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書生才子的故事

感動青少年的經(jīng)典故事:經(jīng)典民間故事 作者:馮志遠(yuǎn) 著,竭寶峰 編


第二章 書生才子的故事

王維作畫

王維非常喜歡作詩畫畫,他在這方面也很有成就。但是王維生性剛正,不肯依附權(quán)貴,更不肯把畫作為禮物送給他們。因此,他做官不久,就得罪了宰相李林甫,被貶職后離開京城長安。滿腹才華的王維到終南山過起了隱居生活。

王維隱居以后,終日飲酒賦詩,種花繪畫,日子過得倒也逍遙自在。他的酒量越來越大,往往喝得酩酊大醉才開始作畫,久而久之,竟形成了習(xí)慣,無酒不作畫。

當(dāng)?shù)氐奶?,是個不學(xué)無術(shù)的人。他聽說王維隱居在山中,也想讓王維畫幅畫,掛在客廳,賣弄一下風(fēng)雅。他派師爺幾次去請王維。王維討厭這種人,每次都閉門不見。

后來師爺聽說王維有酒后作畫的習(xí)慣,便給太守出了個主意,太守聽后不住地點頭。

過了幾日,山下張員外派人給王維送來一張大紅請?zhí)?,請他前去赴宴。自從王維來到終南山,常常和張員外在一起談古論今,二人也算有幾分交情,所以他接到請?zhí)拖律搅恕?/p>

王維來到張員外家門口,見張員外陪著太守和師爺一起出來迎接他,不由得一愣,有點不痛快,但既然來了,也只好將就著喝起酒來。

王維有幾分醉意,腦海里便閃出一幅幅畫圖,他急得直搓雙手。張員外知道他這個習(xí)慣,便把他讓到客室里“休息”。

王維見案上鎮(zhèn)紙下壓著宣紙,案頭放著磨好的幾大碗墨汁,便興沖沖地抓過大筆就要畫。常言說,人醉心不醉,酒迷人不迷。正當(dāng)他要揮筆作畫時,猛然想到太守求他作畫的事,心想,莫非今天是騙我給太守畫畫嗎?想到這里,他又放下了筆,在屋里踱起步來。他見室內(nèi)白墻如粉,潔凈照人,決定把畫畫在墻上,這樣誰也拿不走了??墒窃趬ι献鳟?,筆又顯得太小,他便從腳上脫下一只布鞋,蘸飽了墨,在墻上抹了起來。他畫完后,也沒向張員外告別,就匆匆忙忙走了。

太守和師爺進(jìn)屋一看,只見墻上橫一道豎一道,也不知都畫些什么。太守氣得連話也說不出來了。張員外說:“大人不要生氣,請將蠟燭熄滅,看看究竟怎樣?!?/p>

蠟燭熄滅后,室內(nèi)一片朦朧,墻上一彎新月,發(fā)出柔和的光,畫面看上去好像是一條小溪,小溪邊有一架葡萄,那葡萄枝條左纏右繞,雜而不亂,那一串串又肥又大的水靈靈的葡萄,饞得人直想流口水。真是一幅好畫??!太守和師爺十分高興,心想一桌宴席就換來一幅名畫,實在太便宜了。原來,他們以為王維是把宣紙掛在墻上畫的。當(dāng)他們用手去揭時,才知道這畫是直接畫在粉墻上。太守和師爺一下子氣得滿臉通紅,氣憤地離開了張員外家。

“推敲”的由來

賈島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他年輕時,曾在洛陽出家,法名“無本”。賈島取得如此成就,與他在洛陽當(dāng)和尚的一段生活,是分不開的。

賈島當(dāng)和尚時,并不在佛門修行上用功,一個心眼撲在作詩習(xí)文上。每天,他有空就離開寺院,跑到山腳下游山逛景。在寺院通往邙山的路上,有一棵大柳樹,樹下有個光滑的石礅子,他每次路過這里,都要坐下來休息一會兒。

有一天,賈島又跑到這里歇息。因為他喝了不少酒,剛坐下來便詩興大發(fā),乘著酒興又作起詩來。他邊想邊吟,吟著吟著便情不自禁地高聲喊叫起來,一下子招來了好多過路百姓看熱鬧,不少人還把他當(dāng)成了瘋和尚。這個場面正好被縣官碰上了,不問三七二十一,就把賈島抓了起來,關(guān)進(jìn)了縣衙門的院子里。日頭落山了,縣官還不來發(fā)落他,賈島實在受不住啦,便朝著大堂高聲吟了兩句詩:“不如牛與羊,猶得日暮歸?!蹦强h官一聽,吃了一驚,這個瘋和尚的詩還真有點味道呢!便過來問他午后鬧事的情形,賈島把事情的經(jīng)過說了一遍,縣官也沒氣兒了,就決定放他回寺院。但是,縣官命令他今后再不許出寺院。

賈島因為作詩被抓的事,被人們傳來傳去,很快傳到了韓愈耳朵里。當(dāng)時,韓愈是個很有名氣的大詩人,還當(dāng)著“京兆尹”的大官,很愛惜人才,他親自找到賈島,勸他還俗攻讀詩文,以便將來求個功名。

賈島還俗以后,更加發(fā)憤讀書,刻苦習(xí)文,不久就寫了大量詩文。

有一次,他背了個小包袱,騎著一頭小毛驢,從洛陽出發(fā),要去京城長安趕考了。他一邊走,一邊吟詩,手舞足蹈,渾然不覺??斓介L安時,吟出了一首《題李凝幽居》的五言律詩:

“閑居少鄰并,

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

僧推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

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

幽期不負(fù)言。”

當(dāng)他吟到“僧推月下門”這句時,忽然覺得不夠恰當(dāng),又換成“僧敲月下門”。用“推”字好,還是用“敲”字好,他拿不定主意了,于是瞇縫著眼睛,口中不住地吟起“僧推”、“僧敲”來。他一邊琢磨,一邊用手比劃著“推”和“敲”的動作。路上行人很多,看著他那呆呆的樣子,都捂著嘴暗暗發(fā)笑,不過,他已經(jīng)對詩句入迷了,別人不管怎樣譏笑,他也全然不知道。

正在這時,京兆尹韓愈帶著儀仗隨從,正好迎面走來。大官出巡,過往百姓都得退避三舍。大家見這情景,“嘩”的一聲,都回避讓路了,空蕩蕩的大路上,惟獨剩了一個賈島,快要和韓愈的儀仗隊相遇了,他還沒有發(fā)覺呢!那些差役們惱火了,氣勢洶洶地把賈島拉下驢來,捆了個“結(jié)結(jié)實實”,架到韓愈面前治罪。

韓愈一看,犯人原來是賈島,便馬上親自給他松了綁,很客氣他說:“委屈你了,老朋友!”

賈島對捆綁的委屈毫不在乎,忙把他吟詩的苦衷告訴韓愈,請求指教。韓愈沉思了一陣,然后笑著說:“你當(dāng)過和尚還不知道這個理兒?天一落黑,寺院就閂上門了。夜晚推寺院的門,能推開嗎?我看還是用‘敲’字好吧!”

賈島覺得韓愈的分析很有道理,對他十分佩服。從那以后,“僧推月下門”就改成了“僧敲月下門”,我們現(xiàn)在用的“推敲”一詞,就是從那時傳下來的。

醉翁歐陽修

歐陽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精通詩詞,名噪一時,曾在朝中為官,因不畏權(quán)貴,被貶到滁州。事情是這樣的:他有個外甥女,生得聰敏俊秀,常住在他的家中,左丞相夏舒便借故在皇帝面前告了他一個黑狀,說他與這個外甥女有些茍且之事?;实鄞笈闩扇饲叭ゲ檎?。這個左丞相夏舒,又私下買通了查證的密使,終于把他定下罪狀,貶出京城,當(dāng)了一名州官。

歐陽修來到滁州以后,每想起這件冤屈之案,就忿忿不平。這天,歐陽修上衙以后,批閱完了幾份公文,忽又想起他所受的打擊,心中悶悶不樂,便信步走出屋外,好呼吸呼吸新鮮的空氣,散散胸中的郁悶。他站在屋外的臺階上,只見天氣晴朗,萬里無云,城外西南方向,瑯琊山聳立天角,蔚然一片,不覺剎時間游興大發(fā),心中想到:早聽說這瑯琊山風(fēng)景秀麗,名列全國二十四大名山名水之中,為何不去游玩一趟呢?想到這里,便立即招呼左右,“備馬上山!”

