力是超強的。
除了上面所說的三位好朋友,最讓馬化騰忘不了的應該還有深圳中學校園內的鳳凰木。在馬化騰的好友陳一丹的記憶里,鳳凰木是每一個深圳中學的人不會忘卻的記憶。在深圳中學,小伙伴們最愛玩的游戲是:拍花瓣、揉花萼、撿果莢、收藏種子。每當鳳凰花和鳳凰葉凋零的時候,馬化騰和同學們就會輪流值日,清理掉落的樹葉和落花。可以說,鳳凰花和鳳凰木成了馬化騰和他的伙伴們在初中時最美好的回憶,一直到現(xiàn)在,他們都沒有忘記。
初中的學習和生活悠然,但高中的學習和生活則大相徑庭。到了高中,馬化騰有了考大學的目標,所以從高一開始,他就在無形中給自己施加著壓力,且這種壓力逐年遞增。而同學們日常生活的主題,也都是圍繞著學習展開,這就使得生活有些單調了。
不過,在緊張的學習氛圍里,偶爾的輕松還是有的。比如,馬化騰經(jīng)常在午休的空檔時間里和陳一丹互相競賽背英文成語、背圓周率,將圓周率一直背到了100位。直到現(xiàn)在,騰訊創(chuàng)始人聚會的時候,馬化騰和他的伙伴們還會即興接力背圓周率。
改變志向,深圳大學定未來
在高考之前,馬化騰的興趣主要在天文學方面。他曾經(jīng)回憶說,自己原來是準備走天文學這條路的,因為自己經(jīng)常會思考與自然科學有關的東西,也喜歡搞一些奇特的研究。1986年的時候,他還去觀測哈雷彗星回歸,并用學校的器材拍攝了一些彗星的照片。
馬化騰是當時深圳中學第一個找到哈雷彗星的學生,還為此寫了觀測報告,得到了幾十塊錢的獎勵。不僅如此,他還得到了參加觀測比賽的機會,但因為當時要準備考高中了,到海南的觀測就沒有去成。
1989年7月7日至9日,經(jīng)過三天的拼搏,馬化騰考出了739分(滿分900分)的高分,高出重點線100多分。按這個成績,他本來是可以選擇清華大學抑或是復旦大學的,但因為種種原因,馬化騰沒有選擇報外省的學校,也沒有學習天文學。
高考前,馬化騰了解到,只有南京大學有天文系,他又咨詢了老師,“天文系畢業(yè)后如何就業(yè)?”老師告訴他:“能去天文臺工作的人很少,很多都是去當?shù)乩砝蠋煛!瘪R化騰一聽,覺得當老師并不是他理想的選擇,地理與天文也有著很大的區(qū)別,于是,他開始重新考慮自己的職業(yè)選擇。
當時的深圳大學作為深圳特區(qū)唯一的一所大學,得到中央和地方的高度重視。在最初的學校學科建設中,由清華大學援建電子、建筑類學科,北京大學援建中文、外語類學科,中國人民大學援建經(jīng)濟、法律類學科。在當時,深圳大學最有實力的兩個系是計算機系和建筑系。
雖然剛剛開始改革開放,但是深圳的發(fā)展速度非常驚人。馬化騰的父母非??粗丶抑形ㄒ坏哪泻⒆?,他們不希望馬化騰遠行。最后,從小就比較務實的馬化騰覺得,天文學太遙遠了,還是學些比較實用的技術吧,況且南京大學離家又那么遠……于是,馬化騰最終選擇了深圳大學的計算機專業(yè)。
對于馬化騰選擇深圳大學的決定,有人表示很不理解。要知道,當時能上清華或者復旦,這對以后的人生之路幫助可能會更大一些。畢竟,名牌大學的學歷在當時可是一塊金磚。
然而,對于學歷,馬化騰卻有自己的一番理解。在創(chuàng)建騰訊之后,他曾經(jīng)給一位在騰訊做設計師,但是大學沒有畢業(yè)的員工的回信中這樣說:
設計工作比較專業(yè)化,如果你覺得目前的工作能讓你快速成長,不僅是專業(yè)水平,更是成熟程度、協(xié)作能力以及管理能力有很大潛力能提升的話,那學歷不會是一個太大的問題,有的人只有中專學歷一樣能贏得大家敬重和認可。但是如果你覺得人生之中還是需要有一段完整的大學經(jīng)歷才不會后悔的話,繼續(xù)回去完成學業(yè)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畢竟有能力也不怕找不到工作。我不知道你現(xiàn)在的水平和考核在團隊中是如何,如果是優(yōu)秀級別,我相信,你可以先在騰訊掛上號,將來再回來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當然這一切要看自己的選擇,也聽聽家里的意見吧。
