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論父母和子女
父母們自然會有個人苦衷。有時候父母們不得不隱藏他們心中的快樂、煩惱與恐懼。他們的快樂不僅不能表達出來,而且對他們的煩惱與恐懼也不能多言。雖然子女使父母們的勞頓之苦變成甘甜,但是也使他們的不幸變得更為明顯。子女雖然減輕了他們對于死亡的憂懼,但也增加了他們生活的負擔。雖然動物也能傳宗接代,但只有人類才擁有榮譽、功德和持續(xù)不斷的偉大工作的能力。然而,為什么有些沒有留下后代的人卻留下了流芳百世的功業(yè)?因為他們雖然未能復制一種肉體,卻全力以赴地復制了一種精神。因而那種身后無嗣的人反倒是最關心后事的人。
追求創(chuàng)業(yè)的父母對于子女的期望最大,因為子女被他們看成未來與希望。子女不但是一個家族的繼承者,同時還是父輩所創(chuàng)事業(yè)的一部分。作為父母,特別是母親,對自己的子女常常會存在有失常理的偏愛。所羅門曾經(jīng)告誡人們:“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使母親蒙羞。”在家庭當中,最大或者最小的孩子都可能得到優(yōu)待,然而居中的孩子們卻很容易被疏遠。不過這些被疏遠的孩子卻往往是最有出息的。在子女小的時候,父母不應該對他們過于苛求與吝惜,否則會使他們變得自覺卑賤,甚至投機取巧,以至墮入下流,即使后來他們有了財富也不會正當利用。聰明的父母對于自己的子女不僅在管理上嚴格要求,而且還要關懷他們。尤其在金錢花費方面對子女們不妨略為寬松一些,這樣做常常是會有良好效果的。
作為成年人,父母不應當在兄弟姐妹一家人之間挑撥離間,引發(fā)爭斗,以致積怨成仇,導致子女們成年后依然不和。意大利民間風俗對于子女和侄甥一視同仁,這種態(tài)度是可取的。因為這種百姓風俗很適合天然的血緣關系。生活中,不是有許多侄子更像他的叔伯,而不大像他們的父親嗎?在子女還比較小的時候,父母就應當考慮到他們將來的職業(yè)和發(fā)展方向,并且努力去加以培養(yǎng)。因為,這個時候的子女是最易塑造的材料。但是同時也要注意,并不是孩子小時候所喜歡的事,真的就是他們畢生所愿意從事的。如果一個孩子確實擁有某種超群天分,那么當然應該盡力鼓勵培養(yǎng)他。但是,就一般情況而言,這樣一句格言是很適用的:“長期的有益訓練,通過適應化難為易?!?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1/05/25/1951414623646.png" />還應當注意的是,子女當中那個得不到遺產(chǎn)繼承權的幼子,常常會通過個人奮斗發(fā)展良好。坐享其成者,罕能成大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