歐陽修一路來到瑯琊山下,果見山勢峻峭,樹木蔥郁,泉流曲澗,水聲淙淙,又見瑯琊寺依山而立,寺院寬闊,殿宇宏偉,不禁贊嘆:真是個好所在也!隨即下馬登山,直奔瑯琊寺院。這時,早有一個和尚站在寺廟門口等候,和尚見了歐陽修,連忙施禮道:“太守到此,僧家萬幸!快請山堂一坐?!睔W陽修跟隨老和尚走進(jìn)一間禪堂,在一陣寒暄之后,才知道這老和尚佛名智仙,就是瑯琊寺的住持大僧。歐陽修心中喜悅,就和智仙和尚開懷敘談起來。當(dāng)談到當(dāng)?shù)氐囊恍┦朗嘛L(fēng)情時,智仙和尚向歐陽修說:“世事多曲折,處處皆一般,惟有山水之樂,最能陶人心情。太守這次雖然背負(fù)冤屈,來到山州草縣,卻有這山水做伴,依我看,也算是別有趣味?!睔W陽修聽了,不覺一楞,連忙問道:“大方丈,你怎么知道下官的心思?”智仙和尚聽問,朗聲大笑道:“太守向來正直,天下誰不知曉?想當(dāng)年,你為了替范大人——范仲淹打抱不平,寫信痛罵朝廷諫官高若納,真是忠心赤膽,萬民擁戴。以后你那篇有名的《朋黨論》,文清理正,更是人人嘆服。只有那些真正的朋黨奸孽,才望文生畏,不得不絞盡腦汁報復(fù)你。僧家雖然身居空門,可耳目還是好好的。太守大人,你說是嗎?”智仙說得句句真情,歐陽修聽了感慨萬千,忍不住猛地站起來,挽著智仙的手說:“知我者,智仙也?!敝窍珊蜕幸残老膊灰?,一面和歐陽修繼續(xù)敘談,一面招呼禪廚設(shè)宴款待,直到午后傍晚,方才別離。

從此,歐陽修和智仙和尚成了知心好友,歐陽修更是迷戀于瑯琊寺的山水,每當(dāng)公事閑暇之時,便來登山入寺,飲酒作樂,有時喝得酩酊大醉。智仙和尚為了方便歐陽修的游覽,又在中途山道旁,蓋了一座亭子,供歐陽修歇息、飲酒,這就是后來遠(yuǎn)近聞名的“醉翁亭”。有了這座亭子,歐陽修游山的次數(shù)更多了,有時干脆把公事也帶到山上去辦,醉翁亭就常常成了他辦公的地方。

這天,歐陽修又去游山。智仙和尚聽說歐陽修又上山了,便忙著準(zhǔn)備酒宴,等候歐陽修游山之后,好再盡興歡飲。誰知一直等到太陽落山,歐陽修還沒有來。智仙和尚想:肯定是在醉翁亭喝醉了!便連忙下山,趕到醉翁亭去看看。智仙來到醉翁亭,老遠(yuǎn)就聽里面一片喧鬧之聲,顯然一場酒宴還沒有結(jié)束,他急步走近亭前,抬眼看去,只見歐陽修經(jīng)常辦公的那張桌子上,筆墨紙硯、文件宗卷依然俱在,歐陽修卻正在另一張桌子上和幾個老百姓在一塊喝酒猜拳。歐陽修喝得滿臉通紅,仿佛連那幾縷稀疏的胡須都顯出了紅色。他一定是喝醉了!智仙不由得一步跨進(jìn)門去,上前施禮道:“太守,你喝了多少酒,醉成這個樣子?”又向在座那幾個人說:“你們可別……”智仙的話尚未說完,只聽歐陽修哈哈大笑道:“我哪里醉了!百姓之情能叫我醉,山水之美能叫我醉,酒是不能把我醉倒的。偶有醉時,那不過是因痛恨朝廷昏聵,奸臣當(dāng)?shù)溃杈茲渤?,或者自裝糊涂罷了?!彪S后又自飲了一杯,接著又說:“我曾經(jīng)自說酒醉年高,朝廷中有人也盼望著我早點老死醉昏,其實,我何曾能滿他們的意呢!”說罷,手拈胡須,閉目沉吟,片刻之后,竟又念出一首詩道:“四十未為老,醉翁偶題篇,醉中遺萬物,豈復(fù)記吾年!……”智仙聽到這里,方才恍然大梧,嘴里哺哺念道:“原來醉翁不醉??!”

正在這時,酒宴桌上忽有一人站了起來,這人身穿半舊長衫,看樣子是個教書先生。他站起來說:“太守為官正直,性情豪放,世人少見。今聽太守吟詩,鄙人也吟得一首,現(xiàn)念出來向太守和諸位請教?!彪S即念道:“為政風(fēng)流樂歲豐,每將公事了亭中。泉香鳥語還依舊,太守何人似醉翁!”念罷,眾人皆拍手稱好。智仙和尚格外欣喜,連忙說:“寫得好!寫得好!你快把它寫下來,明天我把它刻在碑上,永志不忘!”歐陽修就是這樣一個與民同樂,嫉俗憤世,文采飛揚的才子。

蒲松齡寫《聊齋志異》

蒲松齡是清朝的一位秀才,山東淄博人。他博學(xué)多才,但相貌丑陋無比。傳說蒲松齡年輕時進(jìn)京趕考,殿試文章字字珠璣,主考官很是賞識,點了他頭名狀元??墒且坏浇鸬?,皇帝見蒲松齡長得丑,就對主考官大發(fā)脾氣,說:

“堂堂圣朝,怎么叫丑八怪當(dāng)狀元?!”

主考官說:“萬歲,有道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別看他相貌丑,他的文采在考生中,真可算是鶴立雞群了?!?/p>

皇帝說:“說什么也不能讓丑八怪當(dāng)狀元。”

蒲松齡心想,碰上這個混賬皇帝,當(dāng)了官有力氣也使不出,有翅膀也張不開,沒啥指望!一氣之下,就背了包袱回家啦。

快到老家時,頭一個碰到了張家大伯。大伯問道:

“考中沒?”

“中啦?”

“中什么?”

“中狀元。”

“中狀元怎么背包袱回家?”

蒲松齡就把經(jīng)過原原本本地說了一番。

張大伯說:“呸!真是個昏庸的皇帝?!?/p>

走了一段路,碰到了李家大嬸。大嬸問道:

“考中沒?”

“中啦!”

“中什么?”

“中狀元?!?/p>

“中狀元怎么背包袱回家?”

蒲松齡就把經(jīng)過原原本本又說了一番。

李大嬸說:“呸!真是個混賬皇帝?!?/p>

愈近家門,熟悉的人愈多,問的人也愈多。蒲松齡碰到一個說一遍,沒有一個人不罵皇帝的。“混賬皇帝”、“草包皇帝”、“末代皇帝”,什么罵法都有。蒲松齡心想,黎民百姓黑白分明,都比皇帝懂道理,心里也就舒坦了些。

回家住了幾天,心里又覺得非常郁悶。

有一天,有個駝背老大爺,拄著拐杖緩緩走來,問道:

“怎么啦,有哪樁事感到傷心?”

蒲松齡說了說自己的心事。

駝背老大爺說:

“我講個故事給你解解悶,好吧?”

“好呀,請!”

駝背老大爺就說了馬駿飄海到羅剎國的故事。原來在那里相貌丑陋的人,當(dāng)做是美的,可以得做達(dá)官貴人;相貌好看的人,卻當(dāng)做是妖魔鬼怪,當(dāng)做是丑的。馬駿因為生得俊美,人家見了他就逃。后來馬駿臉上涂了鍋灰,國王馬上重用了他。

蒲松齡邊聽邊想,起先很不高興,一聽完,又想了想,說:

“老大爺,這故事不錯!這樣是非不分、黑白顛倒的事,世上多著哩?!?/p>

“我們這里的人,會說的多得是,你有一肚文采,為什么不把這些故事記下來,讓世人去評議評議呢?”

蒲松齡雙手一拍,說:

“好辦法!好辦法!老大爺,你說說該怎么開頭?”

駝背老大爺說:

“你得先做到四個字?!?/p>

“哪四個字?”