在大學期間,馬化騰并不是特別聰明的學生,但是他的成績一直在前五名內,他說自己靠的是“用最笨的方式去領悟——用抄代碼來培養(yǎng)感覺”,并漸漸地在編寫軟件和研究計算機網(wǎng)絡中體會到了樂趣。
同樣,在學校的編程小團隊中,馬化騰的技術也不是最強的,他也不是團隊中核心的人物,但是他看問題比較中立,總能找到一些與自己互補的伙伴來共同做成一件事情,并且他會尊重比他強的人的意見。這樣的性格,也是他日后能夠創(chuàng)立騰訊的重要前提條件。
我們都知道,創(chuàng)業(yè)并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事情,它需要團隊合作。一個人,如果你既想創(chuàng)業(yè)又不想與人合作,那么可想而知,這個企業(yè)走不遠。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了他的命運,而一個人的心胸則反映了他的格局。
在深圳大學的求學之路上,馬化騰只是專注于做好自己當下應該做的事,而并沒有想到以后要做成一件多么偉大的事情,也沒有想到自己將來做出的東西能夠影響到中國人的生活。但是一切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許多事情雖然說在冥冥之中已經(jīng)注定,但其實也是有跡可循的。
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下,深圳更需要實用型的人才。這樣的環(huán)境,再加上馬化騰自身的性格,他的實用理念在畢業(yè)之前就已顯露苗頭。
開明父親,成長之初啟蒙者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氛圍的熏陶和父母的教育,馬化騰的父親馬陳術則是少年時期對馬化騰影響最大的一個人。
馬陳術,1940年生,黨員,中專學歷。中專,現(xiàn)在我們可能會覺得不算是高學歷,可是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專生就算是一個高學歷的人了。中專畢業(yè)后,馬陳術被分配到交通部海南八所港務局當會計。我們都知道,干會計的人不僅需要有專業(yè)的知識,還要有沉穩(wěn)、精明、耐心、細致的性格,而這些特點也都在馬陳術的身上得到了體現(xiàn)。
從會計員到統(tǒng)計員、計劃科科長、副局長,深圳市航運總公司計財部總經(jīng)理,深圳市鹽田港建設指揮部副總指揮,深圳市鹽田港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jīng)理,最后當選為鹽田港上市公司的董事,馬陳術實現(xiàn)了從工到商身份的轉變。而正是這樣一位一路穩(wěn)扎穩(wěn)打又大膽務實的父親在后來成了馬化騰畢生學習的榜樣。
我們從馬化騰后來的商業(yè)生涯中,其實可以看出他為人處世的風格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了父親馬陳術的影響。相比別的孩子,馬化騰其實是比較幸運的,在那個吃不飽穿不暖的年代,他不僅可以衣食無憂,同時,他的思想和眼界也變得更加開闊。
馬陳術曾在接受采訪時說,小時候的馬化騰勤奮好學,對天文學非常著迷。雖然那時他們在海南的生活條件并不算很好,但是他還是會為兒子訂幾份報刊,這其中就包括《天文愛好者》這份雜志。當時他的工資并不高,每月只有四十塊錢,但為了孩子的愛好,他還是擠出了這些錢。
另外,馬化騰對閱讀的癡迷也讓馬陳術很是驚喜。馬陳術回憶說:“馬化騰大約10歲的時候,有一天在鄰居家看到一本書,就一直蹲在那看,到吃飯的時候也不記得回家,害得家人找了半天?!奔词故沁@樣,馬陳術也沒有責罵孩子。
