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投身政界:不甘平庸,加入納粹

納粹元兇——希特勒 作者:呂雙波 著


第二章 投身政界:不甘平庸,加入納粹

第一節(jié) 重返慕尼黑,開啟政治生涯

1918年11月底,希特勒回到了巴伐利亞的首府慕尼黑。不過,與離開的時候相比,這個城市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在11月7日那天,社會民主黨人庫特·艾斯納帶領幾百人大搖大擺地經(jīng)過街頭,然后不發(fā)一槍就占領了議會和政府的所在地,宣布成立了共和國。之后,維特爾斯巴赫王朝的國王退位,巴伐利亞政權(quán)落在社會民主黨的手中。艾斯納在慕尼黑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出生于柏林,是一位流行的猶太作家。他個子很小,臉上長著灰白色的大胡子,戴著一副夾鼻眼鏡,頭上始終頂著一頂黑色的大帽子。在奪取政權(quán)的3個月后,他就被一個右派軍官給暗殺了。接著工人們又成立了一個蘇維埃共和國,可是好景不長,在1919年5月1日,柏林便派軍隊進駐了慕尼黑,把新成立的蘇維埃政權(quán)給推翻了。在經(jīng)過一系列的政權(quán)更迭后,巴伐利亞的權(quán)力又落入了右派之手。

巴伐利亞右派是由一些竭力主張復辟王室的?;逝珊鸵慌鸀閿?shù)眾多的復員軍人組成的。那些復員軍人,因為戰(zhàn)爭讓他們的生活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戰(zhàn)后他們找不到工作,居無定所,他們夢想回到戰(zhàn)前那種和平穩(wěn)定的社會中去的道路被切斷了。因為戰(zhàn)爭使他們的性格變得粗暴,正像后來希特勒所形容的那樣,他們“成了為革命而革命的革命派,革命下去成了他們的一種堅定信念”。

在德國各地紛紛都建立武裝的自由團,這些組織由國防軍秘密提供武器裝備。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只是被用來在平息邊境上的糾紛,可是不久之后他們就被卷入支持推翻共和政體的陰謀之中。在1920年3月,一個對外聲稱叫埃爾哈特旅的自由團,在他們的首領埃爾哈特上尉的率領下,進軍占領了柏林。他們扶植庸碌無能的右派政客沃爾夫?qū)たㄆ詹┦繐慰偫?。而正?guī)軍在馮·西克特將軍率領下按兵不動,逼使共和總統(tǒng)和政府倉皇逃向西德。最后因為各工會舉行了一次總罷工,共和政府才得以恢復。

相比較柏林,在慕尼黑發(fā)生的另一次軍事政變則取得了成功。1920年3月14日,在國防軍的參與下,霍夫曼的社會黨政府被推翻了,以古斯塔夫·馮·卡爾為首的右翼組織成立了自己的政權(quán)。新政權(quán)建立后,立馬成了德國國內(nèi)決心推翻共和國、建立新政權(quán)的各種勢力的中心。于是許多政治暗殺在這里發(fā)生,其中就包括對馬修斯·埃爾茲伯格和瓦爾特·臘思瑙的暗殺行動。

在這種情況下,一直心懷野心的希特勒,開始了自己的政治活動。在回到慕尼黑后,他立即加入了第二兵團調(diào)查委員會,在那里他為其鎮(zhèn)壓革命左派提供情報。通過這件事,希特勒得到了上級的認可,并認為他是有價值的,因此他又被派往當?shù)剀妳^(qū)司令部政治部新聞局工作。接著他又被送進了“政治訓練班”,正是在這個訓練班里希特勒的反猶謬論得到上級軍官的賞識。不久之后他就被提拔到慕尼黑的一個團里當教官,他的主要任務就是同“危險思想”——和平主義、社會主義、民主主義進行政治斗爭。教官生涯給希特勒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契機,他利用這個機會鍛煉了自己的演講本領。他自己也是這樣認為的,演講是一個成功的政治家所必須具備的重要先決條件。他還曾擔心自己的嗓子因為在前線中了毒氣而不能發(fā)出響亮的聲音,但是他很快發(fā)現(xiàn)自己的擔心是多余的,因為現(xiàn)在至少在一個班的小房間里的每個角落都能聽到他的聲音。正是有過這樣的一段經(jīng)歷,使他發(fā)現(xiàn)自己似乎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借用電臺他能夠用他的聲音來左右千百萬聽眾。

