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邵南序◎
安史之亂后,各藩鎮(zhèn)擁兵自重,割據一方,為了在角逐中異軍突起,不少藩鎮(zhèn)也注意收攬人才,充實自己的實力。董邵南因參加進士考試一再不得志,無奈之余,只好前往河北藩鎮(zhèn)去找出路,在臨別時韓愈寫了這篇序為他送行。序中開篇直陳“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相信董生這次前往投謁必能遂其所愿;繼而寫燕趙古今風俗不盡相同,世異時移,希望董生對這次前往中可能遇到的挫折要有思想準備;結尾寫“明天子在上”,燕趙的豪杰之士“可以出而仕矣”,暗示董生這次大可不必離開京城。因為天下多事,正需要有識之士幫助圣主重振朝綱,廓清宇內。行文簡略,卻不乏波瀾,令人玩味。
【原文】
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舉進士,連不得志于有司,懷抱利器,郁郁適茲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時,茍慕義強仁者,皆愛惜焉。矧燕趙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嘗聞風俗與化移易,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之有所感矣。為我吊望諸君之墓,而觀于其市,復有昔時屠狗者乎?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譯文】
燕趙一帶,自古就有多出義氣慷慨、憤激不平之人的說法。董生應考進士科,接連落第,空懷著卓越的才能,郁郁悶悶地去那里。我預料他將來一定會有合意的境遇的。董生好好地努力吧!
以你的才能卻碰不上好時機,假如是仰慕正義、力行仁道的人都會愛惜你的,何況燕趙一帶的俠義人物都是性情中人呢!可是我曾經聽說過風俗是隨著教化而轉變的,我怎么料得定今天那里的風俗與古代傳說的不會兩樣呢?暫且拿你這次的出行來檢驗它好了。董生好好努力吧!
我因此有些感觸。請你替我憑吊一下望諸君樂毅的墳墓,并且到那里的市上去看看,看還有沒有像從前高漸離那樣的隱藏在屠夫中間的有才能的人。替我告訴他們說:“現在的天子很英明,可以出來做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