在中國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中,父親總是扮演著一位嚴父的角色,但是馬陳術說:“馬化騰從小就比較懂事,也很少有叛逆的時候,即使有時候他不高興,也很少表現(xiàn)出來,他更愿意用文字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馬陳術說:“剛搬到深圳的時候,馬化騰迷上天文,想要一架望遠鏡,可是當時一架望遠鏡需要900元,這遠遠超過了我們夫妻倆可以承受的范圍,我沒有答應他的要求?!?/p>
可是很快,馬陳術就改變了態(tài)度。因為妻子在兒子的日記中看到了這樣一段話:“我想買個天文望遠鏡,但爸媽不讓,未來一代科學家就這樣被爸媽扼殺了!”看到這句話后,馬陳術覺得這事兒非同小可,有可能會影響到兒子的心理健康和未來的發(fā)展。于是夫妻倆四處借錢,終于為馬化騰買回來他喜愛的那架天文望遠鏡。
馬陳術的這種做法很值得我們現(xiàn)在的父母借鑒,當孩子的需求與家庭的經(jīng)濟能力相悖的時候,父母不應該片面地否定孩子的要求,應該慎重地考慮孩子的想法,以免扼殺孩子對這個世界的渴望和好奇。
長大以后的馬化騰,其實也繼承了他父親的這種開明、豁達的心胸。騰訊成立之初,馬化騰作為最大的股東,把自己的股份定為47.5%,其他四位股東所占的比例達到52.5%,也就是說,馬化騰并沒有把自己放在一個“獨裁者”的位置上,他希望能夠給予合作伙伴更多的權力和尊重。
馬化騰愿意自己吃一點虧,來換回別人的信任,贏得伙伴們的尊重。這一點,不管是在成長的路上還是創(chuàng)業(yè)的路上,馬陳術都不愧是馬化騰最好的老師!
學習榜樣,怪才師兄史玉柱
深圳大學創(chuàng)辦于1983年,到現(xiàn)在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了。三十多年以來,深圳大學出了兩位商業(yè)奇才,一個是騰訊馬化騰,另一個是“巨人”史玉柱。
史玉柱,1989年從深圳大學研究生院畢業(yè),獲軟件科學碩士學位。在史玉柱畢業(yè)的時候,馬化騰還沒有報考深圳大學,所以史玉柱算是馬化騰的師兄。然而,等馬化騰畢業(yè)的時候,史玉柱已經(jīng)在商界聲名鵲起了。
1962年出生的史玉柱,從小就顯露出過人的天資,他曾制作出炸藥,這在當時可是個“驚天事件”,他不僅膽子大,而且“點子”特別多。1980年,史玉柱以安徽懷遠縣總分第一的成績考上浙江大學數(shù)學系,是同學眼中的“學霸”“怪才”。
史玉柱大學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安徽統(tǒng)計局工作,端起了讓無數(shù)人羨慕的鐵飯碗。然而,個性要強的史玉柱受不了那種中規(guī)中矩、朝九晚五的生活,很快,他便又考進深圳大學研究生院,繼續(xù)攻讀數(shù)學系。1989年1月,史玉柱從深圳大學畢業(yè),隨即下海創(chuàng)業(yè)。
有人曾問:“史玉柱,大學和研究生念的都是數(shù)學,為什么后來卻以軟件起家呢?”其實,在當時的那個年代,根本就沒有軟件這門課程,我國的第一代軟件人員大多都是從物理學或者數(shù)學的學科上轉來的,這是因為,軟件開發(fā)這門學科基本就是物理學和數(shù)學結合,升華后的一門學科。
軟件開發(fā)的基本原理就是數(shù)學邏輯和物理學原理的相結合。一個人如果精通這兩門課程,那么,他轉行到軟件開發(fā)行業(yè)就相對容易得多。史玉柱大學讀的就是數(shù)學系,因此,他后來轉行做軟件開發(fā),也就不足為奇了。其實,早在上大學的時候,史玉柱就開始接觸網(wǎng)絡,是中國較早的一批網(wǎng)民之一。