“甜、酸、苦、辣!”

“這甜字是——”

“甜是嘴巴甜,對人要客氣,稱呼要溫柔,男女老少都接近,故事多如牛毛!”

“對!這酸字是——”

“酸是心腸酸,故事里的人傷心,你就要流淚,要是長了木頭心,故事哪能讓人感動?”

“對,這苦字是——”

“苦有兩層意思?!?/p>

“哪兩層?!?/p>

“一層是泡壺濃茶,講故事的人渴了,就喝上一口,潤潤喉嚨。濃茶不是苦的嗎?”

“對!還有一層呢?”

“還有一層是,寫故事要做到寒冬數(shù)九不怕冷,大暑炎炎不怕熱,無衣無食不怕苦!”

“對!這辣字是——”

“辣也有兩方面的意思?!?/p>

“哪兩方面?”

“一方面是備一份煙,愛抽煙的人,抽點煙,提提神,講起故事來起勁。煙可不是辣的嗎?”

“對!還有一方面呢?”

“還有一方面是,故事該辣的地方要辣,不要怕得罪人,辣了能醒人。”

“對對對!我這就記下了?!?/p>

這以后,蒲松齡真照著老大爺說的話去做了。他聽人家聊了一輩子故事,也給人家寫了一輩子故事。

最后,蒲松齡將這些故事編成一本《聊齋志異》,里面收集了許多荒誕不經(jīng)的仙狐鬼怪故事,借以諷刺社會的黑暗,表達(dá)自己懷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施耐庵與《水滸傳》

施耐庵小時候聰明伶俐,勤奮好學(xué),翻閱了很多手抄話本。有一次,他看到了《張叔夜擒賊》的話本,寫的都是梁山泊來江等一百零八人行俠仗義的故事。這本書把宋江等人行俠仗義、為民除害的行為寫成了叛臣賊子。他心中憤憤不平,立志要為宋江等江湖豪客立傳正名。

他覺得寫作很容易,便動筆寫了起來。剛一開頭。便停住了筆。故事有了,人物有了,但這一百零八人的相貌、性格怎么寫,一個個故事怎么連結(jié)?他苦思冥想,還是茫無頭緒。于是便離家出走,到江陰游學(xué)去了。

一天,他碰見了祝塘鎮(zhèn)大宅里的員外徐麒,兩人在茶館里從日出談到日落,話才剛開個頭。于是,施耐庵便應(yīng)邀到了徐員外家。他請教了很多寫作方面的問題,徐員外對答如流。他為了繼續(xù)求教,便以教徐家兩個公子為代價,暫住徐府。他每日里教完課程,便伏案寫《江湖豪客傳》。遇到難題便去請教徐員外。

施彥端在徐家莊東邊的東林庵,開館講學(xué)。他對徐員外府里設(shè)庵感到費解,便問道:“徐兄莊院為何設(shè)庵,一副木魚兒、木槌又為何像寶貝一樣珍藏?”徐員外笑道:“這庵原是老母脫俗之地。老母死后,請慧能和尚拜佛念經(jīng),超度祖宗亡靈。這慧能和尚非常虔誠,博學(xué)多才,一住便是三十多年,最后,學(xué)成游說,講經(jīng)說法,被請到五臺山當(dāng)了主持。”施耐庵聽后很是感動,便提筆寫了“耐庵”兩個斗大的字,貼到門楣上面。《江湖豪客傳》寫好之后。

施耐庵辭別徐員外,便往錢塘縣走去。在錢塘地面上,他便在酒樓茶肆講《江湖豪客傳》,很快,施耐庵的名字就傳開了。他在錢塘靠講書生活,靠聽書來啟迪自己的創(chuàng)作。在結(jié)識的朋友當(dāng)中,有個說書的唐老先生很有見地。他對施耐庵說:“施先生少年寫書,令人敬佩,但要想書傳后世,必須寫好宋江等36人。這36人,你如果能找個好畫家畫出來,你再仔細(xì)琢磨,就能把人物寫活寫像?!笔┠外致牶蠡腥淮笪?,上前施禮道:“請老先生再指教一二?!碧评舷壬Φ溃骸耙浴督揽蛡鳌窞槊?,就不如《忠義水滸傳》有味啊!”施耐庵拍案叫絕。

一天晚上,他寫到“宋江三打大名府”這回書時,大家都爭著先看。施耐庵對大家說:“我就講給各位聽吧?”大家這才停住了爭奪。他從“石秀跳樓劫法場”一直講到“時遷火燒翠云樓”、“吳用智取大名府”。講得津津有味,大家聽得入了神兒。當(dāng)講到“吳用兵分八路,殺進(jìn)大名府”時,一個衙役便連呼:“殺得好!殺得好!”剛巧,錢塘縣令路過此地,聽到喊聲,大吃一驚,忙問:“殺得好,哪個殺得好?”公差回道:“老爺,一個姓施的在說《忠義水滸傳》。”縣令笑道:“老爺我要看看!”縣令不看還好,一看大怒:“宣揚盜賊,誣蔑官府,煽動謀反,這還了得!快快與我拿下,打進(jìn)死牢!”

施耐庵進(jìn)了牢房,便想起了徐員外的話:“我這里有書信一封,危難時可逢兇化吉?!彼洪_衣角,取出信件:“施兄:可寫宋江被朝廷招安,幫助官府征討流寇。只有如此,你才能命存書存。”施耐庵伏案寫起了《水滸傳》續(xù)集。

縣令怒斥施耐庵:“你為何寫反書?”“老爺,我是以反寫正,頌揚天子威鎮(zhèn)四海?!薄昂我砸姷??”“才爺,請看這后五十回。”縣令接過書稿,看了著,笑道:“寫得好!寫得好!……”

就這樣,施耐庵被無罪釋放,他的《水滸傳》得以廣泛流傳。

米芾畫月亮

古時候,有個人名叫米芾,他是一位畫家,他的畫栩栩如生,非常逼真,在方圓幾百里內(nèi)頗有名氣。

米芾脾氣十分古怪,人們都叫他“米顛”。說他顛,其實他不顛。他很有骨氣,不喜歡巴結(jié)人,尤其是對有權(quán)勢的,大到當(dāng)朝天子,小到州官縣令,他連句恭維話都沒有。所以他雖有一肚子的才學(xué),也沒有步入仕途。

有個人,和米芾的父親米佐一起共過事,一直閑居在鎮(zhèn)江,說起來同米芾的交情也有多年了。不過米芾總是看他不起,因為這個人見到做官的就拍馬屁。

有一次,這人為了巴結(jié)一個當(dāng)朝的大官,就死皮賴臉地來央求米芾畫幅中堂,好拿去孝敬大官。這人說一次,米芾答應(yīng)一次,說兩次,他答應(yīng)兩次,可答應(yīng)了三年零六個月,就是不曾給他動過一筆。

后來,那個京城里的大官實在等得不耐煩了,三番五次催這人:“米芾的畫怎么還沒有畫好?”這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生怕馬屁拍不成,再被踢一腳。這天一大早,他就跑到米芾家里,懇請米芾畫畫。

他從早上坐到中午,又從中午坐到晚上,說了半天,只見米芾答應(yīng),不見米芾動手。一直到月亮升上來了,米芾才慢吞吞地踱著步子,走進(jìn)書房去磨墨。這人一看,嘴笑得像個盆子一樣,也跟著進(jìn)了書房。他才跨進(jìn)書房,米茉已經(jīng)把宣紙卷起來了。啊呀,真是神筆,畫得這么快。這時,米芾就把紙卷交給這人,并吩咐說:“好了,拿回去吧。不過路上不能看,到家才能看。我可不畫第二張噢!”

這人接過畫轉(zhuǎn)身就跑。他跑著跑著心里嘀咕開了:米芾怎么畫得這么快?這個人瘋瘋顛顛的,不要是拿我開玩笑啊。他叫我路上不能看,叫我不看我偏要看,路上看跟到家看還不是一樣的。當(dāng)時,他剛巧走到千秋橋上,他剛把畫展開,只聽見“撲通”一聲響,一個“東西”跳到河里頭去了。他低頭一看,只見一個月亮緩緩地往下沉,水影子里有兩個月亮。再看看宣紙,上面什么也沒有。他想:原來他畫的是一個月亮,可現(xiàn)在掉到水里頭去了。他急忙回頭去找米芾,米芾問他:“誰叫你在路上看的?這只好怪你自己,我說過不再畫第二張了!”