在1919年9月的某一天,陸軍政治部給希特勒下達了一項命令,要他對慕尼黑一個自稱“德國工人黨”并不太大的政治團體進行調(diào)查。在開始的時候,希特勒并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他更沒有感覺到德國工人黨能做出多么有意義的重要事情。他只不過是奉命參加該黨的集會。這次集會一共只有25個人參加,會議的地點設在了施端納克勃勞啤酒館的一間陰暗的房間里。從開始到會議結(jié)束希特勒都沒有離開,他認為這次會議開得很沉悶,在心中也沒有留下什么好的印象。他認為,這個政治團體與其他許多新的組織根本就沒有什么不同。因為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下,所有人都對現(xiàn)狀感到不滿,他們都覺得要通過組織一個新黨來改變這種狀況。在這次會議上一個名叫弗德爾的土木工程師進行了發(fā)言,他認為除了“創(chuàng)造性”和“生產(chǎn)性”的資本外,還有另一種資本那就是“投機性”,而正是這種“投機性”的資本阻礙了德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因此他主張禁止這種資本。在聽完弗德爾發(fā)言后,希特勒本打算就此離開,但是一個“教授”站了起來對弗德爾的論點進行反駁,他還建議巴伐利亞同普魯士脫離關系,然后與奧地利組織一個南德意志國家。這種觀點在當時的維也納非常流行,不過卻引起了希特勒的狂怒和反感。他忍不住地對這位教授加以反駁和痛斥,最后這位先生像只落水狗似的夾著尾巴溜走了。希特勒的發(fā)言,引起其余聽眾的注意,他們都無比驚訝地看著這個無名小卒。

在希特勒離開時,有人把一本小冊子塞到他的手里。給他小冊子的人就是安東·德萊克斯勒——國家社會主義的真正奠基人。德萊克斯勒是鎖匠出身,沒有接受過正式的教育,但他能夠進行獨立思考,盡管頭腦有些偏狹。當時的他正在慕尼黑鐵路工廠工作。在1918年3月7日,他就組織了一個“獨立工人委員會”,在與馬克思主義的工會組織進行著斗爭。不過,德萊克斯勒所建立的委員會會員少得可憐,還不到40人。于是在1919年1月,這個委員會與一個叫作“政治工人集團”的團體進行了合并,這個工人集團是由一個名叫卡爾·哈勒的報社記者領導建立的。新合并的組織成員還不到100個,起名為德國工人黨,哈勒是這個組織的第一任黨主席。雖然此時的德國工人黨在規(guī)模上還很小,也沒有名氣,但就是它成了后來興風作浪、帶給了世界人民深重災難的德國納粹黨的前身。

第二天清早,希特勒就對德萊克斯勒塞在他手中的小冊子進行了認真的閱讀。因為希特勒有著清晨早醒的習慣,從睡夢中醒來的他,記起了昨晚的這本小冊子,于是就取出來進行了閱讀。小冊子的書名叫做《我的政治覺悟》。在閱讀后,希特勒發(fā)現(xiàn)這本小冊子里的很多思想都與他本人在過去幾年中的經(jīng)歷很相似。在小冊子里,德萊克斯勒提出的目標是建立一個“以工人階級為基礎”的政黨,這與社會民主黨是完全不同的。這些新鮮的觀點引起了希特勒的極大興趣。

然而就在當天,希特勒又十分意外地接到一張明信片,上邊寫道,他已經(jīng)被德國工人黨接受了并成為其中的一員。“這樣的事讓我哭笑不得,”后來他回憶說,“我對參加一個現(xiàn)成的政黨沒有絲毫的準備,我原打算要自己建立一個政黨。對于他們自作主張的要求,我根本就不想考慮”。但正當他要這樣寫信回復時,卻又改變了主意,他決定出席他們的委員會會議,并在會上親自說明自己不參加這個小團體的原因。

后來希特勒回憶說,那次會議是在一家酒館內(nèi)舉行的。屋內(nèi)只有一盞昏暗的煤氣燈,在一張桌子的周圍坐著四個青年,按著會議的程序,他們先讀了上次會議的記錄,然后對秘書是否信任進行了投票,還有對組織經(jīng)費和賬目進行報告等等。這一項一項的機械般的程序讓希特勒膩煩極了,“這是多么令人討厭的事情啊,難道還有什么比這更糟糕的俱樂部生活嗎?我會加入到這樣的組織中來嗎?”

雖然他的心里是那樣的抵觸,但是那些在這間燈光昏暗的小屋子里的小人物身上,又仿佛有什么東西正在吸引他。開完會回到營房后,他躺在床上輾轉(zhuǎn)不眠。他思慮了很多事情:“我就是一個窮光蛋,沒有固定的職業(yè),雖然我可以忍受生活的清貧,可是,我不能容忍自己一生只是一個無名之輩,在僥幸中活著,最后在無奈中死去,這樣的生活有什么意義呢?還有就是,自己缺乏足夠的教育,這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就這樣,希特勒在經(jīng)過兩天認真的思考后,終于決定加入到這個黨派中來。他說,“這是我一生中所做出來的最有意義的一個決定。在加入這個政黨后,自己就不會再有退路了,事實上也真的沒有退路可供自己挑選了?!?/p>

于是,阿道夫·希特勒最終成為德國工人黨委員會的第七名委員之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