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孩子,你要多保重?。 ?/h2>
杜鳴心回憶說,高家場這里原來有一條小河,我離開家的時候,就是從潛江沿著小河,然后路過高家場,再往前走,到長湖,過長湖以后到沙市,再到宜昌的。
1939年的春天格外寒冷。從北方吹向江漢平原的風,越過黃河,越過秦嶺山脈,攜裹著陣陣細雨,不停地掃蕩大地。3月底,離別的日子到了。當杜鳴心和小伙伴們坐著小船,路過高家場的時候,親人們都趕來送別。
對于離別故鄉(xiāng)親人的細節(jié),杜鳴心仍記憶猶新。他回憶說:“記得我離開家的時候,因為高家場的小朋友很多,家屬都趕到了高家場。記憶中的這條小河很窄,大約三四丈左右寬,是小渠,不是一條大河。河的岸邊都是送行的家屬,大家看到自己的孩子,喊著他們的名字。囑咐他們一定要當心,聽老師的話,冬天多穿件衣裳,不要著涼。我的母親也站在岸邊,為我送行。船開動了,母親一邊跟著船走,一邊喊,我們的船雖然走得很慢,但是不停。母親一邊走一邊說,她說你要當心啊,你要學會換洗衣裳,學會怎么一個人生活啊。當時1939年我已經(jīng)11歲了,但是個子很小,第一次離開家到外面去,跟其他的小朋友,隨著戰(zhàn)時兒童保育會的收容站一道去,我們這一批人有二三十個小朋友,由老師領著我們,路過高家場。那是1939年的春天,剛過春節(jié)沒有多久。”
“臘八姐的丈夫書信哥,弄了一個小木頭劃子,劃到我的身邊,母親托他給我?guī)砹艘恍┮律选鸥绺嬖V我說,衣裳里面還有點錢,你拿去,慢慢零用。大概有五、六塊錢吧,是那種紙劵,包裹在衣裳里,我一直都舍不得用。五、六元錢,那時候也算是不少了。母親叫著我的名字,不停地叮囑著我要注意身體,要多聯(lián)系。那種離別的情景真的很壓抑,依依不舍。爺爺、父親去世后,母親就我一個親人,現(xiàn)在要離別了,留下她孤身一人。我們坐在小船上一邊走,母親抹著眼淚在岸邊一路送,就這樣走了很遠很遠……”。
到沙市后,正好趕上了兒童節(jié)。國民政府的兒童節(jié)是4月6日。當天,孩子們每人得到了一包糖,算是過節(jié)的禮物。就這樣跟隨轉移站,杜鳴心從沙市到宜昌,再從宜昌坐輪船到達重慶。一路上,有兩個年輕的兒童保育會老師帶著他們,一直送到重慶萬壽寺,那里是戰(zhàn)時兒童保育會的總會。可惜的是,萬壽寺后來在日本人轟炸重慶時,被炮彈炸毀了。以后杜鳴心查閱有關資料才知道,當天,在萬壽寺總部集中的難童有100多人。隨后,老師們分了50個孩子去永川縣第二保育院,杜鳴心就在其中。在那里沒呆幾個鐘頭,杜鳴心和小伙伴們再度坐上汽車,一路被送到了永川縣戰(zhàn)時兒童第二保育院。
杜鳴心離開潛江兩個月之后,1939年5月29日,日軍占領了潛江縣城。此時,小鳴心已抵達四川重慶永川,逃離了日寇的魔掌。
從此,杜鳴心漂泊在外,直到全國解放后的1961年,他才有機會再次回到日夜牽掛的故鄉(xiāng)潛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