這人沒有辦法,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回去想想不死心,又拿著竹籃子到河邊去撈。撈了三天三夜也不曾撈到個月亮影子。

后來,這件事越傳越神,越傳越遠(yuǎn)。有的人說米芾什么也沒畫,只是在宣紙中夾了一個月餅,料定那人在千秋橋上要取出來看,沒想到月餅一下子掉到河里融化開了,所以他什么也找不到;也有的人說米芾得到神仙相助,真的畫了個月亮在上面??傊畯拇艘院?,米芾的名聲更響了。

金圣嘆的傳說

金圣嘆一生批了很多書,是位很有名的人物。

一天,他到西湖靈隱寺去見老方丈,要批佛經(jīng)。老方丈說:“佛經(jīng)是不能批的。”后來,他又向老方丈要佛經(jīng)看一看,老方丈不給他看。為這事他倆爭吵起來,一直爭論到半夜。老方丈說:“我出個上聯(lián),你對得上,就讓你看佛經(jīng);對不上,佛經(jīng)你就別看了。”金圣嘆一想:對對子,那不是鍋底下掏窩窩,手到擒來,有什么難處,就點頭答應(yīng)了。老和尚當(dāng)場出個上聯(lián):半夜二更半。

你別說還真把金圣嘆難住了,左思右想怎么也對不上。只好離開了靈隱寺。

后來,金圣嘆因抗糧哭廟一案,被判了個殺頭的罪。臨刑的那一天,正好是八月十五。他猛不丁地想起了靈隱寺對對子的事,同時也想出了對句。他自言自語地說:“我金圣嘆臨死之前,總算對上了老方丈出的那個上聯(lián),在文字上不欠什么賬啦?!闭f完,就在獄中寫了下面的對句:中秋八月中。

他拜托獄卒將他的下聯(lián)送交靈隱寺老方丈。老方丈收到金圣嘆的對句一看,連聲稱贊:“對得好!對得好!只是這人狂妄自大,不和一般人交往,這大概是他招來殺身之禍的原因吧!”

諸葛亮拜師

諸葛亮八、九歲時,還不會說話,家里又窮,爹爹就讓他在附近的山上放羊。

這山上有個道觀,里邊住個白發(fā)老道人。老道人每天都走出觀門閑轉(zhuǎn),見了諸葛亮便逗他玩,比比劃劃地問這問那。諸葛亮總是樂呵呵地用手勢一一回答。

老道人見諸葛亮聰明可愛,便給他治病,很快就把諸葛亮不會說話的病治好了。

諸葛亮?xí)f話了。非常高興,跑到道觀向老道人拜謝。老道人說:“回家對你爹娘說,我要收下你當(dāng)徒弟,教你記憶識字,學(xué)天文地理,陰陽八卦用兵的方法。你爹娘同意,就天天來學(xué),不可一天曠課!”

從此,諸葛亮就拜這位老道人為師,風(fēng)雨無阻,日不錯影,天天上山求教。他聰明好學(xué),專心致志,讀書過目不忘,聽講一遍就記住了。老道人對他更加喜愛了。

轉(zhuǎn)眼七、八年過去了。

再說,在這山腰間,有個“庵”,諸葛亮每天上山下山都從這庵前經(jīng)過。有一天,他下山走到這里,突然狂風(fēng)大作,鋪天蓋地地下起雨來。諸葛亮忙到庵內(nèi)避雨。一個從未見過的女子把他迎進(jìn)屋里。只見這女子長得細(xì)眉大眼,油嫩絲白,嬌嬈仙姿,猶如仙女下凡。他不由心中一動:庵里有這樣漂亮的女子呀!臨走,那女子把諸葛亮送出門,笑著說:“今天我們算認(rèn)識了,往后上山下山渴了、累了來歇息用茶。”

打這以后,諸葛亮每到庵中來,那女子不僅殷勤接待,還盛情挽留,做好的飯菜。吃過飯他們不是說笑,就是下棋逗趣。與道觀相比,這里真是另一個天地。諸葛亮被那女子的甜言蜜語弄得神魂顛倒!

諸葛亮思想出了岔,對學(xué)習(xí)倦了起來。他笑著從庵里出來,走進(jìn)觀里發(fā)愁,真是“出門歡喜進(jìn)門愁,笑臉丟在門外頭”。師父講的他這個耳朵進(jìn)去,從那個耳朵出來,印不到腦子上;書上寫的,看一遍不知道說的啥,再看一遍還是記不住。

老道人看出了問題,把諸葛亮叫到跟前,長嘆一聲說:“毀樹容易栽樹難哪!我白下了這些年的功夫!”

諸葛亮聽出來師父的話里有話,低著頭說:“師父!不會辜負(fù)你的一片苦心!”

“這話現(xiàn)在我卻不信?!崩系廊送T葛亮說:“我看你是個聰明的孩子,想教你成才,才治好你的啞病,收下你當(dāng)徒弟。前些年你是聰明加勤奮,師父我苦心教你不覺得苦;現(xiàn)在你是由勤奮變懶惰,雖聰明也枉然哪!還說不辜負(fù)我一片苦心,我能相信嗎?”

“師父!這些天我每睡好覺,頭腦發(fā)昏?!敝T葛亮怕說出真情,挨師父訓(xùn)斥,撒了個謊。

老道人說:“風(fēng)不來,樹不動;船不搖,水不渾。”說著,他指著庭院里被葛藤纏繞的一棵樹讓諸葛亮看:“你看那棵樹為啥死不死活不活,不往上長呢?”

“讓葛藤纏得太緊了!”

“對呀!樹長在山上,石多土少,夠苦的。但它根往下扎,枝往上長,不怕熱,不怕冷,總是越長月大。可是葛藤緊緊一纏,它就長不上啊啦,這就叫‘樹怕軟藤纏’哪!”

聰明人一點就靈。諸葛亮看瞞不過師父,問道:“師父!你都知道啦?”

老道人說:“近水知魚性,近山知鳥音??茨愕纳裆^你的行動,還能不知道你的心事嗎?”停了一下,老道人鄭重低說:“實話給你說了,你喜愛的那女子并不是人,它原是天宮一只仙鶴,只因貪嘴偷吃了王母娘娘的蟠桃,被打下天宮受苦。來到人間,它化作美女,不學(xué)無術(shù),不事耕耘,只知尋歡作樂。你只看它貌美,豈不知乃是寢食而已。你與她相愛,吃喝玩樂,倒也逍遙,但這樣渾渾噩噩下去,終身將一事無成??!若不隨她的意,還會傷害你?!?/p>

諸葛亮一聽,慌忙問道:“師父!這會是真的嗎?”

老道人說:“如果不信,隨你的便吧,以后就別再登這觀門啦!”

“師父!我相信。以后再不與她來往了!”

“這還不行。你要燒掉她的畫皮,也好消除你的疑慮,永不懷念。”

“怎樣燒掉她的畫皮,還請師父指教?!?/p>

“那仙鶴有個習(xí)慣,每晚子時要現(xiàn)原形,飛上天河洗澡。這時,你進(jìn)她的房中,把她穿的衣裳燒掉。衣裳是她從天宮盜來的,一燒掉便不能化作美女了?!?/p>

諸葛亮答應(yīng)按師父的吩咐去辦。臨行,老道人將一把龍頭拐杖遞給諸葛亮,說:“那仙鶴發(fā)現(xiàn)庵內(nèi)起火,會立即從天河飛下來,見你燒了她的衣裳,必不與你甘休。如果傷害你時,你就用這拐杖去打,切記!”