1991年,史玉柱成立巨人公司,推出漢卡軟件和“M-6403桌面排版印刷”軟盤。史玉柱是個營銷天才,剛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他的資金周轉不開,在艱難的條件下,史玉柱想到了“賒”的營銷方式。為了買到最便宜的電腦,他向供銷商提出,先把電腦給他用,半個月后,他以加1000元的方式再把錢還給供銷商。
半個月就能多掙1000元,在當時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呢,供銷商自然答應。于是,史玉柱用這臺電腦起家,開發(fā)產(chǎn)品。之后他以同樣的營銷方式向報紙推銷自己的漢卡軟件和“M-6403桌面排版印刷”軟盤,很快,他就掙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后來,史玉柱因為不斷加高巨人大廈致使資金鏈斷層,情急之下,他把保健品行業(yè)的資金調過來幫助巨人大廈。后來,保健品因缺乏資金和管理不善致使業(yè)績下滑,巨人大廈也成了爛尾樓,史玉柱因此欠下了2億多元的債務。不過,史玉柱并沒有申請破產(chǎn),兩年后“送禮就送腦白金”的廣告標志著史玉柱重出江湖。這一次,他利用電視廣告這一媒介,讓腦白金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那個年代人們送禮時最先想到的物品。
然而,就在保健品重新走入軌道的時候,史玉柱又突然轉戰(zhàn)網(wǎng)絡游戲。因為史玉柱自己也是非常喜歡玩游戲的,所以當盛大的一批研究人員出來尋找投資的時候,史玉柱毅然決然地為他們提供了2000萬元的資金,并把這批人才網(wǎng)羅到自己旗下,之后,他成功開發(fā)出了網(wǎng)絡游戲《征途》。
擅長營銷的史玉柱以“農(nóng)村包圍城市”的戰(zhàn)術讓《征途》迅速占領市場,并在中央電視臺投放形象廣告,成為中國首家上央視打廣告的網(wǎng)絡游戲運營商。此時,史玉柱的名字也因他一波三折的人生經(jīng)歷而被國人熟知,他也被人們稱為“怪才”“奇才”和“賭徒”。
而關于史玉柱的故事,馬化騰在深圳大學上學的時候就已經(jīng)聽說過了,特別是史玉柱對網(wǎng)絡和編程的熱愛,影響了馬化騰。據(jù)說,當年的史玉柱非常善于編寫程序,剛成立公司的時候,全公司只有四個人,史玉柱一個人全權負責編寫文字處理軟件,編寫的代碼數(shù)竟然達到50萬行。單單這一項,就足夠讓馬化騰對史玉柱頂禮膜拜了。
深圳大學校園靠近海邊,環(huán)境優(yōu)美,到處都種植著荔枝樹。雖然學術氛圍不是很濃厚,但是教學制度很獨特。而且,深圳地處改革開放的前沿,學校每年都會邀請成功的企業(yè)家到學校做報告、演講,馬化騰聽說,當年史玉柱就是聽了四通集團總裁萬潤南在深圳大學的一次講座之后,認定未來中國的市場經(jīng)濟將是主流。所以,史玉柱才決定畢業(yè)后直接“下?!?。
深圳大學流傳的這些關于史玉柱創(chuàng)業(yè)的故事,都或直接或間接地“闖”入了馬化騰的耳朵,并且在他的腦海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雖然那個時候的馬化騰還沒有創(chuàng)業(yè)的想法,但是他同樣仰慕這位“高高在上”的師兄,覺得他是那樣的遙不可及。
然而,榜樣的力量是無處不在的,它就像氧氣一樣,時時滋養(yǎng)著人的心靈。在當時的深圳大學,史玉柱就是這樣的“氧氣”,它彌漫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成為深圳大學學子們學習的榜樣。
不過,與營銷天才史玉柱相比,內斂的馬化騰并沒有過度地表現(xiàn)自己,在學校的時候,他踏實地學好自己的專業(yè),并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愛上了編程,為以后創(chuàng)辦騰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