這天晚上時,諸葛亮悄悄來到庵里,打開房門,果然見床上只有衣裳,不見有人。他點火就去燒那衣裳。

仙鶴正在天河里洗澡,忽覺心頭一顫,便急忙往下張望,發(fā)現(xiàn)庵內(nèi)出現(xiàn)火光,“呼”地飛了下來。她見諸葛亮正燒她的衣裳,撲過來便啄諸葛亮的眼睛。諸葛亮眼疾手快,拿起拐杖,一下子把仙鶴打落在地。他伸手去抓,抓住了仙鶴的尾巴。仙鶴拼命掙脫,翅膀一撲一閃,又騰空飛去。結(jié)果仙鶴尾巴上的羽毛被諸葛亮抓掉了。

仙鶴禿了尾巴,便與天宮中的仙鶴個個不同。自己也知道丟臉現(xiàn)眼,再也不去天河里洗澡,也不敢再混進(jìn)天宮去偷可以化作美女的衣裳,便永遠(yuǎn)留在人間,混進(jìn)了白鶴群里。

諸葛亮拿這仙鶴羽毛去見師父。老道人說:“記住這個教訓(xùn)吧!要想學(xué)好本領(lǐng),干一番事業(yè),這色情之事千萬不可迷戀!”諸葛亮不忘這個教訓(xùn),把仙鶴尾巴上的羽毛保存起來,以此作為戒鑒。

打這以后,諸葛亮更加勤奮,凡師父講的,書上寫的,他都博學(xué)強(qiáng)記,心領(lǐng)神會,變成自己的東西。又過以年,正是諸葛亮燒美女化皮的那天,老道人笑著對諸葛亮說:“徒弟呀,你跟我已經(jīng)九年了。該讀的書都讀了,我要傳授的你都聽了。常言道,師父領(lǐng)進(jìn)門,修行在個人。你已年滿十八歲了,該走出家門,干一番大事啦!”

諸葛亮一聽師父說他“滿師”啦,連忙懇求說:“師父,徒弟我越學(xué)越覺得學(xué)識淺薄,還要再跟你多學(xué)點本領(lǐng)!”

“真正的本領(lǐng)要在實干中才能得到,書上學(xué)來的,好要看天地萬物變化,隨時而轉(zhuǎn),隨機(jī)應(yīng)變,才有用??!比如你上那仙鶴當(dāng)?shù)慕逃?xùn),以后不再被色情迷戀,這是直接的教訓(xùn);推而廣之,世上一切事物都不可被它的表像所迷惑,要小心謹(jǐn)慎從事,洞察其本質(zhì)才是。這算是我臨別的囑咐吧!今天我就要走了?!?/p>

“師父,你往哪里去?”諸葛亮驚奇地問:“以后我到哪里看望您呀?”

“四海云游,沒有定向?!?/p>

頓時,諸葛亮熱淚滾滾,說道:“師父一定要走,請受徒弟一拜,以謝栽培大恩!”

諸葛亮躬身拜罷,抬頭不見師父,再也尋不到他的蹤影。

老道人臨走,給諸葛亮留下一件東西,就是他后來常穿的八卦衣。

諸葛亮懷念師父,把師父的八卦衣穿在身上,只當(dāng)師父永遠(yuǎn)在自己的身邊。

諸葛亮不忘師父的教誨,成其是那臨別的囑咐,特意把帶在身邊的羽毛做成一把扇子,拿在手中,告戒自己謹(jǐn)慎從事。

李密牛角掛書

隋煬帝第一次進(jìn)攻高麗,被打得大敗。一百多萬隋軍兵士,逃回來的只有二千七百人。這樣的慘敗,并沒有使這個驕橫的暴君死心。才隔一年,他又發(fā)動第二次對高麗的進(jìn)攻。他親自率領(lǐng)大軍攻打遼東,派大臣楊玄感在后方黎陽督運糧草。

楊玄感的父親楊素,原是隋煬帝的親信,幫助煬帝奪取皇位。后來受到煬帝猜忌,郁郁不樂地死去。楊玄感為這個對隋煬帝早就不滿,這一回看到局勢混亂,就想利用這個時機(jī)推翻隋煬帝。

楊玄感用督運糧草的名義,征發(fā)了年青力壯的民兵、船工八千多人,要他們運糧到遼東前線。那些年青人怨透了勞役,聽說叫他們遠(yuǎn)離家鄉(xiāng)去干苦差使,更加氣憤。

有一天,楊玄感把民兵集合在一起,說:“當(dāng)今皇上不顧百姓的死活,讓成千上萬的父老兄弟死在遼東,這種情況不能再忍受下去。我也是被逼來干這件事的?,F(xiàn)在我決心跟大伙一起,推翻暴君。你們看怎么樣?”

大伙兒一聽有人帶頭反對朝廷,怎么不愿意,頓時響起一片歡呼聲。

楊玄感把八千民兵編成隊伍,發(fā)給武器,準(zhǔn)備進(jìn)攻隋軍。他發(fā)現(xiàn)他身邊缺少一個謀士幫他出謀劃策,不禁想起了正在長安的好朋友李密。

李密的上代是北周和隋朝的貴族。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dāng)侍衛(wèi)。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fā)現(xiàn)了,認(rèn)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喪,回家以后,發(fā)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xué)問的人。

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正好宰相楊素坐著馬車在后面趕上來,看到前面有個少年在牛背上讀書,暗暗奇怪。

楊素在車上招呼說:“哪個書生,這么用功???”

李密回過頭來一看,認(rèn)得是宰相,慌忙跳下牛背,向楊素作了一個揖,報了自己的名字。

楊素問他說:“你在看什么?”

李密回答說:“我在讀項羽的傳記?!?/p>

楊素跟李密親切地談了一陣,覺得這個少年人很有抱負(fù)?;丶乙院?,楊素跟他兒子楊玄感說:“我看李密這孩子的學(xué)識、才能,比你們幾個兄弟強(qiáng)得多。將來你們有什么緊要的事,可以找他商量。”

打那以后,楊玄感就跟李密交上了朋友。

這回楊玄感要找謀士,想起他父親的叮囑,就派人到長安,把李密接到黎陽來。

李密到了黎陽,楊玄感向他請教:要推翻隋煬帝,這個仗該怎么打法。

李密說:“要打敗官軍,有三種辦法。第一,皇上現(xiàn)在在遼東,我們帶兵北上,截斷昏君退路。他前有高麗,后無退路,不出十天,軍糧接濟(jì)不上,我們不用打也能取勝,這是上策。第二是向西奪取長安,抄他們的老巢。官軍如果想退軍,我們就拿關(guān)中地區(qū)做根據(jù)地,憑險堅守,這是中策。第三是就近攻東都洛陽。不過這可是一條下策。因為朝廷在東都還留著一部分守兵,不一定能很快攻得下來?!?/p>

楊玄感急于求成,聽完這三條計策,覺得前兩條都太費時間,說:“我看你說的下策,倒是個好計策?,F(xiàn)在朝廷官員家屬,都在東都。我們攻下東都,把家屬都俘虜起來。官軍軍心動搖,保管能取勝?!?/p>

楊玄感立刻從黎陽出兵攻打東都,一路上,有許多農(nóng)民踴躍參加起義軍,隊伍擴(kuò)大到十萬人,接連打了幾個勝仗。隋煬帝正在帶領(lǐng)大軍猛攻遼陽,得到告急文書,連夜退兵,派大將宇文述等帶領(lǐng)大軍分路攻楊玄感。楊玄感抵擋不住,想往西退到長安去。宇文述帶兵跟蹤追擊,最后把楊玄感的人馬圍住。楊玄感沒路可走,終于被殺。

李密從混亂中逃了出來,想偷偷地逃回長安。但是隋軍搜捕得很緊,李密還是被抓住了。

隋將派兵把李密押送到隋煬帝的行營去。半路上,李密跟十幾個犯人一商量,把他們隨身帶的錢財都送給押送的隋兵,供他們吃喝。隋兵受了他們的賄賂,喝酒作樂,防備松懈下來。李密他們就趁隋兵酒醉糊涂的時候,瞅個機(jī)會跳墻逃跑了。

李密脫離危險以后,想另找機(jī)會,反抗隋朝。他想找個起義軍的首領(lǐng)作靠山,但是有的起義軍首領(lǐng)看他是個文弱書生,不大重視他。李密沒辦法,只好改姓換名,東躲西藏,幾次險點兒被官府抓去。最后,他聽說東郡(今河南滑縣東)瓦崗寨有一支起義軍,兵力很強(qiáng)。帶頭的叫做翟讓,為人厚道,又喜歡結(jié)交英雄,就決定上東郡去投奔瓦崗軍。

頭名狀元

明朝嘉靖年間,在安徽合肥有兩個讀書人,一個叫吳情,另一個叫黃統(tǒng)。吳情家境貧寒,有學(xué)問,是當(dāng)?shù)匾晃挥忻牟抛?。黃統(tǒng)家里有錢,是個闊少,不學(xué)無術(shù),而且他笨得出奇,念了三年的書,連一個字兒都沒記住;最后,他父親覺得沒必要再浪費錢財,就想把先生辭了。

“哎呀,先生,這孩子太笨啦,我看您別費這份兒勁啦?!?/p>

先生還不死心,就說:

“老員外,您別著急呀,慢慢來嘛?!?/p>

他爸爸一聽,想了想,說道:

“這么辦吧,您再教一個月,我也不求多,能讓他認(rèn)識一個字,我就知足了。如果他認(rèn)識一個字,我就奉送您五十兩銀子,怎么樣?”

“行,您放心?!?/p>

老員外走了。先生開始琢磨:一個月的期限,教他一個什么字呢?嗯……教個筆畫少的……哎,姓丁的丁字,一共才兩筆,一橫,一豎鉤兒,對!就教他這個“丁”字。

“過來,黃統(tǒng),先生教你認(rèn)個字,你看這個字,念丁!”

“哎,念丁。”

“丁!”

“丁!”

“丁,丁!”

“丁,丁!”

“丁,丁,丁!”

“丁丁丁,丁丁當(dāng),丁當(dāng)丁!”

先生聽后,滿心不是滋味,于是對黃統(tǒng)說道:

“行了,行了,單個念吧,丁!”

“丁!”

“對了,那邊念去吧。”

自此以后,黃統(tǒng)每天吃飽了就念這個“丁”,一連念了二十九天。

到了第三十天的這天早晨,先生心想:今天夠一個月了,他要是能認(rèn)識這個字,五十兩銀子就是我的了,嗯,我先考考他。

“黃統(tǒng),過來,我考你個字?!?/p>

先生隨手寫了個丁字:“這念什么呀?”

黃統(tǒng)一看:“先生,這字我認(rèn)識?!?/p>

先生一聽他說認(rèn)識,感到特別高興,心說:行了!樂呵呵地問道:“認(rèn)識,它念什么呀?”

“我瞧著它眼熟……好像在哪兒見過……它不是……大概……反正您一說我就知道了!”

先生的那份高興勁全沒了,氣急敗壞地說:“你怎么這么笨呀,這不是念丁嗎?!”

“對,對,念丁。怎么樣,您一說,我就知道吧!”

先生為了得到那五十兩銀子,絞盡腦汁,最后,他想了個辦法,從墻上拔下個小釘子來,就擱在黃統(tǒng)手心里了,交待他說:

“你攥著這個釘子,待會兒你爸爸來考你一個字,就是這個字。我問你念什么?你就說念丁!要是實在想不起來的話,你就張開手,看看手里這顆釘子,就會想起來了。

剛囑咐完,老員外就來了,進(jìn)門兒就問:“先生,這孩子怎么樣啊?”

“挺好的,您看我考他一個字。黃統(tǒng),過來,你看這字念什么?”先生說完,隨手在紙上寫了個丁字。

黃統(tǒng)過來一看,毫不猶豫地說:“先生,這字我認(rèn)識?!?/p>

“好,認(rèn)識,說吧,念什么?”

“我瞧它眼熟……好像在哪兒見過……”

先生一聽,心想:要麻煩。趕緊提醒他:

“你手里是什么呀?”

黃統(tǒng)張手一看:“手里……噢,鐵!”

先生聽罷,氣得渾身發(fā)抖,賭氣不教回家了。自此以后,黃統(tǒng)更得意,吃喝玩樂,整天胡混……

幾年過去了,正趕上科考,天下的舉子都要進(jìn)京會試。吳情家里窮,當(dāng)了點東西,湊了點兒錢,背著行李進(jìn)京趕考去了。黃統(tǒng)一看吳情去了,他也要去!別看他沒學(xué)問,他可有錢,帶倆家丁挑著銀子,騎著高頭大馬,也進(jìn)京趕考去了。

當(dāng)時,考場就設(shè)在崇文門里泡子河。門口有三座漢白玉的石頭牌坊,左邊寫著“明群取士”,右邊寫著“為國求賢”,當(dāng)中是“榜求俊逸”。考場上有三道門——龍門、內(nèi)龍門、三龍門。

考場前面有條胡同,叫“鯉魚胡同”,意喻鯉魚跳龍門。在龍門有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鐵硯磨穿五百白丁爭羞恥”,下聯(lián):“寒袍刺破三千浪里占鰲頭”。橫披:“天開文運”。內(nèi)龍門也有一副對聯(lián),上聯(lián):“禹門三級浪”;下聯(lián):“平地一聲雷”。再往里走就是“致公堂”、“魁星閣”、“明淵樓”,左右兩邊是考棚,是按《千字文》里“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編的號,一間挨一間……遠(yuǎn)一看就跟馬蜂窩似的。

黃統(tǒng)剛到龍門,過來四個人,兩個“搜檢”,兩個“巡衙”,把他攔住了。這是例行檢查,怕考生夾帶書卷,暗打小抄。剛一檢查,黃統(tǒng)就把十兩銀子遞過去了。別瞧他認(rèn)字不行,干這手兒可機(jī)靈著呢!銀子一遞過去,搜檢也不檢查了,沖里邊喊道:

“搜過,什么也沒有,入場!”

后邊吳情來了,身上衣衫襤褸,又沒遞銀子,檢查得就特別仔細(xì),除了一張當(dāng)票,什么也沒插到,搜檢高聲喊道:

“不準(zhǔn)入場——搜當(dāng)票一張!”

“啊?”吳情一想:千里迢迢進(jìn)京趕考,就為這張當(dāng)票吹啦,太不值了。他一咬牙,把僅有的五兩銀子遞過去了,搜檢馬上就改口氣了:

“……搜出當(dāng)票一張……當(dāng)票上沒字兒,白紙……什么也沒有,入場!”

到了考棚里邊兒,吳情進(jìn)的是“天”字號,黃統(tǒng)進(jìn)的是“地”字號。等試卷發(fā)下來,吳情一看是以《四書》擬的題,內(nèi)帶成文《四書》三篇,《五經(jīng)》四篇。對吳情來說,這根本是小菜一碟,他略加思索,提筆就寫,鳳舞龍飛,行似游云,速如閃電,揮毫而就,交上去了。

黃統(tǒng)他連題紙上的字都認(rèn)不下來,吃飽就睡,根本沒提筆;可他心里有譜,就算一個字兒不寫,交上白卷,他也得中,因為主考官是他舅舅。

果然,三場以后,吳情中了頭名,黃統(tǒng)來了個第二名。這是他舅舅留了個心眼兒:這頭名狀元樹大招風(fēng),回頭皇上還要在金殿上御試,就黃統(tǒng)這學(xué)問非出婁子不可!

得中以后,皇上果然在金殿親自出題考試,也就是所謂的“殿試”。到了這天,應(yīng)中的舉子,聚集朝房。就聽奏事處太監(jiān)傳旨:

“圣上有旨,宣天字號舉子進(jìn)殿見駕!”

吳情一聽,趕緊來到金殿,三拜九叩已畢,跪在丹墀。

皇上說:“天字號舉子,朕出個上聯(lián),你來對個下聯(lián)如何?”

吳情跪奏:“微臣才疏學(xué)淺,恐出言不周,冒瀆天顏,祈萬歲恕罪?!?/p>

皇上說:“聽題:雪地鴉飛白紙亂涂幾點墨?!?/p>

意思就是在雪地上頭有幾只烏鴉在那兒飛,如同一張白紙上滴了幾個墨點子似的,這就叫“雪地鴉飛白紙亂涂幾點墨。

吳情才氣確實不同凡響,張嘴就來,對的是:霞天雁過錦箋斜寫數(shù)行書。

皇上高興了:“哎呀,真乃奇才!……哦,愛卿,你叫什么名字?”

“臣叫吳情?!?/p>

皇上一聽:什么?吳情!無情者必然無義,像這等無情無義之人,豈能忠君報國?

“來呀,錦衣衛(wèi),將他趕出殿外,終身不得再入考場!”

吳情就這樣被轟了出去。

接著奏事處太監(jiān)又喊道:

“宣地字號舉子上殿!”

黃統(tǒng)進(jìn)來磕完頭,跪在那兒東張西望,正在尋找他的舅舅呢。

皇上說:“地字號舉子聽題:一行征雁向南飛?!?/p>

黃統(tǒng)張口說道:“兩只烤鴨往北走?!?/p>

“啊!這是什么對子?”

黃統(tǒng)還在強(qiáng)詞奪理:“你出一行征雁,我對兩只烤鴨?!?/p>

“混賬!朕說征雁乃出征的征。”

“沒錯啊,我對烤鴨乃火烤之烤。您那蒸雁是熟的,我這烤鴨也是熟的,來瓶二鍋頭,咱們是又吃又喝!”

皇上一聽,怒火萬丈:

“住口!金殿之上,信口開河,分明是欺君犯上,哼!錦衣衛(wèi),推出午門,開刀問斬!”

此時黃統(tǒng)他舅舅,嚇得汗如雨下。因為他是主考官,皇上要是追究起來,他有失職之罪。趕緊跪下,開口奏道:

“臣啟稟萬歲,念其黃統(tǒng)年幼無知,一時失口,冒污天顏,還望看在老臣面上饒他一死吧!”

皇上一聽:“嗯……愛卿,你說他叫什么名字?”

“姓黃名統(tǒng),黃——統(tǒng)!”

皇上高興了:“哎呀,老愛卿,你怎么不早說呀!黃統(tǒng)這個名字太好了,這是朕的內(nèi)侍呀。險些錯斬了有用之臣,錦衣衛(wèi),快快松綁!就沖這個名字,朕要御筆親點:黃統(tǒng)為頭名狀元并賜瓊林宴!”

文武百官都愣住了,一齊拱手:“啟稟萬歲,黃統(tǒng)有什么用啊?”

皇上用手一指黃統(tǒng),說:“黃統(tǒng),皇宮里正缺一個馬桶!”

滿肚子墨水

從前,一戶有錢人家為了培養(yǎng)出一個讀書人來光宗耀祖,就把家中的獨生兒子送進(jìn)一家私塾,十幾年過去了,這個有錢人家的少爺斗大的字還認(rèn)不得幾個。

一天,他家來了一個有學(xué)問的客人。他父親把客人請到客廳,兩個人喝茶聊天。他聽說來了一位有學(xué)問的客人,想見一見??墒怯忠幌耄涸谟袑W(xué)問的人面前不能顯得自己沒有學(xué)問,于是隨手拿了一本書走進(jìn)了客廳。

客人看到少爺進(jìn)來,手中還拿本書,便恭維說:“少爺是喝墨水的人,想必學(xué)問也一定不淺了?!?/p>

他的父親聽后搖搖頭說:“讀書十載,胸?zé)o點墨,不堪造就?!?/p>

少爺聽了,心想:原來自己所以不會念書,是因為沒有喝墨水呀!于是他回屋磨了滿滿的一碗墨,“咕冬咕冬”地喝了下去。又覺得不夠,又磨了一碗,一仰脖又喝了下去,然后興沖沖地跑到了客廳,對他父親說:“爹爹,可不要再對別人說我胸?zé)o點墨了,我剛才喝了一肚子墨水,以后應(yīng)該說我‘滿肚子墨水’了?!?/p>

老秀才討口氣

從前有個老秀才,非常講究忌諱,干什么事總想討個吉利口氣。

這一天,老秀才高高興興地準(zhǔn)備去參加考試,他再三囑咐妻子,一定要把書擔(dān)子收拾得前輕后重,為的是討個“前輕后中”的好口氣;臨出門時,他又故意把帽子丟在家中,放在一口棺材上,意思是此次應(yīng)試,又是“官”,又是“財”。

一切布置好,他帶著書僮就上路了。

老秀才一邊走一邊和小書僮談心:“書僮,這個擔(dān)子好挑不好挑!”

書僮心想:好挑個屁!害死人了。但是礙著情面又不好講,只是淡淡地說:“老先生,好挑是好挑,只不過后面有點打屁股?!?/p>

老秀才一聽,眼睛瞪得就像燈盞窩一樣,但也奈何他不得,主仆二人繼續(xù)趕路。

又走了一段路,老先生突然站住了,故作震驚地說:“壞了,我的儒冠丟在家中了,小書僮,你趕快去幫我取回來?!?/p>

書僮只得跑回去把他的帽子拿了回來,老先生拿著帽子故意問:“儒冠在哪里找到的?”

小書僮一想,剛才說溜了嘴,得罪了主人,今天是好日子,開口就講棺材多不好!這次要接受教訓(xùn),把話講得文雅一點。

于是他說:“老先生,是在壽器上拿到的?!?/p>

老秀才一聽,更氣了,把腳一跺:“???受氣?我出門又打屁股,又受氣,還考什么呢!”

他氣沖沖地回到家里躺了三天三夜。

書 迷

有個姓牛的屠戶,他喜歡看《說岳全傳》,而且還以牛皋的后人自居。他不但喜歡看,而且還喜歡聽,只要是《說岳全傳》,連生意也懶得去做。

一天,書場來了一班說書的名角,海報上寫的正是《說岳全傳》四個字。

這天,牛屠戶去聽書,書中正說到“牛皋運回糧草,正請示岳元帥在哪里安營扎寨”的時候,說書人留下“扣子”:且聽下回分解,散場了。

第二天,牛屠戶一心掛在先祖牛皋身上,吃過中飯便去書場候場,誰知門上一個牌子上卻寫著“因故停演,明日請早”幾個字,牛屠戶急得在書場門口轉(zhuǎn)來轉(zhuǎn)去,不肯回家。有人見了,問道:“老牛,怎么不回家?”牛屠戶說:“回什么家,牛皋的糧草還沒地方放哩!多耽擱一天,就……這,這……這不是害,害人?。俊?/p>

直到夜深,看看說書的真不會來管牛先祖的事了,他才停下腳步,準(zhǔn)備在書場門口歪一覺。

這時,他老婆在家等急了,聽人說老公還在書場門口,便找到書場要他回家??墒撬阑畈豢匣厝?,說等到明天弄清結(jié)果再回去。他老婆知道他聽書入了迷,不可救藥,便突然大聲叫道:“牛將軍,請隨我來?!?/p>

聽了這話,牛屠戶突然來了精神,一骨碌從門檻上爬起來,乖乖地跟老婆走了。到家后他老婆手指床鋪道:“牛將軍,請你在這里安營扎寨吧!”

牛屠戶高興地回答:“岳元帥,遵命!”隨即脫下衣服入睡了。

他老婆見此情景忍不住好笑,可又不敢笑出聲,只好把氣忍下去。這一忍不得了,濁氣下行,放了個響屁,驚動了牛屠戶,他口里喊道:“大事不好,營后有敵人埋伏,剛才聽到炮響了。快救糧草!”

飲酒題對

金圣嘆的舅父錢謙益,老奸巨猾,玩世不恭,原在明朝朱由檢手下做過經(jīng)略相公;后又投奔李自成,當(dāng)過史記官;清兵入關(guān),眼看明朝覆滅,李自成失敗,他又搖身一變,屈膝投降,當(dāng)上清朝的大官。這天錢謙益生日做壽,金圣嘆本想避開,怎奈礙著老母的面子,不得不裝裝樣子,雇只小船,從蘇州到常熟錢府上祝壽。

這一天,錢府張燈結(jié)彩,車水馬龍,好不熱鬧。祝壽的大都是官,只見紅頂子、藍(lán)頂子、金頂子、銅頂子、水晶頂子、白石頂子,五顏六色,眼花繚亂,一個個搖頭晃腦,彈冠相慶。獨有金圣嘆板著臉,不卑不亢,沉默寡言。

酒過三巡,一個打秋風(fēng)的賓客過來拍馬屁了:

“錢大人,令甥金相公乃江南才子,滿腹經(jīng)綸,博古通今,久聞大名,如雷灌耳。今日盛會,正好置酒論文,也可讓在座諸位一飽眼福?!?/p>

“是呵,是呵,都說金公好書法,鐵畫銀勾,鋒芒畢露,真乃龍?zhí)㈤T,八角飛鳳,今日定要一睹為快。

一時間酒宴上贊聲四起。金圣嘆倒也不便推辭,站起身來淡淡一笑:

“盛情難卻,獻(xiàn)丑了。就題一副對聯(lián)吧?!?/p>

眾人拍手叫好,錢謙益更是喜出望外,馬上吩咐丫頭,捧出文房四寶。桌上鋪好一張珊瑚撒金粉箋,只等金圣嘆動筆。

只見金圣嘆手握斗筆,飽蘸濃墨,不假思索,“刷刷刷”幾筆,就在粉箋上留下“從明從賊又從清”七個大字,眾人一見,一個個嚇得咋舌失色,錢謙益正在招胡須的手一顫抖,不覺拔斷了幾根胡子,笑容立斂。心想,這小子也太狂妄了,這七個字難道可以亂涂亂寫的嗎?且看他下聯(lián)怎么寫法?

這時大廳里鴉雀無聲,大家都屏聲息氣地等著下聯(lián)。只見金圣嘆不慌不忙又寫下四個大字:“三朝元老——”

眾賓客一見,都像一塊石頭落了地,臉上露出笑容。心想:到底是娘舅外甥,這點面子還是有的。錢謙益還不放心,唯恐外甥發(fā)“梗勁”,連忙踱到金圣嘆身邊,捧起場來,對著外甥翹起大拇指,連聲說:

“人瑞,人瑞,真人才也。”

原來,金圣嘆原名采,明亡以后,改名人瑞。錢謙益這句話,正好諧音,表面上是給外甥捧場,暗地里卻在打招呼,要他筆下留情。誰知金圣嘆淡淡一笑,毫不遲疑,又刷刷寫了下去。寫罷,把筆一擲,拂袖而去。

眾賓客圍攏一看,竟是這樣的十四個大字:

“從明從賊又從清,

三朝元老大奸臣。”

錢謙益兩眼發(fā)白,手腳冰涼,胡須根根堅起,癱瘓在太師椅上,竟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

秀才朋友

有個叫楊林標(biāo)的窮人,卻有三個秀才朋友:一個姓苗,一個姓革,一個姓蕭。

他們四個人常在一起吃酒,卻總是苗、革、蕭三位秀才輪番出銀兩交酒錢,楊林標(biāo)只跟著吃酒。久而久之,三人就不大滿意了,心想我們出錢吃酒,楊林標(biāo)一次都不肯出,可是誰也沒說出口,只是心里合計著擺脫這個窮朋友。一天,四個人來到一家酒店,叫了一桌子好酒好菜。楊林標(biāo)一看非常高興,又像往常一樣,端起酒壺,把四個杯子滿滿斟上,道:“來來來,喝,這么好的酒菜還不來個一醉方休!”“慢!”苗秀才發(fā)話了,“先別急,今日飲酒,先要做詩行酒令,以助酒興。這酒令要三字同頭,三字同旁,還要合轍,要押韻?!?/p>

“好!”革秀才應(yīng)著,明白了。

“妙!”蕭秀才應(yīng)著,領(lǐng)會了。

“……”楊林標(biāo)卻愣住了。

苗秀才站起身,抖了抖袖子,清了清嗓子,吟道:

三字同頭官宦家,

三字同旁綢緞紗。

要穿綢緞紗,

必得官宦家。

“好、好、好!”革秀才連聲喝彩。

“妙哉、妙哉!”蕭秀才豎起了大拇指。

“……”楊林標(biāo)卻只看著酒杯。

革秀才也站了起來,持了打胡須,轉(zhuǎn)了轉(zhuǎn)眼珠吟道:

三字同頭大丈夫,

三字同旁江海湖。

要游江海湖,

方稱大丈夫。

“好、好、好!”苗秀才豎起拇指。

“妙哉、妙哉!”蕭秀才搖著扇子。

“……”楊林標(biāo)望著三個秀才得意的笑臉。

蕭秀才對楊林標(biāo)道:“仁兄先請?!睏盍謽?biāo)對蕭秀才說:“你來、你來!”

“好!”蕭秀才搖著扇子,得意洋洋地吟道:

三字同頭廊廟庫,

三字同旁棟梁柱。

要修廊廟庫,

必得棟梁柱。

又是一陣喝彩。

“該你來了!”三個秀才異口同聲地對楊林標(biāo)說。

“待我慢慢吟來——”楊林標(biāo)手端酒杯,眼睛又掃了一遍三個秀才吟道:

三字同頭苗、革、蕭。

三字同旁楊林標(biāo)。

要“吃”苗、革、蕭,

必得楊林標(biāo)!

吟完,他舉起杯,一飲而盡。苗、革、蕭三秀才瞠目結(jié)舌,面面相覷。

廳堂書案四四方

丈人請四個女婿吃酒。大女婿是個讀書人,二女婿是個裁縫師傅,三女婿是個廚子,四女婿有點肉頭。

四個人到丈人家聚齊,大女婿總想拿肉頭開心,二女婿也跟在后頭起哄。四女婿望見他們頭就大了,一直忍著。

今兒個四個人吃酒吃得興頭上,大女婿開了口:“今兒個丈人請我們吃飯喝酒,我們要有點兒樂趣,行個酒令玩玩,好不好?”

二女婿、三女婿附和,四女婿望望,沒得辦法,只好點點頭,表示答應(yīng)。

“今兒個我們行的酒令,一個要四四方,要有件東西放中央,要拿這些東西做事,要常來常往,另外,書上弄一句,要順應(yīng),要好聽。”

丈人聽聽也開心:“好的,好的,就從老大來起。”

念書的老大,開口就道:“書案做得四四方,紙墨筆硯放中央,拿筆寫字常來常往。書上弄一句:寫的是‘天地玄黃’。”

丈人聽聽,說:“不丑,不丑。來啊,老二,攤你啦?!?/p>

老二是個裁縫,想了想也有了:“案板架起四四方,針線尺條放中央,拿針做衣常來常往,書上弄一句:為他人做嫁衣裳。”

“啊,也不丑。老三,攤你了。”

老三是廚子,想了一下子,有了,說:“鍋臺砌得四四方,鍋子鍋鏟放中央,拿鏟子炒菜常來常往,書上弄一句:忙的是紅燒蹄膀。”

攤到四女婿了。四女婿一時想不出好令,三個連襟就擠眉毛,眨眼睛譏笑他,哪曉得逼呀逼的,把老四逼急了,他來了火,心里想,我今兒非要回?fù)裟憷洗笠幌伦?,教你下次不敢再跟我作難。他假意跟老大商議:“大哥呀,跟你借樣?xùn)|西用一下。你家有的是,肯定有?!?/p>

“你說?!崩洗笳f。

“大哥,你家那個大床四四方,洗得干干凈凈的被子放中央。我跟大姨子常來常往,書上弄一句:明兒請你吃喜糖?!?/p>

金榜題名祝酒令

相傳宋代永興地方,有一財主姓趙,名開。這一年,他的兒子得中舉人,全家歡喜。為了感謝先生,他特地辦了一桌筵席作招待,并請了鄰居一家老農(nóng)和女婿、女兒、長工作陪客。

先生滿意的是東家熱情的招待,不滿的是老農(nóng)和長工同坐,認(rèn)為有失身份。為了抹老農(nóng)和長工的相,并顯示自己的才學(xué),酒過三杯后,先生站起來說:“今日多謝東主盛情,特備佳肴美酒,我為我學(xué)生金榜題名而祝賀。大家不能冷冷清清喝酒,還是各行一個酒令助興才是道理,哪個說不出一個酒令,就免吃酒菜?!苯又壬终f:“說酒令有個條件,要說三字同頭,還要說出三字同邊,要說出個不是,還要說出個哪里,那就由我開始吧!”

“三字同頭芙蓉花,三字同旁姑嫂媽;不是姑嫂媽,哪里去摘芙蓉花?!闭f完輕蔑地瞟了長工一眼,然后得意洋洋地吃菜。

東主的女婿也讀過一些書,當(dāng)然難不住他,他也念起來:“三字同頭大丈夫,三字同邊姐妹姑,不是大丈夫,哪里有姐妹姑。”

鄰居老農(nóng)雖沒有讀過書,但年紀(jì)大,見識多,也站起來說:“三字同頭左右友,三字同邊清淡酒,不是左右友,哪里有清淡酒?!?/p>

最后輪到長工,他已意識到這鬼先生今天行酒令的目的,是要為難于他,心想要刺他一下,于是站起來說:“三字同頭先生牛,三字同邊塘壩丘,不是先生牛,哪里能梨塘壩丘?!闭f完后,也瞟先生一眼,吃起酒菜來。

那先生弄巧成拙,討了個沒趣,又氣又惱,但卻無可奈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